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174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 鲁教版.docx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学案鲁教版

第一课时 做人要自尊

一、教师寄语:

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毛姆

二、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自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尊的意义,以自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

【能 力】

掌握赢得自尊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塑造一个自尊的“我”。

【知 识】

初步了解自尊的表现及重要意义,知道树立自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

“用行动赢得自尊”

四、教学难点:

“自尊无价”

五、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

(2)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3)采用亲身体验教学法等。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见教材引言部分)

   由此可见,自尊、自信对一个人的重要。

所以,我们要做自尊自信的人。

2、板书课题:

    

 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一、做人要自尊

1、自尊无价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

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

活动一:

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77页材料)

议一议:

①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描述一下自己在哪些场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教师总结: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想一想:

自尊都有哪些表现?

   

  以上我们认识了自尊,知道了自尊的具体表现。

那么自尊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有哪些意义呢?

2、拥有自尊的重要意义

(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活动二:

读一读,议一议(教材P78页材料--1)

议一议:

徐悲鸿勤奋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

   徐悲鸿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祖国和个人的尊严,他发奋学习,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勤奋努力,不断地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2)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因此说:

“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想一想:

为什么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呢?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是,一个不自尊的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一个不自尊的人,也认识不到自尊对于人的重要性,不会尊重别人,而不尊重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尊重的。

读一读,议一议(详见教材P78页材料—2)

讨论回答:

为什么“拿破仑并没有怪罪布里昂,反而称赞道:

‘问得好!

’”?

(3)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活动三:

读一读,想一想(详见教材P79页材料—1)

想一想:

你为孙天帅感到遗憾吗?

教师讲述:

  

   教材选用了河南打工仔孙天帅面对外方企业老板的淫威,拒不下跪、愤然离厂的感人事例来作为引领。

在这个事例中,面对外方企业老板的淫威,有的工人跪下了,而孙天帅却宁肯失去工作也不下跪,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尊与不自尊的人能否维护自己的尊严一目了然。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观,懂得自爱、自强,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相反,不自尊的人,即使别人有侮辱自己的言行,也不能以正确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板书:

    二、用行动赢得自尊

1、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活动四:

读一读,议一议(详见教材P79页材料—2)

  ①朱自清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②自己还知道哪些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格和国家、民族尊严的事例?

讲给大家听。

2、发展自我,赢得尊重

活动五:

读一读,议一议(见教材P80页材料1、2。

议一议:

① 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②为真正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打算怎样做?

(阅读材料2后讨论回答)

3、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活动六:

读图,想一想(见教材P80页材料3)

想一想:

①他们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吗?

②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呢?

(尊重他人有哪些要求?

(三)课堂小结:

    自尊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尊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呢?

自尊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赢得。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维护人格,不损国格;发展自我,赢得尊重;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四)课堂练习:

1、网络知识填空:

 

                      

做 

 1、自尊无价   

     ⑴自尊的人______。

人                      ⑵自尊的人______。

要                      ⑶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自  2、用行动赢得自尊

  ⑴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尊                      ⑵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⑴自尊,首先是(   )

A、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B、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C、只看自己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   D、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

⑵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学生自尊心的是(   )

①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 ②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  ③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爱护  ④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法律规范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⑶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要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做有自尊心的人。

因为具有自尊心的人(   )

①积极向上,受他人尊重 ②不理睬别人的批评 ③知荣辱,讲自爱 ④学习好、身体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⑷黑格尔说:

“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这说明(   )

A、自尊首先是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B、自我承认比社会承认更重要

C、自尊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   D、我是世界上最好的,世上最高尚的东西也只有我配享受

⑸尊重他人才能赢得自尊。

下列对于尊重他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尊重他人,我们要尊重他人人格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尊重他人要注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④尊重他人也是维护他人的尊严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有自尊有何重要意义?

(见教材P78—79页三点。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见教材P80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成功需自信

一、教师寄语: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既是人失败的原因——莎士比亚

二、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我的优势,相信自己,以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能力】

学会克服自卑、掌握树立自信的方法,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塑造一个自信的“我”。

【知识】

知道自信的重要作用,了解树立自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

树立自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自信的重要作用。

五、学习方法:

  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

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说: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人失败的原因”。

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自信。

2、板书框题:

          成功需要自信

(二)学习新课:

板书标题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活动一:

不要小瞧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详见教材P81页材料)

想一想:

① 材料中女生成功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自信使人勇敢)                       

②为什么说“自信使人勇敢”?

1、自信使人勇敢

相关链接:

(详见教材P81页材料)

想一想:

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自信能使人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自强不息

活动二:

困难面前的华罗庚

议一议:

 ①困难面前的华罗庚是怎样做的?

 ②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对待的?

3、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活动三:

体会杨扬获胜后的喜悦

想一想:

杨扬的成功除了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外,还得益于什么?

板书标题二、扬起自信的风帆

1、发现自我优势,找到自信的的‘支点’

活动四:

欣赏自己(详见教材P83页材料)(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有自己的优势。

天生我材必有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发现这些优势,就能找到了自信的“支点”。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处处不如别人,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怎样找到这些优势(‘支点’)呢?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而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劣势,这样才能增强自信心。

读一读:

(详见教材P84页材料)

   大仲马自所以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成长为法国著名作家,就在于他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并一点点放大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了自信。

没有当初的自信,就没有后来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

2、尝试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一个人的经历中全是失败的记录,这个人是不可能自信的。

一个人成功的机会越多,就越能获得自信。

活动五:

成功与自信(详见教材P84页材料)

  ①找出自己2—3次成功的生活经历。

②这些成功对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有什么关系?

(按教材P85页内容讲述)

3、正视不足,变弱为强

   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自信,而缺点和不足却恰恰影响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正视,并想办法加以弥补,使之变弱为强,才能树立起真正的自信。

活动六;读一读,想一想(详见教材P85页材料)

 ※王立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教师讲述:

中学生王立从小就有说话结巴的毛病,影响了自己的自信心。

当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通过加强锻炼来改掉它。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不放过任何能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演讲比赛的成功克服了口吃的毛病,使自己的自信心大增。

相反,如果对自己的不足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而不加弥补的话,只能使自己更加自卑,失去自信。

4、克服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不相信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自卑越容易失败,越失败越没信心。

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想一想:

 ※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卑呢?

5、相关链接:

 克服自卑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及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

1、知识网络填空:

  

                  

 ⑴自信使人勇敢。

成 

 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⑵自信使人________。

 功                         ⑶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需

 自                      

   ⑴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到自信的_____。

 信  2、扬起自信的风帆     ⑵尝试成功的喜悦,__________。

                             ⑶正视自己的不足,__________。

                             ⑷克服自卑。

                           

2、选择题

⑴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因为自信能使人(   )

①目空一切,我行我素    ②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③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力争取得最大的成绩    ④避免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⑵下列做法有利于培养自信心的是(   )

①在生活中积累成功    ②只看自己的优点,不看自己的缺点    ③正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④克服自卑心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⑶小红是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为此,他感到非常自卑。

要克服小红的自卑心理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主动表现自己,敢于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②认真检查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下决心改正    ③想想自己的长处、优势所在     ④尽量避免和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交往,以免被别人看不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⑷ 某学生的外语基础差,老师对他说:

“你的基础差,先不和其他同学比,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就是成功。

”第一次他定的目标是50分,经过努力他得了51分。

老师鼓励说:

“有进步,下次争取55分。

”就这样,随着成绩的逐步提高,这位同学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这说明(   )

A、为了创造成功的记录,目标越低越好 

 B、和别人比,目标太低了,算不上成功 

 C、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准适当的目标,并取得成功,才能增强自信心 

 D、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材成功的唯一条件

⑸熟悉电脑的人都知道中文编辑软件“WPS”,他的创作者求伯君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当他看见外国软件逐步占领中国市场时,心里很不服气。

他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人一定能做到,而且还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他不惜代价投入到“WPS”的开发研制中,终于获得了成功。

这说明(   )

A、自信的人一定能取得成功    B、自信就是对谁都不服气

C、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D、自信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3、七年级的学生小明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也没有别人活泼开朗,总之处处都不如别人。

在自己的生活中到处是失败,没有成功,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自己都快没信心了。

 ⑴“生活中到处都是失败,没有成功。

”小明的这种认识对吗?

为什么?

 ⑵成功与自信的关系怎样?

 ⑶请你为小明树立自信出主意。

4、在我们生活中,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尝试没有把握的事情,对别人的话过于敏感……

 ⑴请你说说自卑者还有哪些表现?

 ⑵自卑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

⑶请你想自卑者提出忠告或建议。

 

2019-2020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待人接物须明理单元教学要点北师大版

〖本单元地位〗

1.在教材中的地位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而生活。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首先碰到并难于适应的是社会生活的规则。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数不清的规则困扰着他们。

不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规则?

为什么制定这些规则?

不遵守规则又会如何?

在对规则缺乏了解的基础上,他们本能的反抗,表现出来就是对老师、家长的教育的逆反,带来的结果就是人际交往上的不和谐。

教材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礼貌待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三课。

通过设计、分析社会情境,让学生体验人与道德规范之间的联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2.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

  由童年到少年,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质变。

由小学到初中,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飞跃。

初中一年级是学生的一个适应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比较幼稚;环境的变化、人际的变化、学习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充满陌生感。

而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无论过去如何,无论对新学校是否满意,都普遍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特征。

  随着初中生行为能力的逐渐发展,初中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逐渐扩大和增多,随之而来的各种影响和困惑也逐渐增多。

中学生越来越多的面临与人交往的问题。

在交往问题中最直接的是与老师、同学、父母相处的问题。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让他们充满快乐,学习自信又轻松。

然而,七年级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性格不稳定,情绪变化强烈。

怎样与人交往?

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规则?

什么是法律?

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初中学生。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着重关注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良好的礼仪规范;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等。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他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体验规则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理解和谐有序的共同生活的价值。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分三课(第六课:

礼貌待人,第七课:

平等待人,第八课:

与人为善)。

第六课,礼貌待人,重点通过分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明确礼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如何才能成为文明礼貌的中学生。

第七课,平等待人,重点让学生理解平等不仅是交往的前提,更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同时明确相互宽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做个宽容的人。

第八课,与人为善,重点让学生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与人为善,从而获得与人交往的技巧,做一个善良的人。

图示:

          人际交往要礼貌  了解礼貌的作用

  第六课:

礼貌待人

          如何讲礼貌    了解讲礼貌的途径,做文明礼貌的公民

          人人平等     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第七课:

平等待人

          相互宽容     交往的基本美德

          永存善良之心

  第八课:

与人为善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做一个友善的人

〖课标依据〗

  1.“我与他人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1.5)

  2.“我与他人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

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2.1.6d)

  3.“我与他人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2.3)

  4.“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

不凌弱欺生。

(2.2.4c)

  5.“我与他人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

(2.2.6a)

  6.“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

(2.2.5)

  7.“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

总体目标――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教学评价建议〗

  1.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交往中的规则,重点在于测评学生是否懂得交往中的各种规则,能否认真遵守规则,或者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不足。

建议本单元采用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

如观察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倾向,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并用描述性评语表述出来。

  2.建议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

将学生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以后评价的参考依据。

  3.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情景测量法、观察法、谈话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也可综合采用,目的在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