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123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docx

聚焦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探究题

聚焦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九:

探究题

1.(2019·南充)Ⅰ.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

(1)写出编号a的仪器名称:

(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填“b”或“c”)端导入。

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产生好奇心:

这白色固体是什么?

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

是NaOH;猜想二:

是Na2CO3;猜想三:

【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

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

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改进措施:

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2.(2019·日照)铁合金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但铁制品容易被腐蚀而在表面生成红褐色的铁锈。

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

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检验U形管内已充满O2的方法是。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②处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填化学式);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不包括制造纯铁):

3.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

案: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

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4:

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正确。

你认为他的结论(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请你另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

(2)验证猜想4,可选用的试剂有(填字母)。

A.酚酞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

C.稀硫酸D.氯化钡溶液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5.(2019·宁夏)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选择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选择B装置也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理由是。

与A装置相比,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活动时,选取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了许多废液。

于是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

废液中只有CaCl2;小丽的猜想:

废液中还有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①小红做了一组对比实验:

取等质量的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装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都不变色,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红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②针对小丽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③小牛对上述探究活动思考后,认为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还可以设计不同方案探究小丽的猜想: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得出废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HCl。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①小强认为方案一中存在操作错误,错误的操作是。

②小敏认为方案三不足以证明废液中含有HCl,理由是。

③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理由是(写一点)。

要想从废液中得到CaCl2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6.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溶质为NaCl;

猜想二:

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

溶质为NaCl、BaCl2和HCl。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不合理,理由是;则你的猜想为。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

猜想一成立。

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

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7.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在实验室鉴别白酒与白醋,可采用的方法是。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

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

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感悟】在鉴别物质时,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②pH试纸③镁④氧化铜⑤稀硝酸

⑥氢氧化铜⑦氯化镁溶液⑧硝酸钡溶液

(3)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

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

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的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

9.(2019·张家界)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后,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气体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猜想假设\]

猜想Ⅰ:

CO2、H2O;

猜想Ⅱ:

CO、H2O;

猜想Ⅲ:

CO2、CO、H2O。

\[实验设计\]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成立。

\[反思交流\]

(1)装置B的作用是鉴别是否有CO2生成;装置C的作用是充分吸收CO2。

(2)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请你说出一条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10.(2019·鄂州)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做出猜想:

猜想①:

Fe>Ni>Cu;猜想②: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证明(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1.(2019·淮安)U形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11题图

(1)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湿棉花的作用是。

(2)借助U形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

(3)借助U形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参考答案

1.

(1)锥形瓶

(2)2H2O2

2H2O+O2↑(3)c

【提出猜想】是NaOH、Na2CO3

【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

【问题分析】检验并除去Na2CO3,防止Na2CO3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取滤液少许,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反思】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1)a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2)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的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c端导入,产生的气体把水从b端排出,从而收集较纯的氧气。

【提出猜想】猜想三是猜想一和猜想二的综和,即是NaOH、Na2CO3。

【实验探究】Na2CO3+BaCl2=BaCO3↓+2NaCl,可知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问题分析】加入过量BaCl2溶液可以检验并除去Na2CO3,防止它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也可以滴加酸碱指示剂进行探究,即取滤液少许,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

【实验现象】二氧化碳可以使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反思】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B装置中参加反应,即NaHCO3+HCl=NaCl+H2O+CO2↑。

2.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U形管内已充满O2

(2)铁丝生锈H2O强(3)导管内液面上升(4)刷漆(或涂油、制成合金等)

【解析】

(1)氧气有助燃性,在b口放置一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已装满氧气。

(2)①处与氧气接触没有与水接触,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②处铁丝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故②处铁丝生锈,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H2O;③处没有明显变化,②③对比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

(3)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使装置中压强变小,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可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所以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还可以喷漆、涂油、制成合金等。

3.

(1)碱

(2)有气泡产生(3)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讨论】NaClCaCl2【实验验证】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含有氯化钙,若无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钙

【解析】

(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观察到B中有气泡产生。

(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

【分析讨论】白色沉淀一定是CaCO3,则溶液中无HCl;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最终溶液不呈碱性,则无NaOH、Ca(OH)2、Na2CO3,反应中有NaCl生成,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

【实验验证】只需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CaCl2,即检验Ca2+,根据Ca2+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设计实验方案。

4.【猜想与假设】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与结论】

(1)错误只含有氯化钠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ACD

【拓展与应用】蒸发

【解析】【猜想与假设】根据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NaCl,考虑到反应物可能过量,则猜想4为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也可由化学方程式得出猜想1一定错误。

【实验与结论】

(1)酚酞溶液不变色,可能是中性溶液也可能是酸性溶液,故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3,就是证明溶液中含有H+,从酸的通性入手,实验方案很多,如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或锌粒,若产生气泡,则说明溶液中含有HCl;或加入CuO、Cu(OH)2,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HCl。

(2)验证猜想4,就是检验CO32-,碳酸盐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盐与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可用于检验。

【拓展与应用】由于盐酸易挥发,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5.

(1)2KClO3

2KCl+3O2↑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产物不污染环境

(2)①含有HCl和氯化钙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HCl+AgNO3=AgCl↓+HNO3③氧化铜粉末(合理即可)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评价与反思】①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②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盐酸会污染水资源(合理即可)蒸发

【解析】

(1)选择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所以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小明选择B装置也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理由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与A装置相比,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产物不污染环境等。

(2)①小红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含有HCl和氯化钙的溶液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②铁钉与废液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盐酸和铁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③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可观察到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是因为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

【评价与反思】①方案一中存在的错误操作是把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②方案三不足以证明废液中含有HCl,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理由是盐酸会污染水资源、腐蚀下水道等;要想从废液中得到CaCl2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不断挥发,最终得到氯化钙。

6.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评价与交流】三当U形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时,溶液中一定不含HCl溶质为NaCl、Na2CO3

【实验探究】该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氯化钡,无法证明是否含碳酸钠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答案不唯一)

【归纳与总结】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U形管左右两侧的现象分别是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

【评价与交流】充分振荡U形管后仍有白色固体残留,说明有碳酸钡,碳酸钡可溶于盐酸,故滤液中不可能含HCl,故猜想三不合理,所以我的猜想是溶质为NaCl、Na2CO3。

【实验探究】加入硫酸钠是为了检验Ba2+,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不含BaCl2,但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要证明我的猜想正确,即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有三种常见的检验方法:

方法一,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方法二,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方法三,加入CaCl2或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归纳与总结】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7.

(1)闻气味(方法不唯一)

(2)Ca(OH)2(或氢氧化钙)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产生气泡Ca(OH)2+CO2=CaCO3↓+H2O

【拓展应用】①②③④⑥⑦(3)①Ca(OH)2+Na2CO3=CaCO3↓+2NaOH②Na2CO3、NaOH

③NaClNaCl、CaCl2、Ca(OH)2、NaOH

【解析】

(1)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进行鉴别,在实验室中不允许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根据白酒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酸味,可以采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或根据白醋有酸性,加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盐等鉴别。

(2)根据方案一,通入二氧化碳,A中变浑浊,说明A是氢氧化钙溶液,B是盐酸。

方案二,加入碳酸钠溶液,与A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B反应产生气泡。

【拓展应用】根据提供的试剂,分析与氢氧化钙、盐酸分别反应时的现象,若现象不同即可进行鉴别。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盐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气泡,能溶解氧化铜、氢氧化铜;稀硝酸、硝酸钡与Ca(OH)2和HCl混合均无现象,不能鉴别。

(3)①有沉淀产生,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②有气泡产生,则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C中含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生成物氯化钠,由于盐酸与Ca(OH)2、NaOH、Na2CO3均能反应而不共存,Na2CO3与CaCl2、Ca(OH)2不共存,要使混合物E中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多,应排除HCl、Na2CO3,考虑生成的溶质及其他过量的反应物。

8.

(1)③;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

(2)碳酸钡(3)生成的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而没有明显现象(4)节约药品(合理即可)(5)向着手心

【解析】

(1)从残缺的标签中可以看出溶质含有氧元素,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

【进行实验】第1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二者都难溶于水,无法确定哪种猜想正确。

第1组实验后有氢氧化钠生成,滴加少量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含碳酸钠。

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第3组方案和结论正确。

使用点滴板,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

【实验反思】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腐蚀标签。

9.[实验结论]Ⅲ\[反思交流\]水蒸气、二氧化碳\[拓展延伸\]提供充足的氧气(或注意通风等)

【解析】\[实验结论\]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反应有水生成;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生成;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猜想Ⅲ成立。

\[反思交流\]实验过程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在通风处使用燃料等。

10.

(1)Ni+H2SO4=NiSO4+H2↑

(2)Ni>Fe>Cu(3)猜想①(4)铁片

【解析】

(1)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

(2)镍的活动性比氢强,铁的活动性一定强于铜,故猜想②为Ni>Fe>Cu。

(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故猜想①正确。

(4)还可以使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1.

(1)在不停地运动吸收氨气,防止其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①钢铁锈蚀需要与水接触②在盛有凉开水的U形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