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496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docx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

  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乘法算式中对乘数已经有比较熟练的理解,学习因数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创境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师: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拼图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探索新知。

  1.师: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2.班内展示交流。

  3.师:

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4.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

  5.思考问题:

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

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6.找出9的全部因数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

  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

9的因数有:

1、3、9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7.试一试:

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

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8.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练习深化。

  1.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把课本第9页的

  1、2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学生

  1、2题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2.师: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拼长方形找因数的方法,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

请把第3题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学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投影: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班内交流:

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4.游戏:

好朋友互报学号,分别找出对方学号数的全部因数,比比谁能有对有快!

  当堂检测。

  1、找一找,填一填。

  124781216243224的全部因数32的全部因数既是24的因数也是32的因数

  2、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个个个个个个

  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了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找因数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来找的,可是在找的过程中容易漏掉几个,所以必须强调要有序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

能用“吨”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感知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

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

  “限重一吨”。

于是它们犹豫了。

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

  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

一吨有多重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课件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一头水牛、1袋面粉、1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

  3、试一试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课件出示1桶油质量是100千克,这样的10桶油正好重1吨1袋面粉质量是50千克,袋面粉约重1吨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

人大约重1吨一头水牛重350kg,头水牛约重1吨小结:

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t=1000kg教师强调: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1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

  6、解决问题:

它们能否同时过桥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

  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第一关:

填一填。

  4千克=克3吨=千克5000克=千克t=20xxkg18t=kgkg=6t

  第二关:

在○里填上“>”

  “日记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

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

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

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四、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1吨有多重1吨=1000千克;

  1t=1000kg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5/211/5=3/167/3=8/217/8=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1/1010=7/99/7=1/77=6/55/6=1/55=22/3535/22=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

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正负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出示本课目标:

  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

  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数、负数的认识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

  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

  教师叙述:

第一组数据:

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组数据:

本学期,我们班转入2人,转走1人。

第三组数据:

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4000元,二月份赔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

  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

  问:

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问:

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

为什么?

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

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

  3、认识正负数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

  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你会读吗?

  生:

读加三。

  师导读:

正三生齐读象“—2”这样的数是什么数?

  观察负数你发现了什么?

你会读吗?

  生:

负二生齐读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

在数字前面,“+”是正号“-”是负号。

  4、读统计单里的后面两组数据

  5、抢读。

-

  200、+

  3、8、-

  5、4、15、-7/

  8、-2/

  5、+

  5、4问:

请读出下面的数,并告诉大家你读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

15是什么数?

15和前面的正数一样吗?

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

  为什么呢?

你会读这个数吗?

  生:

十五你能总结出正数的读法吗?

  师:

负号“-”,可以省略吗?

为什么?

  你能再说出一些负数吗?

我们能说完吗?

这说明什么?

正数的个

  数呢?

  观察这些正、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什么数?

  正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三、联系生活,理解正、负数的运用

  1、到中国的热极——新疆的吐鲁番去走走我们刚认识了新朋友正负数,现在我们带着新朋友一起去美丽

  的新疆走走吧!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

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

  中心的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气温达82℃。

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堪称中国的“热极”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吐鲁番的日温差特别大。

3月份日平均气温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

  四季温差也很大,夏季达到炎热的`极致,但到冬季平均气温

  则降到零下10℃左右。

  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而新

  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师:

出示课本信息窗的第二条信息,这些信息中的温度数据你

  能用正负数表示吗?

  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

你是以什么为标准分的?

  学生讨论,让他们明白:

0度是分界线“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温度?

用什么数表示?

  “0”刻度上

  面都表示什么温度?

用什么数表示?

  那温度怎么用正、负数表示呢?

  “0”是正数还是负数?

  “0”上

  面是什么数?

0和正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0”下面是什么数?

0和负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在正数和负数的中间板书“0”)

  再次回到吐鲁番。

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出这两个地方的位置吗?

  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里的“海平面”相当于温度计里的哪个刻度?

  出示数轴:

观察正负数的位置这个数轴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数轴一样吗?

不一样在哪里?

观察正负数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所有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

正数都比负数大。

  2、正负数的其他运用我们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高低、地势高低,还有刚上课时说到的进球、丢球、赚钱、赔钱,其实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这样相反的现象。

  如果上车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车8位乘客用表示。

  于老师家在学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为+1500米,那么刘晨家在学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一个仓库,周一进货1000吨,周二出货360吨,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思考:

每一题中的两个量都是什么关系?

  说明: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3、带着疑惑和思考来看课本:

P60-

  61、把重点知识用笔圈画下来。

看完课本,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题和3题

  2、判断:

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0大于所有的负数,正数大于负数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东走10米。

  五、拓展知识了解正、负数的历史课件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

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

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

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

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数、负数吗?

  板书设计:

正数、负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

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师:

我们来做个游戏:

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

  中有什么?

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

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

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师:

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

我们生活中常

  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师:

张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多少根?

师:

指名学生来数一数。

  师:

你猜对了吗?

师:

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一下子看出铅笔有多少根?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先数出10根,十个一是10;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因此,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操作:

自己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设计意图:

通过猜测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师:

现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少根?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如果现在让你自己摆15根小棒,你会怎样摆?

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己开始摆小棒,并思考:

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现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

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现在摆出19根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说一说再添加1根有几个十?

是几根?

设计意图:

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数的顺序补充上面没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数,并齐读一遍。

  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数到20,20倒数到0。

再从7数到13,20倒数到11。

  13后面是多少?

16的前面是多少?

14在15的面,14小于15;

  15在14的面,15大于14。

  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

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

  三、练习延伸

  1、数一数73页的学具各有多少?

  2、读一读。

2013151811

  3、翻书游戏:

比一比,看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的第7页、12页、18页、20页。

介绍好的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

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

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11~20各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

你能用从这之间选一个数,说一句话吗?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11~20以内的数?

找一找。

  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

概括分数可以化成小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的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1/21/

  3.3/42/55/68/153/225/82/97/101/129/144/253/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三、引导观察观察两个框内的分数,各有什么特征?

把这些份数的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

  再次观察这些份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议一议请每个同学举出两个例子,验证一下刚才概括的这个特征是否正确。

  四、应用这些特征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

  五、巩固练习

  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

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

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从实物中感知角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

指出:

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

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

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谈话:

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

那些不是角吗?

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

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尝试操作,实践体验谈话: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

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

感知角有大小师: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

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

怎样使角变大些?

变小些?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

要使角变小

  些,只要怎样?

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

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

  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