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280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docx

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

2020-2021学年上学期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同步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D.48℃时,海波的状态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壶冒出“白气”

C.

干手器将手烘干

D.

草上形成“白霜”

3.下面是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

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草叶上的露珠

B.

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C.

草叶上形成的“霜”

D.

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风雨送春明,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

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

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

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8.下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40℃里,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B.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丝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铝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铝铜合金

9.夏天,小明想买一支冰棒来解渴,营业员从冰柜里面取出一支冰棒,小明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附有一层白花花的“白粉”,把包装纸剥掉后,发现冰棒周围冒出一圈“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粉”和“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

B.“白粉”是凝固形成的小冰晶,“白气”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白粉”和“白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白粉”和“白气”都是汽化形成的小水晶

10.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自来水冲洗D.在沸水中煮2分钟

11.小婷测体温前,忘了甩体温计也没看体温计的示数,她用这个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结果是3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病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低于38℃B.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

C.病人的体温一定高于38℃D.病人的体温一定低于38℃

1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吸水性好的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纱布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

②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

④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7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3min~6min内是液态B.在固态时,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

C.甲一定是晶体,乙一定是非晶体D.在3min~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14.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

,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5.冬天,车窗密闭的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玻璃窗很快出现“白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液体

B.“白雾”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C.车外水蒸气的温度高于车内水蒸气的温度

D.“白雾”出现在车窗的外侧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图甲是非晶体凝固全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②图乙是非晶体凝固全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③图甲中的横线表示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④图乙的曲线表示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不断放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下表中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3种气体的沸点.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用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A.氧、氢、氮B.氢、氧、氮C.氢、氮、氧D.氧、氮、氢

18.在抗击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为防止患者的传染,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

眼罩的玻璃片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是由于医护人员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在眼罩的玻璃片处(  )

A.遇热熔化形成的B.遇热汽化形成的C.遇冷液化形成的D.遇冷凝华形成的

19.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也会蒸发

B.要用酒精灯外焰对纸锅进行加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水的温度一定等于100℃

D.水刚开始沸腾,纸盒不会烧着

20.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

21.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白草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雪在形成过程中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2.寒冬,气温迅速降到0℃以下时,学校要求各班级早上暂停拖地,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发生________,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此时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内侧/外侧).小林回到家中,打开冰箱门,一会儿发现冷藏室的底部上有很多水,这是由于水蒸气的________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三、作图题

23.在标准大气压下,在图中简要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_________)

四、简答题

24.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

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

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

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

(示例)问题:

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

猜想:

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

问题:

______;猜想:

______。

25.《扬子晚报》2004年5月21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

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

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

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

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

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

五、实验题

26.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加热的好处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实验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

27.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得到a、b两个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如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__min时水的温度,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9

10

11

12

13

14

温度/°C

96

97

98

98

95

98

98

(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出实验室内水的沸点,那么在当时的实验室环境下,99°C的水将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或“气”)。

六、计算题

28.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

问:

(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多少cm?

(2)当室温为22℃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cm?

(3)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时,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则该种液体的温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A

6.C

7.B

8.C

9.A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D

17.C

18.C

19.C

20.C

21.形状放热

22.凝固凝华内侧液化放出

23.

24.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会更容易结冰吗?

凝固点变低,冬天会更难结冰

25.见详解

26.使固体受热均匀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7.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杯壁接触水的质量不同1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

28.

(1)0.2cm;

(2)8.4cm;(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