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7649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x

高中化学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苏教版必修2

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课标要求】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知道离子,分子,原子可以分别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4.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健以及共价分子。

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帮助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重点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各不相同,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

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在第二个内容中,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

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共价化合物,说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教材中将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的溶沸点高低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具体的认识。

而且,教材中还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物质的反常的熔沸点有所了解,从而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

学习这一单元,还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结构式,还将运用几种结构模型——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和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会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理解离子化合物和离子键之间的关系,共价化合物与共价键之间的关系。

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

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5)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增强对微观粒子运动的认识,提升在微观领域里的想象力,感悟微观世界的奇妙与魅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体会化学物质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思路】

1.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运用比喻、化学符号、化学用语和化学模型等手段,将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形象化,减少理解的困难。

同时,让学生了解运用化学用语、模拟方法和结构模型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可以运用电子式来分析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化学键形成前后微粒最外电子层结构的变化。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明显不同,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电子运动方式、原子相互结合方式的不同。

用结构式可以形象、简洁地表示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方式、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空间相对位置。

原子相互结合是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想象微粒运动的情景。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分子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通过自己动手来感受原子排列的空间位置,了解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认识微粒怎样在三维空间构成宏观物质。

2.本单元化学名词化学概念较多,化学键、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离子晶体,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分子等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不能只从文字描述和定义来解释、说明,要注意结合具体实例的分析研究来介绍,帮助学生在使用中逐渐理解接受。

此外,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不要随意提高学习要求。

如:

对于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只要求对照实例能说出晶体类型即可;不要求全面认识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差异;不要求学习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和键参数;不要求区分极性键、非极性键等。

3.本单元所学的物质结构知识是非常粗浅的,只是对化学键理论作了最通俗的介绍。

不要认为教材所介绍的化学键常识就是化学键理论的全部核心知识,希望它能说明各种分子的结构问题。

也鉴于这一点,许多结构问题教材中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详细说明。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把握好分寸。

 

【课时安排】离子键1课时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离子键]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的学习,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它们分别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学生]1.原子、离子、分子等;

2.原子、离子、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先形成离子或分子,再由离子或分子构成物质。

[补充举例]p12

[进一步]那么不同的微粒之间是靠什么作用力构成物质的?

[板书]一.化学键

1.概念:

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

①直接相邻;②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

离子键、共价键。

[分析]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离子键的成因

[思考]1.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抵消呢?

[板书]二.离子键

1.概念: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注: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思考]哪些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之间

(例如:

大部分的IA、IIA族与VIA、VIIA族元素的原子之间)

2.离子或离子团之间

(例如:

金属阳离子、NH4+与酸根离子之间)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C)

A.10与12B.8与17C.19与17D.6与14

[疑问]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表示离子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呢?

[板书]3.表示——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①表示原子;②表示简单离子;③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

[练习]写出CaO、MgCl2的电子式。

[小结]

[课后思考]如何用电子式表示OH—、NH4+离子?

[课后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单元练习】

[板书设计]

一.化学键

1.概念:

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

离子键、共价键。

二.离子键

1.概念: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注: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3.表示—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①表示原子;②表示简单离子;③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

[第二课时共价键]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了解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共价键的学习,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共价键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回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讨论]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

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无法发生电子的得失。

[补充]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分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播放动画:

共价键,引出共价键的概念

[板书]三、共价键

  1.概念: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条件:

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

[思考与交流]

1.所有的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吗?

举例说明。

2.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

[板书]4.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a.共价分子;例如:

Cl2;Br2;O2;N2;。

b.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例如:

H2O;HF。

[课堂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

CO2;CH4;NH3

[设问]在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物质的原子数目较多,用电子式表示起来相当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共价分子呢?

[板书]表示方法:

②结构式:

用“—”表示共用电子对,不用表示未成键电子

[课堂练习]用结构式表示下列化合物:

CO2;CH4;NH3

③其他方法——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板书]5.共价键的类型:

①极性键;②非极性键;③配位键。

 

表3-1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概念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

电中性

显电性

形成条件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小结]列表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

表3-2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

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性质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实例

NaCl、MgO

HCl、H2SO4

[课后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单元练习】

[板书设计]

三、共价键

1.概念: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条件:

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

4.表示方法——①电子式

a.共价分子;b.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表示方法——②结构式:

用“—”表示共用电子对,不用表示未成键电子

其他方法——③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5.共价键的类型

①极性键;②非极性键;③配位键。

[第三课时分子间作用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知道不同的共价键的键能是不同的,能说明键能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某些化学反应活泼性的影响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于分子晶体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3、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研究和学习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

【教学方法】模型、模拟动画

【教学过程】

[提问]大千世界存在的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你们估计存在的物质种类大约又有多少种呢?

[讲述]在众多物质中,有机化合物占了很大一个比重,绝大多数的物质是有机物,而且每年合成的新物质几乎是有机物。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碳原子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讨论]下面我们同学写出碳原子的电子式,从碳原子的电子式上你就有可能看出其中的原因了?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分子内部相邻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有相互作用呢?

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呢?

[小结]分子间作用力是__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讲述]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和对应物质的分子量成正比。

另外:

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讨论]p16问题解决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差异

2.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

 

[例题]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的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A.干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

[例题]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提问]我们都知道在相同的状态下,固体的密度一般比液体的密度大,但水结冰后其密度反而变小,这是什么原因呢?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6页的《拓展视野》部分,了解一下氢键的知识。

[小结]氢键是。

[讨论]氢键的存在和作用。

[课堂小结]

表3-3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概念

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作用范围

分子或晶体内

分子之间

作用力强弱

较强

与化学键相比弱得多

影响的性质

主要影响化学性质

主要影响物理性质(如熔沸点)

[课后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单元练习】

[板书设计]

四.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

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2.特点:

比化学键弱得多

3.作用:

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氢键的存在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