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资料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448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评论资料14.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评论资料14.docx

文学评论资料14

文学评论资料14

第七章  传统文体的新发展

  清代是诗、词、文全面丰收的时代。

虽然这些文体在清代以前早已成型,并出现过创作的高峰,但清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以更为细致、精巧的笔法,将上述文体运用得得心应手,进一步展示了传统文体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 诗学四派

  清诗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诗学主张与流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二节  词的演进

  词至到清代,已在整体意义上发展成为一种与诗并立的、独立的抒情文体。

清前期的陈维崧、朱彝尊等人为清词奠定了超越元、明的基础,而纳兰性德则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词多写离别相思与个人闲愁,风格却不纤弱,其中融入了对人生的体悟,较之前人同类作品有所开拓。

张惠言则在词的理论上有所发展。

第三节  桐城派

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最重要的一个散文流派,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几与清朝相始终。

桐城派创始人是方苞,他论文最重“义法”,这里所说的“义”即“言有物”,也就是要有内容;“法”则是“言有序”,也就是指形式技巧。

刘大櫆继方苞之后,进一步论述了文章的作法,着重探讨了“神气”、“音节”、“字句”的关系。

姚鼐则提出了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兼备的观点。

至此,桐城派完成了自己的古文理论构建。

由于这一理论构建借鉴了历代古文创作的经验、教训,因此,又是古文理论集大成的表现。

思考题:

1) 略述清代诗学思想的演进。

2) 纳兰性德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3) 桐城派在古文理论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第八章古代文学的转型

近代文学产生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背景,因此,它必然带有大变动的特点。

它在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开始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这一转型是全方位的,即有思想观念的,又有艺术形式上的。

而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彻底,艺术形式上的转型也有很大的局限,但无论如何,变化已经不可逆转的展开了,近代文学因此获得了较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重要的方向性、过程性意义。

第一节  龚自珍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虽然距近代社会的大变动还有一段时间,但他无疑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大变动的即将到来,或者说,他通过自己对社会敝端的观察与思考,最早以文学的形式呼唤着改革的到来。

《已亥杂诗》是龚自珍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大型组诗。

这组诗有强烈的现实感。

第二节  诗界革命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改良派兴起,文化思想界发生了“旧学”与“新学”的对立,热心宣扬新学的夏曾右、梁启超等人,写诗时大量采用新名词、外来术语及典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被称之为“新诗”。

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而又以古人之风格出之。

黄遵宪主张“我手写我口”,他的诗“吟到中华以外天”,大量抒写外国的奇异风物、重大历史事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表达了改良主义的政治愿望。

第三节  新文体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很重视利用报刊作宣传工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康有为主办的《中外纪闻》,梁启超主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新民丛报》等。

这些报刊大力宣扬变法维新的主张,介绍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并对时局发表评论,文章的体裁和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所谓“新文体”。

因为“新文体”以梁启超等人的文章为代表,所以又称为“新民体”。

梁启超是改良派的领袖之一,大约从1895年开始的10年间,他写了《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说希望》、《新民说》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散文。

如《少年中国说》全文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展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美景,古今中外,纵横议论,思路流畅,半文半白,极富有感染力。

  第四节 小说观念的转变与谴责小说

近代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为第一个阶段。

这时出现的一些流传较广的作品如《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三侠五义》等,基本上还是受此前小说的流波余韵。

但其中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如《海上花列传》就与不久前的狭邪小说如《花月痕》、《品花宝鉴》等,在题材上虽接近,内涵上却不尽相同,它初步展示了上海这一发展中的大都市对传统道德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冲击。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是近代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改良派的兴起,抛弃了以往轻视小说的观点,从理论上高度评价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倡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服务。

这些观点集中体现在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论文中。

在这种誉论的引导下,出现了一大批所谓“新小说”,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这些小说尖锐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特别是官场的腐败,所以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

思考题:

1) 从《已亥杂诗》看龚自珍思想倾向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2) 古代文学转型在近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 试论近代“谴责小说”与《儒林外史》的联系与区别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部分)笔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

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其中以1127年为界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其社会特点可概括为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

(2)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3.宋代文人的特点1)官吏与文人的结合;

(2)社会责任感强;(3)兼擅多种文学样式.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4)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的成就可以与宋词相提并论,但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词人与词作众多,风格总体上偏于艳科,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谕诗,如《对雪》等.

(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林逋的代表作是《山园小梅》.(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

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北宋前中期的词

1.晏殊字同叔.少以神童应召,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面的人才.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他的词主要受冯延巳的影响,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独感为主.

2.张先字子野.生性浪漫.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词集名《张子野词》.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词主要受到冯延巳的影响.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存词240多首.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除此之外,欧阳修的词也有俚俗化的风格,这类词主要继承了唐代民间词的传统.

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与父亲晏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晏几道的性格为人,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概括为"四痴".其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为名行世.晏几道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在温柔中显示真率.在创作方式上以追忆为主要特色.

5.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

(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

(2)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第四讲柳永

1.柳永的生平与家世柳永先祖原籍河东(今属山西省),后迁居福建崇安.柳永家族自唐代以来即为书香世家.柳永早年为应科举考试而长期滞留京城,留连于青楼楚馆之间,渐以词名,但也应词名太盛而影响到科举考试的成功.考中进士后又因此而影响到仕途的升迁.

2.柳永对词的内容方面的贡献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存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史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

(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性.

(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3.柳永对词的艺术方面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2)语言上雅俗结合.(3)音调优美,格律考究.

4.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1)直接影响到当时和北宋中后期的词风.

(2)"凡有井水饮处,辄能歌柳词."(3)"掩众制而尽其妙."(4)其俗词上承敦煌词的传统,下启金元散曲谐俗语言风格的开端.

第五讲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特点:

(1)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欧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

(2)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宗的地位.(3)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提倡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格.其复古与革新都有很深的现实背景.

2.欧阳修的生平与政治思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他四岁时,父亲去世,主要由母亲进行启蒙教育.后偶尔读到韩愈的文集,遂以之为师.欧阳修的政治态度前期较开明,而后期则较为保守.曾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等职.

3.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1)依靠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推进文风变革.

(2)欧阳修善于发现和团结一批有创作力的人才,形成某种集团性的力量.(3)有一套相对合理的创作主张.(4)欧阳修自身的创作为其理论作出了典范.

4.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在文学上和政治上的先进性都主要是通过散文体现出来的.他的散文可分为三类:

(1)论道之文.代表作有《答吴充秀才书》等,体现了他论道而兼重实际的文风.

(2)论政之文.代表作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在洞达世情的同时,体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3)抒情之文.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者将抒情与叙事,议论结合起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欧阳修散文的主流艺术特色是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

5.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内容上可分三类:

(1)反映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代表作有《食糟民》,《边户》等.

(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和旷达精神.代表作有《戏答元珍》等.(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

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第六讲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续)

1.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的贡献主要在散文方面,而"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局.

2.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曾任尚书都官员外郎.有《宛陵先生集》,存诗8200多首.梅尧臣在诗歌风格上推崇平淡古雅,但要求以创新为基本前提.他的大部分诗歌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从中往往加进一些哲理性的内容,朝思理深密方向发展,创造出一种内敛的,令人心境平静的美.

3.苏舜卿,字子美,河南开封人.与改革派范仲淹等时相过从,政治上亦受其影响.晚年被削职为民.他以诗歌创作驰名,所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雄健,语言畅达,代表作有《城南感怀呈永叔》.另有一些写景小诗,也别具韵味,如《淮中晚泊犊头》等.

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主要以政治家的身份驰名.他的散文以政论文为主,代表作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等,散文的艺术特点是:

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立意新颖,语言简朴有力,气势不凡.其诗歌的成就总体上要超过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4类:

政治诗,怀古诗,咏怀诗,写景诗.怀古诗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二首》等,写景诗有《泊船瓜洲》等,艺术上以"雅丽精绝"著称.

5.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以散文驰名,以"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而自成一家.代表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等.

6.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著有《嘉佑集》,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政论文方面,有战国策士之风,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7.苏辙著有《栾城集》,其散文以"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著称,代表作有《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

第七讲苏轼

1.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19岁考中进士,因与改革派的矛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从政治上看,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人格是端正伟大的.

2.苏轼的思想与性格.苏轼的思想特点是:

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

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

3.苏轼的散文创作.可分三类1)论述文(包括政论文与史论文).代表作有《留侯论》与《教战守策》等.

(2)叙事记游之文.代表作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赤壁赋》等.(3)书札,序跋和杂文.苏轼散文的主要风格是:

自由畅达,随物赋形.

4.苏轼的诗歌创作.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是

(1)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2)多发议论.(3)善用比喻.(4)时有雅谑.

第八讲苏轼(续)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

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

(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第九讲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与思想.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他生长在一个文学氛围特别浓厚的家族.并与苏轼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在思想上也与苏轼接近,以儒家为本位,圆融佛,道两家,因此内心洞达世事,外表和光同尘.

2.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理论1)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2)追求格韵高绝的境界,好用拗律,押险韵.(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总之,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主要侧重在创作技巧方面,对宋诗的艺术作出了贡献;但因为比较忽视现实生活,所以作品的思想价值相当有限.

3.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黄庭坚著有《豫章黄先生集》,存诗近2000首,其中律诗的成就较高.代表作有《寄黄几复》等.前人评论黄庭坚的诗歌"清新奇崛","自出己意以为诗".黄庭坚的诗学地位也由此奠定.

4.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元代方回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第十讲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

1.黄庭坚的词.黄庭坚的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一名《山谷词》,存词180多首.黄庭坚的词在当时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但实际上黄庭坚的词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黄庭坚作词先学柳永,后学苏轼.他的一些婉约词颇有晏殊,欧阳修的风格,如《清平乐》(春归何处)等,一向受到后人的好评.

2.秦观的词.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秦观年轻时即受到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赏识,他的一生也因为与苏轼的关系而沉浮不定,后人称他为"古之伤心人".其词集名《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早年的词主要写客游汴京,扬州时与歌妓情感往还之事.秦观也写了不少羁旅行役之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等.他的小令则将感伤写得细腻生动,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秦观还有一些感情相对亮丽的词,如《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3.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

(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3)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其不足是风格较弱,缺少力量之美.

4.贺铸的词.贺铸字方回,著有《东山词》,为贺铸自行编定.贺铸出身较好,个性倔犟,有侠客之风.其词风多样,张耒在《东山词集序》中概括贺铸词有盛丽,妖冶,幽洁,悲壮四种风格,总体上具备刚柔相济的特点.他词的主导风格是继承了传统的婉约词风,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等.贺铸词的艺术特点是1)意象重叠.

(2)注重锻炼字面,善于点化前人语句入词.

第十一讲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续)

1.周邦彦的生平.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青年时代读书广博,但生性放浪.后在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而为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提拔为太学正.徽宗时,因精通音乐,善作词,提举大晟府.

2.周邦彦的词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存词200余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反而抽掉了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趣,擅长用精致的语言和形式描写一般士人的情感,但在艺术上,把北宋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被后人誉为"结北开南"的重要人物.

3.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铺叙,结构谨严;描摹物态,曲尽其妙.

(2)句法奇警,辞气高华,造语精工,风格浑厚和雅.(3)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第十二讲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

1.李清照的生平.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苏轼.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即兼擅多艺.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两人极为恩爱.后因北宋新,旧党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2.李清照词的情感基调.李清照的词集名《漱玉词》,存词40余首.她的词在情感上以"愁"为主,可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的"愁"情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2)语言精工自然,雅俗共赏.

4.李清照词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在南宋初年即开始流传,并被宋人誉为南宋女词人之首,明清两代学者誉其词为婉约派的典范.

第十三讲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续)

1.张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人.著有《芦川词》.曾作《贺新郎》词送给因主战而被贬的胡诠,以明心志.除了悲悼中州沦丧,志士流放以外,也表现了他们由来已久的深情厚谊.其词作风格在慷慨悲凉之外,也有清丽婉转的一面.

2.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曾与奸相秦桧结怨,屡受打击.他积极支持张浚北伐.著有《于湖居士长短句》,存词220余首.代表作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和《念奴娇》(洞庭青草)等,其词风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他是从苏轼到辛弃疾豪放词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第十四讲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

1.南宋前中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均以诗歌擅名天下.其中陆游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二家次之,尤袤作品则较少.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因与韩侂胄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他著有《诚斋集》,存诗4200多首.他早年学诗,始学江西诗派,王安石等,继而学唐人绝句,最终深悟学即病,转以自然为师.所作诗歌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被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有《小池》,《闲居初夏午睡二绝句》等,情趣与理趣兼备.

3.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与杨万里为同榜进士,但范成大仕途畅达,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因名其集为《石湖集》,存诗近2000首.他作诗师法众家,但能自出风格,兼有"清新妩媚"和"奔逸隽伟"的特点.他的诗歌注意揭露社会问题,代表作有《催租行》和72首"使金诗"等;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则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胸襟.

第十五讲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续)

1.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生活在一个有良好文学氛围的家庭.早年历经动乱,培养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1)19岁—44岁,为成家,应试及第一次被贬时期.

(2)45岁—53岁,为从军及第二次被贬时期.(3)53岁—85岁,为第三次被贬及闲居时期.

2.陆游诗歌的创作主题.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集名《剑南诗稿》,存诗9300多首.其诗歌主题分为三个方面1)表现自己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迈理想以及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代表作有《书愤》,《金错刀行》等.

(2)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小园》等.(3)爱情诗,代表作有《沈园二首》等.

3.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渊源各家,风格多样,众体皆工.

(2)高度的抒情性与强烈的感染力.(3)对偶工整,语言精致.

4.陆游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表现忧愤之情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也有表现其精神气质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还有表现自己爱情经历的《钗头风》(红酥手),等等.

第十六课讲辛弃疾及其豪放词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