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9686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5掌声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掌声教案

25掌声(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生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了解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

回报别人的付出。

关键能力力格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难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落”“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默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思考,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自己看图后想到了什么。

教师口述: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

(让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提示: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掌声,也经常接受别人的掌声。

当得到别人的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

反过来也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

课件出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

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

(板书课题:

25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围绕着“掌声”来写的。

在生活中,掌声是常见到的现象,有时自己为他人鼓掌,有时他人为自己鼓掌,每次掌声都有不同的意义。

掌声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这样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说起,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由掌声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

二、简介作者,了解小儿麻痹症

董保纲:

男,1973年生,河北威县人。

著名青年作家。

现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作协理事,《格言》杂志签约作家,报社编辑、记者。

散文集《一路花香》《最真心的故事最深刻的感动》等。

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遇到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落枕落子无悔雄姿天姿国色气势形势逼人近况实况广播镇静乡镇企业叙述简述普及普天之下忧愁杞人忧天联合工农联合

(重点指导生字“姿”为平舌音;“势、镇、述”为翘舌音;“镇、联”为前鼻音;“况”为后鼻音。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准词语:

姿势镇定讲述忧郁联欢

(3)学习多音字:

落(luòlàolà)调(diàotiáo)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落(luòlàolà)

luò1>掉下来,往下降,如降落、落下、零落;2>衰败,如“一片落落景象”;3>稀疏,如“枪声落落”、脱落、落叶、落泪、落潮、落英、落日、落体、落座、陨落、落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落雁沉鱼、叶落归根;4>衰败,如没落、破落、衰落、沦落、流落、落泊;5>遗留在后面,如落后、落伍、落选;6>停留,留下,如落户、落荒、落笔、落款;7>停留或居住的地方,如村落、部落、院落;8>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如落得、落空;9>陷入不利境地,如落网、落难(nàn);10>稀少,如疏落、稀稀落落。

là1>丢了,漏掉,如丢三落四、这里落了两个字;2>忘了拿,没注意取,如我忙着出来,把票落在家里了;3>落后,如落下很远、落在后面;4>没有上,误,如落了一个星期的课。

lào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

b.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调(diàotiáo)

diào1>乐曲;乐谱,如曲调;2>语音上的声调,如调号;3>说话的腔调,如南腔北调;4>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如情调、格调。

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如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读一读:

a.妈妈看到她那落(lào)下残疾的腿,一边落(luò)泪,一边叮嘱她不要丢三落(là)四。

b.我们学校刚调(diào)来的教务主任说话真幽默,有时他的一句话就像饭菜里的调(tiáo)味品,让人回味无穷。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犹豫】突然,忽然。

【镇定】迟疑,不果断,做事拿不定主意。

【骤然】经过长时间还没有停止。

【经久不息】不平等的看待。

【歧视】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

识字应该体现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先读准字音,再感知字义,最后记忆字形。

这是一般的识字规律,也可以整体上识记。

识字教学中在音形义上不必平均使用力量,识字的难点是记忆字形,这个环节重在启发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办法。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写班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的鼓励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可以分为(掌声前),掌声响起,掌声后三部分。

首先写英子由于残疾而自卑、性格忧郁,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师的一角);接着写演讲课上,轮到英子上台时,英子因为内心的自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但最终还是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然后写英子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再写演讲以后英子的性格改变了,变得(自信、开朗);最后一个写那一次掌声对英子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

(板书:

掌声前掌声响起掌声后)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掌班默腿轮投调摇晃烈勇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中,“投、调、摇”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字右边的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晃、烈”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上窄下宽;“勇”字上下基本同宽;“班”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边部分的“王”字的最后一笔变为“提”,中间部分竖撇的起笔高于“王”字,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轮”字的右下部分与“抢”字的右下部分不要混淆;“勇”字的第四笔没有钩。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晃、烈”和左右结构的字“默、腿”,学生练写。

掌:

上边要扁、宽,“冖”的横要长,“手”上边是一平撇,最下边横要长。

班:

左边“王”要窄小,下横变为提;右边“王”要端正;中间有一小点和长撇。

默:

“黑”整体要窄小,下横和四点向上倾斜,方框内是一竖两点,不是“田”。

腿:

三部分要写紧凑,“月”要窄,“艮”最后一笔是长点,位置靠上。

轮:

“车”窄长,首笔横要短,第二笔撇长折短,“人”撇和捺相连,位置要靠上。

投:

“几”要扁小,横折弯不带钩;“又”横起笔稍向上拉,要短,捺要长一些。

调:

“讠”要窄小,“周”下框稍宽大,里边“土”和“口”要小。

摇:

右上边四笔要小,写紧凑;“午”中竖上边不出头,下横要长。

晃:

窄下宽,上边的“日”要扁窄,“光”上边要扁,“儿”要宽、舒展。

烈:

“列”是左右结构,右边竖钩要长,“灬”的首点与其他三个点写法不同。

勇:

上边是横钩、点,注意与“角”上边不同;“力”的撇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角落、掌声、游戏

(2)表示动作的词语:

注视、联欢、跳舞、鞠躬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文静、骤然、热烈、持久、普通

(4)叠词:

默默、慢吞吞

2.练习运用:

练习用“一瞬间”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与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阳光、美好。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4)

 

(5)

 

(6)

(7)

 

(8-12)

 

(13)

 

(14)

 

(15)

 

(16)

 

(17-27)

 

(28)

(29-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重点)

2.变换人称讲述故事,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学会关心、爱护同学、亲人。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

23掌声。

学生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文讲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走上台讲故事,出色的表现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从此小英勇敢面对生活。

3.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谈话过渡: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品读释疑。

1.了解英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

(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文静、胆怯、自卑、忧郁)(板书:

忧郁自卑)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8)谈话过渡:

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叫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了解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开始自卑、性格忧郁,后来变得自信、开朗。

她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有同学们的鼓励。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讲述英子的变化的,画出文中表现小英动作、神态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英子的变化的。

预设一: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这段话是对英子的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②“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什么?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反映了小英的自卑心理:

对别人的目光敏感,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是因为内心不自信,怕别人嘲笑自己。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英子的自卑。

预设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①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英子不愿意当众走上讲台,怕同学们嘲笑她,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她很矛盾,拿不定主意。

“犹豫”“慢吞吞地”“眼圈红红的”表现了她内心的紧张、自卑和痛苦。

②这里的“犹豫”“眼圈红了”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

说明了什么?

(这里的“犹豫”“眼圈红了”是对小英神态的描写,说明小英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体现小英内心的紧张、自卑、无奈和痛苦。

③指名朗读,教师评议,指导学习读出小英内心的紧张、自卑、无奈和痛苦。

④通过以上学习你觉得一个如何体会人物心情?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方法指导:

人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但是通过人物外显的神态、动作可以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动。

比如,本文可以从小英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小英的心理活动;从动作、神态入手,体会小英心情。

可以把自己当成小英,想一想:

“你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你心里面在想什么呢?

”你站起来前犹豫了一会儿,你在想什么呢?

”“你还是站起来了,你怎么又站起来了呢?

当时你在想什么?

”“小英,你都已经站起来了,你的眼圈儿为什么还是红红的?

预设三: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①这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

(动作描写)

②“注视”是什么意思?

(注意地看。

)从“注视”你感受到什么?

(从“注视”感受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关心。

预设四: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①这是对小英什么的描写?

(动作描写)

②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反映了什么?

(这句话“深深地鞠了一躬”中反映掌声带给小英很大鼓舞,让她自信起来。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了解英子的变化。

(1)指名多个学生说说,从此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评议。

(2)课件出示: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②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③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

④联系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这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小英的自卑、忧郁形成对比,因为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变得乐观开朗了,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

(3)联系上文,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

英子不再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坐在角落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一个人早早地来与大家有说有笑地走进教室)

(4)谈话过渡: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同学们的掌声。

(5)掌声响起了几次,对英子来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了解掌声。

(1)了解第一次掌声,课件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骤然”一词说明这掌声是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的,从“热烈而持久”可以看出同学们鼓掌是发自内心的。

②为什么“刚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掌来?

(因为小英克服自卑心理,走上了讲台,这是同学们给予英子的第一次掌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信任和理解,也包含着同学们的关爱。

同学们希望英子能走出阴影,走进集体,不再忧郁。

)(板书:

第一次热烈而持久鼓励)

③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

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④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了解第二次掌声,课件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①掌声再次响起是为什么?

(这次掌声是为小英生动地讲述而起,夸赞她出色的表现。

)(板书:

第二次热烈赞扬)

②他们又在心里对英子说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他们可能会在心里对英子说:

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3)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

②引导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

6.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相互评议。

②教师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7.谈话小结: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8.两次掌声后,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板书:

掌声后自信乐观)

9.掌声力量无穷,掌声让英子鼓起生活勇气,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乐观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掌声力量无穷鼓起生活勇气)

10.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

(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11.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

主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元的感悟课文内容。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

三、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班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的鼓励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赞扬小英对同学们掌声鼓励的珍惜,克服自卑、阳光生活的勇气。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抓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本文作者在描写英子的前后变化时,抓住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表现英子心情的变化。

如“低”“站”“走”,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小英的这些动作,与我们大多数是不一样的,立刻、慢吞吞、一摇一晃,小英的每个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

2.举例:

她小眼睛一亮,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绿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移动,生怕汤汁洒在新衣服上。

本来筋脉突兀的干巴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

这段文字重点抓住夹菜时的动作,神态,突出她的小心谨慎。

3.练一练:

你最喜欢班里的哪一位同学?

认真观察他做某件小事时的表现,写一写,注意抓住动作、神态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

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关爱之心。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告诉我们,爱与关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阳光、美好。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是否也需要掌声呢?

那么说一说,你还在什么时候需要掌声?

(2)你有过英子这样的经历吗?

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

掌声

第一学期,同学们推选我担任班长。

班会课上,老师面带笑容地说:

“请我们的班长讲一讲自己的心里话“。

当时,我又高兴又紧张。

第一次上台讲话,我害怕说不好被同学们嘲笑,也害怕第一次就给同学留下不好印象。

我不由地低下头,呆呆地站在讲台上。

突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猛一抬头,只见同学们望着我,有的竖起了大拇指,有的小声细语地说:

“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的!

”总之,同学们个个都向我投来鼓励、支持的目光。

我一下子觉得轻松多了,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这时,手也不抖了,腿也不颤了,脸也没有那么烧了。

一开口,我就说出了肺腑之言。

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那催人前进的掌声。

看着那么多双赞许的目光,那么多张灿烂的笑脸。

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这一切都是“它”的功劳,是“它”鼓舞我前进,是“它”给予我力量。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谈生活”为活动载体。

让学生畅谈内心的感受,激励学生奉献爱心。

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说话,达到了既教语文又教做人的教育效果。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给予树》《一颗小豌豆》

(一)阅读《给予树》思考:

1.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2.“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呢?

(二)阅读《一颗小豌豆》思考:

小姑娘看到小豌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给予树》《一颗小豌豆》。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