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278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docx

整理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

第一章土方工程

第一节园林地形

一.园林陆地分类

园林地形是园林空间的构成基础,与园林性质、形式、功能与景观效果有直接关系,也涉及到园林的道路系统、建筑与构筑物、植物配植等要素的布局。

园林地形处理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园林地形分陆地和水体两大部分

(一)陆地

1.平地

平地要有5%以上的排水坡度,以免积水。

自然式园林中的平地面积较大时,可有起伏的坡度,坡度为1%~7%。

坡地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内,一般为20%,如有草皮护坡也不超过25%。

平地是组织开敞空间的有利条件,也是游人集中、疏散的地方。

在现代公园中,游人量大而集中,活动内容丰富。

所以平地面积须占全园面积的30%以上,且须有一二处较大面积的平地。

平地的地面处理有以下几种:

(1)土壤地面。

可设于平地林中。

(2)沙石地面。

为防止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上面铺撒一层细砂砾与粘土胶结,或有天然的岩石质地,上面以卵石、砂砾找平,作为游人的活动场地和风景游息地,,如山麓下部的停车场,自然风景区的山麓人工平地,湖河滩地。

(3)铺装地面。

主要是在园林中的道路、广场应用较多。

(4)植被地面。

主要指园林中的草坪、草地、疏林草地,可供游览观赏,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文体活动。

2.坡地。

按倾斜度可分为:

(1)缓坡。

坡度为8%~12%,可进行一些活动内容。

一般是平地与陡坡的过渡。

(2)陡坡。

坡度在12%以上,游人不能在上面集中活动,但结合露天剧场、球场的看台设置,也可配置疏林或花台。

一般是平地与山地之间的过渡形式。

(二)山地

山地是自然山水园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管园林的大小,都是竖向景观的表现内容。

很多园林是以山体为主的,苏州的沧浪亭、北京的景山公园,以及泰山、华山、嵩山等的群山俊岭为景观的自然风景名胜。

园林中的山地大多是利用原有地形、土方,经过适当的人工改造而成。

山地面积应低于总面积的30%。

1.山地类型

(1)土山。

土山可以利用园内挖出的土方堆置,投资比石山少,土山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一般30º)以内,否则要进行工程处理。

(2)石山。

以石料掇山,有可分为天然石山(北方为主)和人工塑山(南方为主)两种,可形成峥嵘、明秀、玲珑、顽拙等丰富多变的山景,并且因不受坡度的限制,山体在占地不大的情况下,亦能达到较大的高度。

石山上不能多植树木,但可穴植或预留种植坑。

石料可就地取材,否则投资太大。

2.山体的位置。

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有二种形式:

一种是属于全园的重心。

这种布局一般在山体的四周或两面都有开敞的平地或水面,使山体形成空间的分隔。

可登临的山峰、山岭构成全园的竖向构图中心,并可与平地和水面以上的、临近园墙的山岗形成可呼应的整体。

如北京紫竹院公园、天津水上公园。

另一种是居于全园的一侧,以一侧或两侧为主要景观面,构成全园的主要构图中心。

如北京的颐和园,一山北坐,南向昆明湖;北海的琼华岛,位于全园的东南角,面向西北的开阔湖面。

3.山体构成。

园林中的山体形态与平地、陡坡与岗阜应浑如一体,,忌讳孤峰独起。

因为园林须借用山体构成多种形态的山地空间,故山地要有峰、有岭、有沟谷、有丘阜。

要有高低的对比,又要有蜿蜒连绵的调和。

岗阜与平地使山体、山地似断非断,似连非连。

山体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力求高低起伏,层次丰富。

山道须之字形,回旋而上,或陡或缓富于韵律,并要适时设置缓台和休息性兼远眺静观的亭、台等建筑设施。

山道要与山体绿化相结合,使游人在进行中时露时隐,视线时放时收。

在陡峭的山道处,还须设置护栏和铁链。

要充分利用山地的空间特点,运用山洞、隧道、悬崖、峡谷构成垂直空间、纵深空间与倾斜空间效果,使游人领略大自然的艰险境界。

园林中的山体又是创造小气候的条件,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坐北向南的山谷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二.地形的功能作用

1.地形改造

在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对原地形的利用。

结合基地的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正如《园冶》所论: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即成园景。

地形设计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地形改造,使改造后的基地地形条件满足造景的需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的需要,并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类型,避免过大的地表径流。

地形改造应与园林总体布局同时进行,对地形在整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最终所达到的效果应心中有数。

2.地形、排水和坡面稳定

地形可看作为由许多复杂的坡面构成的多面体。

地表的排水由坡面决定,在地形设计中应考虑地形与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

地形过于平坦不利于排水,容易积涝,破坏土壤的稳定,对植物的生长、建筑和道路的基础不利。

因此应创造一定的地形起伏,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保证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既可以及时排除雨水,又可避免修筑过多的人工排水沟渠。

但是,若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地表径流、产生坡面滑坡。

3.坡度

在地形设计中,地形坡度不仅关系到地表面的排水、坡面的稳定,还关系到人的活动、行走和车辆的行驶。

一般来讲,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如停车场、运动场等;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仅适合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但这类地形的排水条件很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地加以利用。

 

表1-1极限和常用的坡度范围

内容

极限坡度

常用坡度

主要道路

0.5~10

1~8

次要道路

0.5~20

1~12

服务车道

0.5~15

1~10

边道

0.5~12

1~8

入口道路

0.5~8

1~4

步行坡道

≤12

≤8

停车坡道

≤20

≤15

台阶

15~50

33~50

三.地形的骨架作用

要确定需要处理和改造的坡面,需要踏看和分析原地形的基础上作出地形坡级、地形排水类型图,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所采用的措施。

当地形过陡、空间局促时可设挡土墙;较陡的地形可在坡顶设排水沟,在坡面上种植树木、覆盖地被物,布置一些有一定埋深的石块,若在地形谷线上,石块应交错排列等等(见下图)。

在设计中如能将这些措施和造景结合起来考虑就更加了。

例如,在有景可赏的地方可利用坡面设置坐息、观望的台阶;将坡面平整后可做成主题或图案的模纹花坛或树篱坛,以获得较佳的视角;也可利用挡土墙做成落水或水墙等水景,挡墙的墙面应充分利用起来,精心设计成与设计主题有关的叙事浮雕、图案,或从视觉角度入手,利用墙面的质感、色彩和光影效果,丰富景观。

四.地形和视线

地形的起伏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空间。

地形有凸地形和凹地形之分,它们在组织视线和创造空间上具有不同的作用。

1.凸地形和凹地形

(1)凸地形。

若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形高,则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此类地形称凸地形。

它一方面可组织成观景之地,另一方面地形高处的景物往往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

例如,无锡锡惠公园的龙光塔由于处于锡山之颠而成为该园明显的主题标志。

另外,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

例如,颐和园万寿山山腰上的佛香阁在广阔的昆明湖的衬托之下形成的控制感象征了所谓的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

(2)凹地形。

若地形比周围的地形低,则视线通常比较封闭,且封闭程度决定于凹地的绝对标高、脊线范围、坡面角、树木和建筑高度等,空间呈积聚性,此类地形成凹地形。

凹地形的低凹处能聚集视线,可精心布置景物。

凹地形坡面既可观景也可布置景物。

2.地形的挡与引

地形可用来阻挡视线、人的行为、冬季寒风和噪音等,但必须达到一定的体量。

地形的挡与引应尽量利用现状地形,若现状地形不具备这种条件则需权衡经济和造景的重要性后采取措施。

引导视线离不开阻挡,阻挡和引导既可是自然的,也可是强加的(见下图)。

3.地形的高差和视线

若地形具有一定的高差则能起到阻挡视线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在设计中如能使被分隔的空间产生对比或通过视线的屏蔽,安排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观,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对于过渡段的地形高差,若能合理安排视线的挡引和景物的藏露,也能创造出有意义的过渡地形空间。

4.利用地形分隔空间

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若再借助于植物则能增加划分的效果和气势。

利用地形划分空间应从功能、现状地形条件和造景几方面考虑,它不仅是分隔空间的手段,而且还能获得空间大小对比的艺术效果。

5.地形的背景作用

凸、凹地形的坡面均可作为景物的背景,但应处理好地形与景物和视距之间的关系,尽量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和作为背景的地形之间有较好的构图关系。

 

第二节等高线

一.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

二.等高线的特性

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2.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任意一条等高线都是连续曲线,它们在地形图内或超出这个范围构成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如疏则缓,密则陡。

等高线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

即间距相等的等高线意味着一个变化均匀或恒定的斜坡。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有可能出现相交情况。

在某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在一起。

5.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由于以上地形单元或构筑物在高程上高出或低陷于周围地面,所以等高线在接近低于地面的河谷时转向上游延伸,而后穿越河床,再向下游走出河谷;如遇高于地面的堤岸或路堤时等高线则转向下方,横过堤顶再转向上方而后走向另一侧。

6.最陡的斜坡是和等高线垂直的。

水沿着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流动。

另外,为表示三维地形和斜坡方向,需使用两条或更多的等高线。

三.等高线特征图与地貌

1.山脊和山谷

山脊就是一种凸起的细长地貌。

在地形狭窄处,等高线指向山下方向。

沿着山脊侧边的等高线将相对平行。

而且,沿着山脊会有一个或几个最高点。

山谷是长形的凹地,并在两个山脊之间形成空间。

山脊和山谷必须相连,因为山脊的边坡形成山谷壁。

山谷由指向山顶的等高线表示。

对于山脊和山谷,其等高线形状是相似的,因此,标出坡度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在某种情况下,等高线会改变方向形成U型或V型形状。

因为等高线改变方向的是较低点,所以V型经常和山谷联系起来。

水沿着两个斜坡的交汇处汇集起来向山下流动,在底部形成天然排水沟。

2.峰顶和谷底

峰顶是这样一种地貌,例如一座小丘、小山或大山,相对于周围地面而言有一个最高点。

等高线构成同心的、闭合的图形,在中心区是最高的等高线。

因为地形在各个方向都向下倾斜,因此峰顶排水最好。

相对周围地面而言存在一个最低点,这种地貌成为谷底。

在谷底,等高线再次形成同心的、闭合的图形,但中心区是最低的等高线。

为避免把峰顶和谷低混淆,知道高程变化方向是很重要的。

在图形上,通常用影线来区别最低等高线。

因为谷低积水,所以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

3.凹面和凸面斜坡

凹面斜坡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沿着山脚方向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在高度较高处斜坡陡,而在低处斜坡逐渐变得平缓。

凸面斜坡和凹面斜坡正好相反,换句话说,沿着山脚方向的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小。

斜坡在高处平缓而在低处逐渐变陡。

见图。

4.均匀斜坡

沿着均匀斜坡,等高线间距相同,因此高度变化是常量。

均匀斜坡在工程建设中比在自然环境中更典型。

地形的特征及运用综合见表。

表1-2地形特征及其运用

形态特征

性质

运用

平地

开朗、平稳

宁静、多向

广场、大建筑群、运动场、学校、停车场的合适场地

凸地

(土丘/土山)

向上、开阔

崇高、动感

理想的景观焦点和观赏景观的最佳处。

建筑与活动场所

凹地

封闭、汇聚

幽静、内向

露天观演、运动场地、水面、绿化休息场所

山脊

延伸、分隔

动感、外向

道路、建筑布置的场地。

脊的端部具有凸地的优点可供运用

山谷

延伸、动感

内向、幽静

道路、水面、绿化

5.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1)围合、限制、分隔空间:

根据挖土或推土的范围、高度,可以制约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

如图所示。

(2)控制视野景观:

可以有助于视线导向和限制视野,突出主要的景观,屏蔽陋物。

(3)改善小气候环境:

影响风向,有利通风、防风,改善日照,起隔离噪声的作用。

(4)组织交通:

引导和影响行走、行车的路线和速度。

(5)美学作用;使景观更丰富生动,有立体感,反映自然,加强建筑艺术表现力。

阴影造成的效果具有雕塑感。

四.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向、特征、脊线(分水线)、谷线(汇水线)、洪水淹没线(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制高点、冲沟、洼地等内容。

(一)高程系统

我国各城市采用的高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

黄海高程系统-----以青岛观潮站海平面作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吴淞高程系统-----以吴淞口观潮站海平面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二)等高线和坡度

1.等高线----测量地形图上表示地面高程相等的线,线上注有高程。

2.等高线平距(l)-----地形图上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高距(h)-----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一般地形图有用0.5m、1.0m、2.0m、5.0m、10m等。

设计等高线高距常用0.1m、0.2m、0.25m、0.5m等.均视地形坡度及图纸比例不同而选用。

4.设计等高线高距选用(单位:

m)

表1-3设计等高线高距选用

比例坡度

2%<

2~5%

>5%

1:

2000

1:

1000

0.25

0.10

0.50

0.20

1.00

0.50

1:

500

0.10

0.10

0.20

5.坡度(i)-----等高线高距与平距之比。

i=h/l(%)

6.地面坡度分级及使用(表1-4)

分级

坡度

使用

平坡

0~2%

建筑、道路布置不受地形坡度限制,可以随意安排。

坡度小于3%时应注意组织排水

缓坡

2~5%

建筑宜平行等高线或与之斜交布置,若垂直等高线,其长度不宜超过30~50m,否则需结合地形做错层、跃落等处理;非机动车道尽可能不垂直等高线布置,机动车道则可随意选线。

地形起伏可使建筑及环境景观丰富多彩

5~10%

建筑、道路最好平行等高线布置或与之斜交。

如与等高线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建筑需结合地形设计,作跃落、错层处理。

机动车道需限制其坡长

中坡

10~25%

建筑应结合地形设计,道路要平行或与等高线斜交迂回上坡。

布置较大面积的平坦地,填、挖土方量甚大。

人行道如与等高线作较大角度斜交布置,也需做台阶

陡坡

25~50%

用作城市居住区建设用地,施工不便、费用大。

建筑必须结合地形个别,设计,不宜大规模建设。

在山地城市用地紧张时仍可使用

急坡

›50%

通常不宜用于居住建设

7.坡度与坡角换算(表1-5)

坡度%

坡角

坡度%

坡角

坡度%

坡角

坡度%

坡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0º34′

1º09′

1º43′

2º17′

2º52′

3º26′

4º00′

4º34′

5º09′

5º43′

6º17′

6º51′

7º24′

7º5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8º32′

9º05′

9º39′

10º12′

10º45′

11º19′

11º52′

12º24′

12º57′

13º30′

14º02′

14º34′

15º07′

15º39′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16º10′

16º42′

17º13′

17º45′

18º16′

18º47′

19º17′

19º48′

20º18′

20º48′

21º18′

21º48′

22º18′

22º47′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5

60

63

70

23º16′

23º45′

24º14′

24º42′

25º10′

25º38′

26º06′

26º34′

28º48′

30º58′

33º01′

34º59′

 

五.坡度计算、分析

(一)坡度计算

1.计算斜坡

在描述和讨论坡度变化时最常用的是坡度百分比。

坡度通常定义为高度在一段水平距离上的竖向变化(下降或上升,单位是ft或m),或S=DE/L,式中S是坡度,DE是水平距离或图纸距离为L的一条直线两个端点之间的高度差。

为把S表示成百分比的形式,可乘以100。

有了坡度公式,可以完成下面三个基本计算:

(1)已知两点之间的高度和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坡度S。

(2)已知两点之间的高度差和坡度百分比,可以计算水平距离L。

(3)已知坡度百分比和水平距离,可以计算高度差DE。

2.用比值和度表示坡度

坡度经常被表示为如4:

1的比值形式,这意味着对于每4个单位(ft或m)水平距离,有一个单位(ft或m)向上或向下的竖向变化。

在施工图中,尤其是断面图中,可以用图4-12(a)所示的三角形表示比值。

相反地,比值也可用相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4:

1的比值等效于25%的坡度。

坡度的百分比、坡度的比值、坡度角都是无量纲单位。

(二)坡度分析

为了确定修筑建筑物、公路、停车场的最佳场地,或在特殊场地上的其他用途,景观工程师经常要做地形的坡度分析,这个过程称为坡度分析。

这些资料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如经济、植被、排水、土壤等一起被用来做场地规划决策。

为了在图纸上进行坡度分析,需要下面资料:

水平向比例、等高线间距和坡度类型的百分比。

比例和等高线间距是根据做分析用的等高线图确定的。

评定人员根据高度变化量、地形的复杂性、可能包含的活动类型来选择坡度类型。

六.坡度修整

对于景观建筑师来讲,坡度修整是最基本的设计工具之一。

每一个场地设计工程都需要一些坡度上的变化。

这些坡度的变化怎样和整体设计构思融合到一起将会影响这个工程在功能上和视觉上是否成功。

(一)感觉

1.坡度

坡度的感觉受表面材料的质地和与周围坡度的关系影响。

质地越粗糙坡度越不引人注意。

例如,一个光滑道路的坡度,如抹过面的混凝土,比粗糙的路如卵石路更引人注目。

一般来讲,在路面2%的坡度或更大的坡度上容易察觉到。

然而,水平的参照线如砖缝或墙顶的顶部,即使在没有铺柏油的情况下也增加了坡度感。

一个坡度与另一个坡度的关系也会影响对陡度的感觉。

例如,一个人沿着8%坡度人行道前进,后来此坡度变化为4%,对他来说看起来小于原来坡度的一半。

地形、地貌和坡度的变化把园林景观划分成容易理解的单元,建立了比例感和次序感。

这种坡度变化的形式影响了对空间、视觉的感知和对一个地区的印象。

2.高程变化

因为种种原因,相对于周围景观较高的点,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方。

首先,升高的坡度因为扩展了视野和景象的整体范围,可以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

同时,站在较高的地方可以给人一种优越感,这归功于对一个地方的控制或支配的感觉。

另外,向上的高度变化能够对比和增大周围景观的陡度或平坦度。

突然的高度变化将会影响对空间的感觉。

上坡路越渐进,感觉越微妙。

坡度变化越陡,在较低的高程点处被包围的感觉越明显,而在较高的高程点处戏剧性和兴奋感就越强烈。

3.凹面和凸面

一般来讲,一个平面从视觉上比凸面和凹面地形缺乏令人愉快的感觉,这取决于比例和对比(见图)。

比较这两个圆形的地形,从山坡上看凹面更优美,因为它表现出上升的特色。

从下坡的一面看,这两种地形都缩小了视野,随着坡度凸面加大,,这种透视缩短的更明显。

从凸面斜坡上坡,高度感在加强。

同时距离干好象压缩了,因为中间的地带按透视线缩短了。

4.增强作用

通过分析原有的地形和园林景观特点,可以构造布置拟建的地貌、坡度变化和设计要素来强调、抵消或几乎不影响园林景观的视觉造型。

当计划采用另外一些设计时,考虑的基本问题是它们是否能加强和补充原有的园林景观的视觉造型,或与其形成对比,或同特殊的景观环境相冲突。

(见图)

(二)空间考虑

泥建的坡度变化可能要实现各种各样空间的功能。

这些功能应用得是否恰当,是通过对场地可能用途和设计计划要求仔细分析来确定的。

1.围墙

可以用围墙来实现几种功能,包括限制、保护、避免干扰和进行掩蔽。

通过使用围墙可以做到隔离、增加私密性和避免干扰,如图所示座位区的部分。

掩蔽是一种视觉限制的形式,因为它阻止了视线并避免了使人看到令人不快的情景(见图)。

围墙可能是如下图所示护坡道的形式,也可以提供安全和保护,例如限制小孩从运动场中跑到街道上或作为各种体育运动的挡网。

然而,应用这种类型时应加以小心,因为:

第一,它可能无意中使娱乐空间变得更易被人疏忽;第二,围墙降低了一个区域的能见度,产生了潜在的不安全条件。

应注意的是正确的设计和规划地形对创造性的活动来说可能是一个极佳的出路。

护坡经过绿化或铺上堤坡,外形上有点象堤坝,景观师通常用它来起围护和隔离作用。

然而,必须对这种设施进行谨慎地评估,因为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即护坡道的尺度和比例相对周围的环境来讲既不合适,也没有作用。

围墙也能从气候方面提供保护(见图)。

正确的地形布置可以控制雪的吹积,有效地减少风对建筑物甚至对一个大的区域如运动场和停车场的影响。

2.间隔

修坡的一个很基本的用途是间隔各种活动以减少相互冲突,如把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和行车道分开,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分开,座位区和自行车走区分开。

3.沟道作用

地貌可以用来支配、汇集或引导车辆和行人的流通。

它还可以用来引导和控制视野角度和所看到的景色以及风和冷空气的流通。

一个古罗马竞技场就是特别使用地形来集中人们注意力又封闭空间的极佳实例。

 

第三节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一.竖向设计的概念

园林用地的原有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园林总体设计的地形、建筑物、园林小品、植物造景的标高要求,需要将原有地形加以改造,进行垂直方向的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形能满足园林建设项目的需要,即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就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园林竖向设计是园林总体设计阶段至关重要的内容,它是在拟定界限的原地形的基础上,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确定园林的地形地貌、建筑、道路、广场、绿地之间的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使园林用地与四周环境之间,园林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高程上有一个合理关系,增强园林景观效果。

使园林在景观上美妙生动,使用上美观舒适,工程上经济合理。

竖向设计的任务就是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出发,统筹安排园内各种景点、设施和地貌景观之间的关系;使地上地下设施之间、山水之间、园内与园外之间在高程上有合理的关系。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