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100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厦门二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厦门二中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班级姓名座号

一、名句名篇背诵默写题(15分,每空1分)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3.,依依墟里烟。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5.亦余心之所善兮,。

6.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9.,秋水共长天一色。

10.,而后人哀之

二、课内文言文(20分)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起不意

   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家来贵门

   D.顾计不知所出耳                大行不顾细谨

2.下列加点词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知:

通“智”,聪明 B.距关,毋内诸侯   内:

通“纳”,接纳

   C.图穷而匕首见     见:

通“现”,看见D.蒲苇纫如丝    纫:

通“韧”,柔软而结实

3.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道芷阳间行

A.夜缒而出       B.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C.使使以闻大王   D.渔樵于江渚之上

4.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臣死且不避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不如因善遇之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沛公安在?

   C.是寡人之过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敢与忤视忤:

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

表被动关系。

C.诚能得樊将军首诚:

果真。

D.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

假如没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拙归园田拙:

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厌:

满足。

C.可怜体无比可怜:

值得同情。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

杨柳随风摇曳披拂的样子。

9.下列句子“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10.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③谨拜表以闻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⑤以八千岁为春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5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

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

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

驻扎

C.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信:

实在,确实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乘:

乘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③④⑤C.①②③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

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

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计》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3分)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3分)

4、名著阅读(2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柳湘莲为了摆脱薛蟠对自己的骚扰,假意让薛蟠跟从自己去寻欢作乐,把他骗到北门外的塘边,糊弄薛蟠发誓结义,趁机狠狠教训了呆薛蟠。

不仅打了,还用马鞭抽了,灌了他几口脏水。

薛蟠大吐酒水,全身疼痛难禁,后悔自己的认错人。

薛姨妈要告官,被宝钗拦住。

B.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便以生气要回到贾母身边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大意是,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花,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

宝玉吞吞吐吐没有全部答应。

C.宝玉来看黛玉,黛玉觉得宝玉对自己的态度忽冷忽热。

无意中听到雪雁说宝玉定亲的传言,千愁万绪堆上心头来,便打定了主意,将身子糟蹋了下去,一死了之。

众人请医问药,宝玉实言安慰,都不管用,直到饭也绝粒,粥也不喝。

奄奄一息,垂毙殆尽。

听到侍书说是要和园子里的姑娘定亲,要“亲上加亲”,顿时清爽许多,病也渐渐好转。

D.香菱和众人斗草,不小心把裙子弄赃了。

其裙为宝钗所赠,怕辜负了宝钗的心,又怕薛姨妈责备,贾宝玉便建议香菱换一条一样的裙子。

正好袭人有一样的裙子,便把裙子换与香菱,又将脏裙子拿去收拾。

香菱临走时,让宝玉不要告诉薛姨妈。

E.中秋家宴冷清,湘云与黛玉去凹晶馆赏月联诗。

黛玉发现池中有黑影,湘云便捡个小石片打过去,却飞起一只大白鹤。

湘云灵机一动,便联出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寻思半日对道:

“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称奇,但又觉太颓废。

后妙玉从山后转出,说这句子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让她们不要再联下去而请到她那里喝茶。

2.填空题(每空一分,共5分)

(1)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

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

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

“可卿救我!

”方从梦中醒来。

(2)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结局)。

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3)前一天晚上,林黛玉敲贾宝玉的门没有开,觉得被贾宝玉冷落了。

第二天,她一个人悲悲泣泣地葬花,并哭着吟了一首《》,正好被贾宝玉听到了。

贾宝玉不觉痴倒,也大哭了一场。

宝玉、黛玉因此清除了误会,遂相好如初。

(4)贾母生病,偏有传来迎春死的消息,病势日增,终离世而去,求凤姐把老太太的丧事办得风光些。

(5)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决定____________,娶宝钗为媳妇“冲喜”。

袭人进言说怕害了宝黛钗三人,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获得贾母同意。

3.简述题

“……可知这样大家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请简述这件事。

 

4.简述题

贾府抄家后日渐衰败凋零,为博贾母欢心,大家高兴,湘云建议给宝钗过生日,大家借此玩乐一番。

可是宝玉为何中途退席?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五、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2)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作赏析。

(3分)

答:

 

六、语言文字应用(9分)

1.下列句中成语的字形和用法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B.我们经过一个美仑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C.明天是校长赐宴,陪客又有我,他们处心积虑,一定要我去和银行家扳谈,苦哉苦哉!

D.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民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2.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最连贯的是(  )(3分)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首次收录了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汇,数量达239个,如NBA、CPI、GDP等等,这些词汇经常在媒体出现,但收录词典还是引起了文化界学者们的  (xuān)然大波,一百多名学者联名举报至新闻出版总暑和国家语委,称英文代替汉字就是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

      

4.文中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3分)

①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使得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

②欢呼声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

③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六、作文:

(70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厦门二中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班级姓名座号

一、名句名篇背诵默写题(15分,每空1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二、课内文言文(20分)

1.B2.C3.A4.D5.C6.D7.B 8.C 9.A 10.C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5分)

1.(3分)C(信:

诚实,不欺骗)

2.(3分)B(①写于仲文拒绝诱召。

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

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

3.(3分)B(文中无“麻痹大意”之说)

4.(6分)

(1)(于仲文)被叛军追击,他一边应战,一边逃走,那些跟随他的骑兵,十分之七八都战死了。

(“为……所”“十七八”各l分,句意通畅l分)

(2)擅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擅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悉”“伪北”各l分,句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

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

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

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

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

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

(于仲文)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分七八。

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替他伤心哭泣。

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

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

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

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

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

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

“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

”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

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

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

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

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

“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认为是真实的,都很高兴。

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

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

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

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

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

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

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

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史臣说:

于仲文博览群书,拿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

5、名著阅读(20分)

1.选择:

B“便以生气要回到贾母身边之事”应为“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宝玉吞吞吐吐没有全部答应”应为“宝玉一一答应”D“宝钗”应为“宝琴”,“薛姨妈”应为“薛蟠”

2.填空:

(1)金陵十二钗

(2)吞金自尽(3)葬花吟(4)鸳鸯(5)以金配玉

3.简述题

是探春在抄检大观园中所说。

傻大姐在园子里捡到了绣春囊,最后被送到王夫人手中。

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

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将箱子倒空,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挺身护丫头,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流泪痛诉“抄家”;惜春房中,丫头入画被查出私传东西遭到训斥,惜春反而让凤姐不要饶她;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私情的证据,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5.简述题

①宝玉想起了金陵十二钗的梦,感慨万千,又想起黛玉,伤心落泪,于是找了个借口出去。

②宝玉又进大观园,在潇湘馆听到鬼哭,看门的婆子说自打黛玉死后,常听见哭声。

③宝玉流泪说道:

林妹妹,是我害了你,你别怨我,是父母做主,不是我负心。

(2分)④众人来寻,袭人将宝玉拉走。

五、诗歌鉴赏(6分)

答案 

(1)“强”有勉强之意。

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

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或答“对比”(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表现手法亦可。

六、语言文字应用(9分)

1.C A.蓬荜:

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B.字形错,应为美轮美奂D.微不足道强调价值小,语境强调细菌很小。

两者不符,可改为“微乎其微”。

2.D 此题要注意行文的逻辑关系。

一般说来,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

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

本题句⑥出现了“比方说”这样的字眼,很明显是在举例子。

前边必定要有观点。

⑥举例说明的是自己尽力回忆从前写作的心境,但是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准确再现。

我们发现,这正好是对④的观点例证。

③则是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作者的回顾和创作谈是值得怀疑的。

接下来,用⑤这样的众所周知的哲理来佐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①。

回过头再看一下,这一结论是对“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二者的结论,而句②④说的是心理活动、③⑥说的是创作活动,而从句①中,先出现“心理活动”,后说“创作活动”,可知作者先谈心理活动②④,后谈创作活动⑥③。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 。

 3.(2分)

(1)轩(1分)   

(2)“暑”应改为“署”(1分)

4.(3分)①缺主语,去掉“使得”二字。

②语意重复,去掉“长时间”三字。

③缺宾语,在“等”字后面加上“问题”二字。

六、作文:

(70分)

[立意提示]

(1)顺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

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

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我们就会设想:

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

去还是不去呢?

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