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化学考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305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解读化学考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化学考纲.docx

《解读化学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化学考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化学考纲.docx

解读化学考纲

2014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考试说明解读及二轮复习策略

透过2013年高考真题看复习困境

近几年新课标理综高考题难度加大,尤其是2013年高考真题第27题,满分15分,难度系数0.18。

第28题,满分15分,均分仅4.08分,难度系数0.27。

     

2014年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但在题型示例部分新增了9道题,其中2013考题有7题,包括27题和28题。

这一变动也使不少老师感到困惑。

   

那么2014年的高考试题内容、范围、难度等将延续去年的命题风格吗?

题型示例部分新增了9道题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在马上要进入的二轮复习中我们该如何办呢?

一透过题型示例解读2014年考试说明

由于题型示例与考试目标与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先解读考试目标与要求。

原大纲考试目标与要求与新课程大纲考试目标与要求对比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的解读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展示各种信息图)(多样化)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1(考试说明中例16)(解释能力的要求,因素的多面性)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此题较老)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项目

W

X

Y

Z

水温

15

18

26

25

pH

6

8

5

5

溶解氧量

11

9

7

3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富营养化,水温较高)

【说明】本题考查对化工的生产原理与环境保护有关问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是按考纲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进行考查的。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案例2(考试说明中例13)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3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进行考查的。

在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后,将结合考试范围和内容对《考试说明》题型示例解读,变化之处将重点解读。

题型示例2014年共27题,保留原题型示例中18题,新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

例7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例8为电化学原理题,例9为化学实验选择题。

非选择题:

例22、23、25均为化学工艺流程题,例24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例26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题,例27为有机推断与合成题。

可将2014年题型示例分成7部分,即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的7个方面。

化学反应原理

例2通过图像考化学平衡原理,例5化学平衡常数,例6化学反应与能量,例7电解质溶液,例8电化学,例10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例1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例13化学反应速率,例2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例23电化学,例24化学平衡及电化学

11题

元素化合物及其应用

例10(光气制备),例11(铜及化合物),例12(铁及化合物),例22化工流程题(锌及化合物),例23化工流程题(钴及化合物),例24化工流程题(铝及化合物)

6题(与其它方面结合)

化学实验基础

例4化学安全,例3去杂质,例9分离和提纯,例12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例1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例14有机实验综合应用

6题

化学与技术

例15无机化工,例16化工生产原理与环保,例25草酸化工流程

3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例17元素推断,例18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例19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例26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

4题

有机化学基础

例14有机物性质,例20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例21有机框图推断,例22有机框图推断

4题

化学与生活

例1化学与生活

1题

题型示例的启示

1.将继续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理解

案例3(考试说明中例1)

背景材料:

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7宁夏

A.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mola能与4molNaOH完全反应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

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启示】目前已成各地调考第1题模拟对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生活常识及教材细节。

(可以是航天化学有关的热点,神舟玉兔探月等国家科研方面)

2.化学反应原理仍是考查的重点且多以图表信息题出现

题型示例中有11道题以以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为主,其中选择题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2题,涉及电解质溶液理论2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1题,非选择题则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电化学)、速率(反应速率的表达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平衡(平衡状态的特征及K的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并常与计算题融合。

此类试题常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化学上有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出现,其中属于基本理论的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物质结构图像和模型、电解池与原电池装置图或工作原理图等,由于图像和表格中包涵着大量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将观察图表的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的有关规律并提取到有用信息。

(下面新增题)

案例4(考试说明中例7)

 

【说明】此题为新增题例,该题设计新颖,图中给出了不同温度下c(H+)和c(OH-)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水中离子积、c(H+)和c(OH-)的关系以及c(H+)与pH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近几年电解质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常在选择题中考,此次新增1个图像信息题。

加上例2也为1个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考生应关注图像选择题,尤其是电解质溶液理论方面的图像题。

(图像题的理论考试结合了

3.题型示例新增题中,化工流程题成为主要题型

新增题中4题涉及化工流程,例22化工流程题(锌及化合物,2013新课标Ⅱ卷)例23化工流程题(钴及化合物,2013新课标Ⅰ卷)例24化学原理题(铝及化合物,第一问也涉及化工,2013新课标Ⅰ卷)例25草酸化工流程(2013新课标Ⅰ卷)

原先化工流程题仅在化学与技术模块范围出现,但2013年新课标Ⅰ卷有三处出现,第27题为必做题、第28必做题第一问也涉及化工,第36题为选做的化学与技术模块。

三题均新增进题型示例。

可见要高度重视化工流程题型。

(专家说化工流程题必考了,一旦考试,没有容易的,这与大学里的专业有关,出卷的老师是希望进来的学生对工业流程的熟悉,不缺乏,所以加大比重,,2014流程的无机实验和工业的合成,很可能考的)

案例5(考试说明中例22)(试题来源:

2013年新课标Ⅱ卷)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提示:

在本实脸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

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___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____。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

则x等于_____。

【说明】此题是根据纯化工业级氧化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进行的讨论,考查考生对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的掌握与了解,同时考查考生利用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启示】此题考点定位为工艺流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与以往化学实验题相比,更强调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符合新课标考试目标与要求,但对学生要求高。

(方程式的书写不在是课本上的,更多的是信息给予学生要求写)

4.定量问题的考查强调用真实数据且计算量大

在新课标全国卷中考查化学计算特点为:

①已去掉了计算板块。

分值加大,但分散在各题。

②“化学计算”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计量问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化学中程度问题的定量分析(Ksp、K、盖斯定律、pH等)以及组成问题分析(围绕n的概念计算)这3类,其中第2类近年出现频率高。

③近年强调用真实数据,计算量大。

虽不强调数学技巧数学工具,但难以计算且有单位换算问题。

案例6(考试说明中例10)(试题来源:

2012年高考卷化学试题第27题)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283.0kJ·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0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本资料来源:

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

】※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____T(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景,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启示】此题得分不高。

第27题满分15分,但

(1)、

(2)、(3)平均分为1.38分,第27题得分不高因为此题计算最为复杂.因此平时训练要强调不用计算器。

5.题型示例中,化学实验题有2个方向

一种为实验设计探究题,大纲规定学生应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以题型示例中例12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和例1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为代表。

另一种为有机实验综合应用题,以例14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为代表。

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2012年和2013年均考有机实验综合应用题。

案例7(考试说明中例14)(2012海南卷第17题)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图表的解读能力,且考控温及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与操作。

关注控温,提纯必考了

案例8(考试说明中例12)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mol/LH2SO4、3%H2O2、6mol/LHNO3、0.01mol/LKMnO4、NaOH稀溶液、0.1mol/LKI、20%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启示】复习应2种题兼顾,前者更合大纲要求,后者可保持有机题比例,会不会考无机题却按第2模式呢?

实验选择题目的基本内容,建议关注2个方面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案例9(考试说明中例9)((2013全国新课标第13题)

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具有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与辩认的能力,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方面,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既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适度与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6.有机题目的基本内容和题型已相对固定

有机选择题目的基本内容相对固定。

有1题以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为基本落脚点,另1题主要考察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类型。

有机非选择题目已多年用有机框图推断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的了解和对所给信息的解读能力,涉及有机反应及反应类型的分类、同分异构等概念。

根据高校的要求,有机加大了,我统计了3年的有机分值

2011年8,9386+6+15=27

2012年10,1228,386+6+14+15=41

2013年8,12,13有ABD三项设计有机,26,386+6+6+13+15=46

从26分,41分,46分逐年分值加大了,且实验2013的28提前到26的有机实验题,无机实验难度加大

案例10(考试说明中例21)有机框图推断

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和韧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的氢;

③ C可与FeCl3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化学名称是。

⑵B的结构简式为。

⑶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⑸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

1的是(写出结构简式)。

【说明】本题以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为背景,给出某研究小组开发的生产PC的合成路线、特殊的反应现象、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与获取的新信息相结合,推断指定物的名称、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及符合指定要求的结构简式、写出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启示】1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利与弊分析2关注同分异构体

7.结构题强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分子结构对其相关性质给予合理解释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原有结构题3道,例17原子结构及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元素推断型)例18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以硼及化合物为载体)例19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铜及化合物为载体),而新加题为例26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碳硅及化合物为载体)。

案例11(考试说明中例26)物质结构与性质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是,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

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

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IV族的主要元素硅、碳等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反应和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正确书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了解核外电子能层、原子轨道等概念,并且熟练掌握化合物中有关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掌握化学键能对于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等等。

考查的内容包含了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物质的分子的结构对其相关的性质给予合理解释,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核心内涵,以及化学学科课程改革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宗旨。

【启示】要强化结构理论应用性解释题训练,要抓最核心内容训练,所用载体要应与生活、环境、能源密切相关。

8元素化合物知识已基本成为其它考点载体

原先三个必做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即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原理、实验基础。

现三个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鲜明。

三个必做题均强调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