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889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课题: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米和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的换算关系.

3、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4、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知道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

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念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经常要知道物体的尺度,要知道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刻度尺使用时的方法,视线的看法,读数的方法,记录的方法;量筒(杯)的读数方法.

2、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质量,体积,密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3、通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

演示仪器:

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量筒、量杯、烧杯、水

学生实验;毫米刻度尺、三角板

(2)、纸条、棉线、大头针、长铁块、圆柱体、圆纽扣、金属丝、量筒、烧杯、水

教学过程: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引导:

宇宙万物,大到银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这两节课来研究一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作业:

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设计的板报内容很丰富.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你都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简要记录,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长度的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用提问或直接给出的方式授课.

做例一

教师先用准备好的物体演示一下1米、1分米、1毫米的大小,后提问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毫米?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正确的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长度单位的具体概念))

做例二

利用课件《自然世界的空间尺度》和书上的蛇形图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提问:

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

10-15m?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以下几种.演示各种直尺、三角尺、皮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等.介绍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以测量的更准确一些.

请一名反应较快、比较大度而又不够踏实同学到讲台前用厚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出这名同学做的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并说明原因.

(希望能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讨论充分,如果有学生讲不到的地方,教师用尽力引导,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论.讨论要包含以下要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应观察:

*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方法:

放正紧靠:

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

看法:

视线正对:

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法:

注意估读:

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计值

记法:

带好单位:

记录数值必须注明单位.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注意以下几点

不估读

多估读

不带单位

最后请做演示的同学总结刻度尺使用的注意要点,教师要对这名同学给予适当的肯定.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与刚才那名同学相同的尺子测同一个仪器盒的长度,写在黑板上.提问;三名同学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结果会不完全一样?

我们怎样才能测到一个物体真正的长度?

介绍误差的概念、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

可以直接介绍体积的单位及符号、单位间的换算.体积的测量方法中对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说一下即可.液体体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自学,在请一名同学演示一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建议先讨论,再演示.

提出实验内容:

1、测铁块的长与宽

2、测纽扣直径

3、测圆柱体周长

4、测金属丝直径

组织讨论:

如何测量更准确

如何记录数据

3、绘制表格,标出单位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提出实验内容:

测铁块的体积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

组织讨论:

1、测量方法

2、如何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布置作业:

P28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L)及其测量

1、单位及换算:

课本P26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课本P27

3、误差:

课本P27

(1)误差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及解决办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体积(V)及其测量:

1、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

2、单位及换算:

课本P28

1m3=1000dm3=106cm3

3、体积的测量方法:

课本P28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2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2、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教具:

演示:

演示用托盘天平、砝码

学生实验:

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大头针(一盒)、盐、水、塑料瓶、剪子

教学过程:

§2-2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木椅、铁锤、铝锅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木椅是由木头组成的,铁锤是由铁组成的,铝锅是由铝组成的,我们说木头、铁、铝是组成木椅、铁锤、铝锅这些物体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就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显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

一杯水和一碗水都是由水组成,它们含有的水一样多吗?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m)

思考以下几种情况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即含有的物质有无增加或减少?

将橡皮泥换一个形状;

一块冰熔化成水

将铅笔由赤道带到南极,带到月球.

总结: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就像比较长度的大小一样,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也要确定单位,自学书上29-30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质量的国际单位及符号

质量的常用单位及符号

5kg=g=mg=t

0.3g=mg=μg

举出质量约为1千克的物体

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在物理学中都统一叫做质量.

生活中测量质量的仪器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杆秤的发明及应用的资料,我们评比一下那个组的资料最详实、最丰富.

观察桌上的托盘太平,根据书上30页的图2-14熟悉托盘天平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3分钟后每组派一个代表,看谁说出天平各部分名称所用时间最短.

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见扩展资料),对照天平,熟悉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不许用手,一定要用镊子拨动砝码和拿放砝码?

我们吃的食盐、刚从水中拿出的小铁块能否直接用天平测量,为什么?

为什么要把游码放到左侧的零位?

观察你所用的天平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如果横梁左臂偏高,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平衡螺母?

动手做一下,总结天平调平衡的方法.

你砝码盒中最小砝码的质量是多少,你所用天平的最小分度是多少?

左盘放好准备秤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还是质量小的?

为什么?

你认为托盘天平的使用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请大家根据自己学习、思考的结果,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质量的概念、单位、单位换算、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

实验:

1、估计并实际测量物理书、笔、文具盒、一根大头针的质量.

2、100毫升水的质量,称5克的食盐,将盐溶入水中,测盐水的质量并与盐及水的质量进行比较.

3、称量塑料瓶的质量,然后用剪子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下面请大家

1、设计测量大头针的实验方案

2、实验2的步骤和细节

3、对实验3进行猜想

请大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设计多个表格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全面).

请大家注意实验操作规则,开始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

请大家汇报一下:

1、物理书的质量及一根大头针的质量

2、汇报一下实验2、3的结果和你的观点.

3、在实验中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的实验设计有哪些不足之处?

4、你还能想到有哪些测量质量的方法?

 

布置作业:

P321~2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m)

质量: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kg)

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托盘天平

构造

使用⑴调节横梁平衡(水平、归零、调平衡)

⑵测量(左物右码、镊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码+游码+单位)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3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要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具:

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

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2-3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

提出问题:

体积相同物质,质量是否一定相同?

体积大小不同的物质,质量是否一定不同?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看法。

学生实验:

利用天平比较体积相同的圆柱体铜和铅的质量;比较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的质量。

猜想假设:

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什么?

设计探究方案:

1、选取作为探究的对象。

2、确定所测物理量。

3、选用作为探究的工具。

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交流完善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分组实验,动手操作(3-6人一组)

分析处理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1、同一种物质三次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2、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

3、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全班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反思:

实验所运用方法?

实验中的优缺点?

实验中新发现?

学习任务二:

学习密度表

让学生阅读密度表,写出自己发现。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态是有关的。

思考:

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习任务三:

密度的应用

提出问题:

如何鉴别一枚金戒指的真假?

有什么办法很快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如何很快知道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长度?

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密度的三个方面应用,一是可鉴别物质;二是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三是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

处理教材例题,规范格式要求。

思考: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密度的应用?

二、自我检测:

1、水的密度为,它的物理意义是。

当把水倒掉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是,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铝锅的质量是810克,铝盆的质量是270克,他们的体积之比为,密度之比为。

3、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3:

4,密度之比为5:

2,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4、某金属的质量是44.5千克,体积是5立方分米,金属的密度是。

5、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克的盐水、酒精和水,他们的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B、酒精C、水D、液面一样高

6、一枝蜡烛在燃烧过程中()

A、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

B、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C、其质量改变,但体积不变

D、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

7、有一质量为790克,体积为120立方厘米的铁球,求这个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布置作业:

P35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2-3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问题:

(见投影展示)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甲:

学生乙:

三.探究实验方案:

(器材、实验记录参考数据表格、实验结论)

四.分析论证

五.密度

1.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

3.课件展示例题:

4.单位:

千克/米3或克/厘米3

5.ρ水=1.0×103千克/米3=1.0克/厘米3

六.密度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物质的质量;

3.计算物质的体积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2-4新材料及其应用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其他新材料的有关应用,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看录像、教师讲解、同学汇报,了解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②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体验收集整理信息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②通过学习新材料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乐于参加调查、收集资料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2-4新材料及其应用

一、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

了解一些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录像,让学生观看一新材料的应用。

讨论交流:

了解到哪些新材料的应用,谈谈新材料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归纳总结:

新材料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学习任务二:

自学教材,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的应用。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2、什么叫纳米材料?

3、举例说明纳米材料有哪些神奇的效果?

4、使用“绿色能源”有什么好处?

5、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6、记忆合金有什么独特的物理特性?

思考:

还知道有哪些新材料的应用。

二、自我检测

1、“纳米”是的单位,将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nm,他们的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这就称为纳米材料。

2、下列电池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A、干电池B、铅蓄电池C、锂粒子电池D、硅光电池

3、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它独有的物理特性是:

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变化。

4、关于“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中,理解正确的是()

A、所谓“绿色”能源是指颜色是脸色的能源,如包装纸是脸色的锂电池等。

B、硅光电池比锂电池更优越绝对无污染。

C、记忆合金是一种有记忆,能记住原来形状的一种特殊金属。

D、一般金属合在一起,能制成记忆合金。

5、我们学习了新材料及其作用,除了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外,写出你还知道的一种新材料的名称。

布置作业:

练习册本节练习及本章练习

 

板书设计:

§2-4新材料及其应用

一、纳米材料

二、绿色能源

三、记忆合金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