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871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docx

本安与防爆的基本区别

现场设备的防爆技术包括隔爆型(如增安、气密、浇封等)和本质安全型两类。

隔爆型防爆是防爆中的一种形式,隔爆型为隔爆外壳型,主要考虑外壳强度,以及间隙大小,保证内部所发生的火花不会引起外部爆炸。

与隔爆型技术相比,本质安全技术采取抑制点火源能量作为防爆手段,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优点: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维护和更换、安全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低功耗技术和本安防爆技术。

但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

本安与隔爆型控制柜通常都安装在安全区。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通常采用PLC控制系统,柜内配备安全栅,将危险区返回的信号线经过安全栅处理后再接入PLC输入/输出模块。

目前国内通常对PLC输入信号采用本安型防爆技术,可将危险区的输入电流限制在2mA以下,因为电流很小,从本质上讲是安全的。

而PLC输出信号因为价格和其它因素,通常采用隔爆型防爆技术,输出信号线通常采用铠装电缆,穿入水煤气管,接入隔爆型防爆电器,例如防爆电机等,安装中要求从控制柜到最终设备之间都要进行密封处理,将电缆与危险区进行隔离。

隔爆型与本安型是两种不同的防爆电器,前者内部可能有燃爆源(如灯泡)但采取隔爆措施达到安全目的,后者不会达到爆燃能量(电压不高于12V,电流不大于100mA,比如热电阻,属于本质安全型)。

虽然如此,防爆电器通常在安全场合和非安全场合分界处都安装有安全栅。

压力变送器基于不同工作原理也可以有以上两种区别。

防爆的等级根据使用场合选择。

仪表知识:

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和防爆型安全上的区别

本安型安全栅应用在本安防爆系统的设计中,它是安装于安全场所并含有本安电路和非本安电路的装置,电路中通过限流和限压电路限制了送往现场本安回路的能量,从而防止非本安电路的危险能量串入本安电路,它在本安防爆系统中称为关联设备[见术语解释],是本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安全栅被设计为介于现场设备与控制室设备之间的一个限制能量的接口,因此无论控制室设备处于正常或故障状态,安全栅都能确保通过它传送给现场设备的能量是本质安全的。

    中国国家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区监督生产安全防爆产品的权威机构,对本安型安全栅产品有着严格、科学、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该监督站认证的企业及其所开发生产的产品才具备符合标准的安全性能,否则可能会给使用方的设备、人员和生产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

  术语解释:

关联设备

   一种安装在安全场所,本安电气设备与非本安电气设备之间的相连的电气设备。

  安装位置

  安全栅安装于安全场所,接收来自危险区的信号,输出安全信号到安全区或危险区.

  安全栅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安全栅结构形式分为齐纳式和隔离式.

  齐纳式安全栅

  结构原理:

    电路中采用快速熔断器、限流电阻或限压二极管以对输入的电能量进行限制,从而保证输出到危险区的能量。

它的原理简单、电路实现容易,价格低廉,但因由于其自身原理的缺陷使其应用中的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其原因如下:

    1、安装位置必须有非常可靠的接地系统,并且该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否则便失去防爆安全保护性能,显然这样的要求是十分苛刻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保证。

    2、要求来自危险区的现场仪表必须是隔离型,否则通过齐纳式安全栅的接地端子与大地相接后信号无法正确传送,并且由于信号接地,直接降低信号抗干扰能力,影响系统稳定性。

    3、齐纳式安全栅对电源影响较大,同时也易因电源的波动而造成齐纳式安全栅的损坏。

  隔离式安全栅

    采用了将输入、输出以及电源三方之间相互电气隔离的电路结构,同时符合本安型限制能量的要求。

与齐纳式安全相比,虽然价格略高,但它其它方面的突出优点却为用户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受益:

    1.由于采用了三方隔离方式,因此无需系统接地线路,给设计及现场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2.对危险区的仪表要求大幅度降低,现场无需采用隔离式的仪表。

    3.由于信号线路无需共地,使得检测和控制回路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隔离式安全栅具备更强的输入信号处理能力,能够接受并处理热电偶、热电阻、频率等信号,这是齐纳式安全栅所无法做到的。

    5.隔离式安全栅可输出两路相互隔离的信号,以提供给使用同一信号源的两台设备使用,并保证两设备信号不互相干扰,同时提高所连接设备相互之间的电气安全绝缘性能。

    因此,对比齐纳式和隔离式安全栅的特点和性能后可以看出,隔离式安全栅有着突出的优点和更为广泛用途,虽然其价格略高于齐纳式安全栅,但从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成本来考虑,其综合成本可能反而低于齐纳式安全栅。

在要求较高的工程现场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隔离式安全栅作为主要本安防爆仪表,隔离式安全栅已逐渐取代了齐纳式安全栅,在安全防爆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安设备标志定义

  其中:

Ex—防爆标志

  (ia)—防爆等级

  ⅡC—气体组别

  本公司产品防爆级别:

Ex(ia)ⅡC

  防爆等级

    ia: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1个故障或2个故障状态下都不会点燃危险气体,回路必须保证在两个故障同时出现时仍然保证安全特性。

“ia”类电气设备对易受干扰的元器件必须采用“三重化”设计。

“ib”类电气设备只能保证在1个故障状态下不会点燃危险气体。

  气体组别

    Ⅰ组电气设备:

用于易受甲烷影响的煤矿环境中。

    Ⅱ组电气设备:

可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危险环境中。

    Ⅱ组电气设备根据易燃性物质的不同点燃能量进一步细分。

    各子组用大写英文子母区分,从下表中可以看出,C子组所需要的点燃能量最少,即在该组电气设备中,C组设备具备通用性。

防爆常识

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

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

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

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2.基本防爆型式

(1)隔爆型“d”

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3836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增安型“e”

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3836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

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JP〗

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3)本质安全型“i”

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

〖HTH〗“iɑ”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和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条件下,均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HTH〗“ib”等级电气设备〖HT〗是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故障条件下,不能引起点燃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参见GB38364标准)。

本质安全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

该防爆型式只能应用于弱电设备中,该类型设备适用于0、1、2区(Ex iɑ)或1、2区(Ex ib)。

(4)正压型“p”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

它是一种通过保持设备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压力的措施来达到安全的电气设备(参见GB38365标准)。

正压设备保护型式可利用不同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系统内部保护静态正压,而另一种方法是保持持续的空气或惰性气体流动,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

两种方法都需要在设备起动前用保护气体对外壳进行冲洗,带走设备内部非正压状态时进入外壳内的可燃性气体,防止在外壳内形成可燃性混合物。

这些方法的要点是监测系统,并且进行定时换气,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该类设备按照保护方法可以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5)油浸型“o”

油浸型防爆型式是将整个设备或设备的部件浸在油内(保护液),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外面的爆炸性气体环境(参见GB38366标准)。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开关设备的老的防爆技术方法。

形成的电弧、火花浸在油下。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6)充砂型“q”

充砂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在外壳内充填砂粒或其他规定特性的粉末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或高温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保护型式(参见GB38367标准)。

该防爆型式将可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导电部件固定并且完全埋入充砂材料中,从而阻止了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传播,使之不能点燃外部爆炸性气体环境。

通常它用于Ex“e”或Ex“n”设备内的元件和重载牵引电池组。

该类型设备适用于1区或2区危险场所。

(7)“n”型防爆电气设备

该类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也不大可能发生引起点燃的故障(参见GB38368标准)。

“n”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即指设备在电气和机械上符合设计规范并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

该类型电气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场所。

(8)浇封型“m”

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参见GB38369标准)。

采用浇封措施,可防止电气元件短路、固化电气绝缘,避免了电路上的火花以及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引燃源的产生,防止了爆炸性混合物的侵入,控制正常和故障状况下的表面温度。

该类设备适用于1、2区危险场所。

(9)气密型“h”

该类防爆设备型式采用气密外壳。

即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进入设备外壳内部。

气密外壳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进行密封,这种外壳多半是不可拆卸的,以保证永久气密性(参见GB383611标准)。

该防爆措施属于“n”型防爆措施范畴,GB383611已被GB38368—2003代替。

(10)特殊型防爆电气设备“s”

指国家标准未包括的防爆类型式,该型式可暂由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并经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检验认可能够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

该类设备是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场所。

(11)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是采用限制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点燃(参见GB124761标准)。

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

按设备采用外壳防尘结构的差别将设备分为A型设备或B型设备。

按设备外壳的防尘等级的高低将设备分为20、21和22级,例如DIPA20、DIPA21、DIPB20和DIPB21等。

该类型设备按照等级适用于20、21或22区粉尘危险场所。

在平常实际使用中可能很容易的看到,许多防爆电气产品在一个产品中就采用了多种防爆保护方法。

例如,照明装置可能采用了增安型保护(外壳和接线端盒)、隔爆型保护(开关)和浇封型保护(镇流器)。

这样能够使制造商采用最适用的复合防爆保护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产品铭牌上列出采取的防爆方法的顺序将往往告诉用户产品的结构,如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 de,则极可能为隔爆型而其中带有增安型部件。

另一个产品被标识为Ex ed,则极可能不是隔爆型外壳(例如不锈钢或强化聚脂玻璃),而带有隔爆开关或部件安装其中。

两种产品可能均适用于1区,但他们是使用不同的防爆保护措施达到同样的目的。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所了解信息,来选择可提供在费用、性能和安全方面达到最佳平衡的防爆型式的产品。

二、危险场所的划分

----众所周知,在危险场所中安全地使用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的前题条件是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安装和必要的维护。

合理的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必然涉及到与其所在的危险场所要相适应。

因此,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危险场所它又是如何划分的

危险场所就是由于存在着易燃易爆性气体、蒸气、液体、可燃性粉尘或者可燃性纤维而具有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

典型的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爆炸性物质的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煤矿井下(由于煤层中不断渗透出的甲烷气体而形成的工作环境)等等。

按照GB—2000(GB标准等同于IEC60079-10)要求,可用类别、区域和组别三层概念来说明危险场所的划分。

----1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标准将爆炸性物质分为III类:

I类:

矿井甲烷;II类: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III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物)。

既首先要确定环境中存在着何类爆炸性物质,然后才按气体或粉尘的不同对危险场所进行划分。

----2危险场所的界定

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

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

(1)爆炸性气体环境

----GB—2000标准中规定:

----0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在此,“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

(2)可燃性粉尘环境

----GB—2000标准中规定:

----20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

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对危险场所的界定,解决了危险场所划分中爆炸性物质存在的时间问题。

那么,长时间存在或偶尔发生的时间概念又怎么界定呢欧洲有关资料中也相应地给出了具体的规定,见表1。

----表1场所划分

危险物质长期存在(大于1000h/年)正常运行时存在(10-1000h/年)仅在不正常时存在(少于10h/年)

气体0区1区2区

----3爆炸性物质的分组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将危险物质按其物态,进行粗划分。

对同是气体的爆炸性物质,由于其爆炸特性差别很大,故又将爆炸性气体进行了分组。

----GB通用要求中,将爆炸性气体按其最大实验电压安全间隙和最小试验电流分为A、B、C三组。

三组的代表性气体分别为:

氢气&乙炔、乙烯和丙烷,具体的参数见表2。

----表2爆炸性气体的分组

组别代表性气体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小点燃电流

IIC乙炔氢气<mm<

IIB乙烯0.5~0.9mm~

IIA丙烷>mm>

----爆炸性物质的分组,可以说是基本上说明了危险场所中存在的是哪种危险物质。

三、防爆标志

防爆电气设备按GB3836标准要求,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内容包括:

防爆型式+设备类别+(气体组别)+温度组别

1防爆型式

根据所采取的防爆措施,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

油浸型、充砂型、浇封型、n型、特殊型、粉尘防爆型等。

它们的标识如表1所示。

表1防爆基本类型

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防爆型式防爆型式标志

隔爆型Ex d充砂型Exq

增安型Ex e浇封型Exm

正压型Ex pn型Exn

本安型Ex iaEx ib特殊型Exs

油浸型Ex o粉尘防爆型DIPADIPB

2设备类别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

I类:

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II类:

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II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IIA、IIB、和IIC类。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

A型尘密设备;B型尘密设备;

A型防尘设备;B型防尘设备。

3气体组别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越大,其危险性越高。

爆炸性混合物的传爆能力可用最大试验安全间隙表示。

同时,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气、薄雾被点燃的难易程度也标志着其爆炸危险程度的高低,它用最小点燃电流比表示。

II类隔爆型电气设备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进一步分为IIA、IIB和IIC类。

如表2所示。

表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组别与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之间的关系

气体组别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mm)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

IIAMESG≥MICR>

IIB>MESG>≥MICR≥

IIC≥MESG>MICR

4温度组别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是能被点燃的温度极限值。

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组,使得对应的T1~T6组的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能超过对应的温度组别的允许值。

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温度组别、设备表面温度和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引燃温度之间的关系

温度级别IEC/EN/GB3836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可燃性物质的点燃温度[℃]

T1450T>450

T2300450≥T>300

T3200300≥T>200

T4135200≥T>135

T5100135≥T>100

T685100≥T>8

5防爆标志举例说明

为了更进一步地明确防爆标志的表示方法,对气体防爆电气设备举例如下:

如电气设备为I类隔爆型:

防爆标志为ExdI

如电气设备为II类隔爆型,气体组别为B组,温度组别为T3,则防爆标志为:

ExdIIBT3。

如电气设备为II类本质安全型ia,气体组别为A组,温度组别为T5,则防爆标志为:

ExiaIIAT5。

对I类特殊型:

ExsI。

对使用于矿井中除沼气外,正常情况下还有II类气体组别为B组,温度组别为T3的可燃性气体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则防爆标志为:

ExdI/IIBT3。

另外,对下列特殊情况,防爆标志内容可适当进行调整:

(1)如果电气设备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型式,则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的防爆型式。

如:

II类B组主体隔爆型并有增安型接线盒T4组的电动机,其防爆标志为:

ExdeIIBT4。

〖JP3〗

(2)如果只允许使用在一种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其标志可用该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分子式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气体的组别和温度组别。

如:

II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的电气设备,其防爆标志为:

ExdII(NH3)或ExdII(氨)。

反过来,利用表2,制造厂可以按照防爆电气产品的使用环境决定产品的温度组别,按照温度组别设计电气设备的外壳表面温度或内部温度。

防爆电气设备的用户可以根据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的种类,方便地选用防爆电气产品的温度组别。

例如,已知环境中存在异丁烷(引燃温度460℃),则可选择T1组别的防爆电气产品;如果环境中存在丁烷和乙醚(引燃温度160℃),则须选择T4组的防爆电气产品。

对于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如可用于21区的A型设备,最高表面温度TA为170℃,其防爆标志为:

DIPA21TA170℃或者DIPA21TA,T3;

如可用于21区的B型设备,最高表面温度TB为200 ℃,其防爆标志为:

DIPB21TB200 ℃或者DIPB21TB,T3

6设置标志的要求

(1)应在电气设备主体部分的明显地方设置标志;

(2)标志必须考虑到在可能存在的化学腐蚀下,仍然清晰和耐久。

如标志Ex、防爆型式、类别、温度组别可用凸纹或凹纹标在外壳的明显处,

标志牌的材质应采用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如青铜、黄铜或不锈钢。

7国际上常用的防爆电气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