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554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docx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儿三岁零二个月入园,是学前教育的“硬件”之一。

三岁以下的小孩入园接受教育,在很多家长看来,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这一情况在大良区的幼儿园已变成了现实。

方法/步骤

1.一、小小班工作从这做起。

根据“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孩子长到两三岁,便有了强烈要求“我自己”的独立愿望,我们要因势利导,开始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

然而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份宠爱,事事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

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幼儿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

因此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2.二、对2-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

亲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却不知处处

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

“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

“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

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

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

独立性的发展。

2「3W砌H木舫硼s>⅛≡

≤RSH-≡≡s≡'2「3WS甘二X砌恶甘曲>s⅛i'S^SKSS¾ls^θS^i2「3前=Dr'≡=is⅛-

(—)i2「35≡lws≡mθ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2-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2-3岁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2-3岁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2-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

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橱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

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

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小鸟,小鸟中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鸟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羽毛,比比谁的小鸟最漂亮。

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不少家长说:

“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敢自理能力。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小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如何使23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需继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托班幼儿的保持任务。

 

(1)容许孩子有探索的机会。

穿衣服、吃饭、走路应是三四岁孩子能自己处理的,但父母常因孩子做得不够好而一手包办了。

这样虽然省时又省事,但也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挫折感。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别急着替孩子把事情做好,要给孩子机会,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领悟可行的方法。

挫折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绪,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才能积累经验,重拾信心,即使日后面对社会变迁,也能自在生活。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反而可能会缺乏韧性及生活应变能力。

(2)容许孩子有探索的空间。

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对于自己的冒险行为,孩子往往感到很得意,但父母却觉得很危险,很恐惧,进而阻止孩子的冒险行为。

断然阻止或恐吓孩子的自发性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怯于主动行事,因为他感受到的周遭环境充满危机,更严重的是孩子会失去对环境的好奇及信心。

有些父母过于保护孩子,是因为自己有恐惧的经验,于是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事实上那样的恐惧是父母自身的恐惧。

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是该小心翼翼,但也要以弹性的尺度容许孩子有探索的空间。

做父母的往往过低估计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为他们哪经得起这么大的痛苦、挫折。

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会在荆棘丛生的荒园里开辟出一片天空。

(3)容许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的一举一动,便会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这样一方面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迫使孩子接受成人的概念与标准。

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人的决定就是孩子的选择。

即使他长大以后,也要由别人来决定他的一切,这样的孩子是永远不会独立的。

(4)容许孩子有失败的经验。

在孩子尝试独立的过程中,必定会碰到挫折、失败。

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支持。

给他一些鼓励与认可,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克服的办法,鼓励孩子再去尝试。

这样孩子即使无法解决问题,但心灵上的阴影可以减轻些,以后再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也能忍受。

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从孩子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出发,不要苛求孩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周围的事物照顾得不周全、不完善是小孩子的特点。

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想象和看待孩子的世界,因此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

当孩子做不到时,就会被戴上懒惰的帽子。

家长在吩咐孩子做事的同时,应该告诉他这样做的必要性。

对孩子提要求要具体,与其对孩子说“把你的房间收拾好”,不如说“把你的图书放到书架上去”,或“把你的画笔放进笔盒里去”。

(2)多多鼓励,不要责骂和埋怨,更不要轻易剥夺孩子自理的机会。

孩子们往往对任何事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有时甚至是好玩。

因此他们会对很多事跃跃欲试或直接参与,例如扫地、择菜等。

家长常常怕孩子做不好而加以制止。

这样孩子们失去了干活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懒惰、依赖。

当孩子表现出劳动的积极性时,做家长的切不可泼冷水,而应以极高的热情鼓励孩子。

在孩子做得不够好而烦躁时,家长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做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学得更快、更容易,让他们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对于孩子明显不会做的事情,也要尽量让他表现。

例如摆餐具,可以请他摆筷子和调羹,至于瓷碗则告诉他掉在地上会破,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拿。

(3)不要让孩子半途而废。

孩子一开始做家务多半是出于好奇,等新鲜劲儿过去了,或者老是做不好时,就会感到厌烦。

要让他养成习惯,则要靠家长一贯的坚持。

除了孩子生病,没有理由不完成他应该做的家务,必要时只能狠狠心,否则很难长久持续。

特别是孩子刚开始做时手脚比较慢,家长要事先安排出充裕的时间来耐心等待,不要因为赶时间就替孩子代劳。

(4)孩子在幼儿园里由于受到老师的督促和集体的约束,有时会表现得比在家里积极、勤快,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

(5)给孩子专用的物品和工具,标上名字和记号,这样不但孩子在使用时比较得心应手,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和工作积极性。

(6)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边做边聊,孩子既能学习模仿,又可觉得亲切愉快。

家长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首先要把家务事做好,给孩子留下干净、整齐的印象。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美国教育家爱雷。

马洛尼提出:

培养孩子的要决之一,就是“及能够能够早让他们自立”。

他说:

“过分的保护只会防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

”要想自立必须自理。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哪?

首先很重要得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

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我从报纸上曾看这样一篇文章《13岁神童肄业回家》:

某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妈妈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只让孩子看书,终于孩子13岁时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这让周围得人都感到非常的惊奇,并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

正在人们为母亲的伟大成功赞叹不已时,孩子肄业回家了。

原因是无法生活自理、不懂得与人交往。

这是一个悲哀的例子,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

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

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要学习自己吃饭、独睡自己的房间,三四岁的幼儿进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岁的孩子能把房间收拾整齐。

在日本九岁就被送到一个荒岛上独立生活七天。

因此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的。

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在家全靠父母喂饭,父母说不喂孩子就不会吃因此给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在幼儿园我们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孩子不仅会吃而且吃的很好。

家长开放日时妈妈看到孩子自己能吃饭感到非常的惊讶,也意识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

这样的例子很多,好多孩子在家不会扒鸡蛋、不会吃鱼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全部都能处理,所以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段的培养,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观念端正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支持鼓励孩子自理的要求幼儿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

当他们有这种欲望时我们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他们。

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父母刷牙、洗脸时可能会说:

“我也刷牙”,这个时候请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担心孩子会弄湿衣服、弄洒水。

二.要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开始。

只有对某些事情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喜欢去做某些事情。

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作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学习—探索中学会一切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的技能给以正确的引导,让他观察妈妈是怎样洗手绢的,爸爸是怎样刷呀的。

从中掌握正确的方法。

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

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

把孩子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孩子没有成功的喜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信心。

比如说洗衣服,如果开始就让孩子洗一件上衣,孩子尝试之后感觉非常困难,会对洗衣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也许以后再也不愿洗衣服了。

如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一块手帕,他也许会感觉很轻松的,再加上大人的表扬,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

五.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始如此。

我们不能今天让孩子去自理,明天觉着孩子太辛苦或者太麻烦就一切代劳。

这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把教育孩子当成我们的事业。

六.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前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在超前理的指引下需要家长密切的配合,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孩子学会了自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就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坚强的自立于社会.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1、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

“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

“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

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地板,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1、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

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目前,在我们家长中,有些错误理念:

(1)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他们往往非常注重对自己孩子知识学科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等一些非智力方面是可有可无。

(2)重视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只靠幼儿园怎么能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3)家长教育方法理念不当。

如许多家长在幼儿犯下错误行为时,都是采取批评、惩罚等负面教育的形式,这样就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不利于幼儿发展。

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

2、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

在平时家中,家长对于一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如:

洗手帕、穿衣服、系鞋带等;家长还可以让你们的孩子试着帮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

扫地、擦桌子等;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这样持之以恒,你们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

(1)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幼儿从3岁左右开始,“已经开始借自己的力量来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如孩子常常执拗地说:

“我自己吃!

”“我自己干!

”感觉自己有“本事”,而不要别人的帮助和干预,这都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

如果家长错过了这个发展时期,没有让孩子适时锻炼,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发展起来,并影响幼儿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三到四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以下能力:

刷牙、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鞋袜;进餐饮水;整理床铺;收拾玩具图书;收拾餐具;拣垃圾、倒垃圾等。

这些内容简单易行,符合三到四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

目标太低了,孩子太容易完成,就达不到锻炼孩子的目的;目标太高,孩子做起来困难太大,又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生活自理能力在训练之初可能比较枯燥,那么,如何让幼儿饶有兴趣地练习,并能持之以恒,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这需要有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氛围。

陈鹤琴指出: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

”他认为,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家庭气氛,“不仅能向孩子进行积极的情绪教育,也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生活自理氛围,完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进而形成观念。

有的家长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特别用心,他们给孩子配备了专用家具,为孩子培养自理能力提供了条件。

他们还在孩子的房间里,张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整理玩具的图片;在洗手间张贴卡通动物洗刷的图片;家里经常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并时常醒幼儿:

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不能这个要求严,那个要求松;这个要让孩子做,那个又要替孩子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影响孩子正常发展。

(3)家长发挥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幼儿有人说:

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

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善于模仿。

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家长的行为举止会自然而然地在孩子身上再现出来。

如果家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必然受到有益的影响;相反,如果家长不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你的孩子又如何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呢?

一位愁容满面的母亲到儿童家教中心咨询:

“我的孩子五岁多了,自己的东西从来不会整理。

玩完了的玩具从来不收,彩笔画书到处都是,房间里整天乱七八糟,该如何教育?

”专家问这位母亲:

“你们家大人的东西都能及进收拾整理吗?

”“我们很忙的,没时间收拾。

”这就是了,家长没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你还指望你的孩子从你那里学到什么呢?

(4)肯定成绩,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得到鼓励和认可。

特别对于孩子,及时地肯定更能增强其自信心。

家长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孩子做各种事情。

当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家长都要及时予以认可或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孩子信心。

对孩子做事的“失败”不要责怪,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孩子的韧性。

一位有经验的家长说:

他在家里客厅的醒目位置设了一块专栏,专栏里有孩子的名字,也有爸爸、妈妈的名字,谁在某方面表现好,就在专栏里挂一颗星星,当星星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给以适当奖励。

至于各人的表现情况,则由大家共同评定。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又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便于相互沟通,便于培养孩子。

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家长都会向客人介绍这块专栏,介绍孩子的成绩,培养孩子的荣誉感,激励孩子更加努力。

孩子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3、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家长在家中对幼儿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时时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达到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方法很多,如:

家园联系窗、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除了这些形式,家长还可以利用接送幼儿的一段时间,与老师简单沟通一下幼儿最近的发展表现,这样就会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4、注意点:

(1)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

(2)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如果孩子碰到问题或发生错误行为,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采用正面教育如:

鼓励、激励、表扬等形式,否则就会伤害幼儿自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