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576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2017.10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对王菲离婚原因的猜测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而有关近年来专心学佛的王菲欲在春节后

出家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举火把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在正月十四这天,村民们明火执仗绕走在大街小巷,增

添了无限欢乐。

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保护

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

为了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

彩斑斓的怜爱。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把自

身事务嫁给家长。

A.B.

C.

D.

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旅客

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

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日、韩、美做出

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

各国政府

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纷纷登堂入室,华为、联想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已

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保安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

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赠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

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A.B.

C.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B.有一部分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由于社会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收入的偏低,

这让他们非常困扰。

C.对古汉语及鉴赏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宋词的艺术世界。

D.自从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一个评选的门类后,原生态一

词就常在人们的嘴中和传媒界中频频出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的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

时尽职尽责,受到当时人所崇拜。

B.书籍是由承载物、文字及由文字构成的信息组块组成的综合体,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

意识相结合的载有某种信息的一种精神产品。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点名批评,称

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

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

,以之印制的年画色彩明快鲜艳,久不褪色,

,艺术风格独特。

年画题材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等,种类繁多。

线条简练粗犷

自行手工磨制颜料

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

以矿物、植物做原料

构图饱满匀称

造型古朴夸张

A.B.C.D.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B.C.

D.

7.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范增数目项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项伯杀人,臣活之

A./////

B.////

C.///

D.////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以其无礼于晋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敬称的还有君

公阁下卿足下等。

B.周代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慷慨激昂。

D.大夫,官职等级名。

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

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二、文言文部分(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

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

于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

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

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刁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

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

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

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且不求,何时得功?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

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

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

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

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

王曰:

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

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逊,请杀之。

成王曰: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

穆公大欢,与重耳饮。

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注:

趣:

通促。

催促,督促。

不穀:

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B.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C.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D.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

坚决

B.穷而来此

穷:

贫穷

C.重耳谢不敢当

谢:

辞谢

D.子乃拘小礼

拘:

拘泥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饥而从野人乞食

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B.

C.

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跑到蒲城据守,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无奈之下,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

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

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的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

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共10分,每个1分)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夫晋,何厌之有

(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4)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5)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6)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9)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10)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三、默写部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由眼前秋景开始回忆往夕生活的过渡句是

(2)《雨巷》中诗人目送丁香姑娘静默地一点点远去,最终以

写出她消失在那破落衰败之地的结局。

(3)《再别康桥》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到来的诗句是

(4)《荆轲刺秦王》中著名的易水送别段落,通过荆轲出发后动作描写来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两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共15分)

为牛接生

莫言

记得有一天傍晚,我们家的母牛生小牛,不知道那母牛是以我母亲为榜样还是那小牛以我为榜样,竟然也是先生出一条腿,便卡住了。

那老母牛憋得哞哞地叫,看样子非常痛苦。

我爷爷我父亲都焦急万分,搓手,跺脚,圈子,无计可施。

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何况这牛是生产队放在我们家代养的,真要死了,那可了不得。

母亲悄悄地对我姐姐说:

嫚,我听到隔壁你姑姑回来了。

没等母亲说完,我姐姐就跑了。

父亲白了母亲一眼,说:

你瞎胡闹,她是给人接生的!

我母亲说:

人畜是一理。

我姑姑跟着我姐姐来啦。

我姑姑一进门就发脾气,说:

你们想把我累死吗?

给人接生就够我忙的了,你们还要我接牛!

母亲笑着说:

妹妹,谁让你是咱自家人呢?

不找你找谁呢?

人家都说你是菩萨世,菩萨普度众生,拯救万物,牛虽畜类,也是性命,你能见死不救吗?

姑姑说,嫂子,幸亏你不识字,要是识上两箩筐字,和平村里如何能盛得下你!

母亲说,即便我识上八箩筐字,也比不上妹妹一根脚指头。

姑姑的脸上虽然还是怒冲冲的神情,但显然已经消了气。

此时天色已暗,母亲点起家里所有的灯,剔大了灯草,都端到牛棚里。

那母牛一见到姑姑,两条前腿一屈,跪下了。

姑姑见母牛下跪,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我们的眼泪也都跟着流了下来。

姑姑检查了牛的身体,半是同情半是戏谑地说:

又是一个先出腿的。

姑姑把我们轰到院子里,怕我们看了受刺激。

我们听到姑姑大声下令,我们想象着母亲、父亲在姑姑的指挥下帮母牛生产的情景。

那晚是农历的十五,月上东南时分,天地一片皎洁的时候,姑姑喊:

好,生下来了!

我们欢呼着冲进磨坊,看到母牛身后,多了一个浑身黏液的小家伙。

父亲兴奋地说:

好,是头小母牛!

姑姑气哄哄地说:

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

父亲说:

小母牛长大了可以繁殖小牛啊!

姑姑说:

人呢?

小女孩长大了不也可以生小孩儿吗?

父亲说:

那可不一样。

姑姑说:

有什么不一样!

父亲见姑姑急了,不再与她争辩。

母牛调过头,舔舐着小牛身上的黏液。

它的舌头上仿佛有灵丹妙药,舔到哪里,哪里就获得了力量。

大家都感慨万端地看着这情景。

我偷眼看到,姑姑的口半张着,眼神很慈爱,仿佛那老牛的舌头舔到了她身上,或者她的舌头舔到了小牛身上。

等母牛的舌头差不多舔遍小牛身体时,小牛抖抖颤颤地站了起来。

我们张罗着找脸盆,倒水,找肥皂,拿毛巾,让姑姑洗手。

奶奶坐在灶前,拉着风箱烧火,母亲站在炕前擀面条。

姑姑洗完手,说:

饿死我了!

今晚我要在你们家吃饭。

母亲说:

这不就是你的家吗?

奶奶说:

是啊,才不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几年呢。

这时,大奶奶在我家院墙外呼唤姑姑回去吃饭。

姑姑说:

我不能白给他们家干活儿,我要在这里吃。

大奶奶说:

你婶子过日子急,你吃她一碗面,她会记一辈子的。

我奶奶提着烧火棍跑到墙根,说,你要是馋了呢,就过来吃一碗,要不就滚回去。

大奶奶道:

我才不吃你的东西呢。

面条煮好后,母亲盛了一大碗,让姐姐给大奶奶端过去。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姐姐跑得急,摔了个狗抢屎,那碗面条泼了,碗也碎了。

为了不让姐姐回来挨骂,大奶奶从自家碗橱里找了一个碗让姐姐端回来。

姑姑是个健谈的人,我们都愿意听她讲话。

吃完面条后,她背靠着墙壁,侧坐在我家炕沿上,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她踩过百家门子,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听过许许多多的逸闻趣事,述时又毫不吝惜地添油加醋,这就使她的话像评书一样引人入胜。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刘兰芳的评书连播时,母亲就说:

这不分明就是你姑姑吗?

她要是不当医生,说评书也是一张好嘴。

(节选自长篇小说《蛙》,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中没等母亲说完,我姐姐就跑了一句,显示出姐姐的活泼与敏捷。

与此相同,其他地方的描写,也是寥寥几笔就能把人物写活。

B.人家都说你是菩萨世的话,是母亲故意编出来消姑姑的气的,同时也是要使姑姑不好意思拒绝为牛接生,这说明母亲很有心计。

C.月上东南天地一片皎洁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一种祥和愉悦的氛围,预示了母牛生下小牛的成功,也预示了我们家将来的幸福生活。

D.最后一段与为牛接生的事没有什么关联,却并非赘余,是有意为之。

这样写使姑姑的形象更为丰满,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目前。

E.文本的重点是描述姑姑为我家的母牛接生的事,从姑姑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她有很高的医学造诣,很受人尊敬。

(2)小说开头的画线部分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3)小说中的姑姑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6分)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

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师大附中2017-2018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教师讲案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对王菲离婚原因的猜测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而有关近年来专心学佛的王菲欲在春节后

出家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举火把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在正月十四这天,村民们明火执仗绕走在大街小巷,增

添了无限欢乐。

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保护

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

为了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

彩斑斓的怜爱。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把自

身事务嫁给家长。

A.B.

C.

D.

答案:

D

不胫而走:

释义:

:

胫,小腿;走,跑。

意为没有腿却能跑,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借以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形容传播迅速。

明火执仗:

明:

点明;执:

拿着;仗:

兵器。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过江之鲫: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惨淡经营:

惨淡:

苦费心思;经营:

筹划。

原指之动笔前的精心构思,现在形容苦心筹划,营谋某事。

(不用于经营不善)

穿云裂石:

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借以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越俎代庖: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旅客

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

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日、韩、美做出

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四分之一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

各国政府

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纷纷登堂入室,华为、联想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已

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保安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

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赠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烧烤摊,

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A.B.

C.

D.

答案:

C

重足而立:

重足:

双脚并拢。

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

形容非常恐惧。

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自

《公羊传僖公四年》。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方兴未艾:

方:

正在;兴:

起始,兴起;艾:

停止,完结。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登堂入室:

堂、室: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捉襟见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曾几何时:

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泛指时间没过多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B.有一部分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由于社会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收入的偏低,

这让他们非常困扰。

C.对古汉语及鉴赏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宋词的艺术世界。

D.自从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把原生态唱法列为一个评选的门类后,原生态一

词就常在人们的嘴中和传媒界中频频出现。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的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

时尽职尽责,受到当时人所崇拜。

B.书籍是由承载物、文字及由文字构成的信息组块组成的综合体,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

意识相结合的载有某种信息的一种精神产品。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点名批评,称

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

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

答案:

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

,以之印制的年画色彩明快鲜艳,久不褪色,

,艺术风格独特。

年画题材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等,种类繁多。

线条简练粗犷

自行手工磨制颜料

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

以矿物、植物做原料

构图饱满匀称

造型古朴夸张

A.B.C.D.

答案:

D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B.C.

D.

答案:

A通读所有选项,可以看出这段话的中心是教育,所以应为总说句,放在开头,解释的原因,补充说明;剩下的顺序,细读可以看出,的后半句看它和一致,承上启下的只能放中间,必在后面,必在后面。

7.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范增数目项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项伯杀人,臣活之

A./////

B.////

C.///

D.////

B(形容词活用成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名词活用成动词)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以其无礼于晋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被动句式(A定语后置B状语后置D判断句)

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许君焦、瑕,朝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