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980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社会学习领域.docx

五社会学习领域

五、社會學習領域

(一)基本理念

1.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理由

  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

2.社會學習領域的性質

  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

廣義而言,人的環境包括:

自然的物理環境(如山、川、平原等);人造的物質環境(如漁獵、游牧和農耕所使用的工具,商業用的貨幣,工業用的機器設備,交通用的車子、輪船等);人造的社會環境(如家庭、學校、社區、國家等組織以及政治、法律、教育等制度);自我(如反省與表達)與超自然的精神環境(如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

  第一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存」(survival)層面,與自然科學、地理學有關。

第二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計」(living)層面,從「縱」的方面來看,它與歷史學有關,從「橫」的方面來看,它與經濟學有關。

第三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活」(life)層面,主要與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等學科(discipline)有關。

第四種環境屬於人生的「生命」(existence)層面,涉及每一個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與哲學、道德、宗教、藝術等處理精神層面的學科有關。

人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四大層面彼此互有關連,而社會學習領域正是整合這幾個層面間互動關係的一種統整性領域。

3.統整的功能

  每一學科雖有其獨特的研究範疇、組織體系以及探究方法(modeofinquiry),但這些獨特性是來自研究角度(perspectives)的取捨;若就現象本身而言,人、時、空與事件卻是不可分割的。

過去的分科設計可能利於「教」,卻不利於「學」。

此次課程設計之主要考量乃在「協助學生之學習」,而不在「便利教師之教學」。

教師需透過各種成長方式與進修管道,配合課程精神,改善教學,以協助學生之學習。

  統整之功能主要有下列四項--

意義化(signification):

學習者若只針對「部份」去學習時,不易看出其意義。

只有把「部份」放在「全體」之中去觀察和思考,才能看出部份與部份之間,以及部份與全體的關係,從而了解意義之所在。

內化(internalization):

學習的內容若具有意義,則容易被學習者記住、消化、並儲存到原有的心智或概念架構(mentalorconceptualframework)之中,而成為個人整體知識系統的一部份。

類化(generalization):

知識若經過內化,則個體在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便易於觸類旁通,廣加應用。

簡化(simplification):

統整可以消除無謂的重複,節省學習的時間與精力。

(二)課程目標

<說明>以下第1至3條目標偏重認知層面,第4至6條目標偏重情意層面,第7至10條目標偏重技能層面。

三種層面當中,情意目標最不易具體化,而且最難被評量,因此性質較為特殊,但其重要性並不減;關於情意目標的補充說明,請參考附錄四。

1.了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2.了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3.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4.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5.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6.培養了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發展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

7.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9.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10.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三)分段能力指標

<編號說明>人類所熟知的世界是一個三度空間的世界,而時間可以被視為生活世界的第四個向度,故第一軸「人與空間」與第二軸「人與時間」構成了人類的座標系統。

宇宙萬物的變化皆發生在此一座標系統當中,但變化之中又有其穩定與規律之處,因此,第三軸「演化與不變」構成了基本的宇宙觀,此一宇宙觀自然會影響人類對自我、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與整體生活世界的看法。

當座標和宇宙觀定位之後,我們再從人類的主體性出發,首先探索「意義與價值」(第四軸),然後踏出自我,進入一般社會生活層面思考「自我、人際與群己」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五軸),跟著就進入政治與法律等生活層面,探討「權力、規則與人權」(第六軸),進入經濟與商業等生活層面,探討「生產、分配與消費」(第七軸),進入當代文化生活的重要層面,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第八軸),最後,所有的生活都關連在一起,彙整成地球村的生活,歸結到第九軸「全球關連」。

在下列「a-b-c」的能力指標編號當中,a代表主題軸序號,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c代表流水號。

第一學習階段為小學二年級結束,第二學習階段為小學四年級結束,第三學習階段為小學六年級結束,第四學習階段為國中三年級結束;分階段的意義在於提示能力評鑑的適當階段,但相應教材的出現可以提前,也可以在往後的階段適當地迴旋加深或複習,視整體九年課程計畫而定,請參考附錄一。

下列九大主題軸的內涵,請參考附錄二;關於能力指標當中部份較為抽象的條目,請參考附錄三的補充說明。

1.人與空間

a-b-c

1-1-1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2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

1-2-4測量距離、估算面積並使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

1-2-5調查家鄉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狀況。

1-2-6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應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1-2-7說出鄉土的交通狀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

1-2-8覺察生活空間的形態具有地區性差異。

1-3-1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3-3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3-5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

1-3-6描述農村與都市在景觀和功能方面的差異。

1-3-7說明城鄉之間或區域與區域之間有交互影響和交互倚賴的關係。

1-3-8比較不同生活環境的交通運輸類型。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類型的影響。

1-3-10列舉地方或區域環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1-4-1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3分析人們對地方和環境的識覺改變如何反映文化的變遷。

1-4-4探討區域的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

1-4-5討論城鄉的發展演化,引出城鄉問題及其解決或改善的方法。

1-4-6分析交通網與運輸系統的建立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人口分布、資源交流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2.人與時間

2-1-1了解住家及學校附近環境的歷史變遷。

2-1-2描述家族定居與遷徙的經過。

2-2-1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2-3-1探索台灣社會制度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並了解其價值觀念的形成。

2-3-2探討台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2-3-3了解今昔台灣與亞洲和世界的互動關係。

2-4-1認識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

2-4-2了解今昔中國與亞洲、世界的互動關係。

2-4-3認識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

2-4-4比較人們對歷史的不同說法和不同解釋。

2-4-5從演變與革命的觀點,分析歷史的變遷。

2-4-6從直線前進與循環的觀點,分析歷史的變遷。

3.演化與不變

3-2-1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

3-3-1依自己的架構,對一組事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

3-3-2了解家庭、社會與人類世界三個階層之間,有相似處也有不同處。

3-3-3明瞭不能用過大的尺度去觀察和理解小範圍的問題,反之亦然。

3-3-4分辨某一組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屬於「因果」或「互動」。

3-3-5舉例指出在一段變遷當中,有某一項特徵或數值是大體相同的。

3-4-1舉例解釋個人的種種需求與人類繁衍的關係。

3-4-2舉例說明個人追求自身幸福時,如何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如何庇護個人追求幸福的機會。

3-4-3舉例指出人類之異質性組合,可產生同質性組合所不具備的功能。

3-4-4說明一個多元的社會為何比一個劃一的系統,更能應付不同的外在與內在環境。

3-4-5舉例指出某一人類團體,因有重組之可能性,且被論功行賞,所以日漸進步。

3-4-6舉出歷史上或生活中,因缺少內、外在的挑戰,而使社會或個人沒落的例子。

4.意義與價值

4-1-1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4-2-1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個體、群體或媒體意見的異同。

4-2-2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4-3-1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意見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

4-3-2列舉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主要宗教活動、類別及信念。

4-3-3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各種藝術形式,並舉例說明人類如何藉由各種藝術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4-4-1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

4-4-2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證,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好理由。

4-4-3了解道德、藝術與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與行為。

4-4-4探索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倫理。

4-4-5探索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5.自我、人際與群己

5-1-1覺察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5-1-2描述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並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

5-1-3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5-1-4了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

5-2-1舉例說明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具有參與群體發展的權利。

5-2-2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5-2-3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5-3-2了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5-3-3了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5-3-4舉例說明影響自己角色扮演的因素。

5-3-5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5-4-1了解自己的身心變化,並分享自己追求身心健康與成長的體驗。

5-4-2從生活中推動學習型組織(如家庭、班級、社區等),建立終生學習理念。

5-4-3分析個體所扮演的角色,會受到人格特質、社會制度、風俗習慣與價值觀等影響。

5-4-4在面對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合作或競爭的情境時,能進行負責任的評估與取捨。

5-4-5分析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6.權力、規則與人權

6-1-1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

6-1-2從學生自治活動中舉例說明選舉和任期制的功能。

6-2-1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不同權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6-2-2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6-2-3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同儕團體和學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責任。

6-2-4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種族、階層等)與文化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6-3-1說明我國政府的主要結構與功能。

6-3-2觀察研究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的基本運作原則。

6-3-3具備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識。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並解釋其內涵。

6-4-1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6-4-2以歷史及當代政府為例,分析制衡對於約束權力的重要性,並推測失去制衡時權力演變的可能結果。

6-4-3說明司法系統的基本運作程序與原則。

6-4-4舉例說明各種權利(如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財產權、生存權、自由權、機會均等權、環境權及公民權等)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

6-4-5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

6-4-6分析國家的組成及其目的。

7.生產、分配與消費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7-2-2辨識各種資源並說明其消失、再生或創造的情形。

7-2-3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必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貨幣。

7-2-4了解從事適當的儲蓄可調節自身的消費力。

7-3-1了解個人透過參與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與他人形成分工合作的關係。

7-3-2解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消費選擇的原因。

7-3-3了解投資是一種冒風險的行動,同時也是創造盈餘的機會。

7-3-4說明政府有時會基於非經濟原因,去干預社會的經濟活動。

7-3-5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7-4-1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各行各業與他人分工,進而產生整體的經濟功能。

7-4-2了解在人類成長的歷程中,社會如何賦予各種人不同的角色與機會。

7-4-3了解在國際貿易關係中,調節進出口的品質與數量,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7-4-4舉例說明各種生產活動所使用的生產要素。

7-4-5舉出政府非因特定個人使用而興建某些工程或從事某些消費的例子。

7-4-6舉例說明某些經濟行為的後果不僅及於行為人本身,還會影響大眾,因此政府乃進行管理或干預。

7-4-7列舉數種金融管道,並分析其對個人理財上的優缺點。

7-4-8解析資源分配如何受到權力結構的影響。

8.科學、技術和社會

8-1-1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新風貌。

8-2-1舉例說明為了生活的需要和問題的解決,人類才去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8-2-2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

8-3-1探討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人類價值、信仰和態度的影響。

8-3-2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8-3-3舉例說明人類為何需要透過立法來管理科學和技術的應用。

8-4-1分析科學技術的發明與人類價值、信仰、態度如何交互影響。

8-4-2分析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8-4-3評估科技的研究和運用,不受專業倫理、道德或法律規範的可能結果。

8-4-4對科技運用所產生的問題,提出促進立法與監督執法的策略和行動。

8-4-5評估因新科技出現而訂定的有關處理社會變遷的政策或法令。

8-4-6了解環境問題或社會問題的解決,需靠跨領域的專業彼此交流、合作和整合。

9.全球關連

9-1-1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網等)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

9-1-2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9-1-3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9-2-1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網等)的全球化對全球關連性所造成的影響。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9-2-3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9-3-1闡述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如何形成一個開放系統。

9-3-2舉出因不同文化相接觸和交流而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的例子。

9-3-3舉出國際間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對立與結盟的例子。

9-3-4列舉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並提出問題解決的途徑。

9-3-5列舉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紅十字會、WTO等)及其宗旨。

9-4-1評估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網、政治圈、語言等)的全球化對全球關連性所造成的影響。

9-4-2說明不同文化之接觸和交流如何造成衝突、合作與文化創新。

9-4-3說明強勢文化的支配性、商業產品的標準化與大眾傳播的廣泛深入如何促使全球趨於一致,並影響文化的多樣性和引發人類的適應問題。

9-4-4分析國際間衝突和合作的原因,並提出增進合作和化解衝突的途徑。

9-4-5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9-4-6討論國際組織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

9-4-7關懷全球環境和人類共同福祉,並身體力行。

(四)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說明>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並無法被全數歸入總綱十大基本能力之內,但兩者有頗為密切的關係,下列表格採取舉例的方式來說明其關係,但並不窮盡列舉社會學習領域所有的能力指標。

 能力   階

 指標   段

 

基本能力

第一階段

(1-2年級)

第二階段

(3-4年級)

第三階段

(5-6年級)

第四階段

(7-9年級)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5-1-1察覺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

5-1-2描述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並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

5-1-4了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的角色。

4-2-1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個體、群體或媒體意見的異同。

7-2-1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5-3-1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5-3-3了解各種角色的特徵、變遷及角色間的互動關係。

5-4-3分析個體所扮演的角色,會受到人格特質、社會制度、風俗習慣與價值觀等影響。

7-3-2解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消費選擇的原因。

5-3-2了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4-3-4反省自己所珍視的各種德行與道德信念。

3-4-1舉例解釋個人的種種需求與人類繁衍的關係。

3-4-6舉出歷史上或生活中,因缺少內外在的挑戰,而使社會或個人沒落的例子。

4-4-5探索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4-1-1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2-2-2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4-2-2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

1-3-1了解不同生活環境差異之處並能尊重及欣賞其間的不同特色。

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5-1-3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

7-2-4了解從事適當的儲蓄可以調節自身的消費力。

4-3-1說出自己對當前生活型態的意見與選擇未來理想生活型態的理由。

7-3-3了解投資是一種冒風險的行動,但同時也是創造盈餘的機會。

4-4-1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

5-4-2從生活中推動學習型組織(如家庭、班級、社區等),建立終生學習理念。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2-1-2描述家族定居與遷徙的經過。

1-1-2描述住家與學校附近的環境。

5-2-2了解認識自我及認識周圍環境的歷程,是出於主動的,也是主觀的,但是經由討論和溝通,可以分享觀點與形成共識。

7-2-3了解人類在交換各種資源時須進行換算,因此發明貨幣。

5-3-5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4-4-2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證,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好理由。

5-4-1了解自己的身心變化,並分享自己追求身心健康與成長的體驗。

5-4-5分析人際、群己、群體相處可能產生的衝突及解決策略,並能運用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原則。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6-1-1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

6-2-2舉例說明兒童權、學習權、隱私權及環境權與自己的關係。

6-2-1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不同權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5-2-3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與競爭的關係。

6-2-4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種族、階層等)與文化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與歧視。

6-2-3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同儕團體和學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責任。

6-3-4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並解釋其內涵。

3-4-2舉例說明個人追求自身幸福時,如何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如何庇護個人追求幸福的機會。

3-4-3舉例指出人類異質性組合,可以產生出同質性組合所不具備的功能。

7-4-1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各行各業與他人分工,進而產生整體的經濟功能,同時,社會如何在人類成長歷程中,賦予各種人不同的角色與機會。

5-4-4在面對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合作或競爭的情境時,能進行負責任的評估與取捨。

6-4-5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當性與合法性。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9-1-2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

2-2-1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2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是具有差異性。

9-2-3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9-1-1舉例說明各種關係網路(如交通網、資訊網、人際網、經濟網、語言等)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

2-3-3了解今昔台灣與亞洲、世界的互動關係。

1-3-2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節令、禮俗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3-3了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4-3-2列舉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主要宗教類別及信念。

4-3-3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各種藝術形式,並舉例說明人類如何藉由各種藝術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

7-3-5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9-3-1闡述全球生態環境之相互關連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