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3688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学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方面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方面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商业的热情。

(3)思想方面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概况

(1)序幕: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旗帜:

民主与科学。

(3)主将: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中心及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重点精讲]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

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3.内容

(1)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伦理革命: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抨击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并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青年》杂志发动了白话文运动,率先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白话文小说,推动了文学革命和推广了国民教育。

[疑难解析]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重点精讲]

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见下图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民国元年一副春联

思考

(1)图片和对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现象:

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很多人具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问题:

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不够彻底,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思考

(2)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中作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 

(2)分别指民主与科学。

进步性:

主张民主、科学,敢于斗争;局限性:

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

材料三 见下图

思考

(3)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 (3)说明封建礼教行将就木,应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原因: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材料四 两个黄蝴蝶,……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林纾《妖梦》内容简介:

一个人梦见去游阴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个阴曹地府闹得天翻地覆。

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大书一联云: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思考

(4)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从材料看,文学革命在形式上有何主张?

你如何认识“文学革命”的意义?

答案 (4)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形式: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意义:

①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②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要点指津]

新文化运动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做了必要准备,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归纳总结]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以下特点: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

2.传播概况

(1)开始传播:

19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2)广泛传播: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陆续出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创建了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了《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等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还有杨匏安、李达、李汉俊等人。

3.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深化探究

材料

思考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成为主流思想的?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有何影响?

答案 

(1)①《新青年》刊登一批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

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组织会员学习,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等。

③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

④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2)现象: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的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题容易误选C。

2.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andScience”辩护。

这里的“DemocracyandScience”指(  )

A.科学与技术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一双语试题,解答该题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可直接据所掌握英语知识进行翻译,另一途径是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新文化运动及其口号“民主与科学”进行判断。

3.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答案 B

解析 最早在《新青年》上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是指它(  )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易误选A项,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或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理解不准确。

“继续”和“补课”说明二者本质的相同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性。

5.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故A项错误;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项错误;文章写于1918年,中共成立于1921年,故D项错误。

[基础达标]

1.如下图,《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

这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人们经常用副题“LaJeunesse”来称呼《新青年》。

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  )

A.当时的上海流行在杂志上附上法语

B.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这本杂志是与法国人合编的

D.陈独秀喜欢法语

答案 B

解析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故乡,中国的新思想源自法国,这种做法反映出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

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

甲说:

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

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特征:

器物——制度——思想观念。

其中,新文化运动是发展为思想观念层面的代表事件。

3.就作用而言,新文化运动前期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地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思想,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不彻底。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C

解析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批判而写作的。

5.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却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做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故本题答案为B。

6.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答案 D

解析 “旧思想”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它“洗刷干净”意即清除封建思想。

7.“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的苦弟兄。

”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 B

解析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受其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8.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 B

[能力提升]

9.近代一篇文章写道: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文章作者应该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代表

答案 D

解析 从“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及“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10.陈旭麓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解析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历程为:

器物、制度和思想。

关键信息:

只有学习西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经历了器物和制度两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由此深入思想层次,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抨击封建统治思想——儒家思想。

11.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这部小说是(  )

A.《海国图志》B.《狂人日记》

C.《新青年》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 B

12.下图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 A

解析 从图例中可以看出两种报刊上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文章最多,说明当时思想界介绍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潮流,因此A项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有报刊、社团、论战、开办学校等;《新青年》最早是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刊物;两个刊物主要的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由此得出B、C、D项是错误的。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

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请回答:

(1)“两位先生”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

(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答案 

(1)民主和科学。

(2)陈独秀认为应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3)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东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解析 第

(1)问,“两位先生”指的是“赛先生”和“德先生”,即“Science”(科学)和“Democracy”(民主)。

(2)问,注意结合材料“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等信息作答,陈独秀认为要救亡首先要废除封建文化。

第(3)问,陈独秀主张“打倒孔家店”,对此我们要辩证认识、全面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杂志是谁创办的?

其前身叫做什么名称?

影响是什么?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主要以宣传什么为主?

(2)图二中的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有哪些?

(3)图三中的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

(4)材料二中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

概括毛泽东该段话的观点?

(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作用。

答案 

(1)陈独秀;《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2)①是《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②其《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旧礼教吃人的本质;③他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只要写出两个即可)

(3)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要言之有物。

(4)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认为新文化运动评价事物的方法是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5)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