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494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docx

高中地理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学业层级

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核心素养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合格考

1.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水循环含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陆上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蒸腾

海陆间大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

[易误辨析] 1.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

提示 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

跨流域调水

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降雨

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

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易误辨析] 2.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提示 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考点一 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真题研析

【例1】 (2016·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

(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思维路径]

解析 第

(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故选B。

(2)题,地表植被增加,叶片面积增多,蒸发和蒸腾作用加强;植被拦截降水增多,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故选C。

第(3)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故选D。

答案 

(1)B 

(2)C (3)D

技法归纳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对点专练

1.(2017·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

(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一致,因此答案选C。

(2)题,该流域气候较干,可能蒸发量是大致一样的,而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第(3)题,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

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时种植植被也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答案 

(1)C 

(2)A (3)B

考点二 用水循环“微导图”分析地理现象

真题研析

【例2】 (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尝试自解]                              

                                   

[思维路径]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技法归纳

1.制作水循环微导图

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把水循环各环节细化成不同的“小箭头”,按其逻辑关系顺序依次摆放,形成相关的微导图,从而解释某地理现象的前因后果。

制作微导图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水循环的各环节要细化、保证不漏项,用的时候才不会丢掉要点。

尤其需要关注“下渗”“地下径流”“蒸腾”等不属于“正式名称”的小环节。

(2)水的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也就是“收支平衡”,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

关键是把握好常见的收、支项目:

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人工调水、灌溉等。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2.利用水循环“微导图”解释地理问题

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沼泽地的形成

城市内涝的原因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对点专练

2.(2020·山东高考模拟卷)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B.T2

C.T3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D.Q2增加,Q3减少

解析 第

(1)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

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候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2)题,植被覆盖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答案 

(1)B 

(2)A

探究情景问题

[情景材料] 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北京市某学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

[设问角度]

(1)在图中标注校园内水循环环节名称。

(2)建设“海绵校园”还可以采取下图所示各种措施。

请你为自己的学校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素养视角]

人地协调观

考查水循环环节,体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角度认识校园不同区域建设“海绵校园”所采取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

人行道缺口、透水方砖等,体现地理户外观察与思考

[参考答案] 

(1)降水、蒸发、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标注其中5个环节即可)。

(2)甲:

为地表径流留出通道引入绿地,利于下渗进行存蓄;乙:

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丙:

透水孔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同时铺种草坪可以增加蒸发。

[我的设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集真题视角

视角一 结合雨水花园考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2015·课标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

(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第

(1)题,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

第(3)题,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答案 

(1)D 

(2)B (3)C

视角二 结合海绵城市考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2.(2016·上海地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

解析 第

(1)题,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雨水的下渗,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有利于减缓地面沉降。

(2)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地增加雨水的下渗,铺设防渗地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

答案 

(1)C 

(2)D

视角三 结合水平衡原理考查综合思维

3.(2015·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

(1)~

(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降低

解析 第

(1)题,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的移动,降水是由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它们都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而径流则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它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

(2)题,由于入海径流不断地把矿物质带入海洋,而海水蒸发不可能将矿物质蒸发掉,因此海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答案 

(1)D 

(2)B

一、单选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a所示。

图b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a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2.读图a和图b,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 1.D 2.D

(2019·福建厦门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

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

据此完成3~4题。

3.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  )

A.减少土壤蒸发B.滞留雨水污染物

C.增加雨水下渗D.增加地表径流量

4.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解析 第3题,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增加雨水下渗,地下水充足,古树无须灌溉,C对。

多气孔不能减少土壤蒸发,A错。

梯形砖上宽下窄,地表砖的缝隙小,不易滞留雨水污染物,B错。

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D错。

第4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对,A错。

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对古树危害的作用小,B错。

北京主要是落叶林,冬季不是古树生长时期,C错。

答案 3.C 4.D

(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b)。

读图完成5~6题。

5.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

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6.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解析 第5题,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

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

第6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答案 5.D 6.A

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Ⅰ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I=P+E-OB.R2=I+R1-O

C.O=I+R2-ED.W=I+E-P

8.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④水循环速度加快 ⑤水汽含量减少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③④

解析 第7题,据图示信息,该区域地表水体来自区域外水汽输入(Ⅰ)和流入该区域的径流(R1)。

该区域的水体支出主要是流出该区域的径流(R2)和从该区域输出的水汽(O)。

根据收支平衡原理可知,R2+O=I+R1,即R2=I+R1-O,B对。

第8题,外来水汽输送增加,会加大该地降水的概率,①对;流出本地区的径流量增加,会使该地的水体支出增加,不利于该地的降水增多,②错;该地蒸发量增加,会导致该地大气湿度增大,降水概率增大,③对;水循环速度加快,会导致水汽输送的速度加快,水汽含量增多,降水概率增大,④对;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⑤错。

①③④对,选D。

答案 7.B 8.D

(2020·山东临沂质检)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

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mm。

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

据此完成9~10题。

9.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10.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

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

在水循环中,下渗、蒸发和径流是水量的支出环节。

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无径流向外支出水量;所在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阻挡下渗;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因此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第10题,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影响,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答案 9.A 10.A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11.(2020·福建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

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

(10分)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

(8分)

(3)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

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

请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第

(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

(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

第(3)题,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

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答案 

(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8分)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10分)

问题①:

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