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51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docx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

一、拟好题——求新颖别致

“自拟题目”是近几年作文命题的普遍要求,并以其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给同学们留下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的空间。

古人云: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文题就像人的额和眼,额美眼亮,谁不青睐?

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的文题,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也是奉送给阅卷教师的一张漂亮名片,在整个篇章中举足轻重,需要作者精心打造。

那么,好文题的标准是什么呢?

①蕴涵文旨,即既能包孕考题的主旨,又能提挈所写文章的主旨,两者扣合,天衣无缝.

比如2005年广东考生《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一题,既扣住了话题的关键词“纪念”,又展现了文章论证的独特角度,“理性”二字贯穿全文,中心显豁,使人一目了然。

②亮明文体,即标题能显现所写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是其他体裁。

比如2005年湖北一考生写“‘出’和‘入’”的话题,用《马谡日记》为题,采用日记体,让马谡来陈述失街亭的经过,让马谡来忏悔死读兵书,只知“入”而不知“出”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教材《失街亭》变换一个角度,从容自如地成就了一篇高分作文。

③彰显文采。

即文学色彩浓郁,人文内蕴丰富,语言个性飞扬。

比如2006年福建考生的《月泻树丛中》一题,就极具文学韵味。

让人不禁联想到树影斑驳间泻下点点月光的别致意境。

④启思激趣,即所用文题启发性强,能激起阅读者兴趣,让人过目难忘

比如2006年湖北考生《三色堇》一题,真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堇”是个不常用的字,未知性就能勾起人的求知欲;它的古义为时间,文中以三色堇这一鲜花作比喻,赋予时间“黄”“白”“紫”三种色彩。

实质上暗示着与高三相联系的夏、冬、春三个时段里“我”独特的情绪状态。

读完,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设题之巧妙。

综上所述可见,我们在拟题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精品意识,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多维意识,要从多角度思考,给自己最大的选择空间;(3)深度意识,要从小角度切人,使立意更显深刻。

除此之外,掌握几种恰当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1.巧引仿拟法

引用就是直接或间接将古今诗文名句、经典歌词、广告词、俗语、流行语作为文章标题。

仿拟则是将上述话语从内容或形式上经过适当的改编,再作文章标题。

这样拟出之题既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生活实感,常给人蕴藉深远,耳口一新之感。

比如,2006年河北考生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作为题目,围绕“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这一论点展开论证,说明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才会发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又如,2005年江苏考生借用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为题目,演绎“凤头·猪肚·豹尾”话题,作者将“掀起盖头的新娘——亮丽美好”和“掀开生活的盖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类比,从情和理两个方面论述“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的主题。

山东考生借用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做文题来写“双赢的智慧”的话题。

借用诗文名句,有时还须化用,使内容与形式更加贴合,更有神韵。

如“都是诚信惹的祸”——化用了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归来吧,理性的光芒”——化用歌词“归来吧,远方的游子”,“怎一个”晴’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都值得我们细心揣摩。

安徽高考优秀作文《听人之语,走己之路》,仿用了拿破仑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较名句更整齐,更辩证,更具力量。

2.形象描绘法

我们用题目来传递信息,概括主旨,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妥切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艺术的美感。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调动语言因素,以最恰叨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运用描述式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就可使题目形象生动,鲜明美丽。

比如,2006年浙江省考生用《在征程中欣赏风景》作为文题,形象地展现了“愿有所息而后勇。

只有那些有所停留的人才能在浊世中散发馥郁,在红尘中保持隽永,在逆境中坚持风骨”的主旨,令人回味无穷。

2005年湖南考生《掬水留香》,运用了比喻的辞格,形象地表明在追求、奔跑的过程中,人们除了收获荣誉与鲜花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播种仁慈与善良;2005年吉林考生《“十”的五天经历》运用了拟人的辞格,描述了汉字“十”行走找位置的经历,体现了“位置不同,价值也不同”的主题。

类似文题还有《诚信是金》《浮生若茶》《思维,请守住幸福》《追忆似水流年》等。

3.悬念反常法

运用设置悬念、设置疑问、设置反差、符号巧用等手段编拟文题,可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引诱读者阅读欲望,激发读者强烈的探求兴趣。

这种文题新颖活泼,不拘一格,在大量四平八稳的标题中容易脱颖而出,在会心一笑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甘肃高考优秀作文《天亮说晚安》,一反常态,天亮明明该说早安,如何说晚安?

从而给人强烈的新奇感、幽默感、悬念感。

2004年湖南一位考生命的文题是《蝶的翅膀·鱼的泪光·其他》,猛看文题,觉得很特别,而恰恰是这种“特别”吸引了阅读者,它从心理上造成悬念。

往下读,才知道,“蝶的翅膀”“鱼的泪光”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思的故事,在讲故事中,阐述了“爱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呵护,有时其实是一摧残”的道理。

这样写“家庭教育”的话题,让生硬的说教生动起来,其题目功不可没。

2005年安徽一考生用《“什么?

”——“是该这样!

”》为文题,粗看,故弄玄虚,什么意思?

要写什么?

读完全文,才明白,他选择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三个人物田世国、徐本禹、刘翔,把他们的事迹加以组合,用一问一答的线索贯串起来。

“什么?

”代指出乎意料,“是该这样!

”则代指情理之中,前者“质疑”,后者“释疑”。

这个标题紧扣话题,巧设悬念,简洁含蓄,新颖别致。

同样是一位安徽考生,他用《我喜欢穿行于交通堵塞之中》做文题来写“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话题,这个题目反差强烈,冲击力强,引人注目。

文章写一个专科毕业生艰难找工作的故事,最终因为这一句自信的话被录用了。

文章为此而写道:

“人生的旅途一程又一程,总会碰到一个个路口,遭遇一场又一场的交通堵塞,抛去哀愁与抱怨,带着乐观和从容上路,即使是大雪纷飞的时候,自信的阳光也会照亮你的心房。

”至此,我们可以明白作者这样命题的匠心和深意了。

类似的好文题还如《吃亏就是占便宜》《没有翅膀的飞翔》《八·十八·二十八》《儿子·父亲·凶手》等。

4.凸现文体法

所拟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标示出文章所选用的文体,直观简洁,一目了然。

比如《“爱心永驻”三幕剧》直接揭示了文体,作者将三则材料通过介绍剧情的方式来加以组织,既生动形象,又省去了冗长的叙述,内容和形式较完美地统一起来。

另一种文题则间接暗示了文体。

如《约会》《难忘那张脸》.用“事”或“人”为中心,暗示是记叙文;《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呼唤黑脸》,以论点的形式出现,所写是议论文:

《永远的苏武》《坐看流星划时空》,或贯注浓情,或画面生动,所写一般是散文.

自拟标题,有法可参照,无法可依傍,考生完全可以发挥创造力,拟出精彩的文题来.

二、开好头——求精炼亮丽

1.开门见山,点破文意

例1、掀起盖头,在你的眼里一定是亮丽和美好——你的新娘!

的确,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

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

——摘自《掀起你的盖头来)

例2、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笔者认为:

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

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摘自《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第一例的话题是“风头,猪肚·豹尾”,考生构思全文时,是在抓住几者关系的基础上,突出阐述“凤头”之重要。

万事开头难,做好了起步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万事开头,都要精彩亮丽”,点明了文章观点和全文重点。

第二例用设问直接提出问题,接着亮明对“出乎其外,人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个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确立了全文的主旨。

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不枝不蔓,直击主题,点透文意,朴实大方,让阅卷者能迅速明白你对文题审视和把握的能力。

2.巧设题记,提挈文意

例1、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失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摘自《镌刻心灵的石碑》

例2、孔子与庄子,入世与出世,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永远不能理顺的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就这样活着,思考着,疑惑着,矛盾着。

——摘自《亦孔亦庄》

用题记作为文章的开头,是考场作文常见的。

好的题记犹如一块亮丽的招牌,夺人眼目。

所谓题记是指“写在书的正文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它可以揭示主旨,还可丰富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结构、吸引读者注意、增强理论色彩或文学色彩等多种功能。

上面摘引的两例,一用精彩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表达对“铭记与忘记”的理解,意味隽永,引领全文;一用议论的语句,揭示“出”和“人”这组矛盾的存在以及人们的思考、疑惑,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

不少考场作文的题记或文不对题,或冗长拖沓,既不能提挈全文,又缺乏意蕴,这样的题记往往弄巧成拙,令人生厌。

3.评述现象,引出文意

例、有人说:

“当局人迷,旁观者清。

”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自己。

有人说: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想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摘自《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本文的开头从评述现象人手,先举出两种人的观点,再加以否定,简略的评析中,表明作者态度。

能否从两种对立的观点中找到统一的角度呢?

这恰恰是“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一话题的重点,作者正是从这种对立统一中,昭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4.诠释概念,确定文意

例、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是山风猎猎,是海浪沧沧。

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摘自《包容》

文题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直接反映作者的才识见解,决定文章立意的高下。

理解透彻、深入、独特,文章的灵魂就灿烂;理解肤浅甚至错误,全文恐怕也会走人歧途。

本文的首段对“包容”这一概念的诠释是形象的、深刻的,“紫罗兰被践踏,芬芳却留在脚上”,“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两个比喻,化无形为有形,诠释“包容”;中间两个句子,虚实结合,解读“包容”。

这种解读,把理性和形象糅合起来,透射出作者的观点,框定了全文立意,既形象又高雅,境界全出。

5.类比对比,凸显文意

例1、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

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

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了共同的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

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器。

——摘自《语言——沟通的加速器》

例2、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

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

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摘自《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以上两个文段选自2004年广东卷“语言与沟通”这一话题作文。

都选择自然界的几种意象,一用类比手法,说明万类“沟通需要语言”;一用对比手法,说明只有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手法有异,却异曲同工,都为着凸显文意。

6.借用诗文,引出文意

例1、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

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

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摘自《诗人.明月·黄花》

例2、李宁牌体育用品的广告词说得好:

“一切皆有可能。

”古人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古训一点都不夸张。

美国的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枚螺丝钉,请问一枚螺丝钉对一艘航天飞机来说算不算个蚁穴?

阿基米德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狂妄的阿基米德并不是真的狂妄,更不是在胡言乱语,按照杠杆原理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以上两例文章开头借用诗文都用得极妙。

前者针对的是2004年的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

作者在文中要拿苏轼来说事,却在开头自创一首词来概括苏轼遭贬后的心路历程和对他的评判。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极尽人生大起大落,但他能坚守人生信条,在艰难中活出超脱。

作者深悟个中情味,用诗句作精要概括,又巧妙地借用苏轼的诗句,这种开头实在别出心裁,用意良苦。

这种精灵般的才智,怎能不让阅卷者击掌赞叹!

后者的开头几段文字让人一看就知道,它写的是2005年全国卷“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因为所引用的“一切皆有可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三个文句本身就是对话题的最好注解。

由引文诠释题意,统率事例,引领全文,真是棋高一着,作者的理性思维、架构能力真正让人佩服。

7.铺排文采,渲染文意

例1、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绕。

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穗饱满欲坠;麦田需要遥望,遥望滚滚的麦浪,向连天泼洒金黄。

生活需要近观,阳光的绚丽,小鸟的欢鸣,路人的微笑,点点的细节让生活那么快乐美好;生活需要遥望,当你站在命运的山巅上,遥看那曾经让你无比痛苦的挫伤——原来它们是那么渺小。

——摘自《近观与遥望》

例2、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山峦,则《红楼梦》必是俯视群峰、岿然屹立的五岳之首。

如果缤纷多彩的文化巨著是一浪高过一浪起伏的波涛,那么《红楼梦》是永不退却的高潮。

如果灿烂明丽的文化瑰宝是仪态万方的美人,那么《红楼梦》必是“回头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霎时间“六宫粉黛无颜色”!

《红楼梦》横空出世,顷刻间,千古珠玑都黯然失色!

——摘自《出入红楼》

以上两个例子出自2005年湖北卷材料作文“出和人”的考场文章。

《近观和遥望》的开头铺排了一串浓丽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气势磅礴,夺人眼目;运用诗化的语言,激扬的情感,渲染文意,振人心魄,启人遐思;它以观庐山、观麦田为喻,引出如何“观生活”,由此展开对人生如何“出”“入”的阐述。

《出入红楼》的开头以排比段呈现,在比喻和对比中,鲜明地抒发了对《红楼梦》成就的极力赞服,暗示出这是读书“入”得深的结果,扣合文意。

这种铺排文采的开头,决不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空掉书袋,而必须以“渲染文意”为目的.

8.抒情造势,烘托文意

例1、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顷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以多少个春夏秋冬,那啸声是那么沧桑。

现在,我要选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摘自《山水人文看华夏》

例2、溶溶月,淡淡风,那么的温柔,那么的清新,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

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名留青史。

——摘自《烟随风逝,名随史留》

议论文以抒情人题是不常见的。

例1面对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位考生选择了从“山水人文”切入来“看华夏”,但笔端带我们入题的是浓烈的情感,那吟啸声古老悠久,激越,它唤起了读者的漫思遐想,招引读者穿越时空,撩拨读者的情感丝弦,它还暗示了文章的取材路径,真是一石三鸟,深谙煽情造势之道。

后一段文字出自一位四川考生之手,面对“铭记和忘记”这一思辨性的活题,以轻灵的笔凋点染赋子无情之物以有情,清新飘逸,空明淡雅,但义在这抒情造势中烘托出文意,在对比中阐发揭示着鲜明的主旨。

三、作文的结构技法

(一)、议论文的结构技法

一、总分式

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模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

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

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

“我从来没有喝过!

”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

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

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

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

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

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

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

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

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

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

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

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

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

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

爱因斯坦说过: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

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总)

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模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

”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途径。

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

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

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

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

“为什么要这样做?

”裁缝说:

“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

”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要求:

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二、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范文借鉴: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

(不确定论点)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

(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

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

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

(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

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

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

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彩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

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

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

(总结)

(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例一:

题目:

《谈骨气》

中心论点: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并列论据:

(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3)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4)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例二:

题目:

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中心论点:

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

(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

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

“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