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2255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docx

银行信贷复习整理

第一章导论

Ø信贷资金运动过程

“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第一重支付:

g→G,信贷资金由银行贷给使用者;

第二重支付:

G→W(Pm,A),信贷资金由使用者作为生产经营资金,用于购买材料和支付生产费用;

第一重归流:

W’→G’,使用者(企业)取得销货收入;

第二重归流:

G’→g’,使用者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归还给银行。

“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如果把银行从存户手中吸收存款等形成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作为第一重支付,而将银行支付存款的存款提取要求作为第三重归流,则我们可以将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称为“三重支付、三重归流”。

Ø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宏观与微观)

1)宏观层次上:

指从整个金融体系范围内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

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

各项存款、债券(约为4%)、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流通中的货币、银行自有资金

从宏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主要由五大项构成:

各项贷款:

从我国的情况看,短期贷款在银行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较高,一般为50%左右,

其次为中长期贷款。

证券投资:

我国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限于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占银行信贷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一般为10%以上。

黄金、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

2)微观层次上:

指仅就商业银行等经营性金融机构体系范围内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结构。

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来源主要由五大项构成:

各项存款、债券筹资、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往来、银行自有资金

从微观层次上考察信贷资金运用各项贷款;证券投资;缴存准备金;存放同业和同业拆出;本外币库存→包括“库存现金”和“外汇占款”

“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外汇占款”是商业银行办理外汇业务过程中,结存外汇所占用的人民币资金,用于结售汇业务的日常周转。

Ø融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

在融资领域中,交易成本主要指借贷双方完成交易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搜寻费用或信息费用、谈判费用、实施费用。

Ø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内容、任务和中心问题

目标,是银行信贷活动所应达到的预定标准和要求。

内容:

1)信贷关系管理。

管理信贷关系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借贷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

2)规模和结构配置管理。

(1)贷款规模要适度;

(2)贷款结构要合理。

3)贷款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

4)资金定价管理。

从宏观层面上看:

利率是市场经济中引导资金流向,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正确贯彻利率政策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

微观呢?

5)市场定位和营销管理

任务,是通过购买和出售信贷资金的信贷活动,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

其基本要点包括:

正确决策,适时调节,完善服务,评估效益。

决策是关键,调节和服务是手段,风险管理是核心,效益是目标。

中心问题,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信贷功能,通过改变增长要素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

Ø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及内容

1)统存统贷(-1979)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存贷挂钩,差额包干(1979-1984)

3)“实贷实存”(1985-1993)

4)比例管理(1994-)

Ø判断:

信贷的价值运动是不等价的。

Ø选择:

信贷的基础是(信用)

第二章银行存款的组织与管理

Ø银行存款,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其性质为:

1)从存款者角度讲,存款是一种授信行为,是一种金融资产。

2)从银行角度讲,存款是一种受信行为,是一种负债,是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3)存款实质上也是一种货币,它与现金货币没有本质上区别,都是购买力且可以相互转化。

Ø银行存款的分类

1)按存款的期限: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定活两便

2)按存款的形成来源: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3)按存款人的存款动机:

保本增殖型、计划消费型、安全保密型、方便支付型存款

Ø保值储蓄,是国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储户存入银行的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给予一定保值补贴的储蓄方式。

保值储蓄补贴率=物价上涨指数一储蓄利息率。

Ø银行的存款结构包括存款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种类结构。

1)存款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

短期存款利率低,流动性强,稳定性弱;长期存款则利率高,流动性弱,稳定性强。

因此,在银行的存款结构中,短期存款与长期存款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存款是为了?

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存款是为了?

2)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

存款利率结构的合理配置,也即利率高低不同的存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实现信贷资金的盈利性。

存款期限与利率的关系?

低息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量比例低,有何影响?

高息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量比例低,有何影响?

3)存款种类结构的合理配置

银行存款种类结构合理配置的实质是如何适应客户的需要,只有适应客户需要的存款种类,才能为客户所接受,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存款。

Ø影响企业存款数量变动的因素

1)企业的内部因素: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生产经营规模;

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与资金清算状况;商业信用状况(企业作为授信人);

此外,企业经营水平、资金来源构成、企业对个人的支出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存款的增减。

2)企业外部因素:

市场银根松紧状况;宏观背景(经济上,政策上)

国家对企业的收入分配政策(分配自主权);季节性、临时性客观因素

Ø我国的储蓄政策:

保护和鼓励政策

Ø我国的储蓄原则:

1、存款自愿2、取款自由3、存款有息4、为储户保密

Ø影响储蓄存款数量变动的因素

1)居民货币收入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

3)市场供求状况与物价水平4)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5)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金融资产种类6)存款利率水平与存款服务质量

Ø储蓄存款实名制

是指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法定身份证件,使用身份证件上的姓名,银行按照规定进行核对,并登记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以确定储户对开立账户上的存款享有所有权的一项制度。

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存款账户的真实性,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Ø组织存款的策略

1)品种创新策略(开发存款新品种的实质就是如何适应客户,吸引客户的问题)

2)优质服务策略(市场条件下,优质服务是竞争的重要手段。

树立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是银行拓展业务的重要途径。

搞好优质服务,既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又要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

3)安全保障策略(客户存款最基本的要求是获得存款的安全保障)

4)利率浮动策略(银行存款利率应随着资金供求变化、物价水平变动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上下浮动,使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保持正值,从而增进客户的安定情绪,降低投机心理,减少利益损失。

5)存款自由策略(对客户存取款的行为应排除一切法律、制度和契约规定以外的限制或制约)

6)存款证券化策略(允许银行存款的凭证——存单和存折等自由转让,以此来吸引资金)

Ø银行存款成本

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相关成本、边际存款成本

Ø存款总量与成本控制四种组合模式:

1)同向组合模式。

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也增加。

2)逆向组合模式。

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下降。

3)存款单向变化模式。

即存款总量增加,存款成本保持不变。

4)成本单向变化组合模式。

即存款总量不变,存款成本反而增加。

第三章银行其他资金来源的管理

Ø同业拆借

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借款,是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点:

1、同业性;2、短期性;3、协商性;4、利率低;5、不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Ø同业拆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自愿2、诚信自律3、风险自理

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特点:

1、政策性强2、是一种基础借款

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程序:

1、贷款的申请2、贷款的审查3、贷款的发放4、贷款的收回

Ø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的意义

1)促使负债来源多样化,增强负债的稳定性

2)常常可视为银行资本金,但发行费用比股票低

3)自主性强,可有计划筹集

4)不交存款准备金和支付存款保险费,降低了资金成本

Ø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的管理要点

1)做好市场的调查2)研究发行金融债券对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总体影响

3)掌握发行时机4)丰富金融债券的品种5)做好金融债券发行与资金使用的衔接

补充

金融债券:

是银行开出的债务证书,债券的持有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是银行筹集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回购贷款:

抵押贷款:

是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的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

再贴现: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同业拆借资金数量、利率和期限的选择

1)同业拆借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1、公平自愿2、诚信自律3、风险自理

2)拆借资金量的确定应考虑本行可拆入资金量、中央银行控制要求、拆借资金的期限和利率、盈利性要求。

1、可拆入资金的额度要求;2、拆借资金比例的控制;3、拆借资金盈亏平衡点的分析。

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种类:

1、信用贷款2、“回购贷款”3、抵押贷款4、再贴现

对象——经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人民银行单独开立基本账户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原则——中央银行和借款的金融机构必须共同遵循“合理发放、确定期限、到期收回、周转使用”的原则。

第四章银行贷款原则与政策

Ø贷款政策:

是银行为指导贷款决策而制定的规则和程序。

Ø存量控制法:

就是控制贷款余额的方法。

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超过额度前提下可反复周转使用贷款,适用于临时性、周转性贷款的管理。

Ø流量控制法:

是控制贷款累计发放额的管理方法。

贷款额度可以一次用完,也可分次用完,即用即减,直至全部用完。

适用于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规模的贷款和一些专项性贷款。

Ø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如何使贷款三性协调一致?

相互矛盾:

长期贷款安全性差,流动性低,但盈利水平高;短期贷款安全性好,流动性高,但盈利水平低。

相互统一:

安全性是关键、或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标

Ø实现贷款“三性原则”的途径?

1)提高贷款安全性的途径:

加强贷款的资信调查;落实贷款的担保条件;把好贷款审批关;

加强贷款检查;合法守规经营;强化对问题贷款的管理。

2)提高贷款流动性的途径:

正确选择贷款的投向(这是按期收回本息,提高流动性的先决条件);

优化贷款期限结构(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流动性高低的基本因素);

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以存款期限确定贷款期限)

3)提高贷款盈利性的途径:

增加收入贷款利率↑,贷款数量↑

减少支出筹资成本↓,工作效率↑,经营费用↓

此外,优化贷款结构,经营管理水平↑

Ø制定贷款政策的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

3)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稳定性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6)商业银行竞争的发展战略和内控原则

Ø试述贷款政策的内容。

1)贷款规模政策:

指银行在一定时期的贷款数量。

贷款规模的三个影响因素

①贷款的需求量—借款人

②中央银行贷款的松紧—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③贷款的可供量—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贷款规模的控制

①银行贷款规模政策的基本问题是适度控制贷款规模。

②贷款是银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故必须做到适度。

2)贷款结构政策:

指贷款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贷款支持(担保)、利率,以及其他方面限制性等要素的安排。

贷款结构调整的对策

①贷款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密切相关

(贷款结构政策包括区域贷款政策、产业贷款政策、企业贷款政策、产品贷款政策等)

②贷款结构的调整——优化

(拓展优质客户、建立退出机制,压缩劣质客户)

第五章银行贷款方式

Ø重置成本法:

就是用所估价资产在估价时的重置成本(指现期购置一项与所估价资产性能完全相同,全新的资产所支出的最低金额),减去损耗来确定该资产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Ø收益现值法:

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Ø票据贴现:

是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售出,取得货币收入的行为。

Ø银行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的直接依据: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Ø保证贷款的管理。

一、保证贷款的概念

是指银行凭借第三者的担保而对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二、保证人的资格

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在贷款担保中,可以作保证人的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

1、根据《担保法》对保证人的条件要求,不得作为保证人:

我国《担保法》规定:

国家机关(特殊规定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主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XX的分支机构不得作为贷款的担保人。

2、对保证单位信用等级的限制

新增贷款的保证单位信用等级原则上应在A级(含)以上,如借款人只能提供由A-和BBB级客户作保证,需报一级(直属)分行审批。

例题在下面的情况中,银行可以接收担保的是()

A.以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作为担保人的B.以法人机构的分支机构作为担保人的

C.BBB级以下客户提供担保的D.A级企业提供担保的

*三、保证的确定

保证的确定主要包括:

保证方式的选择和银行核保。

(一)保证方式的选择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1、一般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

2、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

(二)银行核保

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保证意向书》,必须认真进行审查核实。

审核内容:

(1)验证营业执照,审查保证人法人资格;

(2)验证保证法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的真伪;(3)审查“贷款保证意向书”中所填情况是否真实;(4)审查保证人的财务报表和有关文件,审查保证人的承保能力;(5)审查保证人的财产是否已经作为债务抵押或用于对其他借款人的担保,防止因多头担保或相互担保而成为空担保。

Ø抵押贷款的特点

1)依据贷款项目的风险大小及抵押物价值的多少发放贷款;

2)贷款抵押责任的现实性;

3)还款保证的凭物性。

抵押物的选择

抵押物的选择原则1.合法性2.易售性3.稳定性4.易测性

我国《担保法》规定可抵押的财产:

抵押权人所有的(或依法有权处分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权人所有的(或依法有权处分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抵押权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物的估价方法

1、重置成本法:

①重置成本的含义:

是指现期购置一项与所估价资产性能完全相同,全新的资产所支出的最低金额。

②重置成本法的含义:

就是用所估价资产在估价时的重置成本,减去损耗来确定该资产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③计算公式为:

被评估资产的价值=重置成本-累积应计损耗

=重置成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

例如:

20**年购置POIO1.4升手动舒适型汽车13.86万元;目前,手动1.4两款厂家指导价为8.59和9.49万。

2、现行市价法

①含义:

指参照市场上同类的或类似的资产交易价格来确定被估价资产价值的方法。

②具体采用的三种方法:

直接法:

是以同样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减去按现行市价计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计折旧额,估算资产的价值。

市场比较法、物价指数调整法

3、收益现值法

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4、清算价格法:

所谓清算价格是指企业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企业或资产变现,于是在企业清算之日预期出卖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价格,即清算价格。

清算价格法是根据公司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价值。

它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公司。

Ø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的共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

1)都是担保类贷款,具有双重还款保证;2)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相同;

3)债权人拥有优先受偿权,并且不足部分债务人应继续清偿,余额退还借款人。

区别:

1)担保财产不同;2)财产占用不同;3)担保物权生效程序不同。

Ø票据贴现贷款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1)以持票人为直接贷款对象。

2)以票据承兑人的信誉为还款保证。

3)债权债务关系随票据的转移而转移。

4)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作为贷款的期限。

5)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票据贴现贷款的额度,亦即实付贴现额,按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计算。

实付贴现金额=贴现金额×(1-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例题1:

某企业于20**年12月5日,持有一张面额为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其开户银行申请办理贴现,票据到期日为20**年3月14日,假设银行贴现率为5.2%,银行实付贴现金额为多少?

银行实付贴现金额=100×(1-99×5.2%/360)=?

例题2:

某贴现申请人于20**年2月11日,持有一张出票日期为20**年12月8日,期限90天,票面利率为6%,面额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其开户银行申请办理贴现,假设银行贴现率为5%,银行实付贴现金额为:

贴现金额=200×(1+90×6%/360)=203(万元)

银行实付贴现金额=203×(1-26×5%/360)=202.267(万元)

第六章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Ø贷款授权:

指贷款授权主体就贷款业务经营和管理中的有关权力事项,对贷款授权对象所作出的一定限制性规定。

Ø贷款再授权:

指贷款再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转授权层次的贷款转授权对象)对贷款再转授权对象(或称贷款再转受权人)授予一定范围和一定水平的贷款批准权和对贷款审批的管理权。

Ø贷款转授权:

指贷款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授权层次的贷款授权对象)对贷款权力资源直接行使再配置权(或再分配权)。

Ø统一授信:

指银行作为一个整体,集中统一地识别、管理客户的整体信用风险,统一地向客户提供具体授信支持,并集中管理、控制具体授信业务风险。

Ø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指银行将某一企业集团若干独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整体,评价、管理、监控其信用风险。

Ø贷款管理责任制:

就是在贷款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建立的责任制度体系,形成相互制约、责权分明的合理机制,从而促进信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Ø简述贷款授权制度体系包括的内容。

贷款授权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贷款授权主体与贷款授权对象、贷款授权范围、贷款授权方式、贷款转授权与再转授权

1)贷款授权主体是指有资格对贷款权力资源直接行使使用权、配置权和管理权的经济实体,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法人或法人代表。

如:

中国银行总行

贷款授权对象,也被称为贷款受权人,是指直接接受贷款授权主体对贷款权力事项的有关安排,并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和权限限度内行使对贷款权力资源的使用权和一定管理权的当事人。

2)贷款授权范围全部授权和部分授权

全部授权也称全范围授权,是指授权主体对授权对象授予同自身权力范围相同的权力,包括各种业务经营管理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制度建设与决策权、奖惩权等。

部分授权也称有限授权或差别授权,是指授权主体对授权对象授予的权力范围小于授权主体自身的权力范围。

3)贷款授权方式1、授权书授权2、总行发文授权

在现代商业银行贷款授权体系中,贷款授权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贷款授权、贷款的转授权和贷款的再转授权。

三个层次的授权共同构成贷款的垂直授权体系。

4)贷款转授权是指贷款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授权层次的贷款授权对象)对贷款权力资源直接行使再配置权(或再分配权)。

贷款再转授权是指贷款再转授权主体(即在贷款转授权层次的贷款转授权对象)对贷款再转授权对象(或称贷款再转受权人)授予一定范围和一定水平的贷款批准权和对贷款审批的管理权。

Ø简述统一授信的原则。

1)授信主体的统一:

对同一法人客户,银行系统内只能由一个机构按审批程序和授权权限对其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2)授信形式的统一:

向同一法人客户提供的各种融资业务都应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范围,即把贷款、贴现等表内融资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融资业务均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内。

3)授信币种的统一:

对同一法人客户要做到本外币业务授信的统一,即把本外币融资全部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之内。

4)授信对象的统一:

授信对象为法人客户,不得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进行授信。

Ø简述贷款审批责任制的内容。

贷款审批工作的各项制度,最基本的有三项,审贷分离制,分级审批制,集体审批制。

1)审贷分离制度

审贷分离是信贷运行机制的核心,它是指授信业务的审批主体与发放主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

①认真执行贷款“三查”制度。

②明确有关各个岗位的职责。

2)分级审批制

贷款分级审批制是指贷款人根据业务量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报上级审批。

贷款分级审批制要求贷款人依据?

分支机构资产或负债规模和结构;考虑各自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贷款风险度的大小……

确定与其状况相适应的贷款审批权限

3)集体审批制

集体审批是指贷款的最后决策或批准不是由一个人做出的,而是由一个集体做出的。

集体审批制是贷款科学决策的一种方式。

所以,对一定限额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所有的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都要实行集体审批制。

Ø根据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和特征

1)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分析

①分立重组。

债务负担重的企业一分为二,将有效资产和精干员工的全部或大部转移到新企业,而将债务的全部或大部分留在老企业,老企业称为背负银行债务的“空壳”企业,银行债权名存实亡。

在分立重组的过程中,不通知债权银行,甚至故意封锁消息。

②对外投资。

在企业的有效资产的全部或大部分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几乎不向老企业上缴利润,银行债务无法偿还。

在地方保护下,债权银行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权益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③强行租赁。

在老企业之外设立新企业,新企业几乎没有自有资金,其员工来源于老企业,新企业强行租赁老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有效资产,但只是象征性的支付少量租金。

这些少量租金仅够支付老企业的水电费等日常开支,根本谈不上偿还银行债务。

④擅自处理抵押财产。

未征得债权银行同意,擅自出售、转让已经抵押给银行的财产,债权银行优先受偿权没有保障。

2)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特征

①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范围广、程度深。

②逃废债务现象危害极大。

不仅使银行的巨额债权被悬空,导致国家信贷资金流失,更为严重的是,逃废债务现象危机社会信用基础,印象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③政府行为严重,个别地方政府参与企业逃废债务,逃废债务行为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默许,这类不正当的政府行为危害性极大。

Ø银行加强债权管理的对策

1)大力宣传逃废银行债务的危害性,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2)加强资产保全队伍建设。

3)银行要转变观念,主动帮助企业合理减轻财务负担。

4)采取信贷制裁措施。

5)运用法律手段。

6)积极向上级行反映。

Ø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

1)贷款第一责任人

是指对某笔贷款的安全性负首要责任的人,不同贷款可以确定不同环节或身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