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94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docx

山西地域文化说明文阅读七篇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9—13题(10分)

晋祠

梁衡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

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

“晋祠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

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

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

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

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

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

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

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

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9.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第(4)段中“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6)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11)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了的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选文,为晋祠写一则保护广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

[点拨]要扣住“总特点”在文中找。

此类句子一般在文章开头、结尾居多。

10.[答案]不好。

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

“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

[点拨]做说明文语言题,除了应注意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要注意上下文中词语的照应。

做此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11.[答案]过渡作用(或启下作用)。

[点拨]文章中间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具体的文章要注意是承上启下、还是承上、还是启下。

12.[答案]举例说明“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的特点。

[点拨]说明文中不管采用何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举例了也不例外。

13.[答案]请爱护闪耀传统文化光辉的晋祠吧!

它历史悠久——周柏唐松耸立;文物丰富——塑像古碑完好。

[点拨]请特别留意“联系选文”四个字,并注意广告词的特点,即语言简洁,有表现力。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15题。

(10分)

山西窑洞

①窑洞,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

多少个世纪以来,它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人民赖以生活的条件之一。

在这些地区,至今仍约有4千万人口居住在窑洞里。

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黄河流经大半个省境,长约1千公里,沿岸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梁峁纵横,自古以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地就势,建造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②窑洞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00万年以前。

在漫长的岁月中,窑洞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不断适应人类居住生活要求,在山西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国内保存最古老的窑洞就在山西省河津市黄村乡柳家庄村,据传为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寒微时居住过的土窑,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③山西省黄河沿岸的好些农村,窑洞住户都在80%以上,占全省农房总数量的1/4,就这些窑洞的形式来说,有倚山而建的靠山窑,又称崖窑;另有平地挖下去个方形大坑,然后再向四壁开洞的地窖;还有土坯拱窑、石砖拱窑等等。

这些形式不同的窑洞充分发挥了一己之特色,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因此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一直在黄土地上延续下来,并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冬暖夏凉”的“神仙洞”。

④山西窑洞具有许多优点,是其他住宅形式无法比拟的。

严冬季节,窑洞里温度最低也在10℃左右,每天烧火做饭,烟火通过暖炕排出,可以提高室温。

窑洞还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优点,开挖窑洞无需太复杂的技术,不要购置多少建筑材料,农民自己动手就可建成。

不仅如此,窑洞还具有不破坏地貌原型、不占用耕地的特点,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因为窑洞是在地下,四周又有厚实的土层,具有防火、防风、防空的功效。

有人还发现,久居窑洞的人长寿者居多。

专家认为,他们长寿是窑洞生活方式带来的好处。

因为,人类最合适的生活环境是温度在摄氏10℃到22℃范围内,相对湿度在30%到75%范围内。

就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稳定性来说,窑洞是最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另外在窑洞中的人们受到外界噪音等影响很少,受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影响也小。

长期生活在窑洞里的人情绪常处于平静状态,常见病的发病率很低,因此当地人总结出一句话:

地气养人。

⑤现在,山西省有约700万人居住在窑洞中,黄土地上的人们和窑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近年,窑洞民居已引起建筑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

窑洞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已成为山西省风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可观的旅游价值,融于自然环境的窑洞,更是因为它的功劳而享有“绿色居室”之美誉。

(选自BBS水木清华网有改动)

13.综观全文,文章是按照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

第①段概括说明山西窑洞的情况,第②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4.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请用横线在第②段中画出使用举例子说明内容的句子。

(2分)

15.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美称窑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逻辑总一分一总历史数量、形式优点现状[解析]本题用填空的形式设题,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涉及到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结构、中心词句的把握等。

在测试说明顺序的题目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说明文整体顺序和局部顺序的关系,这往往关系到我们所写答案准确与否。

这篇短文内容简短,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所用顺序其实是逻辑顺序。

而说明文中重点词语一般比较明显,学生容易把握。

14.列数字目前国内保存最古老的窑铜就在山西省河津市黄村乡柳家庄村,据传为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寒微时居住过的土窑,己有1300余年的历史。

[解析]本题着眼于考查说明方法。

我们通过对说明方法有关知识的复习,一般都能够准确做出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看清题目要求,有的题目要求写主要方法,有的题目要求写说明方法,这两者范围是有所区别的。

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

15.神仙洞绿色居室[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文本后对信息的搜集与提炼能力,难度不大,在原文中即可找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2—16题。

(12分)

平遥古城

①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②到过平遥的人说:

“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

③人称平遥有三宝,砌成的古城墙便是其一。

在建城之初,此城墙仅为夯土筑成,规模较小。

到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才扩建成现在的规模,至今虽历经600余年的沧桑风雨,但雄风犹存。

这座周长约6公里的古城墙,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这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人。

此外,清朝后期,在古城东南角还曾修建了一座象征古城文运昌盛的魁星阁,由此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之深远。

④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⑤出古城北门向东北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

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十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殿内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⑥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方向、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双林寺。

在该寺的10余座大殿内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⑦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

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了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

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⑧古老的平遥是辉煌的,今天的平遥依然充满了魅力。

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的时候,平遥古城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12.平遥古城现在的规模是在________(朝代)形成的,体现其宗教特点的主要建筑是_______、_______,体现其经济特点的是“晋商”和“票号”。

经济特点部分是按_______顺序说明的。

(4分)

13.第③段中的列数字主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部分主要照应第①段中的“_______”一词。

(2分)

14.第④段主要是写平遥古城的布局,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分)

15.第⑤段开头“出古城北门向东北有镇国寺”中的“出古城北门向东北”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2.评分标准:

每空1分,共4分。

答案:

明朝镇国寺双林寺时间13.评分标准:

每空1分,共2分。

答案:

平遥城墙的规模文化14.评分标准:

2分。

答案:

体现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15.评分标准:

2分。

答案:

不能,因为“出古城北门向东北”指出镇国寺的地理位置,同时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况且,去掉后句子变得不通顺了。

答出“地理位置”和“结构作用”即可得2分。

如果只答“不能”,或只简单说句子变得不通顺,不给分。

16.评分标准:

内容、结构各1分,共2分。

答案:

照应开头,强调平遥古城的价值。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1--14题。

(10分)

峨嵋岭下宰相村

①在运城盆地峨媚岭下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村南村北的塬上各自突兀地耸立着一棵形状奇异的柏树,南塬上的柏树枝条柔长、或伸或曲、或直或弯,如同凤舞九天,叫做凤尾柏;北塬上的柏树枝条苍劲、直冲云天,恰似巨龙腾飞,又如天神下凡,叫做神柏。

涑水河从村前不远处静静地流过。

坐落在这样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风水宝地上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宰相村——闻喜裴柏村。

②站在大运公路上,远远地就能望见村旁的墙上“天下无二裴”及由董寿平书写的“宰相村”。

村北依塬势而建裴氏碑苑。

拾级而上有59级,寓意历史上59个裴氏宰相。

碑苑大门内,朝南矗立着裴氏五祖的巨幅石刻像,中间是裴氏始祖裴陵,两旁分别是其四子裴辑、裴徽、裴绾和裴潜。

始祖裴陵是周非子六世孙,其子裴辑、裴徽、裴绾分别是裴氏东眷、西眷和中眷之祖。

东眷居燕、中眷居河东、西眷居京及西凉,后来又有洗马裴、南来吴裴等,但不论是何处裴氏,考其谱系源头,都是由裴柏村的裴氏析出的,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③裴氏源于周秦,显于魏晋,盛于隋唐,沿及明清。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历史上除了59位宰相外,还有59个大将军、14个中书侍郎、55个尚书、44个侍郎、11个常侍、11个御史、210个刺史、77个太守、5个状元,还有驸马、妃、嫔等,七品以上3800余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④裴氏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望族,贯穿于封建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

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不研究裴氏。

如果说孔子和孟子是在理论上创立和发展了儒家学说的话,裴氏则是从实践中把孔孟儒学推向了完善。

裴氏崇文尚武,把维护封建帝王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利益视为己任,并且千百年来一直以此为荣,是儒家倡导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裴氏家规》共有一百零四条,其中明文规定“布衣白丁者,不得入祖坟”,即证明这一说法不是虚妄之词。

⑤裴氏在历史上千年的显赫,没有阻挡住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

裴氏宗词(又称晋公词)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历朝历代都有重修,现仅存前殿、后殿、状元坊等建筑遗迹。

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书法石刻的百科全书,原有古碑数十通,在史学和书法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著名的有“裴鸿碑”(镌刻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即公元568年)“裴镜民碑”(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书写)和“平淮西碑”(唐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军机大臣祁儁藻书写)。

这些珍贵的石碑在流传了千百年后遭遇劫难,仅存“平淮西碑”实在令人扼腕。

所幸的是,东眷裴氏第76代孙、当时的族长裴富仁冒着生命危险,把全部六卷《裴氏世谱》用油纸包起,偷偷地藏于村中大槐树的树洞中,才使这一研究裴氏最宝贵的文字资料幸免于难,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⑥裴氏家谱无异于史书。

裴氏在历史上频频入主相府,屡屡担任大将军,公侯人才辈出,官吏不断涌现,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裴氏屡出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之士,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学的结果,这也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基础。

⑦峨嵋岭上一捧土,掩却千古将相情。

宰相村昔日的荣辱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只有裴氏宗词残败的遗迹和裴氏墓地零散的残碑,还在无力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有“天下无二裴”的说法?

(用原文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①段中加点词“很不起眼”和“赫赫有名”对照映衬,使你联想到《陋室铭》中的哪些句子?

第⑦段中的“残败”“零散”“无力”,又会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裴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及其文化渊源。

[解析]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句子,通过阅读可知第④段首句是关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此句即可概括出主要内容来。

12.不论何处裴氏,考其谱系源头,都是由裴柏村的裴氏析出的。

[解析]要求用原文回答,就要精读文章第②段,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13.第③段画线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简明而具体地表明裴氏的显赫和“宰相村”的由来。

第⑤段画线句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而真实地说明裴氏宗祠劫难之深重和《裴氏家谱》的保存之不易。

[解析]第一处所给句子运用的列数字说明方法比较容易答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要多读两遍,联系具体语境来分析。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取决于说明的目的和事物的特征,因此回答说明方法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原句具体分析。

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面对“残败”“零散”的情景,不禁涌现出历史的苍凉之感,但在悲古的同时,更有伤今之感。

“无力地诉说”正是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解析]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积累,可答出第一问。

第二问应结合当前重视文物古迹和古代文化的价值的现代意识来思考。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2--15题。

(11分)

晋剧

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

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晋剧的音乐风格既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

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

乱弹分为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倒板、滚白7种,每种板路又有如流水板(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腔儿(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四不像、苦相思、“二音子”或鸣腔)等变化,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

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十一根弦”;武场有鼓板、饶钹、小锣、马锣、梆子。

晋剧的行当有“三大门”(须生、正旦、大花脸)与“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之分,各行均有专工戏,其中须生的代表剧目有唱功戏《渭水河》《困铜台》,功架戏《出棠邑》《三劈关》;正旦有唱功戏《白蛇传》《假金牌》;大花脸有唱功戏《明公断》《沙陀国》,功架戏《海神庙》《打渔杀家》,武功戏《战宛城》《白水滩》;小生有唱功戏《告御状》《火焰驹》,功架戏《长圾坡》《伐子都》;小旦有做功戏《焚王宫》《百花亭》,功架戏《凤台关》《破洪州》。

12.晋剧的特征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1)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一句中的“一般”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国戏剧之一的山西晋剧全国知名,最近由山西青年艺术剧院谢涛主演的新编晋剧《傅山进京》摘取第十三个中国戏曲学会奖。

作为山西人,请你用简要的说明语言为大家介绍一出晋剧名剧的剧名和它的主要情节。

(不少于80字)(3分)

晋剧剧名:

《》

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音乐风格既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

(2)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3)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4)行当有“三大门”与“三小门”。

(以上答出两点1分)[解析]说明文的阅读,第一个阅读重点就是明确说明对象并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题中晋剧的特点是分别介绍的,所以要注意在阅读时搜集重要信息,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