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363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膜上的核孔有利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

B.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

C.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

D.线粒体的嵴有利于细胞呼吸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大量附着

【答案】D

【解析】1.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为选择透过性,蛋白质和酶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A正确;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B正确;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C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的嵴有利于细胞呼吸中催化氧气和[H]结合的酶大量附着,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一定不同

B.在高温环境中酶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ATP水解酶的合成和发挥作用都伴随ADP的生成

D.Fe3+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原理不同

【答案】C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所以可能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相同的情况,A错误;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而高温环境中肽键并没有断裂,B错误;ATP水解酶的合成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ATP发挥作用均来自ATP的水解,ATP水解后产生ADP和磷酸,C正确;Fe3+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原理相同,均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是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吞噬细胞在摄取和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中都有溶酶体参与

D.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答案】A

【解析】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T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在胸腺中成熟的,A正确;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不需要T细胞的刺激,B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中没有溶酶体的参与,C错误;健康人的T细胞不能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因为可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D.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

【答案】C

【解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其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要与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要区分开,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而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3.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详解】吲哚乙酸即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制,C正确;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相关曲线,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桦尺蠖不一定在进化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基因突变的本质,但可以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隔离是形成新的物种的必要条件;

5.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详解】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工业区的黑色桦尺蠖比例增多,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因此尺蠖不一定在进化,B正确;人工诱变是基因突变,其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物种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眼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右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以产生tRNA、rRNA、mRNA三种RNA

B.终止密码子与a距离最近,d结合过的tRNA最多

C.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既抑制转录也抑制翻译

D.细胞缺乏氨基酸时,该调控机制利于氨基酸的调配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详解】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可以产生tRNA、rRNA、mRNA三种RNA,A正确;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因此终止密码子与a距离最近,其结合过的tRNA最少,B错误;由图可知,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既抑制转录也抑制翻译,C正确;细胞缺乏氨基酸时,该调控机制利于氨基酸的调配利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硫黄熏蒸馒头,使馒头变得更白

B.将海产品用甲醛溶液浸泡以延长保鲜时间

C.用K2FeO4代替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提高效率并减少二次污染

D.在熟食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防腐并改善肉食的色泽与口感

【答案】C

8.异丙苯(

)和异丙烯苯(

)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异丙苯转化为异丙烯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两种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可能共平面

D.不考虑立体异构,异丙苯的一溴代物有5 种

【答案】D

【解析】A.异丙苯(

)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异丙苯转化为异丙烯苯的反应形成了碳碳双键,一定不属于加成反应,故B错误;C.异丙苯(

)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其中侧链的四个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D、异丙苯有5种不同类型的氢,故一溴代物有5种,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本题的易错点为C,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饱和碳原子

中的一种,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就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c(Cu+)、c(Zn2+)相等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

先生成黑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Ksp(CuS)>Ksp(ZnS)

B

向0.1mol/L的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非金属性:

Cl>Si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D

分别向盛有铝片和铜片的两支试管中滴加浓硝酸

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反应,铝片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

铜>铝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Ksp小的先沉淀,则Ksp(CuS)<Ksp(ZnS),故A错误;B.由现象可知,生成硅酸,则盐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但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强弱比较非金属性,方案不合理,故B错误;C.氯水可氧化KI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下层溶液显紫色,可说明含有I-,故C正确;D.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能根据此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应该用金属与稀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判断,故D错误;故选C。

10.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方法——隔膜电解法,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一定浓度含乙醛的Na2SO4溶液,电解后乙醛在两个电极分別转化为乙醇和乙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

C.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

D.电解过程中,M池溶液的pH变大,N池溶液的pH变小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液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阴极,a电极为阳极,故A错误;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故B正确;C.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D.电解过程中,M 池中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溶液的pH 减小,故D错误;故选B。

11.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起始浓度/(mol/L)

平衡浓度/(mol/L)

H2

CO

CH3OH

CH3OH

400

0.20

0.10

0

0.08

400

0.40

0.20

0

X

500

0

0

0.10

0.025

A.X=0.16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②>①D.400K时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2500

【答案】A

【解析】A.400K时,2H2(g)+CO(g)

CH3OH(g),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起始浓度为1:

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浓度小于1:

2,因此X大于0.08×2=0.16,故A错误;B.根据表格数据,①和③的起始浓度等效,升高温度,CH3OH的平衡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②>①,故C正确;D.根据表格数据①,400 K 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

=2500,故D正确;故选A。

12.X、Y、Z、M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所在周期数,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 和M 形成的化合物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能溶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M 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说明M 的金属活动性较差

B.X、Y、Z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X2YZ、X2YZ2、X2YZ3等多种化合物

C.X、Z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

1和2 :

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D.X 和Y 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一定低于Y 和Z 形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X、Y、Z、M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所在周期数,X为H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M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为Al元素;Z 和M 形成的化合物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能溶解,说明该化合物为氧化铝,则Z为O元素。

A.铝 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A错误;B.H、C、O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2CO为甲醛、H2CO2为甲酸、H2CO3等多种化合物,故B正确;C.水和双氧水均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H和C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不一定低于C 和O形成的化合物,如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可能为液体或固体,熔沸点比二氧化碳高,故D错误;故选B。

13.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不同的HA溶液与BOH溶液混合,保持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溶液的体积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表示HA溶液的体积,V2表示BOH溶液的体积

B.Ka(HA)和Kb(BOH)的数量级相等,均为10-6

C.y点时,c(B+)=c(A-)=c(OH-)=c(H+)

D.x、y、z所示三点时水的电离程度:

y>x=z

【答案】D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可以是任意数值

B.铀核(

)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铀核的比结合能

C.实验表明,只要照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核力将核子紧紧束缚在原子核内,因此核力只表现为引力

【答案】B

【解析】【详解】A.根据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认识,振动的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故A错误;

B.铀核(

)衰变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所以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铀核的比结合能,故B正确;

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D.核力将核子紧紧束缚在原子核内,核力在大于

,小于

的范围内表现为吸引力,在小于

时表现为斥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振动的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铀核的比结合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与光的强度无关。

15.“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一列“复兴号”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途中,某乘客在车厢里相对车厢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则小球()

A.在最高点对地速度为零

B.在最高点对地速度最大

C.落点位置与抛出时车厢的速度大小无关

D.抛出时车厢速度越大,落点位置离乘客越远

【答案】C

【解析】小球竖直抛出后,水平方向有与车厢相同的初速度,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结合运动的合成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车厢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具有水平速度,则在最高点对地速度不为零,选项A错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竖直速度逐渐减小,水平速度不变,则在最低点对地速度最大,选项B错误;小球抛出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一定时,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一定,则设此时车厢的速度为v,则落地时的位置与抛出时的位置间距为:

,即落点位置与抛出时车厢的速度大小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

16.如图所示,带有孔的小球A套在粗糙的倾斜直杆上,与正下方的小球B通过轻绳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给小球B施加水平力F使其缓慢上升,直到小球A刚要滑动.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力F的大小不变B.杆对小球A的支持力不变

C.轻绳对小球B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D.杆对小球A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对球受拉力F、重力和细线的拉力T,合力为零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随着θ的增加,拉力F和细线张力T均增加,故A错误,C错误;再对A、B球整体分析,受重力、拉力F、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如图所示设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衡条件,在垂直杆方向有

,随着F的增加,支持力N增加;在平行杆方向,有:

,可得:

,可知随着F的增加,静摩擦力逐渐减小,当

时,摩擦力为零,此后静摩擦力反向增加;故B错误,D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

17.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四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实施一次近月调控后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再经过系列调控使之进人准备落月”的椭圆轨道Ⅱ,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若绕月运行时只考虑月球引力作用,下列关于“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11.2km/s

B.沿轨道I运行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

D.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必须进行减速后才能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

【答案】D

【解析】根据嫦娥四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实施一次近月调控后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再经过系列调控使之进人准备落月”的椭圆轨道Ⅱ可知,本题考查卫星变轨问题,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进行列方程求解。

【详解】A项:

嫦娥四号仍在地月系里,也就是说嫦娥四号没有脱离地球的束缚,故其发射速度需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

B项:

由公式

可知,在轨道I的半径大于月球的半径,所以沿轨道I运行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C项:

卫星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不管在哪一轨道只要经过同一个P点时,万有引力在P点产生的加速度相同,故C错误;

D项:

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时做近心运动,所以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必须进行减速后才能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理解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卫星变轨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应用“越远越慢”这一规律可以方便解决此类问题。

1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R是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L是理想线圈、C是耐压值和电容都足够大的电容器、D是灯泡、K是单刀双掷开关。

当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K连通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B.开关K连通1时,若光照增强,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C.开关K连通2时,D灯泡不亮

D.开关K连通2时,若光照增强,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求出电压表的示数,和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类似,可以根据R的变化,确定副线圈总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副线圈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在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原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

【详解】A、根据图乙可知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

,则根据

可以得到:

,即电压表的示数为

,故选项A正确;

B、开关K连通1时,若光照增强,则电阻R减小,则副线圈总电阻减小,而

不变,则副线圈电流

增大,根据

可知,原线圈电流

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选项B错误;

C、开关K连通2时,由于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故D灯泡发光,故选项C错误;

D、开关K连通2时,若光照增强,则电阻R减小,但是由于原、副线圈的端电压之间关系为

与副线圈总电阻无关,故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选项D错误。

【点睛】解决变压器的问题,注意掌握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电流与匝数的关系以及原、副线圈功率的关系。

19.如图所示,甲球从O点以水平速度1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乙球从O点以水平速度2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反弹后恰好也落在A点两球质量均为m.若乙球落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与地面的夹角为60°,且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球在B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

B.抛出时甲球的机械能大于乙球的机械能

C.OA两点的水平距离与OB两点的水平距离之比是3:

1

D.由O点到A点,甲、乙两球运动时间之比是1:

1

【答案】ABC

【解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斜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

结合分运动的规律研究。

【详解】A.由动量定理得:

,解得:

,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球抛出的初速度较大,动能大,由于高度相同,势能相同,所以抛出时甲球的机械能大于乙球的机械能,故B正确;

C.乙球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由对称性可知,

,所以第一次落地不平位移之比为3:

1故C正确;

D.由公式

可知,乙球不反弹从O到B所用的时间与甲球从O到A的时间相同,由于乙球反弹后再到A点,所以两者的时间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

A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20.如图所示,a为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