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11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docx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注重教给孩子一定的方法,如抓出文章的几个关键人物、事件或地点,看看他们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

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中,我让孩子抓出“孩子、巨人和花园”这几个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孩子做了什么?

巨人做了什么?

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巨人最终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概括的难度。

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或者把内容概括的过于简单,或者存在复述课文的嫌疑,让孩子提炼出几个关键事物,对于提炼文章的主旨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让孩子感受巨人花园带来的感受,抓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引导孩子多次朗读,在读中进行积累,通过朗读去感悟花园四季的美丽。

当孩子朗读中感受到花园的美丽时,接着又引出花园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花园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初步联系,让孩子通过“当巨人外出旅行时,花园————,当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时,花园的变化———;当巨人将孩子赶走时花园的变化———等几处,整体赶出巨人行为所带来的花园变化。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孩子存在一定的走神,跟不上节奏的现象,思考原因:

第一,孩子们平时习惯了老师顺着课本讲,一旦课文内容不是按照课文顺序进行,很多孩子反而不知道从哪里找起,无所适从;第二,课文阅读不够熟练,不知道老师说的在哪里,致使老师抛出某个点后不知道干嘛。

反思:

现在语文教育课堂普遍存在以老师讲授为主,拽着孩子去学习的现象,所导致的结果便是老师使劲向孩子们脑子里塞知识,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大门完全不向老师打开,硬塞都无法塞进去,教师很无奈,很焦虑,孩子们没有学习兴趣,导致思考力差,成绩不理想。

很多专家都在说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主学习,可是孩子自主习惯的养成是否仅仅与教师有关?

教师努力的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可是在家中,家长却完全不在意孩子习惯养成,教师是否是在无用功?

我一直都觉得,老师对于孩子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教给孩子方法,激发孩子兴趣,但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时刻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保持对各种事物的无限渴望,家长具有比老师更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

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

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

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

)激趣:

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

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

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三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栏九年制寄宿学校乔海洲

【教材理解】《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

讲的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巨人不想让孩子们在自己美丽的花园中玩耍而筑起高墙,拒孩子们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只有寒冷的冬天。

后来,巨人在只有冬天的花园里苦恼反省,巨人在看到孩子们能带来春天后拆除了围墙,由此,花园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也得到了久违的幸福。

这篇童话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能和别人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我以读为主,让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童话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学情简介】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

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对人和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语文学习中也能够边读边感悟,因此在不破坏童话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想。

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读童话,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而且也为成为一个小童话家而汲取养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要认的生字。

2、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教学方法】

在学习本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有对文本的初步了解。

接着让学生围绕学生提出教师整理的中心问题:

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

并找出变化的原因。

进行自主交流感悟,在这种明确了探究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在个人和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

导补充全班交流,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

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巨人前后的言行对比。

展开想象法。

通过想象故事中没有表述出来的情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中心。

献出智慧,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读王尔德的童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

童话。

大家都喜欢读童话吗?

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境界,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有趣的童话。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

2、巨人的花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解决字词障碍,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从文章可以看出巨人脾气不好,爱发火,他发了几次火?

在什么情况下发火的?

找出巨人说的话。

指导感情朗读,想象巨人的动作、神态。

3、听“滚出去,滚出去,赶快滚出去!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板书:

自私任性冷酷

4、巨人这么凶,他为什么又会拆围墙呢?

5、小男孩并没有说话,怎么提醒呀?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用眼神告诉巨人什么?

(礼貌用语)

三、品读感悟

1、《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通话中最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

王尔德给自己的儿子讲述这个故事时竟然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泪。

儿子问与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

明媚的春天,可爱的孩子,是多么美啊!

我是被真正美丽的事物感动而流泪。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篇感人的童话,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读后汇报,板书: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在这个句子里藏着两个关键词,请大家赶紧找找。

是孩子,是春天。

有了孩子的提醒,春天留住了,有了孩子的相伴,巨人幸福了。

难怪巨人明白了:

没有————-就没有————,也就是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

3、春天,孩子,孩子,春天,是那么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

当花园里有孩子时是怎样的景象,没有孩子是又是怎样的呢?

4、好几个月呢,如今看到阳光明媚的春天,巨人的心情怎样?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充满生机,没有孩子时就像隆冬一样荒凉。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花园时而是春天,时而是冬天呢?

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赶走了美丽的春天。

下面我们来读刚才找到的句子,请男同学读巨人的的一次次发火,女同学读孩子给花园带来的不同变化,听老师的提示,大家有感情的读。

6、你喜欢巨人吗?

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巨人终于明白了,是孩子带来了春天的美好,是孩子使花园充满了生机,。

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共同分享。

五、拓展延伸

我们从童话中得到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刻下也能多读一些童话,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六、·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英王尔德

巨人:

自私任性冷酷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第四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读:

溢、允、喧、添、训、酷、颊、拆八个生字。

会写:

溢、覆、允、添、拆五个生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花园变化的词语。

⒉能概括地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明白花园变化的原因,体会巨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回忆旧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不陌生吧,读过童话的请举手。

告诉大家你读过什么童话?

2.之所以大家那么爱读童话,是因为童话是播种幸福的种子,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带给我们非常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启迪。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话王国,一起来阅读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生接《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自学任务:

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学

3.学习生字及词语。

(1)出示:

拆除增添允许指名读,带领大家读

这里红色标出的是生字,你觉得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共性,三个字中的点不能漏写)

(2)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

出示:

鲜花盛开北风呼啸绿树成阴狂风大作鲜花凋谢草翠花开绽出绿芽冰雪覆盖(3)学习词语A、请生读词语。

B、把词语分类。

(1)(讲“美丽”,读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阳光明媚、草翠花开绽出绿芽。

再请学生补充说词。

(2)(讲“荒凉”,读描写花园荒凉的词语:

)北风呼啸、狂风大作、鲜花凋谢、冰雪覆盖。

C、再指名读“鲜花盛开”的那一类。

D、读着读着,你发现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

(四个都是描写花园的美丽景色)

是啊,如果说这是描写花园的静态美,那么“洋溢笑声”则是动态美。

齐读“洋溢笑声”。

(4)学“溢”

A、“溢”是个生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课件出示:

1、充满而流出来;

2、过分;

3、超出),在这里选第一种“充满而流出来”你能根据这个意思来解释一下“洋溢笑声”的意思吗?

B、“溢”原来的意思是水从器皿里流出来,看,左上的这部分就是由水变过来的,像不像。

看老师写这个“溢”字,“溢”的左边是三点水,右上部分,横上的点和撇要对称,横下的撇和点也要对称,面是“皿”字底,要写得扁一点。

D、学生练习。

F、齐读“洋溢笑声”这个词语。

G、再指名读“北风呼啸”的那一类。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同学们,同样写花园,为什么会如此的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默读课文,找出表示花园变化原因的句子。

交流

出示句子: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

”自由读读,巨人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2.是啊,巨人明白了,他赶走了孩子就等于赶走了春天。

再读课文,找找写巨人赶孩子的句子,用﹏划出,找找花园发生变化的词语,用划出。

一赶孩子二赶孩子三赶(赶不走孩子)洋溢笑声→雪花飞舞→冰雪覆盖→绽出绿芽→成了乐园

四、学习

1、2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展开想象。

过渡:

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哪2个段落在写巨人外出旅行,美丽的花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1—2)

1.一个大作家说过,童话就是用最美的语言描绘最美的画面。

2.自己读一读这两段话,边读边展开想象,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美了。

3、想像画面,说一说。

春天,鲜花盛开();秋天,瓜果飘香()„„

4、美读段落。

(1)自由朗读。

读书不仅要读在嘴上,更要读到心里。

试着读一读,能不能让自己进入到这美丽的花园中?

(指名读,推荐读)

(2)集体朗读。

好美的花园呀,让咱们一起去美美地享受这花园的美丽。

(齐读)

五、学习3—6自然段,探究“变化”,感悟寓意

1.过渡:

看,花园四季交替多正常啊!

可巨人的加入就使这个花园发生了变化。

花园是怎么变的?

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句子。

1.读文找句。

学生再次读文,画句子,交流。

2.抓点研读。

▲当学生讲到“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时,出示语段: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巨人的花园怎样的特点?

(荒凉)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文字中去读一读这段话吗?

(自由读,指名读)

屏幕出示: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乌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现在读这段话,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齐读。

▲当学生讲到“与此同时,鲜花凋谢”一句,出示句子: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与此同时”是在什么时候?

之前花园是怎样的呢?

联系上下文,用上文中的词句,把花园一瞬间的前后变化说一说。

(适时补充“春意盎然”等成语)

3.归纳梳理。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3.合作朗读第6自然段

同学用丰富的想象力让这个童话更美了,我想,你们一定可以把它读得更吸引人。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读,好吗?

师读写冬天的前两句,女生读村子,男生读花园。

(再给一次机会)

六、设疑结课

同样是春天,为什么村子里春暖花开,花园里却是雪花飞舞?

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五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沙市芙蓉区杉木小学朱月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洋溢"的意思;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发挥想象,感受巨人的花园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发阅读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四年级了,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能说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吗?

为什么?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说得比较多,而且杂乱无章,这样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时老师都要思考:

我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否高效或者足够吸引学生。

如果导入只是为了导入那么就尽量少花时间,学生说了别的学生依旧不懂的尽量不说。

)是啊,童话故事以它生动的故事以及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巨人的花园,一起来写下课题。

注意巨字的笔顺。

这个课题有意思,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从哪知道的呢?

理由呢?

想象中的巨人是怎样的?

对了,童话故事就是这样超出了我们平时的生活。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巨人,这些孩子们在他身边显得如此的小。

想不想去巨人的花园?

敢不敢去?

有的同学摇头,没关系,巨人现在出去旅行了,跟我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圈出课文中的词语读一读。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A喧闹洋溢逃窜

B冷酷脸颊火辣辣拆除训斥允许(分三横排来分。

如冷酷与训斥脸颊与火辣辣拆除和允许这样进一步进行分类)

师:

这些词语都是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自己试着读一读,并且想一想,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

师:

第一组,谁来读?

(1生读)这一组词语写的是谁?

(孩子们)是一些怎样的孩子们?

(可爱的。

调皮的)跟大家一样。

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一起读读。

洋溢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结合语境,学生说意思)(字理分析。

益,上半部分是一个水字,横着,底下是一个皿字,也就是一个容器,一个盆。

外面都有水了,说明水——流出来了,那么溢就是流出的意思。

洋溢,也就是说水很多,都流了出来,那么这里指什么很多?

)(课件溢字描红)要写好溢字关键要写好哪个部件?

范写“溢”。

生练写两个。

师:

第二组,谁来读,生字比较多。

(1生读)这里面的生字,你观察观察,哪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

师范写“酷”,生练写2个。

这又是写谁呢?

(巨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冷酷的孤独的)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师:

作者王尔德在《自私的巨人》中还告诉我们,巨人没有朋友,只好到妖怪科尼西家去串门,一住就是七年。

听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什么原因导致他没有朋友?

(2)那么调皮可爱的孩子与冷酷的巨人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现在能说一说吗?

(反馈中段采取填空式的说更合适,另外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检测方式不止这一种,还可以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等等。

课文时讲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但后来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了,结果在花园覆盖冰雪,通过男孩的启示,巨人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春天。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师:

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生:

猜想。

(美丽寒冷)师相机板书。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巨人的花园的句子。

师:

现在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巨人的花园美丽或者寒冷的句子,划上横线。

2、汇报。

(1)生读写巨人的花园的句子。

(课件一一出示)

(2)自由读读句子,待会请你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写巨人的花园的美丽。

师:

这些句子都写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我想找一些四字词语来表示,你能找出来吗?

(一生上台板书,其余的在书上圈记。

上课时发现时间不够,如果让一个学生来写比较耗时间,还不如将两边的黑板交给学生,你找到哪个就写哪个,只要不重复、写工整即可。

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我们一起读读她写的这些词语。

有不同意见的吗?

(4)同样方法学习描写巨人的花园很寒冷的句子。

(5)师:

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巨人的花园一下是春天,一下是冬天,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板书变化),是什么原因呢?

生:

师:

那现在我们趁着巨人外出旅行了,赶紧去看看吧。

四、品读第1.2自然段,感受巨人的花园的美及孩子们的快乐。

师:

能找到哪些段落是写巨人外出旅行了吗?

1、自由读读第

1、2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师: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

有多漂亮?

指导朗读。

师:

一年四季,你想在巨人的花园里做什么?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去巨人的花园里玩一玩,一起读一读,试着读出你的心情。

(齐读)(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五、设置悬念,激发下节课的学习兴趣。

1、(播放脚步声)生自由猜想,留下悬念。

师:

什么声音?

谁?

谁来了?

怎么办?

这么高大的巨人站在你面前,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们可是私自闯入别人的花园呀?

猜猜巨人会怎样对我们?

2、那还不赶紧逃啊!

还敢不敢去巨人的花园?

还想不想去?

朱老师可不敢去了,看下节课哪位老师敢带大家去。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1、字词的学习占时比较多,在学习巨人这一类词语时可以稍微精简些。

同时学生读词语的速度及读课文的速度过快,要让学生养成带着感情读词读句的习惯。

注意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停顿,以及清晰的表达。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进行朗读的训练。

2、在老师要求自由读时,学生习惯齐读。

3、当个别词语读起来比较拗口时,可以放在句子中让学生读。

如“火辣辣”。

4、在归类学习“拆”“斥”时,采取擦除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最后完全消失不太合适,如果最后再进行复原就更好了。

5、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老师不要去重复学生的话,可适当地进行提炼。

6、教师的状态一定要融入课文,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每一篇课文都要注意去体会其中的感情,然后在教学中自己先如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