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433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docx

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历史word版

2011年佛山市历史学科高考考前复习建议

佛山市教研室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指导小组

同学们,现在正面临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相信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结合老师备考的经验,对同学们最后阶段的复习思路和容易遗漏的方面给予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裨益。

一、后阶段复习建议

1、对照《考试大纲》及《历史课程标准》,梳理知识体系,重点对薄弱知识查漏补缺。

目前同学们已对绝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下,应静下心来,回归课本,认真对照考纲和课程标准,针对自身实际,查漏补缺。

以必修一政治史为例,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同学们己经比较熟悉,但容易忽视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

如以英国为例:

13世纪《大宪章》颁布,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共和国成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确立其在议会统治地位。

通过这一史实的整理,理解西方民主政体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上述知识的考察也是同学们日常较为容易忽略的地方。

2、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全面夯实基础知识。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人纲的要点,

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

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如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

主要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即可。

近代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主要从全球化开始(新航路开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经济区域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建立等)三个阶段去把握它的发展过程,并突出重大事件的影响即可。

在把握主千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在高考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从节—单元—整体来抓好基础知识,落实主干知识体系,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理论务必做到落实。

同时又要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

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

3、学会应用一些重要史观,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学会用新思维,新视觉去分析和理解历史。

文明历史观:

一是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具体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特征,二是主张重点研究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全球历史观:

用全球视野阐释历史,“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

现代化史观:

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科学化和大众化等;社会史观:

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除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新史观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历史现象

和历史影响的能力。

我们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多角度来淦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例题: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

从传统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

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

标志;从现代化范式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

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加强了中国

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文明史范式看,它是中国了解

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

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从社会史范式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

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

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4、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注意答题规范,避免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

(1)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做题时要根据历史学四要素(时间、主体内容、条件限制、考查核心)进行

审题。

材料型选择题与主观题是当前高考最重要的题型,同学们在审读材料时,

最容易把史实(客观存在的)和对史实的解释(受多种主观因素制约)以及对史

实的评价(主观性强)混为一谈,极大影响我们对材料进行正确的解读。

解答此

类颗型应注意一必方法与技巧。

如掌握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

文字先分中、释、论

“帽子”“尾巴”共讨论

扣住时间忆背景

四大史观齐上阵

史指史实、史料等,释:

解释、阐释现象或史料,论指观点、评论、评价。

“帽子”“尾巴”指的是材料的标题和后面的注释。

而材料中给出的时间往往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而是让你透过这个时间来找出那一时期的背景。

在分析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应用四大史观来看问题,否则,结论肯定是错的。

(2)先易后难,试卷不要留白

文科综合的三个科目试卷上分别有100分,建议考生在做题时应捡容易得分的先做。

“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建议考生在答题遇到时间紧时,首先是哪个学科容易就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难,其次是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尊“广积粮”。

(3)注意答题的规范

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把握文字表达规范:

一:

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

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

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土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四:

按顺序回答问题,观点与史实结合,不写与答题无关的话。

二、关注问题

中国古代史:

1、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商业资本的转化问题(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这是产生并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注古代城市发展与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条件、特征、影响、反思。

2、儒家思想关注儒家思想与近现代新思潮的核心内容、传承、批判;儒家思想与近现代史的联系,思想的延续性私!

思想对社会的全方位影响和辐射,如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3、社会转型阶段(春秋战国、明清)的原因、特征、表现。

4、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在传承与变革中体现的时代特征。

中国近代史:

1、革命、改革与现代化的关系

(1)现代化为革命、改革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社会关系变化—社会

矛盾冲突

(2)革命、改革推动现代化进程:

革命、改革—秩序重建、社会力量整合、经济资源的控制—促进现代化

(3)革命不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但未必导致革命,革命还是改革要看当时的社会状况。

2、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前后一卜年)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思想、文化)的斗争情况、结果、反思、启示。

4、开启民智与制度改革的关系

(1)戊戍变法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改革运动,其失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民智尚未开启,注定变法从开始前似乎就是要失败的。

但经过这次政治风浪,人们的“智慧骤开,如万流口沸”。

神州大地出现思想解放的滚滚潮流。

(2)新文化运动是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使得民智开启,为后期的一系列政治革命和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则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革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

如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4)启示:

民智的开启有助于政治制度改革更好的进行,是其全面深化的前提。

适当的改革,也有利于激发人们对更深层政治文化的追求,有助于政治思想的不断解放。

中国现代史: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外交,关注把中国史放在世界范围内加以考察的角度,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外交与世界的大背景联系起来。

世界古代史:

关注罗马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世界近代史: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特别是从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角度对这儿个国家进行考察。

2、关注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

3、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国际间加强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

共同问题。

世界现代史:

1、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建立和调整

3、以新情景(如货币和语言她位的变化)来考察份界力量中心的转移、世

界格局的演变等。

4、对现代化的反思:

如工人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公平问题等。

史学研究方法:

(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1)按内容分类

①文献史料:

(以文字形式出现)

例如:

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

等。

②实物史料:

(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例如:

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

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

(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例如:

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2)按学术价值分类

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含义:

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

学术价值:

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

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

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

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

②第二手史料

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一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

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

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

接描述)

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

史观)

2、孤证不立:

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3、二重证据法:

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读史征信”:

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五)历史研究的步骤

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

三、题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

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截止2009年2月20日,美国己经有14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

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30年代大

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迷期。

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

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材料四在“后美国时一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土要

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

公平发展生产的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

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

因素。

(11分)

(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3分)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结合材料和所学

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5分)

【参考答案】

(1)①史实: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黑奴贸易、价格革命。

(2分,任选其中上两种观点即可)

②理论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

(3分)

(2)①西欧崛起的因素:

经济上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3分)政治上一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I分)思想上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分)科技上一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

(1分)

②美国能主导世界的因素:

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共和政体;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3分,列出其中3点即可)

(3)“群雄竞起”的表现:

欧盟、俄国斯、中国、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3分,列出其中三点即可)

(4)同意;理由是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

不同意;理由是美国的实力依然强大,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

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

“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4分)

探究主题二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8分)

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12分)

(1)通过以上对东西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

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4分)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倍守封建

伦理道德;(4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4分)

(3)(12分,对待传统和西方文化杰度分别为1分一点,主要原因8分)

(4)结论:

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对待东西方文化要坚持“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写二点给4分)

3,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

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1950年一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

,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

{8分)

(2)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

(8分)

(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

(6分)

【参考答案】

(1)①经济上:

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2分)②政治上:

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2分)③思想文化上:

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

(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2)不矛盾,(2分)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2分)材料几中则包括全休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

(2分)

(3)因素:

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②传统道德观念浓厚;③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④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⑤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8分)

(4)①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分)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2分)③离婚率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2分)

 

4、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人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与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开创了一种有创新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

“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

(9分)

(2)1898年4月,保国会成立。

它以为什么?

保国会推动了哪一救亡运动的开展?

“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6分)

(3)1912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几十个团体,原因是什么?

对当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7分)

(4)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区域和平,z1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了哪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

(6分)

【参考答案】

(1)依据: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分),包括皇帝制((1分)、三公九卿制((1分)、郡县制。

(1分)

历史必然:

封建小农经济(自耕家经济)的发展((1分);国家统一((1分)、分封制崩溃u分)、商欺变法建立县制O分);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主

张。

(1分)

(2)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分);维新思想的兴起(2分)。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分)

(3)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2分);“实业救国”思潮(2分)。

进入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分)

(4)加入世贸(2分);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分)。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票号”曾在19世纪创造了中国金融业的百年辉煌。

西方学者曾盛赞其开创了“近代银行业中汇票制度的先河”。

鼎盛之时,票商们不仅为广大商贾提供了方便周全的金融服务,而且承揽了清政府巨额资金的存储与汇解。

在占领中国内地市场的同时,还东渡日本,北抵俄国,开设分号,承接国际间的汇兑业务。

——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开始衰亡,到1935年只剩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票号,解放后停业。

材料三1913年天成亨、日升昌等票号存贷款实际统计表

问题:

(1)山西票号最早创办于乾隆年间。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晋商创办“票号”的有利条件。

(8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山西票号在“I9世纪创造了中国融业的百年辉煌”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后山西票号衰落的原因。

(8分)

【参考答案】

(1)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厚的经济基础。

(8分)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有政府依托;晋商有雄

(2)国门被打开,对外经济联系增多;内近代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8分)承揽政府巨额资金的存储与汇解:

(3)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山西票号失去政府依托;竞争;自身经营不善。

(8分)西方银行的进入与竞争;自身经营不善.(8分)

6、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

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9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

个观点的理解。

(5分)

【参考答案】

(1)三个阶段:

学术觉悟:

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

(4分)政治觉悟:

维新派、革命派仿效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4分)伦理觉悟: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4分)

(2)原因:

政治:

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

(3分)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分)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3分)

(3)理解:

材料一、材料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证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

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分)

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肇,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趁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伸之脱胎换骨,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著著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口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其或有以自觉。

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