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766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宿迁专版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时训练(三)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B        C  D

2.为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夏启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

3.【2019·成都】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4.【2019·重庆A卷】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如图所示,主要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的(  )

A.文字B.货币

C.思想D.度量衡

5.“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6.【2019·武威】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  )

A.分封制B.郡县制

C.行省制D.刺史制度

7.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国统一后,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这得益于(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8.某史学家说:

“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

秦始皇为“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0.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亲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1.右图为汉朝一官职的印文。

该官职的主要职能是(  )

A.负责军政

B.监察官吏

C.管理赋税

D.掌管礼仪

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实行了盐铁官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2019·烟台】“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2019·济宁】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15.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

16.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力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

B.图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秦朝分管监察的是太尉

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③明朝

17.《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

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B.班超

C.鉴真D.玄奘

18.新疆地广物丰,风景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宣政院

19.下列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大秦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影响深远,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又是伟大的教育家,请写出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

(任答一点)

 

(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设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

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

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

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

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

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

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图一中孔子的言论体现了“    ”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

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                           ”。

图二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        ,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

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材料三 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最初共有3府302个县,后改为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

——王新生《日本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的”新措施”指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的时间为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

故选A项。

2.B 3.B 4.B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

故选D项。

6.B 【解析】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故选B项。

7.C

8.B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排除②。

故选B项。

9.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采取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故选A项。

10.B 11.B

12.D

13.D 【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的措施。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故选D项。

14.B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根据所学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

故选B项。

15.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之后是西汉,西汉政权的建立者是刘邦。

故选A项。

16.C

17.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中西交流创造了条件。

故选A项。

18.C 【解析】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范围已包括新疆。

故选C项。

19.B

20.

(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郡县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21.

(1)仁。

(2)兴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官府对教育垄断;编订《诗》《书》《春秋》等;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温故而知新等。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22.

(1)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仁取义(舍生取义)。

(2)意图:

实现大一统。

特点:

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方式多元化);任人唯才。

作用: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3)原因: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选官和教育相结合,体现民族特色,渗透到社会各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智慧,是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坚持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精神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23.

(1)郡县制。

分封制。

(2)事件:

颁布“推恩令”;作用: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