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5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理科综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3年高三第三次联考

理综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Ti:

48S:

32Cl:

35.5Fe:

56Cu:

64

1.下列各项中,与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最接近的是

A.细菌B.烟草花叶病毒

C.染色体D.核糖体

2.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②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③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④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④

3.右图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4.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I-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②代表染色体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I—IV中③的数量比是2:

4:

4:

1

D.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5.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6.右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

皮质的身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

7.固体储氢材料氨硼烷,化学式NH3BH3,可用如下反应制取:

Ni(NH3)6Cl2+2NaBH4=2NH3BH3+4NH3↑+2NaCl+H2↑+N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BH4中B元素化合价为+3价B.每生成11.2升H2转移NA个电子

C.NaBH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NH3的熔点高于PH3是因为前者共价键强

8.25℃时,下列溶液中微粒存在情况合理的是

A.Fe2+、Mg2+、ClO—、Cl—能大量共存

B.含Br—、K+、Na+、HSO—3的溶液,通入SO2后这些离子仍能大量共存

C.含K+、Na+、NO—3、F—的溶液中c(H+)

D.硝酸钠和碘化钡混合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为c(Ba2+)=0.2mol/L,c(Na+)=0.2mol/L,

c(NO—3)=0.3mol/L,c(I—)=0.1mol/L。

9.在一定条件下,无色的N2O5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充入N2O5气体,其转化率增大

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若平衡常数增大,则一定是升高了温度

D.当V正(N2O5)=2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0.下列有关指定装置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图1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液体由分液漏斗加入与烧瓶中固体反应,产生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排出的水的体积扣除分液漏斗加入的液体体积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B.用图2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时,如果气体滞留在烧瓶中,会导致测定的氢气体积偏小

C.用图3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图4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地用于一些气体的制备

11.下图为一种固体离子导体电池与湿润KI试纸AB连接,Ag+可以在RbAg4I5晶体中迁移,空气中氧气透过聚四氟乙烯膜与AlI3反应生成I2,Ag与I2作用形成电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纸A端发生还原反应

B.Ag+从银电极移向石墨,K+移向A端

C.试纸B端出现棕色

D.石墨上电极反应式:

I2+2e—=2I—

12.下列叙述中合理的是

A.白酒中含有的塑化剂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其官能团是苯基和羧基

B.测定Cu(NO3)2·nH2O中结晶水的含量可用方法:

称量样品→加热→冷却→恒重操作后→得到脱去结晶水后的Cu(NO3)2质量

C.SO2和FeSO4溶液都能使KMn0.溶液紫色褪去,但原理不同

D.敞开体系中,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4Fe2++8OH—+O2+2H2O=4Fe(OH)3↓

13.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的PH分别为m和n(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相同的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前者PH变化小

B.等温下,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CN溶液PH,后者大

C.HCN溶液和NaOH溶液不等体积混合后一定存在

C(H+)—C(OH—)=C(CN—)—C(Na+)

D.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前者是后者的10m-n倍

14.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且M>m,若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则当人拉着绳向左跨出一步后,人和物块仍保持静止,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1、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2、人拉绳的力的大小为F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F3均不变

B.F1增大、F2增大,F3不变

C.F1增大、F2减小、F3减小

D.F1减小、F2减小,F3不变

15.如图所示为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为电场线上的两点,当电子以某一速度沿电场线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加,则可以判断

A.场强大小EA>EB

B.电势

C.电场线方向由B指向A

D.若Q为负电荷,则Q在B点右侧

16.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两球恰好同时到达同一水平高度

处(不

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B.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到达同一水平的高度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做功功率和

对球b做功功率相等

D.从开始运动到两球到达同一水平高度,球a动能的减少量等

于球b动能的增加量

17.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和非静止轨道卫星B组网而成。

设有A、B两颗这样的卫星,轨道面相同,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轨道高度为h1和h2,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第一宇宙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8.如图,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3s,其波形如虚线所示。

己知图中x1与x2相距1m,波的周期为T,且2T<△t<4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能的最小波速为5m/s

B.可能的最小波速为

m/s

C.可能的最小周期为

s

D.可能的最小周期为

s

19.一块长木板P放在固定斜面上,木板上又放物体M,P、M之间有摩擦,斜面和木板间摩擦不计,以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木板P,使之由静止滑动一段距离S1,M只向上运动了S2,且S2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力F做的功等于P和M机械能的增量

B.P对M摩擦力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量

C.外力F做的功等于P和M机械能的增量与P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P对M摩擦力做的功等于M对P摩擦力做的功

20.如图所示,AB是一根裸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一部分弯曲成直径为d的圆圈,圆圈导线相交处导电接触良好。

圆圈所在区域有与圆圈平面垂直

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为B0导线一端B点固定,A端在

沿BA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缓慢移动,从而使圆圈

缓慢缩小。

设在圆圈缩小过程中始终保持圆的形状,设

导体回路是柔软的,此圆圈从初始的直径d到完全消失

所需时间t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车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1.(18分)

I、如图所示,为某学生实验小组拍摄的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完整频闪照片,已知闪光灯每秒钟闪n次,试写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两个表达式,g1=(用n,h1,h2,h3和数字表示),g2=(用n,h1,h2,h3和数字表示)。

如果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用这个实验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上进行了消去电表内阻对测量影响的实验探究,其中有一组学生利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来测量未知电阻Rx,他们的主要操作过程是:

(1)首先将R1滑片滑到(选填“c端”或“d”端),然后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连在a上,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尽量大些(不超过量程),读出此时两表读数,并记作U1和I1;

(2)将开关S2连在b上,保持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____(选填“R1”或“R2”)的滑动触头位置不变,移动另外一个滑动变阻器,(请根据实验电路图,续写操作步骤,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

(3)根据以上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得到待测电阻表达式为。

(4)实验评价:

该电路(选填“能”或“不能”)消除由于两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

22.(14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试求:

(1)物块的质量m多大?

(2)0-6s时间内物块的平均速度多大?

23.(16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过x轴正半轴的P点平行y轴的直线边界CD,第I象限CD边界左侧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第IV象限CD边界右侧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电场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第IV象限CD边界左侧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不计重力)从y轴正半轴上距坐标原点O距离为L的M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x轴上的N点与x轴正方向成53°射入磁场,最后垂直CD边界进入右侧电场。

(已知sin53=0.8°,cos53°=0.6)

(1)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

(2)O、P两点间的距离;

(3)粒子从M出发到第二次通过CD边界所经历的时间。

24.(20分)光滑的长直斜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与水平轨道BCD连接,水平轨道的BC段粗糙,CD段光滑,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D处的竖直面上,另一端与质量为3m的物块b则好在C点接触(不连接),弹簧处于水平自然长度。

将质量为m的物块a从斜面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下滑。

物块a与物块b第一次碰撞后一起向右压缩弹簧。

已知A点的高度为h,BC=l,物块a、b与BC段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25和μ2=0.4,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

求:

(1)物块a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2)弹簧在形变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3)试讨论释放点高度h取何值时,a、b能且只能发生一次碰撞。

25.(14分)X、Y、Z、L、M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O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2)M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元素Z形成的单质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与σ键数目之比为;

(3)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为1:

2和1:

3构成分子A和B,则A的结构式为;B的电子式为。

(4)比较Y与L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5)L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当0.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时,放出QKJ的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6.(15分)氨的催化氧化是氨重要的化学性质。

其实验设计也是大家探究的主要内容。

①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装置甲一般如右图:

②改进实验装置乙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氨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演示实验中,学生看到锥形瓶中的现象是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

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常常会看到锥形瓶中有白色烟雾,除水外,形成此烟雾的物质可能是硝酸和(填化学式)。

(3)改进后的实验与演示实验装置甲相比,除

了改变了催化剂和装置仪器外,还增加了两部

分具有新功能的实验装置,其中C装置中常用

干燥剂为,另一部分新功能设计的

装置是E和F,其作用是。

(4)工业上用氨气与空气(氯气氧气体积比为

5:

1)混合,通过“氨的催化氧化”等反应工

业合成硝酸,合成硝酸流程如图所示,其中甲、

乙、丙是工业设备。

其中发生氨催化氧化的设

备是,甲装置的作用是。

上方管

道中的气体与下方管道中的气体成分是否相同,如相同,写出主要气体成分;如不同,分别写出主要气体成分。

(5)物质循环利用是工业生产提高综合效率的主要手段,请在图中用笔框出物质循环利用的部分。

(6)上述工业生产中理论上1mol氨气全部转化为硝酸需要空气mol。

实际工业生产中常要通入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转化率等。

27.(15分)下图中某些有机物相互转换关系:

已知:

①烃A蒸汽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氧密度的46倍,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四个吸收峰。

④D结构简式为

,物质E含2个六元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C→D的反应类型是;C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下列物质不与G反应的是;

a.HBrb.CH3COOHc.Nad.Na2CO3溶液

(3)E的结构简式为;I的名称是;

(4)写出G+H→I化学反应方程式;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28.(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对银镜反应中影响出现银镜时间的因素和银镜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究。

I、影响银镜出现时间的因素探究:

请观察上表,回答问题:

(1)同学们进行实验1,2,4和5,其目的是;

若当银氨溶液量为1ml,乙醛溶液量为3滴,反应混合液PH为11,水浴温度为55℃时,推测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2)同学们为探究乙醛用量对出现银镜时间的影响,进行的实验是;

(3)按该小组预设的影响因素,没有完成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若要探究这些因素对出现银镜快慢的影响,还应如何设计实验?

II、银镜处理方法探究:

活动小组同学认为传统的用稀硝酸溶解银镜后再回收银的方法存在较大缺点。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1:

取15ml10%H2O2溶液倒入附有银镜的试管中。

现象:

银镜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为进一步探究反应产物,进行实验2…3………,(略)

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

H2O2溶液可以溶解银镜,在反应后得到单质银。

(4)写出传统的稀硝酸溶解银镜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5)用H2O2溶液处理银镜与稀硝酸处理银镜相比,其优点为(写出一点即可);

(6)猜想实验1中产生的气体为,检验方法为。

29.(16分)分析下列各图,回答关于植物代谢的问题

(l)图I示意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其中X、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____.[H]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

(2)图2显示当光照下物质A、B浓度达到稳定后,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

其中,固定CO2的化合物以及CO2转化的第一个产物分别是____(填图2中字母)。

(3)图3是该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与氧气释放的关系。

若每天给予12小时4KLx的光照,在25℃环境下比15℃环境下该植物全天积累的葡萄糖产量多毫克;若光照时间长短不变,光照时为25℃环境,黑暗时为15C环境,则全天该植物生产的葡萄糖量为毫克。

(4)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

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未长出叶片的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②A组幼苗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____,

③,观察幼苗叶片的颜色。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a.,说明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备条件;

b.A不变绿B变绿,,

c.。

30.(16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请回答下面的有关问题。

(1)从生物体内提取的DNA分子(称为第一代),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在实验条件下合成新的DNA分子。

复制一次后,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的DNA分子占%;第n代DNA分子中全部由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比例是。

(2)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

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两个无氰的亲本为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XB、Xb表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

Ⅱ-2的基因型为____,

Ⅲ一l的基因型为____。

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健康

孩子的概率为。

 

31.(22分)分析回答下列I、II题

I、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

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l)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

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

兴奋传给____,促使其释放,该物质的作

用是。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其监测数据显示,

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

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

据图可知,FNE进入水库后,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Ⅱ、图l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

现有MspI、BamHI、MboI、SmaI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点是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2)若用限制酶Smal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末端是末端,其产物长度为。

(3)若图l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

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I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请你设计一个筛选方案:

2013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理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C2、B3、A4、D5、C6、C

7、A【解析】:

因为没有说明气体为标准状态,故B错;NaBH4是还原剂,C错;是因为氨分子间有氢键的缘故,D错。

8、B【解析】:

ClO-可以氧化Fe2+,A错;F-发生水解,PH>7,故c(H+)<

,C错;D不符合电荷守恒。

9、C【解析】:

充入N2O5等效于直接加压,其转化率减小,A错;加压,NO2浓度变大,颜色加深,B错;速率比不等于计量数比,D错。

10、C【解析】:

图一中分液漏斗与下方连通,不需要减去加入液体体积,A错;B应为无影响;D无法实现。

11、D【解析】:

由题意得;银为原电池负极,石墨为正极;A为电解池阳极,B为阴极。

故A上发生氧化反应,A错;K+向B极移动,B错;I-到A极放电,产生棕色,C错。

12、D【解析】:

A项中官能团为酯基,A错;硝酸铜有可能分解,不能用同胆矾同样方法测定结晶水,B错;C项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相同。

13、A 【解析】:

酸性CH3COOH强于HCN,PH相同,稀释相同倍数时,CH3COOH的PH变化大。

A错。

14、D15、C16、D17、C18、A19、B20、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

Ⅰ、

g1=(h3+h1-2h2)n2------(3分)

g2=2h1n2/9或g2=h2n2/8或g2=2h3n2/25--------(3分)

gh2=(h3-h1)2n2/8------------(3分)

Ⅱ、

(1)c端(1分)

(2)R2(2分);调节R1,使两表读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并记作U2和I2(2分)

(3)

(2分)

(4)能(2分)

22、

(1)4s~6s:

F=μmg……………………4分

解得m=1kg……………………2分

(2)2s~4s:

F-μmg=ma…………………………2分

解得a=1m/s2…………………………2分

故4s末物块速度v=at=2m/s……………………2分

则0~6s:

平均速度

……………………2分

23、

(1)粒子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过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