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6815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百校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百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出现了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他们的学说是空想的。

“空想”主要体现在

A.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剥削B.没有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

C.理论内容完全脱离时代D.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2.《共产党宣言》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这一理论的是

A.组建国民革命军B.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

C.反抗普鲁士入侵D.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

3.如图为一幅法国漫画,画中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领导人,偷偷将法国巴黎的钥匙交给俾斯麦。

据此可知,巴黎公社运动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斗争目标是实现法国独立

C.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斗争

D.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同时激化的结果

4.《共产党宣言》提出: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这

A.明确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证明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

C.将空想社会主义运动推向新思潮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5.第一国际把欧美各国工人有组织的队伍汇集,团结在为“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这一共同目标的旗帜之下。

这说明第一国际

A.是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实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联合

C.调动了各国工人生产的积极性D.把建立工人政党作为奋斗的目标

6.《共产党宣言》中说: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西方一些学者据此说明马克思主义提倡个人自由至上,这一说法

A.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力量B.适应了新时代工人运动的要求

C.造成了第二国际的瓦解D.没有从整体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

7.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二自然段两次谈到“过时”,一次谈到“不完全”,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最后又引用了这一段。

这表明

A.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B.马克思主义不符合英德的国情

C.马克思主义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

D.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略有差异

8.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无产阶级专政可以通过改革实现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9.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3月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这次“政局变动”使俄国

A.迅速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工人政党掌握了政府权力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1910年俄国发生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十万之众。

这说明俄国

A.工人的数量实现飞速增长B.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民心D.沙皇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11.俄国一个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

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

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据此可知

A.十月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

B.十月革命的成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马克思主义只适用于发达国家

D.经济落后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

12.下表是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代表大会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家庭识字

八大(1919)

23.9

24.9

37.0

14.1

九大(1920)

9.4

23.4

32.1

10.6

十大(1921)

7.7

23.3

48.4

7.4

十一大(1922)

8.6

21.0

0

11.2

十二大(1923)

未统计

29.4

49.7

未统计

十三大(1924)

6.6

17.9

66.8

8.8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

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D.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

13.如图是一幅苏俄海报。

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

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

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A.苏维埃政权巩固B.二月革命的胜利

C.第二国际的建立D.工农的联合执政

14.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

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

A.是独立于美苏的全球化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成为制衡美苏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D.在美苏两国的压制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5.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

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

而他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剥夺总统的经济大权B.改变当时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

C.美苏冷战的现实需要D.总统频繁提案加重国会立法负担

16.如图是二战后初期有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时局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大人物代表美国,小人物代表西欧国家,协议涉及经济援助方面)。

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洲联合抵制美国的控制B.美国意图控制和利用西欧

C.欧洲与美国共建北约集团D.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17.当美国得知法国正在秘密研制原子弹后,提出愿意出卖核武器给法国,其条件是美国有权过问这些核武器的使用。

法国做出了明确的答复:

“如果有人同意卖原子弹给我们,我们是愿意买的,但必须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受别人的限制。

”这表明

A.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瓦解

B.法国抵制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分化趋势

18.如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19.1948年6月7日,美、英、法等六国在伦敦会议宣布将德国西占区纳入马歇尔计划,并以联邦的形式建立德国政府,苏联随后全面封锁了柏林,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

这说明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尽优势B.德国事实上摆脱战败国地位

C.马歇尔计划达成了预期目标D.美苏的分歧与对峙正在加深

20.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急的事件,一架美国U-2飞机被击落。

事发后,赫鲁晓夫紧急命令苏联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肯尼迪则拒绝了美国部分强硬派军官提出的进行报复的要求。

这表明当时

A.苏联军事力量强于美国B.美国政府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C.美苏拒绝霸权倡导合作D.和平解决争端符合两国利益

21.1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

”材料表明

A.尼克松主张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美国开始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

C.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D.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封锁

22.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独立自主倾向日益明显,不愿再充当美国的“小伙计”,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的分歧进一步明朗化。

这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凸显

B.欧日反美新同盟建立

C.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

D.世界政治格局根本转变

23.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

由此可以推断

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

C.美欧建立平等关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得以维持

24.冷战时期,第三世界是美苏争夺的对象,在美苏争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利用超级大国的争夺,谋求更多的各种援助,借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第三世界失去了中间地带作用,在大国间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了。

这反映

A.美苏冷战局面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B.第三世界只能依赖大国实现发展

C.发展中国家受到国际格局变动的冲击

D.第三世界无力参与多极化的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是反腐败最直接、有效的机体,只有社会才能直接收回国家权力,防止国家为祸。

恩格斯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欢欣鼓舞。

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

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

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起草的《罢免权法令草案》规定,人民有权随时撤换违背人民利益、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公职人员。

在列宁的主持下,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人民委员、高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额的决定》,规定必须采取最坚决的措施,毫无例外地降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私人机构和企业中的高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

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相继通过诸如《工人监督条例》《罢免权法令》等一系列法令。

苏维埃政权还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部,下设立了中央控告检举局,接受审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渎职和违法行为的控告和检举。

——摘编自张国安《论列宁对巴黎公社公仆原则的坚持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推崇的巴黎公社反腐败的两方面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反腐败措施。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国别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

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

婴儿死亡率(%,注:

越小越好)

俄国

18

16

0.18

5.5

66.5

260

美国

45.7

36.9

1.44

35.8

197

162

德国

64.8

24.8

0.5

15.7

157.4

207

英国

75.8

14.0

142.3

145

法国

44.1

28.8

0.5

6.4

176

149

日本

18.1

25.8

0.78

143.6

151

——摘编自吴恩远《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二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俄罗斯议会)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已提出警告:

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

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得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到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经席卷全国90%的县区。

而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导致临时政府陷入危机。

——摘编自德·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

材料三关于十月革命的性质,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虽然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

也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并不意味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实施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初步步骤,性质也是社会主义毫无疑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俄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俄国两次革命的直接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十月革命性质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不仅美苏之间的霸权竞争不断升级,出现古巴导弹危机等极端事件,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也不断凸显,世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欧洲和日本的发展,直接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随着亚非拉国家的不断独立,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国各地区很难单独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调整,大国的合作步伐加快,合作内容逐步深化。

各国把加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外交工作、对外交流多为经济发展服务。

但是,冷战的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原来掩盖在美苏霸权之下的各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造成各地区冲突不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文汇、孙建社《全球化、多极化进程中的当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面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幻想通过资本家的改良来实现理想的政治制度,故D正确;材料中提到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排除A;空想社会主义不可能得到资本主义政府的支持,这不是“空想”的体现,排除B;空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批判没有完全脱离时代,排除C。

2.B

【详解】

普选产生公社委员会体现了普通民众是政权的主人,由民主方式产生权力机关,故B正确;组建国民自卫军、反抗普鲁士入侵、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都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故排除A、C、D三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联系巴黎公社的措施分析解答。

3.D

【详解】

材料显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面对外敌入侵,采取妥协投降的态度,这使原本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说明巴黎公社革命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同时激化的结果,故D正确;巴黎公社起义后,临时政府逃往凡尔赛,并且漫画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排除A;当时法国是一个独立国家,排除B;巴黎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偷偷将法国巴黎的钥匙交给俾斯麦”,联系巴黎公社的背景分析解答。

4.D

【详解】

从材料“《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选D;材料的表述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所有制变化,排除B;《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联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分析解答。

5.B

【详解】

材料体现了欧美各国工人在第一国际的带领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故B正确;第一国际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排除A;材料与调动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建立工人政党的目标,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国际把欧美各国工人有组织的队伍汇集”“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D

【详解】

材料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属于教条的、片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完全错误的,故选D;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自由至上不能指导工人运动胜利,排除B;材料未指出西方学者观点提出的明确时间,无法判断与第二国际之间的关系,排除C。

7.C

【详解】

材料反映出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并不能完全预见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人运动,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发展,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故C正确;A项和B项表述错误,排除;1872年和1888年还没有成立第二国际,排除D。

8.D

【详解】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可知,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提到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排除B;材料中的工人权益扩大和左翼政党执政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排除C。

9.B

【详解】

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次“政局变动”是二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选B;二月革命后俄国继续参加一战,排除A;二月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控制的临时政府,排除C;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联系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0.B

【详解】

材料反映出俄国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次数激增,说明国内经济和政治矛盾迅速激化,故选B;1910—1914年俄国经济没有出现飞速发展,工人数量不可能飞速增长,排除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建立的,排除C;沙皇政府在1910—1914年间仍保持对国家的控制,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十万之众”,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1.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俄国的十月革命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选B;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排除A;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成功的,排除C;D项“必要条件”表述错误,排除。

12.C

【详解】

表格显示从1921年、1923以及1924年中俄(联)共布代表初等教育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这些初等教育代表恰恰是工农群众,说明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

表格信息体现高等教育代表比例下降,并不能说明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故A项错误。

高等教育比例下降说明高级知识分子并没有日益受到重视,故B项错误。

表格显示初等教育代表比例较大,显然各阶层代表分布并不均衡,故D项错误。

13.A

【详解】

海报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轮初升的太阳”说明苏维埃成立不久,这正是强调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决心,故选A;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主题不符,排除B;第二国际建立于1889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十月革命后是无产阶级执政,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轮初升的太阳”,联系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分析解答。

14.C

【详解】

美国对不结盟运动持否定态度,苏联也认为不结盟运动不会有成果,说明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霸权构成了冲击,是世界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故C正确,排除D;不结盟运动不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排除A;多极化是代表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还没有最终形成,排除B。

15.C

【详解】

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苏争霸时期,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在各方面与苏联展开竞争。

当时苏联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因此国会通过了肯尼迪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以压制苏联。

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中显示国会并非要剥夺总统经济权力,而是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排除A;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主动地位,排除B;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16.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进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来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故答案为B;二战初期欧洲经济正在恢复,无力抵制美国控制,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问题,北约组织为军事集团,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D。

17.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于法国研制原子弹问题上,法国和美国的意见存在分歧,说明法国有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的倾向,体现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出分化的趋势,故选D;欧洲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组织是北约,北约并没有解体,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原子弹技术,不涉及商品交易,排除B;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和欧洲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有人同意卖原子弹给我们,我们是愿意买的,但必须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受别人的限制。

”联系欧洲联合的影响分析解答。

18.C

【解析】

【详解】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是错误的,当时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付诸实践,排除A。

法国对德的政策并不是一直主张和解,二者之间还有矛盾,排除B。

从销量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开始就存在着欧洲联合的思想,故选C。

材料表面上看出来是法国人的思想和政策,只能看出法国人在推进欧洲一体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能说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排除D。

19.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第一次柏林危机体现出美国与苏联在战后德国问题上针锋相对,故D正确;这一时期美苏竞争中美国占据主动,排除A;柏林危机体现出德国事务仍由战胜国主导,排除B;马歇尔计划是针对西欧的经济复兴计划,不只针对德国,排除C。

20.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美苏两国都对事件采取冷处理。

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做法有利于和平解决事件,防止升级为世界大战,符合美苏利益,故选D;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略占优势,排除A;美苏的霸权争夺影响了世界和平,甚至造成局部战争冲突,排除B,C两项。

21.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主张通过接触苏联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以此为武器瓦解苏联,即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故选A;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是在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军备竞赛,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22.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日渐摆脱美国,体现了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中多极化的趋势,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史实,欧日并未成立反美同盟,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