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439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人版语文必修5 第1单元 2 离骚节选.docx

鲁人版语文必修5第1单元2离骚节选

2 离骚(节选)

本课话题 ——志向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太息”“掩涕”,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写诗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竟是因为他太注意修身。

表现了屈原同周围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尽管如此,他仍然立下了“心之所善”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后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司马光的警枕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努力读书,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枕头就滚到了地上,头便滑落在床板上,他自然会被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编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巴尔扎克立志写作

1828年4月的一天,巴黎贫民区卡西尼街的一座四面透风的小房子里搬来一位新房客。

他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屋子,在壁炉架上立上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并在雕像的底部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

”就是说,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没有做到,而我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

这个雄心勃勃的有志向的青年,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3.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高尔基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修姱(kuā)谣诼(zhuó) 侘傺(chà)(chì)

岌岌(jí)攘诟(ɡòu)偭规矩(miǎn)

芰荷(jì)溘死(kè)朝谇(suì)

方圜(yuán)揽茝(chǎi)方枘(ruì)

忳郁邑(tú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

(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固

(2)修

(3)乎

(4)以

(5)虽

(6)之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2)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

(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为……献身

(8)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

(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恣情,放纵。

今义:

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

细致,精巧。

(3)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

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

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

形容色彩繁杂。

第6步句式活用——特殊句式多留意

(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译文:

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

译文:

(世人)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3)高余冠之岌岌兮。

(定语后置句)

译文:

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

(4)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

译文:

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被动句)

译文: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6)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又因为我采集芳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常识·速览]

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唱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楚 辞

楚辞,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汉时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了诗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

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一方面设想隐退后将更加努力修炼自己美好的德行。

本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向黑暗势力妥协,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的思想感情。

[文脉·梳理]

离骚(节选)

【答案】 ①政治遭遇 ②高洁的品行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这两节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表达了屈原对百姓生活艰难和自己的无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中以赋来直抒胸臆,以比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兴来引出议论感叹。

C.诗中写出了自己因遭众多奸臣小人中伤而遭贬的原因。

D.诗句最后表明自己所处时代恶劣社会风气盛行。

【解析】 B项,没有兴的手法。

【答案】 B

2.屈原受屈遭贬,以下哪一句能体现他被贬的根本原因(  )

A.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解析】 B项,君心荒唐才是屈原被贬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二、阅读课文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对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我孤独地忍受着现实的穷困。

B.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

C.忍尤而攘诟——忍受强加的罪过而蒙受耻辱。

D.驰椒丘且焉止息——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解析】 A项,“穷困”应为“困境”。

【答案】 A

4.以下句子能表现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一句是(  )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解析】 A项,表现屈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C项,表现屈原的自责精神。

D项,表现屈原对原先志向的坚守。

【答案】 B

三、阅读课文5~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屈原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下面哪句诗不能表现屈原的外在美(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解析】 D项,体现的是屈原的内在美。

【答案】 D

6.对《离骚》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

B.本诗也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

C.本诗还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高洁的人格。

D.当然,本诗在表现激情的同时,更多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伤。

【解析】 D项,“更多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伤”错。

【答案】 D

[话题·互动]

话题:

面对屈原抱石沉江的举动,有的人赞同,有的人持有异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甲:

不赞同。

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

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赞同。

屈原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的赏识和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尚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时,他便失去了支撑自己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

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修姱:

美好。

革几羁:

马缰绳和马笼头,喻指束缚、约束。

謇:

古楚语的句首语气助词。

谇:

进言。

纟襄:

佩带。

揽茝:

采集

长而美的眉毛,此喻指高尚德行。

谣诼:

造谣,诽谤。

淫:

淫邪。

固:

本来。

时俗:

世俗。

工巧:

善于取巧作伪。

偭:

背向,引申为违背。

错:

通“措”,措施。

绳墨:

木匠取直线用的引绳弹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

周容:

苟合

突然,忽然。

流亡:

随流水而消逝。

不忍:

不能容忍。

此态:

指“众女”之种种丑态。

鸷:

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鸟:

这里指一般的鸟。

不群:

不合群。

方圜:

方和圆,指方枘(方的榫头)和圆凿(圆的受榫头的穿孔)。

圜,通“圆”。

周:

合。

选择道路。

延:

久久。

伫:

等待。

反:

同“返”,返回。

朕:

我。

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复路:

回原路。

及:

趁着。

行迷:

走迷了路。

步:

步行,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行走。

余马:

我的马车,即上节的“朕车”。

兰皋:

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

椒丘:

长着椒树的山冈。

驰:

赶马快跑。

焉:

兼词,于彼,在那里。

止息:

停下来休息。

进、退:

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不入:

不被君王所用。

芙蓉:

荷花。

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

信:

确实。

芳:

美好。

高、长:

使加高、使加长。

岌岌:

高耸的样子。

菲:

服饰品之芳香浓烈。

弥章:

更加明显。

章,通“彰”。

好修:

爱美,比喻修身养性。

以为常:

以之为常,把它作为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比 喻

本文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富于青春气息,也使得文章显得更加有意蕴。

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高洁等。

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

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两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

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义自明。

2.写法指导

运用比喻“三注意”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作用: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我们在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时,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喻体要常见、易懂。

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2)比喻要贴切。

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不注意这一要求,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导致喻体不当,制造出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

(3)要注意思想感情。

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迁移应用

《离骚(节选)》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手法,如用“蕙”“茝”“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喻,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请仿照这种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250字左右。

                                   

                                   

                                   

                                   

                                   

                                   

【示例】 

夏日,在碧绿的苍山腰间,准会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既像飘浮的轻纱,又像藏族的哈达,更像白族姑娘缠在腰间的围巾。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玉带云”。

到大理来的游客人人都要去欣赏一番它的姿容。

为了方便游客,当地还专门修了一条“玉带路”。

坐着车子沿玉带路在海拔2000多米高的山腰缓缓而行,一路烟雾迷蒙,就像到了人间仙境一般。

秋冬时节,高高耸立的苍山玉笋峰上空,一团白色的云在绚丽的阳光照射下闪着亮晶晶的光,十分耀眼。

不一会儿,那片白云便向着碧蓝的天空横铺开来,变成了灰白色。

屏息凝视,这片灰白色的云竟像一位美女的身影,云片是她的衣裳,云丝是她的头发,小云团是她的眼睛。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九死未悔”的追求

两千多年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站在滔滔的汨罗江边,披发行吟,徘徊再三,最终选择了怀石自沉。

在《离骚》一文中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这种痛苦的矛盾心情。

诗人一方面指斥了楚王的昏庸、奸臣误国与朝政日非;另一方面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抨击黑暗现实,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不屈心抑志,誓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誓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至死不渝,九死而未悔。

【应用角度】 “理想追求”“忠贞爱国”“高洁人格”“从容淡定”“人格尊严”等。

2.精彩应用

爱国精神长留人间

汨罗江上,阴风怒号,大浪滚滚。

江畔,衣着华丽的诗人——屈原,顶着风,灌着酒在徒步行吟。

是你,屈原,那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

面对国家你尽职尽忠,面对世事你正气凛然,面对天下你一身坦荡!

你,对奸臣感到不满;对楚怀王感到失望;对自己感到羞愧。

楚怀王那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徘徊,让你感到阵阵心寒……

你也曾想使楚国走向光辉,可混乱的世事让你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

罢了,罢了,足矣,受辱不如归去。

你看到百姓竭力挽留你的神情,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于是你纵身跳入江中,风,在拉扯你的衣袍,仿佛不愿你就这么走了。

这时,你笑了,那是一种讽刺的笑。

你是在笑国君昏庸,奸臣当道,还是在笑自己这一跳将名垂青史?

忠臣兮,烈士兮,你走了,但你的精神长存,品质长存,对祖国的爱长存。

[佳作·领悟]

阅读屈原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

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

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汨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

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

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

①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地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地漫游。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

但你只将凝聚着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此刻,你②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

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

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

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

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

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

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借文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

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③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了吗?

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自己。

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

那些我们时不时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漠的街巷里蹀躞吗?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

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不为人知。

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

由此,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

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

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1.学比喻

第二段中,作者以“流星”为喻,描绘了屈原“美丽”而又“凄凉”的双重特点,生动形象地点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触。

2.学叙述视角

第三段中,作者选用第二人称的视角展开叙述,与屈原展开对话,拉近了二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增强了感染力。

3.学用词

第四段中,“深绾”意为“深藏”的意思,该词凝练地展现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由衷的敬佩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