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7298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docx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学习资料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规律及特点分析

【导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一个人的行政管理潜在能力的考试。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题目预测考生在公共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1.目标、功能和特性界定明确,旨在选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一个人的行政管理潜在能力的考试。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题目预测考生在公共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事实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是为了考查考生从事公共服务工作的一般性实力和潜能。

这里所说的“实力”虽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际行政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潜力”就是基于这种“实力”的考试结果所反映出的对未来工作胜任度的一种推断性预示,而这正是潜能的实质。

事实上,它的主旨就是发现和选拔那些从事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以充实、更新和优化职业队伍。

  2.考试客观化、标准化,使考生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平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事实上,即使要测查考生的主观态度,也都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试题。

考试一律设计为考卷和答卷(即计算机机读的答题卡)分开;考卷上的考题形式全部设计为一个问题和四个选项,多数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在常识测验中有时有不定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出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试卷设计到评出成绩都是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没有直接的主观试题,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严谨性和可信度,不仅使考试内容都依托于同样的难度而使所有考生都获得一个同等、公平的基础,而且阅卷和考试结果同计算机结合,避免了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考试的客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并使这种考试在选拔人才方面具有了很高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3.考试形式灵活,题型多样化,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不拘一格,难度逐渐提升

  从表现形式上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有文字、图形、数字和表格四种基本形式。

但从具体题型种类上来看,主要有语法测验、修辞测验、逻辑测验、词语测验、句子测验、段落测验、篇章测验、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图形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常识判断、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形资料分析等。

  4.内容结构趋于稳定,考试发展成熟化、稳定化、科学化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内容构成上,大体上分为五个部分,即言语理解和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部分地方常识判断不在行测科目中考查),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十分稳定,只是在部分题型或者题量上有所变化。

这说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这门考试科目经过命题专家和学者的不断论证分析和优化,正逐步走向成熟、稳定,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实用词语高分强化练习

  1.他将这次检查结果在全市,批评某些单位顶风购买豪华进口小汽车、庆典活动发送礼金等问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知严肃B.通报严厉C.报告严正D.通告严格

  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披露B.泄露C.暴露D.揭露

  3.原始社会许多的已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存放在博物馆内加以精心保护,以便今后研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物B.遗址C.遗迹D.遗物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我却独爱此两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多如牛毛B.难以忘却C.盈篇满籍D.罄竹难书

  5.

(1)××市人民政府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2)期满,合同自行。

  (3)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赡养父母的义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定中止推托B.制定终止推脱  C.制订终止推托D.制订中止推脱

  6.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烘托寂静进入B.映衬平静进入  C.烘托平静扑入D.映衬寂静扑入

  7.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真正去认识一棵树,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

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只从细枝末节着眼,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却如果便B.因为就如果便  C.而却因为就D.但就因为就

  8.人,可以抛舍许多,却绝不可抛弃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

失去了这种,便也失却了良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感B.眷恋C.激情D.眷念

  9.讨论问题,既要认真思考,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命不凡B.趾高气扬  C.自以为是D.骄傲自满

  10.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城市的喧嚣生活给人以繁华之感,难免随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但B.即使也  C.尽管也D.尽管但

 11.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许多年,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灯光的话,我想,那点灯光一定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定然况且因为还B.必然况且但是也  C.居然而且但是还D.虽然而且所以也

  12.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和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也B.即使但  C.尽管但D.即使也

  13.

(1)光明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抓紧时间做好和管理工作。

  

(2)这家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商场得做做调查,找找原因。

  (3)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早一点完成任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手可见争取B.接收看来尽量  C.接收看来争取D.接手看来尽量

  14.近日,禁止干部参赌成为热门话题。

在春节来临之际,突出抓一下这个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可而止B.恰如其分  C.适逢其时D.及锋而试

  15.

(1)为了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厂污水到河里。

  

(2)在这篇不足800字的精致的散文中,作者用的语言描绘出了神奇的张家界风光。

  (3)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几个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是令我瞠目结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泄简捷以及B.排泄简洁甚至  C.倾泻简捷以及D.倾泻简洁甚至

  16.

(1)乔榛、丁建华应邀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2)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无时空阻隔地迅速扩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客仍然由于B.做客仍然由于  C.作客始终因为D.做客始终因为

  17.我们既会说话,如果再会加工,就会写出较好的散文来。

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人人都能,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挥而就B.字斟句酌C.出口成章D.下笔千言

  1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B.惊叹不已C.目瞪口呆D.惊叹莫名

  19.灰色是一种朴素又优雅的颜色,远远看去它好像并不出众,但当你走近时,你会感到那种的优雅品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B.不可理喻  C.难辨难分D.难以言传

  20.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对大自然的影响:

陆地,人工湖和人工河,了整个全球气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变建造影响B.建造改造改变  C.改造建造调整D.改变改造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根据文意首先排除C。

通报、通告、通知这三个文种都有沟通情况、传达信息的作用,但又有区别,三者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通报强调在事后,往往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进行分析、评价,通报有关单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通告、通知只发于事前,都有预先发出消息的意思。

和“批评”进行搭配更恰当的是“严厉”,所以选择B。

  2.A[解析]“披露”指有意识地公布、发表;“泄露”指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暴露”仅含完全露出之意;“揭露”指使不好的事情暴露。

所以选择A。

  3.A[解析]遗址、遗迹是不能被存放在博物馆内的;遗物是指人死后留下来的东西,显然也和文题不符;文物,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和文题搭配最为合理。

  4.C[解析]“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是贬义词,因此首先排除。

B项和“独爱”语义矛盾,也予以排除。

A、C两项相比,虽然都有多的意思,但是C项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因此选择C。

  5.B[解析]法律法规一般用“制定”,表示已完成;期满的合同当然是“自行终止”,故选B。

制定:

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制订:

创制拟定。

中止:

中途停止。

终止:

结束、停止。

推托:

借故拒绝。

推脱:

推卸。

  6.C[解析]“烘托”的意思本来是指中国画在画景物时,不直接画出某个物象,而是用水墨或者淡彩在物象周围渲染,从而使物象更为鲜明的手法,后来指从侧面刻画,从而使主体鲜明的手法;“映衬”的意思是相似、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相互对照。

(1)的表达和画中国画的手法相似,所以用“烘托”比较恰当。

“寂静”指没有声音,非常安静,“平静”指没有不安或动荡,形容大海的“静”应该用“平静”。

“扑入”赋予了草生命力。

所以选C。

  7.A[解析]主要是研究前后语句的关系。

第一个填空明显是转折关系,所以首先可以排除B选项。

第二句是通过对“细看木头的年轮”这种局部观察的否定来强调整体观察,继续是转折语气,选用“却”;后面是假设的关系,用“如果……便”,可确定答案为A。

  8.B[解析]根据句义首先可以排除A、C选项。

“情感”指情绪。

“眷恋”指想念,形容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眷念”指想念,后接宾语。

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B。

  9.C[解析]“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趾高气扬”用来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自以为是”说的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骄傲自满”即自负、不谦虚。

从文段句义来看,强调的是讨论问题时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所以该空选择“自以为是”是最为恰当的。

  10.D[解析] 即使:

表示假设的让步,它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和既成事实相反的事实。

尽管:

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根据语境,文中应填入的关联词应该是D项。

  11.C[解析]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由题干“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却“多活了许多年”可知,第一空应填入“居然”,由此排除其他各项。

  12.C[解析] 此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连词填空,分析前后两个分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可知,二者应为转折关系。

填入C项后,句子意思表达清楚、连贯。

  13.C[解析] 近义词区分。

“接收”意为收受,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接纳;“接手”意味接替。

由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可知,此处用“接收”合适,排除AD两项。

第三句中,主语为“我们”,用“争取”比“尽量”更合适。

“尽量”多用于第二、三人称。

  14.C[解析] 根据题干中“在春节来临之际”这一分句,可知题目强调的是时机,故排除AB两项。

“适逢其时”指恰巧碰到那个机会,用在此处合适。

“及锋而试”原指趁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15.B[解析] “倾泻”和“排泄”容易区分,“倾泻”指(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排泄”指雨水、污水等流走。

排放污水用“排泄”更合适。

“简捷”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第三句的句子是递进关系,应填“甚至”。

  16.B[解析]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

根据题意,此处用“做客”。

第二句由“但”可知,用“仍然”比用“始终”更能表达该句的转折意思。

第三句若用“因为”一词,后面应该还有别的连词,但句中未出现这样的词语,用“由于”更为恰当。

  17.C[解析] 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字斟句酌: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出口成章:

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由“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可知前面应是“人人都能出口成章”。

故选C项。

  18.B[解析] 叹为观止:

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

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惊叹不已:

惊讶赞叹。

目瞪口呆:

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由题意可知应选B项。

  19.D[解析] 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不讲道理;显然不符合题意。

难辨难分:

比喻难以区分辨认,也不符合语境。

难以言传:

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不言而喻:

不用说什么就明白;根据题干后半句的转折语气,可以发现灰色的优雅品位应该是用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故选D项。

  20.A[解析] 和人工河搭配的应当是“建造”,故排除B、D选项。

人类活动应该是“影响”了全球气候,故A选项正确。

实用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的人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养痈遗患&养虎遗患:

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7.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8.披肝沥胆&肝胆相照:

二者都有“坦诚”意。

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9.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

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

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12.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

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13.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

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

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14.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

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

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和打算以及诺言”等。

  16.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

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7.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

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二者都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9.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二者都可指“行走十分困难”。

但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2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1.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

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2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

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23.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二者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二者都指随口乱说。

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25.大海捞针&海底捞月:

二者都指白花力气。

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

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

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

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

虚度光阴和岁月。

    峥嵘岁月:

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

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

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不可收:

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

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虚词考点及解题技巧

  一、虚词辨析的考情分析

  虽然虚词这一试题形式出现较少,但是掌握虚词的应用对备考实词、语句表达、阅读理解的作用较大。

因为考生可能通过题干中虚词比如关联词语的出现,来判断片段的主旨,语句的连贯性等。

  虚词的数量很多,且用法灵活,无法一一掌握,最好是通过培养正确的语感来辨析。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组、介词、连词、助词等。

辨析虚词的使用,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易误用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注意关联性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虚词在考试中的运用主要就是连词和关联词的运用。

  二、虚词的解题技巧指导

  1.连词的运用

  在虚词的使用中“或”跟“和”容易混淆,“或”表示选择,多项择一。

“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

“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

  【例1】赵明十分诧异地问:

“难道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

  A.还是B.或者C.也是D.更是

  【答案】A  【解析】“还是”和“或者”二者都可以表示选择关系。

但“还是”含有疑问的口气,可以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而“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

该句中的“他”对考哪一科还存在疑问,拿不定主意,所以应选用“还是”。

  2.关联词语的选用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下文贯通起来,常用的词语有: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可是、既然、只要、于是、因此等等。

  【例2】无数的事实说明,()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

  A.只有……才B.只要……就  C.只有……更D.只要……才

  【答案】A  【解析】选项都是连词,表示条件关系。

但“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前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句的结果;而“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了前句的条件,就一定能产生后句的结果。

该句中“把全部身心……百折不回”和“攀登科学高峰”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所以应选用“只有……才”。

  3.虚词词性的运用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握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

  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必须/必需)

  “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

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4.虚词之间的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和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规律,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

如:

  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宁可/宁愿)

  此题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

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

  【例3】

(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2)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只小船。

  (3)他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A.进而况且以至B.进而何况以至  C.从而况且以致D.从而何况以致

  【答案】B  【解析】“从而”的意思是“因此,就……”,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进而”指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表示的是递进关系。

从文中来看,“后”“更”等词语都意味着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因此应该选“进而”。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追加理由,如“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一定能准时赶到”。

“还是快车”是对“路不算远”所以能“准时赶到”的一个追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