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343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

上册美术教案

 

袭家小学

周立学

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

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

课件。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

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色彩的和谐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

(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

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

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

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

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

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

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

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

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

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

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

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

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趣味文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

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

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

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

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

为什么?

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

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

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

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

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

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

如:

形象体:

“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

字形变化:

“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

笔画变化:

如:

“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

结构变化:

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

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

如:

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

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

“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

“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第6课地球的新生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

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

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

装饰地球的材料。

2、学生准备:

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

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

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2、装饰3、抽象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

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

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7)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

哪个小组先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3、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2)分组排练节目,准备下节课汇报演出。

“这节课大家动动脑筋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现在老师请各组再排练一个有关保护地球的小节目,下节课来进行汇报演出。

4、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第7课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

“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

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

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

(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

“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

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

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第8课鸟语花香

教学内容

中国画“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

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教学

追记

第9课陶泥的世界

教学目标: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

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

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

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

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

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第10课诗情画意

一、课型

造型表现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

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六、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

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揭题:

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

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

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

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

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

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

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

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第一课时: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