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2869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docx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专题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1~5题每题2分,6~17题每题3分,共46分)

1.铅蓄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电极材料是Pb和PbO2,电解液是硫酸溶液。

现用铅蓄电池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蓄电池放电时,每消耗0.1molPb,共生成0.1molPbSO4

B.电解硫酸钠溶液时的阳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

C.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但c(Na2SO4)会变小

D.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其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密度都变小

2.某学生欲完成反应2HCl+2Ag===2AgCl↓+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

3.已知25℃、101kPa时,乙烯和乙炔(C2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2H4(g)+3O2(g)===2CO2(g)+2H2O(l) ΔH=-1411kJ·mol-1 2C2H2(g)+5O2(g)===4CO2(g)+2H2O(l);ΔH=-2600kJ·mol-1

又知燃烧时火焰的温度乙炔高于乙烯。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燃烧热越大,火焰温度越高

B.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乙烯和乙炔完全燃烧时,乙炔放热较少

C.25℃、101kPa时,1mol乙烯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411kJ

D.乙炔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

4.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mol/LNa2CO3溶液中c(Na+)+c(H+)=2c(CO

)+c(HCO

)+c(OH-)

B.在A点c(Na+)>c(CO

)>c(HCO

)>c(OH-)>c(H+) 

C.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

D.0.05mol/LNaHCO3溶液的pH=8

5.已知4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kJ的能量。

则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C(石墨,s)===C(金刚石,s);ΔH=-3EkJ/mol

C.金刚石常温下可转化为石墨

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kJ·mol-1,E生成物>E反应物

B.H+(aq)+OH-(aq)===H2O(l);ΔH=-57.3kJ·mol-1,含1molNaOH水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kJ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都恢复到常温,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CaCO3(s)===CaO(s)+CO2(g);ΔH=+178.5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

7.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8.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1的NH4Cl溶液与0.05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Cl-)>c(Na+)>c(NH

)>c(OH-)>c(H+)

B.等物质的量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

 c(HClO)+c(ClO-)=c(HCO

)+c(H2CO3)+c(CO

C.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M+)=c(A-)>c(OH-)=c(H+)

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

 c(OH-)+c(H2A)=c(H+)+2c(A2-)

9.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

283.0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1.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l-)=n(CH3COO-)=0.01mo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与NaOH完全中和时,醋酸溶液所消耗的NaOH多

B.它们分别与足量CaCO3反应时,放出的CO2一样多

C.两种溶液的pH相同

D.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时,n(Cl-)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是一种混合物

B.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C.丙烷和甲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丙烷的沸点比丁烷高

13.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

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Fe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要外界能量

15.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晶体析出 ②c[Ca(OH)2]增大 ③pH不变

④c(H+)·c(OH-)的积不变 ⑤c(H+)一定增大

A.①B.①⑤C.①②④D.①③

16.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8g,此时两电极的质量分别为(  )

A.阳极100g,阴极128g

B.阳极93.6g,阴极121.6g

C.阳极91.0g,阴极119.0g

D.阳极86.0g,阴极114.0g

17.(2009·上海单科,14)根据以下事实得出的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HA的酸性比HB的强,则HA溶液的pH比HB溶液的小

B.A+和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大

C.A盐的溶解度在同温下比B盐的大,则A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盐溶液的大

D.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则A单质的还原性比B单质的强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18.(10分)已知H2B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

一级电离:

H2B

H++HB-,

二级电离:

HB-

H++B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NaHB溶液________(填“呈酸性”、“呈碱性”或“无法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0.1mol/L的H2B溶液在某温度下的pH=3,c(B2-)=1×10-6mol/L,则H2B的一级电离度为________。

(3)某温度下,在0.1mol/L的NaHB溶液中,以下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c(H+)·c(OH-)=1×10-14

B.pH>1

C.c(OH-)=2c(H2B)+c(HB-)+c(H+)

D.c(Na+)=0.1mol/L≥c(B2-)

(4)某温度下,FeB(s)Fe2+(aq)+B2-(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sp=c(Fe2+)·c(B2-),FeB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的Ksp等于b点对应的Ksp

B.d点无沉淀生成

C.可以通过升温实现由c点变到a点

D.此温度下,Ksp=4×10-18

19.(8分)(2010·江苏南通中学4月)800℃时,在2L密闭容器内充入0.05molNO和0.25molO2,发生如下反应:

2NO(g)+O2(g)

2NO2(g);ΔH<0。

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n(NO)(mol)

0.50

0.35

0.28

0.25

0.25

0.25

(1)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v(NO2)正=v(O2)逆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O)逆=2v(O2)正

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

A.适当升高温度B.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

(3)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将上述反应进行到4s时的混合气体用足量的水吸收,为保证混合气体中NO、NO2全部转化为HNO3,计算还需通入的O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20.(12分)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将碳酸锂、乙酸亚铁[(CH3COO)2Fe]、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研磨后,在800℃左右、稀有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同时生成的乙酸及其他产物均以气体逸出。

方法二:

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

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800℃左右、稀有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

在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离子迁移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M表示)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稀有气体氛围中进行。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方法一所发生的反应中,除生成磷酸亚铁锂、乙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3)在方法二中,阳极生成磷酸亚铁锂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4)写出M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该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

(1)在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 Δ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________mol·(L·min)-1。

时间/min

c(CO)/mol·L-1

c(H2O)/mol·L-1

c(CO2)/mol·L-1

c(H2)/mol·L-1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2)t℃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若c1数值大于0.08mol·L-1,则温度t________850℃(填“>”“<”或“=”)。

②表中5~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A.升高温度     B.体积不变,通入水蒸气

C.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通入氢气

22.(8分)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像电一样,氢是一种需要依靠其他能源,如石油、煤、原子能等的能量来制取的“二级能源”,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和原子能。

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

(1)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

A.电解水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光解海水D.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2)氢气燃烧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O2(g)===H2O(l);ΔH=-285.8kJ·mol-1

C(g)+O2(g)===CO2(g);ΔH=-393.5kJ·mol-1

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________。

(3)氢能源既可能实现能源贮存,也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型氢化物(又称间充化物),在这类氢化物中,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

TiH1.73、LaH0.78。

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Pd)可吸附896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g·cm-3,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试写出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

23.(8分)痛风是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尿酸,aq)

Ur-(尿酸根,aq)+H+(aq) (37℃时,Ka=4.0×10-6)

②NaUr(s)

Ur-(aq)+Na+(aq)

(1)37°时,1.0L水中可溶解8.0×10-3mo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______。

(2)关节炎发作大都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反应②的Ksp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时,某病人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mol·L-1,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ol·L-1,该病人尿液的c(H+)为________pH________(填“>”、“=”或“<”)7。

化学原理基本理论答案:

1.解析:

铅蓄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因此A项蓄电池放电时,每消耗0.1molPb,共生成0.2molPbSO4;D项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其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密度都变小;B项电解硫酸钠溶液时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OH-失电子,故B项正确;C项电解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因此饱和硫酸钠溶液中水减少有晶体析出,但c(Na2SO4)不会变。

答案:

BD

2.解析:

题给反应是一个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借助电解手段才能使之发生。

B、D两装置不是电解池,显然不能使之发生;A装置是电解池,但Ag棒作阴极而不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不是题给反应,A装置不能使题给反应发生;C装置是电解池,Ag棒作阳极而参与反应,其电解池反应是题给的反应,C装置能使题给的反应发生。

答案:

C

3.解析:

C2H4的燃烧热为1411kJ·mol-1,C2H2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而乙炔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于乙烯,A项错误。

答案:

A

4.解析:

在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发生的反应是:

CO

+H+===HCO

;HCO

+H+===H2CO3(H2O+CO2)。

因此,CO

的浓度减小,HCO

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B点时,CO

完全反应,HCO

达到最大浓度,此时NaHCO3浓度为0.05mol/L,D正确;在C点时HCO

完全反应生成H2CO3(H2O+CO2),此时pH为5.6,说明常温下CO2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C正确;A项是电荷守恒,正确;在A点时CO

的浓度等于HCO

的浓度,B不正确。

答案:

B

5.解析:

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项错误。

B项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C(金刚石,s);ΔH=3EkJ/mol,B项错误。

金刚石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转化为石墨,故C项错误。

答案:

D

6.解析:

A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E反应物>E生成物;B项,由于浓硫酸稀释要放热,故含1molNaOH水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应大于57.3kJ;C项,由于固体硫转化为硫蒸气要吸热,因此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都恢复到常温,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项,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E生成物>E反应物,因此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7.解析:

A项,该物质也可能是弱酸弱碱盐;B项,番茄汁中c(H+)=10-4.5mol/L,牛奶中c(H+)=10-6.5mol/L;C项,CaCl2溶液中Cl-浓度是NaCl溶液中Cl-的2倍,AgCl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小;D项,pH=5.6,溶解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故c(CH3COO-)>c(Na+)。

答案:

B

8.解析:

A项,0.1mol·L-1NH4Cl溶液与0.05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NH3·H2O和NH4Cl,且三者物质的量相等,因此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Cl-)>c(NH

)>c(Na+)>c(OH-)>c(H+);B项,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项,由于未知酸和碱的相对强弱,故无法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D项,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a+)+c(H+)=c(HA-)+2c(A2-)+c(OH-)、物料守恒c(Na+)=

c(HA-)+c(A2-)+c(H2A),由这两个关系式可得c(OH-)+c(A2-)=c(H+)+c(H2A)。

答案:

B

9.解析:

电池工作时,正极上O2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A正确;电解液为NaOH溶液时,在负极上产生的是NaAlO2而不是Al(OH)3,B错误;电池的总反应为4Al+3O2+4NaOH===4NaAlO2+2H2O,消耗NaOH,pH减小,C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

答案:

A

10.解析:

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所以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也为ΔH=-57.3kJ·mol-1,A错误;B中CO燃烧是放热反应,则2CO2(g)===2CO(g)+O2(g)为吸热反应,且生成2molCO,ΔH=+2×283.0kJ·mol-1,B正确;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碳的燃烧等,C不正确;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D中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不属于稳定的化合物,D错误。

答案:

B

11.解析:

盐酸溶液中HCl完全电离HCl===H++Cl-,醋酸溶液中醋酸部分电离CH3COOH

CH3COO-+H+,可知两溶液中n(H+)相等,体积相等,则pH相同,C正确;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则n(CH3COOH)>n(HCl),A正确,B错误;稀释相同倍数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Cl-)

答案:

B

12.解析:

丙烷是一种化合物,A项错误;C项分子式不同;D项丙烷的沸点比丁烷低。

答案:

B

13.解析:

外电路的电子流向为X→外电路→Y,电流方向与其相反。

X极失电子,作负极,Y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X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Fe。

答案:

D

14.解析:

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吸、放热没有必然联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些放热反应需从外界吸收能量来引发反应。

答案:

C

15.解析:

少量CaO加入会和水反应生成Ca(OH)2,反应放热,随着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c[Ca(OH)2]减小,pH减小,c(H+)增大,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答案:

B

16.解析:

Cu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电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

Cu-2e-===Cu2+,

阴极:

2Ag++2e-===2Ag

设:

阳极溶解Cu的物质的量为n,阴极析出的Ag的物质的量则为2n,据题意:

(2n×108+100g)-(100g-64n)=28g,n=0.1mol

故阳极质量为:

100g-6.4g=93.6g,阴极质量为:

100g+21.6g=121.6g。

答案:

B

17.解析:

A项,没有指明溶液浓度,溶液的pH无法比较;C项,没有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A的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B的盐溶液的大;D项,还原性强弱是看原子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

答案:

B

18.解析:

(1)NaHB溶液中HB-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二者进行的程度无法确定,所以不能确定NaHB溶液的酸碱性。

(2)0.1mol/LH2B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0.001mol/L,所以H2B的一级电离度为:

0.001mol/L÷0.1mol/L×100%=1%。

(3)H2B不是强酸,HB-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pH>1;根据电荷守恒:

c(Na+)+c(H+)=c(HB-)+2c(B2-)+c(OH-);根据物料守恒:

c(Na+)=c(HB-)+c(B2-)+c(H2B),两个等式相减得:

c(H+)+c(H2B)=c(B2-)+c(OH-),故C错;c(Na+)=0.1mol/L>c(B2-),D错;

(4)曲线左侧及下侧的点对应的c(Fe2+)·c(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