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092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0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春期数学备课教案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找出计算规律,能正确进行口算,

2、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说出5×10,15×4的口算过程。

20×85×1015×426×3

10×914×535×37×10

二、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请看教材第1页主题图。

问:

仔细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要求这个体育馆能容纳多少人,应该怎样计算?

师:

要求这个体育馆能容纳多少人,就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今天,我们先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大家比一比,看谁学得最认真,最好。

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教学例1。

(1)出示插图。

你了解到什么?

你能根据题中获得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

请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

(2)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怎么列式?

板书:

48×10

(3)探索算法。

独立思考48×10的口算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口算方法可能有:

①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②48×9=432,再加上48是480;

③48的10倍是480;

④5个48是240,10个48是480;

⑤48×10=48×2×5=480;

孩子们,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口算时,你们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练习。

独立完成例1下面的填一填。

请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思考并交流:

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例2。

小黑板出示例2插图。

(1)根据题中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求“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也可以求“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2)要求这些面粉共重多少千克?

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为什么?

(3)怎样计算25×30?

请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口算方法可能有:

①因为25×3=75,75×10=750,所以25×30=750;

②25×3=75,然后在75的后面添上一个0;

③25×10=250,250×3=750;

⑥5×30=150,150×5=750。

问:

你喜欢哪种方法?

注意计算时,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

独立完成例2下面的算一算。

6、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练习应用

1、学生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

先由一个学生与老师做游戏,再由学生做。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的估算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利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简报估算方法,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1056×2043×5018×40

23×4045×3052×3040×19

请学生说出52×30,40×19的口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计算20×40。

(1)仔细观察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探究算法。

独立思考,尝试算算。

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

全班交流口算方法,只要有不同的想法都让学生发言。

口算方法可能有:

①因为20×4=80,80×10=800,所以20×40=800;

②2×4=8,然后在8的后面添上两个0;

③因为2×40=80,80×10=800,所以20×40=800

④因为20×10=200,200×4=800,所以20×40=800;

⑤因为10×40=400,400×2=800,所以20×40=800;

问:

你认为哪种口算方法最简单?

(第2种方法,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注意计算时你可以选你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

猜一猜,积的末尾的几个0?

26×3040×5062×4060×30

3、教学例4。

孩子们,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要到超市去购买物品,就要事前考虑带多少够。

如果,牛奶1元9角1袋,小红买4袋带多少钱够?

你会怎么想?

这些问题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1)出示例4插图。

开学了,学校体育老师要到文具店去购买体育用具。

王老师来到文具店,看见体育用具柜台有什么?

请你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什么?

(2)王老师买11个皮球,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大约要多少元?

出示问题:

11个皮球大约多少元?

思考: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哪个词很重要?

“大约”是什么意思?

怎么列式计算?

18×11≈

观察,这道题与例3有什么不同?

补充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怎样估算18×11?

请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同学交流,全班交流(请不同的学生发言)。

估算方法可能的:

①买10个要180元,买11个比180元多一些,大约需要200元;

②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0个大约要200元;

比较这两种估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把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算出结果。

三、应用练习:

1、看卡片估算。

出示卡片,请学生估算,积比()少一些;积大约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是什么?

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你认为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及估算的熟练程度。

2、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灵活运用口算方法、估算方法,进行正确地口算和估算

难点

灵活运用口算方法、估算方法,进行正确地口算和估算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忆所学知识

1、回忆这个小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

请能帮助他。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进行这一小节知识的综合练习,希望大家认真参与,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二、练习活动

1、活动一。

练习一第2题。

看统计表,你明白什么?

独立完成。

说出为什么这么做?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到头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活动二。

练习一第2题。

定时1分半钟进行比赛。

最先完成,又全对的得小红旗。

3、活动三。

练习一第3题。

独立完成,说说这两组题各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不同?

小结:

第一组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就两个数十位上的相乘,再在所得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4、活动四。

孩子们,可爱的小白兔来到我们教室,让孩子们给它们找册友。

大家愿意吗?

出示练习一第4题:

找册友(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读题,你知道怎么做吗?

说一说。

同桌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5、活动五。

练习一第6题。

夺红旗。

分小组比赛夺红旗。

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计算,为小组争光。

6、活动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

你认为估算要注意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请你举例说明。

(1)估算52×19,再和同学们交流估算的方法。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同学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7题。

集体订正。

7、活动七。

解决问题。

(1)练习一第8题。

口答。

小黑板出示第8题。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有几个问题?

先思考,再抢答。

(2)练习一第9题。

出示插图。

问:

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让学生分析,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的思考题。

读题,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你知道谁住第几层?

要求刘志家到王林家要上多少级台阶?

从张多家到王林家要上多少级台阶?

必须要知道什么?

分析:

刘志家上到王林家,是从第8层上到11层,就要走3个16级台阶。

张多家上到王林家是从第一层上到11层,要走10个16级台阶。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五、实践活动

请学生带人民币到商店、超市去购买物品,先去看价值,再估算自己要买的物品,应该带多少钱才够。

写成数学日记或数学画。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为数的笔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口算

13×2=16×4=23×3=30×50=

21×40=4×70=20×32=

2、引言:

孩子们这就是前面我们学习的乘法,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脑筋动得好,学得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让学生说图意。

(2)出示问题“这些卷笔刀有多少个?

”让学生列出算式。

给算式取个名字,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学生想探索算法:

独立思考计算方法,把计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小组内交流算法,想一想哪些方法比较好。

(4)全班交流算法。

口算方法:

(一)12×10=12012×4=48120+48=168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后,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每一步的意义,12×10=120,算出了十盒的个数,12×4=48,算出了旁边四盒的个数,120+48=168是把十盒的个数与四盒的个数合起来,就算出了14盒卷笔刀的个数。

(二)12×7×2=168

小结;孩子们刚才在口算时,都是把我们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很好。

笔算方法:

师了解会用笔算方法的孩子有多少。

师激趣:

老师也会用笔算方法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

要进行笔算必须先写好竖试(写好竖试)

师:

应先算什么?

师:

我们可以14中的1挡住,一起用12乘4得48,再一次让学生看图说一说12乘4是在算图中哪几盒的个数。

师:

下一步应怎么办?

师:

用12乘14中十位上的1,1乘2得2,这个2应写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12乘十位上1的得数应写在48的下面,得数的末尾应对着十位写,因为,2乘1个十得20,所以2要对着十位写,得数中2表示的是20。

下面再用12中的1乘1得1,写在2的前面。

(这一步用12乘一个十是在计算图中哪部分的个数?

师:

下一步又该怎样呢?

生:

把两次相乘的得数合起来。

(一起计算)

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步的意义。

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一次。

(5)完成试一试中的三道计算题。

2、教学例2

2、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出信息并列出算式解决。

3、让学生试一试用笔算的方法计算34乘25。

4、同桌看一看都会计算吗?

5、集体汇报计算方法。

6、让学生汇报每一步的得数是怎样得来的。

7、学生把书上的空白部分填好。

3、讨论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并集体汇报。

4、完成10页上面的算一算。

4、思考怎样笔算79乘80

2、学生独立在联系本上算一算。

3、集体汇报

4、优化算法。

4、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会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的习惯。

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38

1、算一算,填一填。

×45

————

()…….()×()的积

()……….()×()的积

————————

()……()+()的和

2、说一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3、笔算下面各题。

17×34=36×13=25×25=89×30=79×40=

4、揭示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信息“养鸡场有41个鸡笼,每个鸡笼里有85只鸡,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2)让学生根据信息列出算式。

(3)学生试算85乘41。

(4)学生汇报算法。

(5)师强调计算过程。

(6)学生复述计算方法。

(7)学生比较例3与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

2、教学验算方法

(1)谈话激趣师:

孩子们在计算时容易出错,主要是孩子们没有学会检验的方法,孩子们想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2)孩子们都知道,乘法中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后,它们的什么不变?

,根据这一规律,所以可以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检验。

原来是85乘41得3485,我们就用41乘85再算一遍,看两次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说明我们的计算正确了,如果不一样,说明我们的计算可能有错误,需要再算一遍。

(结合例题讲解)

(3)练一练

完成10页的算一算,要求学生进行验算。

3、完成课堂活动

(1)完成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想一向,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

4、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一、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

孩子们,这几天我们都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认为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

二、活动练习

(一)完成练习第1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口算,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的方法。

(二)完成练习第2题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教师指定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孩子。

2、全班交流,再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教师进行强调。

(三)完成练习第3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题中的8个算式,并独立探索算法。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4、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每道计算题的计算过程,独立找出错误,分析错误原因。

2、在小组内交流错误原因,并改正。

3、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口述错误的地方及原因。

4、师小结几道计算题的错题原因,提醒孩子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五)练习第五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要求学生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检验。

(六)练习第六题

1、提示学生要认真审题,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把一些典型的情况展示出来,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七)练习第七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检查。

(八)练习第八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九)练习第九题

(一十)练习第十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时,有些信息是没有用的,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有用的信息。

三、拓展练习完成练习14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算法。

四、课堂总结

师:

孩子们,通过这节的练习,你们想说什么?

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探索规律

(一)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数学里规律。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表达、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数学里规律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表达、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一年有12个月,有4个季度,每个星期有7天,每天有24小时等,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一天一天地过去,很有规律。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隐含着许多规律,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地分析,深入地探讨就会有所发现。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数学里的规律。

板书课题:

探索规律

(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边叙述边出示例1插图)

春天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草地上野花开了,小朋友们来到草地上游玩,多开心呀!

请看小英和小刚站在草地上,看见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

你们想去参加吗?

(1)看图(出示小英说的话)。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几小时行多少千米可能没有顺序。

问:

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把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路程全都表示出来。

(2)教画表。

要表示出速度、时间、路程,表格就要画3行;速度不变,不分栏;你们想求几个几小时的路程,时间和路程就分几栏。

(3)填表。

(4)观察、讨论、探索规律。

请学生独立观察表格,认真分析、对比,思考“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再与同桌小朋友交流。

(5)全班交流。

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说给予肯定。

如果学生说得不很完整的,请其他同学补充。

探索规律可能有:

①从左往右看,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的越多,行的

路程就越多。

②从右往左看,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的越少,行的路程就越少。

③老师引导:

从左往右看,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行了1小时,路程行了多少,应怎样列式计算?

时间行了2小时,路程行了多少,又怎样列式?

……像这种60×1=60(千米),60×2=120(千米),60×3=180(千米),60×4=240(千米)……时间从1小时到2小时,数学上我们还把它叫做扩大2倍,从1小时到3小时叫时间扩大3倍,从1小时到4小时,叫时间扩大4倍。

指着算式说:

时间扩大2倍,路程也怎样?

时间扩大3倍,路程又怎样?

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这个规律。

小结:

从左往右看,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反过来,如果是除以几,就叫缩小几倍。

④从右往左看,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缩小几倍,路程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6)看书,填空,读一读。

2、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探索规律,要怎么做?

小结:

探索规律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对比,还要适当地进行运算、探索规律。

三、应用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找规律。

读,题上有什么要求?

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对比、思考有什么规律?

2、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反思

 

教学课题

探索规律

(二)

课型

教学时间

第课时

2012年月日

总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交流发现简单数列中隐含的规律。

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表达、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交流发现简单数列中隐含的规律;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表达、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其他

课件名称

来源

光盘

网络

自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早300多年。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

请孩子们仔细阅读教材第30页“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

问:

读后有什么感受?

板书课题:

探索规律

(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小黑板出示例2。

说:

小白兔来到我们教室,它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读一读。

“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了什么?

(1)观察、讨论。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给学生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

(2)全班交流。

只要学生有所发现就给予肯定。

有价值的规律老师板书。

发现的规律可能有:

①我发现每排在、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发生变化。

②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③我发现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如:

第2排中间的2,就等于前一排两个1的和:

第3排中间的3,就等于第2排1+2的和;第4排中的4等于它前一排1+3的和,第4排中的6等于它前一排3+3的和。

(学生说,老师就在数列中画符号表示出来。

如果找不到这个规律,就指着数列引导。

④我发现从第一排的1起,斜着看,依次是1、2、3、4……

……

(3)学生试填。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找到的规律,知道第7排该怎么填?

请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