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8230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x

陕西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陕西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显著,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迅速增大的相对湿度,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

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

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

研究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

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影响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

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治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

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

jiào,改嫁。

②烝烝:

zhēng,热切的样子。

③游夏:

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

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题省中院壁①

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②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③,退食④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⑤。

注:

①这首诗为杜甫47岁,官居门下省左拾遗时所作。

诗人在任上对肃宗多有劝谏,但主张少被采纳。

②霤:

防止雨水滴落在人身上,在屋檐下用来接雨水的竹筒。

③通籍,指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

借指做官。

④退食:

退朝而就食于家。

或公余休息。

⑤双南金,双南金:

指南方出产的铜,后亦借指贵重之物。

此处指皇帝封赏自己的职位。

8.诗中一二联写了省院中的景象,请赏析。

(5分)

9.结合诗歌的颈联与尾联,分析诗人杜甫表达了自己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         。

(2)庄周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时,用“       ,        ”来说明“此小年也”。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通过孩子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

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

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

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

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

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

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③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

④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

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

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

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

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

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

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

⑤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

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

⑥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

⑦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

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

⑧我说,那就退货吧。

⑨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

⑩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

?

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

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

?

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

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

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

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

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

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

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

——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

?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

然而,人终究是人。

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

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

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

?

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

?

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

(5分)

①怀旧是需要成本的

②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2)请简要分析第?

段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6分)

(3)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6分)

(4)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诗圣的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______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

“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______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B.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惊天动地

C.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D.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石破天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XX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大气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水汽含量已经极少。

因紫外线的照射,位于平流层顶部的一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再与未分解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

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大气的上下对流。

A、逆温层由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升温而形成

B、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吸收升温而形成逆温层

C、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形成逆温层

D、臭氧大口大口地吞噬着短波紫外线来温暖自己,就这样逆温层诞生了 

15.请按照要求完成写话任务(5分)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

范围《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子夜》《堂吉诃德》和《三国演义》。

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

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推荐内容:

推荐理由:

16.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

(6分)

(1)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3)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一处句子成分残缺,修改的方法是:

(2)第二处“开创”这个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3)第三处“改变模样”这一表述欠具体生动,宜改为: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

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

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2016届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解析】强加因果关系。

原文表述是这样的: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可见“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是形成雾霾的原因之一,而不是结果。

2.【答案】D

【解析】信息无中生有。

文中只说“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并未提及“温度”。

3.【答案】C

【解析】信息概括无中生有。

文中并未提及“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慷慨陈词,直接坦率”有误,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6.【答案】D

【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

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

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方”为关键得分点)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敌”、“碎”为关键得分点)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

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

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

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

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

于是上奏章说: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

“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

”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

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李密:

“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

“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问:

“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

“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

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

“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

(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

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

”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

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他有两个儿子:

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8.省中院内,高高的院墙、矮矮的竹篱,十寻高的梧桐树,一层一层的洞门;残花飘落地上,树上无端飘来一根游丝。

暮春时节,在官员办公的省院中,白天却没有什么人,非常地安静。

鸠鸟鸣叫,乳燕已生,春意已经很深了。

(2分)诗人在景物描写中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描绘了暮春时节省中的景象画面,渲染了深幽寂寥的氛围(1分),为下文诗歌抒发失意之情做了感情上的铺垫。

(2分)

9.颈联中“腐儒衰晚”紧承上文“青春深”,言及自己迂腐腐儒,接近暮年的处境,又含有实现理想而时不我与的紧迫感(2分);“衮职曾无一字补”与“愧比双南金”之语,明写自己做左拾遗的官职,但却无一个字去为皇帝补缺,的不安与惭愧之情,而暗含杜甫自己怀才不遇,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2分)。

“退食迟回”、“许身”之语表现诗人退朝之后,仍尽于职守不愿回家,将自己奉献于朝廷的赤诚忠心(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1)【参考答案】①“怀旧”意为对旧有事物的怀念,在文中指“我”希望用青砖建房一事,这里面包含了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追求,也是人们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记忆的怀想;②“母亲”指我们的情感和文化归宿,“昂贵的母亲”意思是商家发现了情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