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2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1、效果图

2、总平面图

3、建筑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

2、项目地址:

贵州省XX市XX特区平寨镇平寨村。

3、项目性质:

改扩建。

4、项目规模:

校园占地面积44.85亩(299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50.0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8586.77平方米,厕所135平方米,门卫值班室94.5平方米,垃圾站33.74平方米。

5、项目总投资:

1123万元(中央及省、县专项资金)。

6、项目实施、主管单位:

XX特区教育局。

7、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为20个月。

8、项目法定代表人:

XX(XX特区教育局局长)。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5、《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6、城建基础资料及国家有关法律,专业技术规范,标准等等。

7、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现状。

三、可研报告编制的原则

1、遵照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贵州省有关法规、文件、标准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的内容和指示精神进行编制。

2、对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条件、技术方案、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与评价,客观地为上级主管部门审议该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3、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力求使该项目方案切合实际,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尽可能节省国家资金。

4、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现有客观条件,完善相关设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编制目的

提出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的设想,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评价,为项目审批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

1、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研究、论证。

判别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兴建理由是否相吻合,预期目标是否有合理性与现实性。

2、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充分依据。

4、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供科学,详实,可靠的依据。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8850.01平方米,其中新建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8586.77平方米,学生厕所建筑面积135平方米,门卫值班室94.5平方米,垃圾站33.74平方米。

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

六、主要技术指标

该项目为改扩建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4.85亩(299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850.01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8586.77平方米,厕所135平方米,门卫值班室94.5平方米,垃圾站33.74平方米。

建筑密度8.21%,容积率0.337,绿地率42.8%,停车位20个。

根据学校详细规划总体方案,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8586.77平方米、厕所135平方米、门卫值班室94.5平方米、垃圾站33.74平方米为新建项目,保留原有1216平方米教学楼一栋,该栋教学楼内有16个教室和4个办公室。

建设土地是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规划用地。

七、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战略和XX市XX特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XX特区教育局顺应时势,根据《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精神,制定学校详细规划总体方案,改扩建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项目,对推动XX特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项目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切实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1、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和中央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中西部农村学校改造工程的要求。

2、本建设项目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XX特区教育发展需求。

3、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改善XX市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的办学条件,为创建和谐XX特区创造了条件。

4、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一、XX特区基本情况

XX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凉都XX东部,距省城贵阳172公里,北与纳雍县,织金县接壤,西与水城县相邻,南和东南与晴隆、关岭、镇宁三县相连,东与普定县毗邻。

贵昆铁路和贵烟公路横贯东西,水黄高等级公路从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区国土面积1792.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20个行政村,25个社区居委会。

境内居住有汉、彝、苗、布依、仡佬等3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0.52%。

全区总人口65.25万,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7595万元,财政总收入2412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69元,属国家级贫困县。

全区共有小学184所,教学点54个,小学在校学生77974人;有初中43所,在校初中生28862人。

1992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5年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

二、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概况

平寨镇补林小学座落于XX特区平寨镇平寨村,是XX特区中心地段,这里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莘莘学子接受教育的好地方。

平寨镇补林小学建于1970年,学校占地面积2614平方米,建筑面积2188平方米。

现拥有12个教学班,学生700人,教工25人。

其中,取得大专学历的12人,合格学历13人。

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16人。

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教学楼内设有电脑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等。

学校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30年来的积淀,平寨镇补林小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不断进取,完善自身,追求发展,奉献社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师:

文明、团结、奉献、进取;学生:

团结、勤奋、诚实、活泼。

全体教师秉承“教师德艺兼备为先,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活校”为目标,恪守“勤奋、求实、和谐、创新”的校训,“严谨、和谐、活泼、向上”的校风,“爱教、会教、善教、乐教”的教风,“爱学、会学、善学、乐学”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

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抓科研,搞课改,走创新,求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改革促发展,发展创新高。

学校的办学宗旨:

为了孩子的明天。

学校的办学目标:

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

学校的培养目标: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育人,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为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平寨镇补林小学不断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势头:

近几年来,教师多次获各级各类奖励,学校先后被评为“先进学校”。

虽然现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仍稳步提高。

在平寨镇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1、该项目的建设是党中央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搬迁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

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将是我们国家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工作重点之一。

因此,加快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的建设,是该校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2、该项目的建设是XX特区教育发展规划的需要:

XX特区现有人口65.2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3.5万人。

近几年来,农村大量人员到城区务工,加上现在农村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纷纷到城区购房,所以学校生源逐年增加,学校现有的校园校舍及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X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从以上现状分析,急需扩建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以缓解日益凸显的各类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3、改扩建有利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使整个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4、改扩建后的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能容纳2000左右学生,可为平寨镇片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就近入学的实际问题。

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群众强烈期盼平寨镇补林小学尽快改善办学设施,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的现状和发展的规模来看,学校目前急需建设新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广大师生和家长迫切要求改善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办学设施。

2、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XX特区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有能力、有决心、有信心搞好该项目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4、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给施工创造了优越条件,工程用水、用电能全方位保证“三通一平”的需求完全能满足。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编制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4、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建设地点及技术方案,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完善相关设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XX市XX特区教育发展需要,改扩建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4.85亩(299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850.01平方米。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各项基本设施指标,按照可容纳2000名学生的规模进行规划:

1、新建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8586.77平方米。

2、学生厕所建筑面积135平方米。

3、门卫值班室94.5平方米。

4、垃圾站33.74平方米。

5、教学楼周边除通道外均进行绿化处理。

第四章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根据《XX特区城市总体规划》,项目拟建地点在XX特区平寨镇平寨村。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用地内地形较为平整、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办学条件极佳,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和学习环境,促进平寨镇补林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场址现状

该址在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校园内,交通便利。

校园内建筑已固定,现有校园道路能直通拟建建筑,拟建建筑用地范围无不良地质构造,高差较小,校园周围无重大影响教育建筑物和重大规划项目,无重大噪音、烟尘污染企业,环境优美,治安状况良好,场地适合办学。

三、场址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XX特区平寨镇海拔高度为1800-2017米,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区,地貌属于溶蚀陷盆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1年中可施工时间长。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XX特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建设项目周围属石灰岩地质构造。

建设基地内地形平整,用地范围无不良地质构造,地下水位较深,地震基本强度VI级,属中软场地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筑。

且“三通一平”已具备。

3、公用设施条件:

①建设地点施工、生活用水有可靠的保障;②特区供电局可为本项目提供电力保障;③电视、电话可直接申请县广播电视局、电信局安装,移动通讯信号良好。

4、建设用地:

本项目拟建地点在原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内,无需另行征地,建设方案符合有关规划要求。

5、交通条件:

拟建地点位于XX特区平寨镇,现有道路可为工程建设提供运输保障。

6、施工条件:

XX市现有水钢、水城水泥厂;XX特区有水泥厂、砖厂、砂石料厂等。

建设项目所需建材在数量、质量上均可得到保障,施工条件成熟。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一、概述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完善教学设施建设更显重要,并特别注重学生在校的教学场所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满足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2、符合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复的有关规划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划条例;

3、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结合场地地形,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对水流、生态不造成破坏。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创造高雅、优美,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空间景观;

4、反映出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

以学校发展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

全方位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要求为现代校园提供良好的共享交流空间;

5、遵循教育应面向未来,教育建筑产品也同样如此的原则,做到校园规划设计、单体建筑设计、良好的景观设计三者有机的结合,建设环境优美的校园。

建筑单体体现校园文化的建筑风格、不虚饰、不夸张。

建筑形式优雅大方,处理好统一的形式与特色的表现的有机结合;现代感与传统建筑的有机结合,创造崭新的校园形象。

三、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项目建筑规划红线图

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0-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4、《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20015-2003

四、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1、本规划拟采用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结构特征,改扩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周边环境相互联系,功能互补,完善学校的整体要求。

2、道路系统采用人车分流交通系统,各主要功能区通过步行道路及绿化带连接,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以人为本,联系便捷。

3、技术经济指标:

校园占地面积44.85亩(2990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8850.01m2。

五、建筑物设计

(一)新建建筑物

根据学校详细规划总体方案,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筑物包括综合教学楼、厕所、门卫值班室、垃圾站。

(具体位置详见总平面图)。

(二)建筑物设计理念

为适应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设计。

本项目建筑物一切均服从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尽可能周到、全面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并兼顾坚固、实用、清洁、美观的设计理念。

六、单体结构

1、概述: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规划方案中所涉及的建筑单体为多层建筑,建筑内使用功能多,结构形式明确,在上部结构设计中不存在难以处理的复杂技术问题,易满足结构安全、耐久的使用要求及建筑的美观要求。

建筑物为框架结构。

2、设计依据:

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建筑规划方案。

3、设计条件:

①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及建筑高度,本工程确定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属二类建筑。

③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地震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各建筑单体抗震设防类别按乙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中小学为重点设防类,按本地区地震强度提高1度设防,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

4、上部结构:

根据各建筑单体不同功能及建筑规模,对各建筑单体所考虑选用的上部结构型式如下: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筑拟采用框架结构。

5、基础选型:

根据建筑单体结构形式,拟采用的建筑单体基础型式:

独立柱基础。

七、给排水及消防

1、设计依据:

现行的各设计规范及方案。

2、规划水源:

学校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供水干管供给。

3、规划供水量预测:

①生活用水量:

根据XXXX特区总体规划,以及学校生活用水的特殊性,确定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为40升/日*人。

②绿化用水量:

用水量标准为3升/米2*日,绿化用水量为3米3/日。

③道路及广场浇洒水用水量:

用水量标准为3升/米2*日,浇洒水用水量为0.498米3/日。

④管道漏损及未预见水量:

按以上a和b、c两项用水量的15%计,则用水量为2.92米3/日。

⑤总用水量:

总用水量为以上a、b、c、d四项总和,则总用水量为22.42米3/日。

4、教学楼管网布局规划:

①为保证供水安全,教学楼给水管道布置为环网系统,供水主管从市政给水管引入,使整个供水系统更安全合理。

②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下。

给水管道按最高日最大时设计K日=1.8,K时=2.2。

③给水管道选用硬聚氯乙烯给水管。

管道平均覆土深度0.8-1.0米。

5、教学楼消防给水系统:

①消防用水量标准:

室外消防用水量:

25升/秒,同时间火灾发生次数为1次,火灾时间为2小时。

②室外消火栓:

在室外给水干管上每隔120米设一地上消火栓,且消火栓服务地径不小于150米。

6、学校排水工程规划:

工程应综合考虑污水系统总体布局,近远期结合及建设的可行性。

为保护水环境,排水体制应为雨、污水分流制。

7、学校污水工程: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为17.94m3/日。

在建设区内,根据其自然地形设一个排水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最终排入水城河边污水主干管。

污水管网应根据确定的污水主次干管走向,计算各污水管段管径、坡降。

污水管最小坡度及最大设计充满度

最小管径

管径(mm)

设计充满度

最小设计坡度

污水支管

DN242

≥0.25≤0.5

≥0.008

污水主管

DN300

≥0.006

八、供电、照明

1、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利用原校内电源配置相应低压配电柜即可满足整个学生教学楼及室外照明用电需求。

2、电气照明

①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楼内主要通道及室外场地照明采用高压钠灯及庭园灯相结合方式,并对主要建筑物外立面设置泛光灯具,共同实现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楼景观照明。

灯具选型结合环境设计,以美观大方、节能耐用为选型原则。

②教室的照明以节能型日光灯为主,满足采光要求即可。

3、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筑考虑。

防雷接地及其他强、弱电设备接地均共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体。

建筑物进户将电缆外皮接地,各变电所安装高、低压避雷器以防雷电波过电压入侵。

建筑电气安全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重要部位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

九、道路系统及流线分析

道路系统着重整体设计,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各种人流、物流,内外交通,以简捷、畅通,互不干扰人车分流为原则。

1、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楼出入口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楼出入口与校内操场相连,出入便捷,无车行道,给学生最大的交通安全保障。

2、道路系统: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教学楼区利用道路贯穿,通向学校操场。

3、学生人流、教职员工人流、来访人员人流设计合理流线。

4、消防流线:

从城市干道分次干道进入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

十、学校安全防灾设计

1、消防:

联系各建筑之间的道路允许消防车驶入,室外消火栓按规范布置。

2、抗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中小学为重点设防类,学校按本地区地震强度提高1度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防洪: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场地原有标高符合防洪要求。

十一、环保卫生设计

1、生活污水和废水要经过化粪池处理;清洁废水和其它废水要针对性地适当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污管网;实验室污水必须统一回收处理后排放。

2、卫生:

学生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均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设置。

十二、无障碍设计

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人行通道、建筑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等处均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饮水器等残疾人专用设施。

十三、绿化

1、按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绿化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绿化,绿地率:

42.8%。

2、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绿化系统分为两部分:

①空地绿化:

无建筑物和构筑物地带。

②活动场所绿化:

运动场所四周均有绿色植物覆盖。

第六章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1、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现行《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76号文)

4、现行《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文)

二、节水措施

系统节能措施:

系统直接由室外供水管网供水,不作二次加压,节约电能。

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器具(如延时自闭冲洗阀等)。

卫生间洗手盆废水和大便器污水分别排放收集,室外分别设置排水系统,为以后废水处理回收利用打下基础。

三、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民用建筑的维护结构节能设计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及使用舒适性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较好的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也能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降低日常能源消耗量。

2、建筑维护结构节能措施:

①、对外维护结构,其传热系数控制在不大于1.0w/(m2·K),可采用普通保温外墙,保温材料可为聚苯颗粒保温砂浆,XPS挤塑聚苯板等。

②、对于屋面,其传热系数控制在不大于0.7w/(m2·K),对常见保温屋面的方法,可加厚保温材料的厚度,或改用通风屋面或吊顶屋面。

③、对室外悬挑的楼板,其传热系数不易大于1w/(m2·K)。

由于建筑造型的原因,从外形上去控制建筑的窗墙比、限制朝向等不易做到,但在现有外形的基础上,提高热工性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并对提高建筑本身的经济性也有一定意义。

④、外窗:

采用中空隔热玻璃。

3、节能:

①、安排提供热、水、电等能源建(构)筑物靠近负荷中心。

②、通过采用低能耗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自然通风采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③、走道、楼梯采用声光控制节能灯具。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国家环保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4、《综合污水排放标准》(现行标准)。

5、《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现行标准)。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现行标准)。

二、污染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XX特区平寨镇补林小学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分析,项目只在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而项目建成运营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

污染环境因素主要是:

建设项目内容多、有一定工程量、施工期长,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对周围产生一定影响。

1、废水:

卫生间有生活污水;广场及道路清洁用水。

2、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

3、噪声:

运营期间在学生学习生活时有一定的生活噪声。

施工期间有机械搅拌噪音污染。

4、粉尘:

施工期间有施工灰尘污染,运营期间无粉尘污染。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污染治理:

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系统统一排放。

2、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