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709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docx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五

【题文】1.元朝郭守敬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比现行公历要早三百年,这部历法是

A.《石氏星表》B.《授时历》

C.《九章算术》D.《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内容是天文学的历史文献,不是历法的,所以排除A项。

《九章算术》是数学方面的文献,所以排除C项。

《本草纲目》是医学文献,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B项。

【试源】

【结束】

【题文】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085年欧洲十字军攻陷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托莱多城时,发现大批阿拉伯文纸写本,其中包括希腊人著作的译本,遂引起注意。

雷蒙德大主教筹办翻译机构,招请懂阿拉伯文的人将其译出。

这些拉丁文新译本的出现使欧洲人为之震惊,在他们面前突然展现出早已忘却而感到新鲜的古希腊精神文明的世界和不久前还放出异彩的阿拉伯文化宝库……到14世纪欧洲已有四十多所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学者,每个大学都有图书馆,师生在阅读藏书时,从新译出的希腊和阿拉伯著作中获很多哲学和科学知识,自然认识到天主教神学的荒谬性。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材料二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转引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三若干年间,批评指责的北风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他们)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赫胥黎语,转引自解恩泽:

《科学蒙难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纸术的传播是如何推动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含义,并分析启蒙运动是如何“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的。

(5分)

(3)“北风”喻指哪一势力?

“他们”为何把赫胥黎“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

(4分)

【答案】

(1)推动:

古希腊典籍的大量印刷,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到被湮没的古代文明,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分)(如只答“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的,最多给2分)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发展,促使人们从古代典籍中汲取科学营养,认识到神学的荒谬,从而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分)(如只答“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的,最多给2分)

(2)含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2分)天主教神学。

(1分)

促进: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的了解整个世界,从而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

(2分)

(3)势力:

宗教势力。

(2分)

原因:

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人猿同祖的理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进一步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

(3分)

【解析】

【试源】

【结束】

【题文】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

从题干材料“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可知:

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即重实用。

B、D两项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C项与题题意无关。

所以应选A。

【试源】

【结束】

【题文】4.“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

C.汉赋D.唐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只能是《诗经》,因为诗经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民间,楚辞、汉赋、和唐诗并不具备这个特点。

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诗经》。

【试源】

【结束】

【题文】5.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有可能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有可能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有可能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D.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有可能是宋代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的文字应是甲骨文,隶书产生于秦,而甲骨文是在民国初年时才被发现认识,词在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

故A项中“商代的作品”不可能;B项中“汉代的作品”也不可能;C项符合题意;D项“宋代的作品”亦不可能。

所以应选C。

【试源】

【结束】

【题文】6.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B.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明清小说的出现和繁荣D.元杂剧的昌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题干所阐述的是市民文化兴起的基本情况。

依据所学,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与士人、知识分子有关,而不是市民阶层;宋代风俗画、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A。

【试源】

【结束】

【题文】7.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字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中最辉煌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末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使用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错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错误;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代初期,故C错误;北宋的时候,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所以应选D。

【试源】

【结束】

【题文】8.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

根据所学,战国时期,出现了辨别方向的司南;后出现了指南针,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西方的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所以应选D。

【试源】

【结束】

【题文】9.词起源于民间,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其社会条件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城市生活的丰富

③市民阶层的壮大④资产阶级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第④项明显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产生。

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B、C、D三项,所以应选A。

【试源】

【结束】

【题文】10.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依据所学,11世纪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5世纪时也欧洲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印刷大为方便,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应选C。

【试源】

【结束】

【题文】11.“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道乎!

、上林乎?

、巨丽也、荡荡乎、经营乎等等都是汉赋这种文学题材的显著风格、显著特点,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试源】

【结束】

【题文】12.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印刷术与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进行组合进行搭配才符合,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没有关联的,所以本题答案是A.①②③。

【试源】

【结束】

【题文】13.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因此选B。

【试源】

【结束】

【题文】14.盛唐时期(713—716年),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流。

这表明唐朝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

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学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

唐诗基调由盛唐时期的昂扬乐观转向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主要反映了社会时代生活的变迁,即由对盛唐统一盛世的歌颂感叹转向对民众生活艰辛的咏叹,所以唐诗基调的转变凸显出社会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尖锐,故答案选A,B说法错误,CD两项出现在晚唐时期,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试源】

【结束】

【题文】15.(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2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

(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2分)

【答案】

(1)共同之处: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的倡导民主思想。

(2分)

不同之处:

①阶级属性:

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2分)

②历史作用:

法国的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分)

(2)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2分)

(3)图1:

北宋画家张择端,现实主义城市风俗画。

图2: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

(4分)

(4)结论:

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

(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2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试源】

【结束】

【题文】16.八卦(见下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说明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故本题选择B项。

【试源】

【结束】

【题文】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

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

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

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

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

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

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

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

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

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

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

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

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

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5分)

【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

法国“印艺社”:

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分)中国“四堡书业”:

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

(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

(2分)

【解析】

【试源】

【结束】

【题文】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国的火药传到欧洲,欧洲的的资产阶级利用火药击败了封建贵族,所以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是正确的。

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欧洲的的资产阶级利用指南针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所以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①④。

【试源】

【结束】

【题文】19.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来的青花瓷片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记载的是由春秋时期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的历史,根本没有记载到北宋,故排除A;青花瓷出现在元朝,故排除B;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是描写景色的,故排除D;只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描述北宋东京城内的商业繁荣景象的,故选C。

【试源】

【结束】

【题文】20.近代著名艺术家陈衡恪曾经评价某种绘画:

“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感想、、、、、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

”以下绘画属于他所指的类型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可以看出该画具有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的特征,这与文人画的特点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试源】

【结束】

【题文】21.(本题满分19分)有人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

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6分)

【答案】

(1)表现:

“市”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1分);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1分)纸币流通。

(1分)

原因:

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

(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2分)

(2)文学: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任答一点,共1分)

艺术:

《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1分)

(3)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

(2分)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2分)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2分)

(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

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任答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商业贸易由内陆贸易为主向海洋贸易发展;纸币和信用票据的出现与大量使用;包买商的出现;古典市制的瓦解与近代市制的确立,城市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格局,市场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时间、空间均不再限制。

第二小问从宋代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技术进步等方面分析商业繁荣的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宋代文学、艺术呈现平民化趋势。

如宋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3)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科技、教育、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

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教育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方面,儒学融合佛道教义发展为新的哲学流派——理学。

(4)宋代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但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蒙古族入侵等方面分析原因。

【试源】

【结束】

【题文】22.宋朝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