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技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35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通俗唱法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俗唱法技巧.docx

《通俗唱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俗唱法技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俗唱法技巧.docx

通俗唱法技巧

通俗唱法技巧——气息练习

(一)

首先是气息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

收小腹练习气息

具体方法如下:

 

躯干站直,胸部放松地挺起,腿不能弯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松。

不要有意识去吸入大口气,直接用小腹的动作来数“1”,(不是心中数,而是口中念出来)

数完后小腹立即回复原状。

再收小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地数到“10”,或

“20”,

让小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和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

因为在小腹还原时,

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动作的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

声;

 

数 1、2、3、4、5 的节奏可由慢而快。

开始阶段下腹肌肉会很“酸”,这是正常的。

当快速

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 123 或 12345 或 12345678910,再逐步从 1----10,或 1----30;

多可数到 50 位数。

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

这是锻炼“保持”的基础。

 

第二步 可用音阶来练气

具体方法如下:

先用三度下行  3 2 1 ;再是五度下行 5 4 3 2 1 ;甚至八度下行 7 6 5 4 3 2 1 .看下腹肌支持

能力而定。

下行适应了,可改练上下行三度音阶 1 2 3 2 1 或五度上下行 1 2 3 4 5 4 3 2 1 甚至九度上下

行 1 2 3 4 5 6 7i2i7 6 5 4 3 2 1 ,一切量力而行。

关键是锻炼收紧小腹的支持余地。

 

(练下行音阶时,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练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时加强下腹肌向上“顶”

的力量,下行时只需保持可;练八度上行当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顶”的力量,总的感

觉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断向上提,切记这个练习不是为收腹而收腹,而是为了让胸廓张

开,辅助动作是收紧臀部,这种基本功和练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

练音阶时用什么元音为好?

最好用 Hm,因为 Hm 要求收缩声带,可为下一步的发声训练

 

1

做好准备,这是第一步。

 

第三步 增强

当“换气”的习惯建立之后,必需把训练重点放到张开两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发音的

时,有意识地“撑”开两肋,就如同手风琴的风箱那样拉开,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难练的一

环节,两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撑力,光靠小腹支撑的能力时有限的。

完成气息控制的最后一步是鼓上腹,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需带动腰围四周的扩张,此时的

横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闸”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气息训练,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阶段。

也可以分为三种独立的呼

方法,因为通俗唱法有层次性,对于像一些音域宽、力度对比度特别大的歌曲,要求强有

的气息控制。

但对音域窄,不要求强烈气势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阶段也足够应用了。

由于保持气息这句声乐术语,经常造成错觉和误解为----“迸气”、造成气息僵化,反而破

了歌唱的流畅。

所以使用“气势”----(象征一种动态中气息)这个名词或许更恰当。

 

至于为什么不讲吸气?

 

理由很简单,因为歌唱是在“呼气”状态下进行的,吸气是人的本能,不吸气人就会死亡。

所以把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核心吸气的话,结果往往弊多利少,许多错误的呼吸方法都来自

于对“吸气”的强调,永远不必担心体内无气。

任何歌唱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点----气不在“吸得多”而在“吸得深”。

用小腹作为“力点”,

两肋为“支点”不是已很“深”了么!

小腹也就是丹田。

气势的“保持”建立在一种意念

上,决不是保持在某个不变的躯干姿势上。

这个意念可以理解为不断地在“加气”或“提

气”均可,不论上下腹肌在歌唱中如何不停地运动着,摸上去均是有弹性的,不是僵硬的。

 

复习时提出

虽然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这只是说明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理解为正确的

 

2

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何种唱法模式,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远比呼吸方法与

否更重要,上述的有关气势的入门训练只能说是歌唱的一种“准备”而已。

只有当发声方

法的调节被歌唱者充分掌握之时,气势的功能才能被充分体现出来,初始阶段的气息训练

是歌唱的准备。

上述的呼吸不是一种气功训练,歌唱中所要求的“气感”,和气功的“气感”性质完全不

同。

“气感”不仅是歌唱者的自我意识,也是听众能感觉到的具体效果,声乐术语----“声

音靠在气上”是指一种具体的“效果”,在唱者的自我意识上觉得胸腔中有“回声”的感觉。

在听者说来,听到的声音明显带有“混响”的效果。

“气感”是通过声音来感觉的。

 

通俗唱法技巧:

练声

(二)

发声训练的入门一般的起点是从声带开始,西洋传统唱法的起点是先“放下喉头”,通俗

唱法一般不需要经过这个“特殊”阶段。

通俗唱法的发声起点是“让声带立即振动起来。

它和传统声乐在声音效果上的根本区别是:

西洋传统唱法的“基音”是被“共鸣”所掩盖

的,而通俗唱法的“基音”本色是完全“暴露”的。

虽然说传统唱法建立在说话那样自然的基点上,但每个人说话习惯不都是一样的,有的人

说话粗重,有的轻浮,有的甚至不用“真声”。

那么通俗唱法要求的“说话”状态是何种含义呢?

应该是指平时说话时的“最低音高”位

置上,自我感觉好象嘴巴长在喉下说话。

这和传统唱法要求的“喉头放下来”不是一个意

思。

后者发音的喉音比通俗唱法“放下来”的喉位要低得多。

不少学过声乐的人都可能知

道“气泡音”。

但他们发气泡音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声带,其实目的正好相反,“气泡音”是

声带积极起来的最佳起点。

(它的声音效果也正好非常像摩托车的发动声)

作为通俗唱法的入门方法,“气泡音”无疑是较理想的选择。

因它就是最低音高。

但这种

“气泡音”怎样“过渡”到歌唱呢?

在接触这个问题之前必需要先认识一下通俗唱法中最

本质的发声特点----收缩声带。

 

(声带的整体形状如嘴唇,歌唱发音原理如同吹笛子或吹号的嘴唇,要求嘴唇收缩,吹

高音时更要强化这一收缩的动作,必然使嘴唇边缘更薄。

但声带看不见,摸不着,光知道

它的原理又有何用?

人类是聪明的,著名西班牙声乐家加尔西亚发明了喉镜,他发现了声

带的最佳歌唱状态是在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这就为歌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另一个声乐家爱金(A.Kin)称之为“用制止的声带发音”,并注明用这种方式

发出来的声音已不是真声。

应该说这种声音既不是真声,也不是假声,是一种独立的声音

(传统唱法叫它“混声”),更具有把真假声“焊接”起来的功能,因而它揭开了歌唱的秘

密----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没有“换声”现象;有些人生来不怕高音的道理。

练习:

一.要想把咳嗽前一刹那的状态像镜头一样捕捉下来是不容易的事。

 

3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在声带前端直接发 Hm 的方式是比较容易“捕捉”这个动作。

因此,用起动的“气泡音”逐渐向这种“声带前的 Hm”过渡,被证明是一种可取而有效

的入门方法。

这个 Hm 音可以用音阶来练也可以像“拉警笛”的方式去练,也可用后者先

找到感觉,再用音阶使之音乐化。

二.用音阶来练

这个 Hm 音练到人声的自然极限时 女声到#C,男声到#F

 

当这个 Hm 音练到人声的自然极限时(女声到#C,男声到#F,这和传统声乐的换声点相

比,女声相差正好将近一个八度,通俗唱法女声换声点高。

男声则完全相同)必需人为地

强化对声带的“压缩意识”,也就是前文介绍的有关帕伐洛蒂的那段“经验之谈”,也等于

人们吹笛、吹号到了一定高度时,嘴唇的收缩必需有意识地加强那样(这种声带压缩的意

识必需是更“向前”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时可能伴随产生的自我意识好象有一种

“窒息感  ”,不要怕坚持练的话就闯过去了,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常常使唱者自己感到和原

来的中声区不统一,甚至怀疑这种声音的正确性,其实大可不必,相反应该庆幸,因你已

找到了“唱法的秘密”。

接下来的工作是从“闭口”的 Hm 转为“开口”的 Hm,再从开口的 Hm 过渡到 e 或

o 元音,再逐渐扩展到另外三个元音 EH、AH、AW.

整个过程必需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声带的压缩。

具体的要求是把声音压缩成一个“点”

为了坚持声带振动这个前提,这个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离开声带前闭幕式端这

个核心位置。

那么,怎样说明这一个基本功的完成呢?

铁尺磨成针的比喻当然夸张了一些,

但如果把声带前的这个“聚声音”练到小如针尖时,便达到了上乘功夫了。

这时出来的声

音中,始终“贯穿”着一根可感觉的细如游丝的“线”,这如同老式电灯泡中那根能发光的

钨丝一样。

发光时的灯丝,视觉上比原来粗上千百倍,其实仍细如毛发。

歌唱的发声原理也一样,声源虽细如游丝,声音却如灯光一样能强弱控制自如,千万

不要把看到的灯光的粗细,理解为灯丝本身的粗细。

许多不知其理的歌唱者最容易进入的

“误区”之一就是拼命“扩大声带的振动面积”来放大音量,结果不是高音更上不去就是

唱坏了嗓子还不知为什么。

在西洋传统唱法的训练中,这种方法也叫关闭----集中。

目的是为了使声音通过声带压

缩和气息的阻抗作用,使声音产生最大的穿透力,产生强烈的“亮度”。

在通俗唱法中这种

关闭----集中的方法被证明:

在话筒音响效果的相互作用下,同样会产生出最佳效果。

虽然

通俗唱法不要求太强音量,也不需要传统唱法那样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声音效果,但在“集

中”这个要求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在通俗唱法要求的“三感”中的“质感”,只有声音被压

缩成针尖那样一个“点”时,才能被听者感觉到“磁性”。

有功底的歌星即使在唱弱声或气

声时,仍侧隐约感觉到它的“质”。

传统唱法的功底测试,主要是以唱半声和弱声(PP)

时的音质来衡量的,在没有电声扩音的年代,一个真正有方法的歌唱家,不论唱得多“弱”,

声音仍能送到剧场的每个角落,这才见真功夫。

通俗唱法虽有电声扩音,但不集中声音,

效果就是比不过集中的声音,点子越小的声音,质量就是比点子大的声音效果好。

鲁迅先生说过:

“比较是防止受骗的最有效的方法。

”西北风唱法音量力度都很大,可

 

4

惜生命力不强,原因在哪里?

就在于音量虽大,但音不集中这个缺点上。

惠特尼.休斯顿、

玛丽亚.凯瑞、赛琳.迪昂唱有力度的高音时,总能受到听众的赞赏。

这种高强音之所以能令

人叹为观止,原因就是她们用了关闭----集中的方法。

不少羡慕者认为欧美歌星之所以能唱

出与亚洲歌星迥然不同的声音效果,是由于民族体质不同所造成的,完全错了!

这是方法

不同的原因。

菲律宾女歌手雷金就是亚洲人掌握欧美唱法的实例。

本书介绍并推崇的通俗

唱法,就是以欧美这一先进的唱法为楷模的,这种模式始终是以关闭----集中为发音的核心

的。

不论男女,不论音乐形式。

用生理机能说,就是除了低声区之外,中高声区都应该用

“制止的声带”(或叫做压缩声带)作为发声的基础来歌唱,也就是始终要以不真不假的混

声来歌唱。

 

疑问与误区:

这种唱法在开始训练时,唱者自我意识上会旌“蹩扭感”,特别是进高音时,耳朵特别不习

惯,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过程,这就是上文特地引证帕伐洛蒂那段话的目的自我感

觉“失声”、“窒息”、“难听”等等,不等于别人听起来不统一,这也叫“感觉的误区”。

作为欧美人而言,他们的这种唱法已成为自然,作为有意识去学习这种唱法的外国人来说,

不得不经过一种有意识的歌唱训练,才能成为习惯。

美国黑人在篮球、拳击、歌唱等方面

有天赋的优势,柴可夫斯基说意大利叫小卖的都有歌唱家的嗓子。

对异国人说来,甚至在

专业学府学了三五年还未必一定学会。

在美国唱得好的流行歌手多如牛毛。

要想冒尖,非

得有鲜明的独创特色不可;就如同传统歌唱者要在意大利被公认为歌唱家的情况相同。

过来,外国人要唱好京剧,也得一切从对开始一样。

“语言的自然”和“歌唱的自然”在通

俗唱法领域内同样存在,是建立新的歌唱习惯的手段。

以上所介绍的发音入门方法是一条捷径,这是对没有错误发音习惯的人而言。

对于某

些发音上存在这样或那样毛病的人未必能用。

例如原来歌唱时喉咙逼得很紧,或者唱高音

时,存在假声带压迫声带的情况,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歌唱训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

歌唱者原来的不同发声习惯差异太大,因而无“万能”之良方。

有不少人必需先经过“矫

正”发音机能之后才能进入常规训练。

 

“声音必需靠在声带上”,这是欧美唱法最基本的唱法标志之一。

这是一句“感觉”的语言,

是唱者听者都能清楚感觉的。

从生理上说就是声带必须在歌唱时始终保持高度的张力和阻

力。

也许出于语言习惯,日本歌坛了除了五代夏子、八代亚纪、长山洋子等是如此歌唱之外,

大多数女歌手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因而常常出现有的歌手在演唱时唱法不统一。

港台歌手

也有类似情况。

 

不靠在声带上的唱法的缺点往往表现为轻与响转换时声音不统一,刚柔无法“相济”,唱响

声时易“散”,唱轻声时易“虚”。

像五轮真弓那样在艺术上如此高造诣的歌星在唱法上仍

难免存在以上的那些缺点。

港台有些歌星也经常提出要改变歌唱形象,到结果仍只能变

 

5

“表”不变“本”。

其实,通俗唱法之本归纳起来也很简单:

一个“气感”;另一个是“质

感”;还有一个是“乐感”。

气感是“肉”;质感是“骨”;乐感是 “生命”。

(关于乐感将另

文探讨)

 

另有一种比喻简单而又形象:

声音的子弹“上膛”在“喉头”中,“扣板机”的力点在“丹

田”(小腹)上,歌唱时“气息”必需如扣紧的板机,(不能像老式步枪)歌声如同连发的

子弹,子弹头总是“尖”的,就如同声音必需“集中”那样,才有“穿透力”。

 

通俗唱法技巧:

打开喉咙(三)

若想把喉咙完全打开,必须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觉。

在歌唱时如果能将喉咙完全打

开,那么歌者自身的感觉应该是喉咙即有向外扩张,又有使喉结向下的力量。

贝基先生说:

“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

”“要感到喉咙的的两侧的肌

肉发酸,在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贝基先生在课堂上常常做

这样的手势,就是将两只手自两肩像推开两堵墙一样向外推,以示说明这种力量的方向和

感觉。

……

为了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和用力的部位,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用了很多具体手段,这些手段

都是比较容易体会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

歌者在练习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

用多种手段去体会。

练习

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

……“有种办法能把喉咙打开,当你困了,一

面讲话一面打哈欠,这时喉咙就打开了。

”……“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了,那样会使声

音太靠后。

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

……“唱歌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

”……“声音是从两锁骨中间那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深”,“声音是从喉咙最底部发出来的。

”……

3.模仿嗓子宽的人歌唱有助于打开喉咙。

……“模仿嗓子宽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

色,主要模仿他的技术。

做为技术无论对哪一个声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张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咙打开。

5.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

6.向后仰头常可以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

以上我介绍的是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打开喉咙的手段,歌者可以针对自

 

6

己存在的问题,有选择地灵活运用。

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有这样的体会:

当喉咙完全打开

时,在歌唱时会感到头部有一种向前和向上顶的力量,即在某种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觉。

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

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用力向前搬,而头部

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态。

……

还有一种感觉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喉咙完全打开时,歌者在歌唱时会感到喉咙似

乎不复存在了,只有气息的支持和响亮的面罩共鸣是歌者能明显感觉得到的。

用贝基的话

来说就是“歌唱时只有横膈膜和面罩发生接触”。

就是说,完全打开的喉咙似乎是一个畅通

无阻的通道,声音在这里不会受阻,而是送进了上面的面罩,这虽然是一种感觉和想象,

但似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感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都认可,并非常强调的,

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寻求这种感觉,只有这样喉咙才是完全打开的

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我认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

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

鸣时,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

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

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

所以贝基先生说:

“我所说的打开

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

”……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

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

我把贝基先生的做法按着我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

种手段。

 

练习:

1.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

贝基先生说:

“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

一是

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

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

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

他说:

“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

”……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

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

另外在哼是要尽量

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7

3,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

……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

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4.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5.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

……正像斯基巴说的那样:

“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

 

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 83 页—91 页

 

关于高音问题

1.贝基先生说:

“唱高音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确,这个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脑子里了。

”我理解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说,在你的头脑里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声音形

象,……其二是说,唱高音之前,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如横膈膜的支持、喉结的位置和

面罩共鸣等,都要做好将要积极工作的准备。

2.贝基先生说:

声“音的动作与音高正好是相反的。

”……就是说,越往高音唱,歌唱发

声器官某些部位的动作与感觉越要往下。

贝基先生把这种反向动作概括为三个方面,他说:

“唱高音时别用外在的力量往上冲,而是用内在的力量:

一是喉结两侧的肌肉将喉结往下

拉;二是横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头别往前伸,也别仰头,而应略低头。

3.贝基先生说:

“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鸣。

4.贝基先生说:

“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 100 页—106 页

 

练声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练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2.练声时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8

3.练声时要培养歌唱意识

4.练声时要力求主客观统一

5.练声要有的放矢

6.练声时不要过于追求音量

7.练声时注意力要特别集中

8.要用科学的态度练唱

 

通俗唱法技巧:

模仿的原则(四)

前文介绍的两项基本功----滚动的气息和高密度的“声音细线条”,必需坚持不懈地勤练,

直到二者紧密地揉合为一体,才能控制和运用上述那些技巧,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妨采用

“有指导下的模仿”!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模仿。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模

仿对象的录音,选择自己能力限度范围内的歌曲。

模仿的对象也必须按照学习阶段,选择

不同的模仿对象的录音,选择能力限度范围内的歌曲。

模仿的对象也必须按照学习阶段的具体需要,进行筛选,决不要把模仿看作“克隆”。

举例来说:

嗓音轻浮空虚的人,要选择比较宽厚的歌星录音进行模仿,选择的模式开始不

能选和自己嗓音差距太大的歌星,当嗓音有了改善之后,再逐步地选用更宽厚一些的模式

(非常棒的建议)。

反过来,声音笨重的嗓子,要选择灵巧的歌星录音,这类模仿的出发点

为了改正缺点。

在其他方面也一样:

比如原来嗓音线条太粗、或声音太散,可选择线条特

别清晰的歌星录音去模仿;声音太亮的要模仿暗音色的歌星;声音闷暗的要模仿明亮型的

歌星录音等。

永远记住一个原则:

一切模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音质;以吸取他人

之长,补自己之短。

那么乐感是否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呢?

回答是它比方法和技术的模仿更重要,特别是

对于二、三流乐感的人来说。

也许有人会反对这种提法,论点是乐感是无法模仿的,或者

说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都不同,即使模仿到“克隆”的地步将完全失去自己的表演

特点。

其实它和技术或方法的模仿性质一样关键在模仿的出发点上:

用他人的乐感:

用他

人的乐感来激发自己的乐感。

一流乐感的人无需模仿他人的感觉。

但同为一流歌手之间未必就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

 

9

地方,特别对于尚处于启蒙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乐感,还有待于开发,模仿可以起到

“钥匙”的作用。

更不必耽心的是:

真正具有一流乐感的人,必然具有独特的个性,再摹

仿别人也不会变成别人。

当然,也可能有例外:

有些音乐才气很高的歌唱爱好者,由于盲

目崇拜某一歌星,刻意把自己“克隆”成那位歌星。

而不知他自己的才气可能在那位偶像

之上,甚至比他人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走自己的

路更为妥当。

但对于乐感属于三流或不入流的歌唱爱好者来说,模仿作为“克隆”的出发

点也未尝不可。

(事实上在歌唱领域内,百分之百的“克隆”是不存在的)对于原来没有乐

感或者乐感太差的人说来,模仿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它有可能激发出你内在潜藏的“乐能”,

至少能让这种先天不足得到改善。

摹仿虽然是人的本能,但模仿能力大小却有天壤之别,

歌唱的模仿力和乐感一样有级别,但它和乐感根本不同之处是:

模仿力是无法模仿的,但

乐感却可能通过模仿来改造。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