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332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docx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8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

学前教育专业三学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摘要:

随着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我国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2013年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改革,使得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三门基础课程急需打破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对“三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探,初步形成了“一融合、二实践、三拓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门等的重视。

2010年国家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年8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与《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办法”),使得严把教师入口、教师定期认证等呼吁多年的教育改革落实到了政策层面,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随着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特别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学”课程急需打破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一方面是我们更关注的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而不是“三学”的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更倾向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三学”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书本当中,更应强调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这样的现状下,“三学”课程教学急需以“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出发点,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突破学科界限,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不断探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初步形成了“一融合、二实践、三拓展”的“三学”教学模式

(一)“一融合”

即在“三学”教学中实现课证融合。

一方面,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打破“三学”的原有教学体系,在秉承“教学任务源于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相融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

此外,围绕“三学”重要知识点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分学科编制了“三学”试题库。

该试题库可用于“三学”联合举办的幼教知识竞赛,也可用于学生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实现教学中的“课证融合”。

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与其他职业资格证考试相融合,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职业竞争力。

如“幼儿心理学”可与“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相融合,“幼儿卫生学”可与“营养师”资格证相融合,达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实现持“双证”甚至“多证”上岗就业,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二实践”

即在“三学”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

在“三学”教学中既重视课程的理论性,更强学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着“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改革。

一方面是在理论学习中加入实践的环节。

例如,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教学形式,采用了“情景导入———理论学习———应用练习”三段式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三段式”的教学法中,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理论学习,最后通过应用练习(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是通过幼儿园的见实习进行课程实践。

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要求学生走进幼儿园,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见实习,观察幼儿,调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和问题。

这是由学到用的真正体验,能使“三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从师能力。

(三)“三拓展”

即在“三学”教学中增加课外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我们增加了课外拓展的内容。

课外拓展主要通过网络学习和爱幼协会两大途径实现。

互联网时代,网络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学习方式。

为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拓宽专业视野,“三学”均制定了网络学习制度,并纳入了平时成绩考核。

学生通过定期进行网络学习,迅速获取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幼儿园实践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从而丰富并拓展“三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二、围绕“一融合、二实践、三拓展”的教学模式,对“三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一)在教学目标上,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以“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核心,从“素养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纬度进行设计,每个纬度的具体内容体现了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和期望。

(二)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对“三学”的知识重点进行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重组,实现课证融合,并重视以真实的学习任务驱动为导向,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在“三学”的教学内容中都加入实践的环节,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保证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实践观摩、研究性学习、现场讨论法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让学生直接、快速、精炼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在“三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重要的理论知识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将“三学”的教学内容安置在一个模拟的幼儿园教育的情景场合之中。

通过学生的模拟演练,在特定的仿真场景中实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强化了教学效果,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差距。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作出判断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三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启发性、实践性,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4.实践观摩(实习实训):

根据“三学”课程内容,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幼儿园教育见实习,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能力。

5.现场讨论法:

通过学生当堂讨论和辩论,产生思想碰撞,从而有效理解教学内容。

(四)在教学评价上,围绕“一融合、二实践、三拓展”的教学模式,“三学”均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

1.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网络学习、实践操作四个维度进行。

2.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围绕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的知识重点进行考试,实现课证融合,形式为闭卷。

新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成效相结合。

通过“三学”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一融合、二实践、三拓展”的“三学”教学模式,解决了原有“三学”教学落后于学前教育工作实际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提高了“三学”教学质量,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师在“三学”教学改革中使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柳秋华.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2]袁朝阳.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国学诵读课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国学诵读课程。

国学诵读课是一门旨在增加国学知识,提高国学素养的中国传统文化类必修课程。

国学诵读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应当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其人文素养。

在教学内容方面,国学诵读课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对重要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的剖析。

教学方法上,国学诵读课要做到诵读与讲解相结合,延伸与方法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

五年制;学前教育;国学诵读课

近年来,全国上下学习国学的热情不断高涨。

人们对于经典国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也在诵读蒙学读物。

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幼儿园国学教师的大量需求。

然而,幼儿园国学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些幼儿园教师缺乏一定的国学素养,有的具备国学素养的教师却不懂得幼儿教育。

因此,为了保证国学知识能够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许多高职院校五年制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国学诵读课。

几年的教学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对国学诵读课的学科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一、国学诵读课的学科定位

国学诵读课是一门旨在增加国学知识,提高国学素养的中国传统文化类必修课程。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古人丰富的生命智慧,学问之法,渗透着正心、修身、明理的内容。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诵读学习经典可以引导学生达到增加国学知识,提高国学修养,增强从事幼儿园国学教育技能的目的。

当学过国学诵读课的学生走向社会,又会影响更多的幼儿。

久而久之,人们的文化修养将会提高。

除具有提高人生修养的共性功能之外,由于专业特点,这门课还有特殊的作用:

本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幼儿园准教师,师德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国学经典中对于教师修养的阐述有利于学生立师志、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形成良好的职业修养。

因此,此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

二、国学诵读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学科定位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

国学诵读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其人文素养。

围绕这一目标应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审视,得出以下具体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国学作品的能力。

国学诵读课是通过诵读和讲解,从文体、文论、文化等角度管窥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因此,在知识方面应当为学生构建起古典流派、作家生平思想和经典著作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大致情况。

然而,经典性著作汗牛充栋,仅靠讲解,覆盖面较小。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逐步学会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作品,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应以遵循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通过诵读、讨论、讲述、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3.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1世纪以来,多次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应当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心。

五年制国学诵读课就是要增加这些准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认同的基础上,自发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到性格之中,使得青年人的人格修养得到提高,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三、国学诵读课的教学内容

经典作品的选择是国学诵读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其选择是有一定难度的: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如何将其浓缩在短短的几十课时的教学之中?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学内容应做到“广”与“精”的结合。

知识面要“广”。

国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学科,可以分为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按照思想,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及儒释道三家等门类;按照《四库全书》分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学界往往采用的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

国学诵读课要择取一种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对国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或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良好思路。

对思想的剖析要“精”。

在国学诵读课的课堂上要重点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儒家著作、史学经典、诸子经典和文学经典作品。

对每个版块都要展开具体深入的学习,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

四、国学诵读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一方面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学生情况的影响。

国学经典对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增强趣味性,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诵读与讲解相结合。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重要读书方法。

诵读可以让学生熟悉经典,增强语感,为进一步地理解打下基础。

因此,在国学诵读课上可以采用听读、个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然而,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仅仅只动嘴,如《弟子规》中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心眼口并用,才能强化诵读的效果。

在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开展讲解活动。

当教师深入地讲解之后,应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深化理解。

如,对于通过评述历史或小故事进行说理的著作,可以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加深理解;对于哲理性较强的作品,可以辩论或演讲的方式,深化理解。

同时,在深刻理解原文,把握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补充大量历史或现代案例,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态度。

2.延伸与方法相结合。

国学拥有宏大的知识体系,值得每个人一生学习。

因此,国学诵读课的教学既要注重短期效果,更要有终身的引导。

课堂上应当对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课下继续探究的兴趣;介绍更多典籍,引领学生课下阅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论语》指出:

“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接触经典,要有一定的方法,基础的训诂学知识必须具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在国学诵读课上,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段落中的语言现象,丰富学生的积累,并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典籍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

现代网络信息量较大,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学习国学经典相关材料,既能收获信息又能锻炼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开设相关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解疑答难,开展交流互动,强化教学效果。

3.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人格境界的提升要靠行动来表现。

然而,诵读课堂由于时间和环境的限制,行为的改变很难看到。

课堂教学可以完成学生思想认知和情感陶冶方面的工作,道德意志的树立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要靠课余完成。

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若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国学因素,则既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又能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内化。

学生比较喜欢的国学活动有古典作品诵读、古典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另外,学生中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如国画社、书法社、武术社也能很好地传承国学文化,增强国学技能。

学校还可定期安排国学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邀请民间国学机构进校园,学习民间国学机构的教学经验,提高国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傅可.国学与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实践体系设计.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2).

[2]吴少伟,戴庞海.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4(23).

[3]黄海艳.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4(35).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三篇:

幼儿园常规教育与学前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改革的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前教育这种基础性教育中,对于3-6岁心理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接受常规教育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采取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日常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当前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学前教育;创新

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它是幼儿从家庭融入社会集体这一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发展为本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

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

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

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

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

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

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

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常规教育创新举措

1.让幼儿参与常规教育内容构建

常规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也参与内容的构建中,以幼儿需要为导向,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比如在我是的游戏中,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才能使动作更加标准,形象更接近,让幼儿自己表达这一游戏需要注意的要点,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样性

幼儿常规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发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幼儿的情趣,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响。

另外,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方法让幼儿融入角色中,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会和体验生活。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一身作则的同时,幼儿家长也必须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常规教育也必须进行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常规教育方法,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通波.《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建议》.教育.2015

[2]沈艳凤.《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性思考》.教学研究.2007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四篇:

学前教育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

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视唱练耳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我们理解其他课程,作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基础课程帮助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表明,它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一门必修课。

有音乐,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舞蹈,儿童歌曲创作诸多内容进行培训和教育。

其他学科是在乐理视唱练耳的基础上创作的。

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视唱练耳训练,认识到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

学前教育;视唱练耳;重要性

学前教育以培养幼儿优秀的人才、幼儿园的教育和专业的兴趣为基本目标。

为了提高幼儿园儿童的整体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音乐素养,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建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钢琴伴奏和练耳基本的声乐、节奏和舞蹈教育。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现力,完善音乐教育是为以后的教学准备起到关键作用。

视听练耳和音乐基础理论运用写作,唱歌等基本练习手段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节奏,联想和回忆相关元素,提高对音乐乐谱和丰富的音乐词汇的掌握。

视听练耳训练包括:

听觉训练、节奏和音乐实践训练。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要通过合理练习方式来进行,这些教育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一、视唱练耳课程

视唱练耳一般分为视唱、听觉训练。

视唱就是指利用看到的乐谱来进行音乐的演奏。

对于乐谱的具体知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针对于表演的具体内容需要有专业性的表现,所要到达的标准也是有相对应的要求。

练耳就是指训练听力、练习听觉,通常情况下就是需要学生不断聆听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并且能够辨识出相应的节奏和和弦等基本构成要素[1]。

同时,不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