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0170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自然与生活科技

新北市昌隆國民小學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計畫設計者:

洪昭岑

1、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彈性選修節數(0)節,共(63)節。

2、本學期學習目標:

1.討論雲、雨、霜、露、雪、冰等是溫度不同,造成水的各種不同形態。

2.認識大氣中的水循環。

3.觀察氣象資料中的地面天氣圖與衛星雲圖,認識高氣壓、低氣壓和各種鋒面的符號,再由相關的地面天氣圖與衛星雲圖解釋鋒面過境時對天氣的影響。

4.認識颱風所帶來的災害及如何做好防颱工作。

5.認識颱風的天氣符號及衛星雲圖,實際蒐集颱風資料。

6.由生活經驗探討物質受熱的變化,介紹熱與物質的關係,包括外形、體積的改變及熱脹冷縮的現象。

7.認識傳導、對流和輻射等熱的傳播方法,並分別以生活經驗、實驗探究之。

8.利用所學的科學概念討論炎熱地區的房屋設計。

9.認識常見的岩石、礦物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10.了解土壤是由岩石經過風化作用產生的碎屑及生物遺體腐化分解後的物質長時間作用而成的。

11.經由簡單的流水與小土堆實驗操作,認識流水作用對地表形貌的影響。

12.了解流水作用對於河流的不同河有不同影響,造成河段上游、中游與下游有不同的地貌。

13.認識流水作用對彎曲河流中的凸岸與凹岸有不同的影響。

14.認識地震可能帶來的災害與損失,並學習相關的地震防災演練與地震防護工作。

15.知道指北針固定指向南北方向的原因是磁針與地磁相互作用的結果。

16.能了通電的漆包線圈會產生磁性使指北針的指針偏轉。

17.實驗、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強弱的因素為何。

18.討論電磁鐵和一般磁鐵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性質。

19.討論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與應用,並設計出電磁鐵玩具。

3、本學期課程架構:

4、本學期課程內涵:

紅色部分為補充課程綠色部分為複習舊經驗藍色部分為改寫課程計畫的撰寫方式

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含重大議題)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

第一週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4-2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

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資訊教育】

1-2-1了解電腦在人類生活,如家庭、學校、工作、娛樂以及各學習領域之應用。

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5-3-2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搜尋需要的資料。

【環境教育】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活動1認識颱風

1-1颱風來了

【教學準備】

【探討颱風為我們帶來哪些災害和利益】

【引起動機】

觀賞中央氣象局氣象氣象宣導短片~全民防災逗陣來

http:

//www.cwb.gov.tw/V7/media/

【蒐集資料】

1.學生收集印象最深刻的颱風資料。

2.指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颱風來襲時的歷史相關報導。

【討論】颱風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1.分享颱風來襲時所看到的景象。

2.討論颱風為我們帶來哪些利益?

3.討論颱風為我們帶來哪些災害?

4.分組討論如何防颱?

並提出報告。

【討論】如何防颱及得知颱風消息。

颱風來襲前,氣象局會發布哪些相關訊息。

可透過哪些方式知道颱風來襲的相關報導和最新颱風動態。

平時與颱風來臨前的防颱準備

【補充】

運用無人飛機探測颱風的相關資料。

臺灣地區何種季節出現颱風的頻率較高。

討論颱風侵襲次數對年雨量多寡的影響。

6.歸納整理。

【完成習作練習】

3

南一版教科書

 

中央氣象局網站

自製投影片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習作評量

4.學習態度評量

5.資料蒐集評量

第二週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4-2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

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性別平等教育】

2-3-4參與適合兩性共同成長的終身學習活動。

3-3-2參與團體活動與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資訊教育】

4-3-1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4-3-2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海洋教育】

4-3-5簡單分析氣象圖並解讀其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4-3-6說明海洋與雨量、風向、溫度等的相關性。

 

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活動1認識颱風

1-1颱風來了

【認識颱風符號和實際調查颱風的情形】

1.觀察颱風的地面天氣圖和衛星雲圖,認識颱風的天氣符號和颱風眼的名詞。

【引起動機】

觀賞中央氣象局氣象氣象宣導短片~颱風

http:

//www.cwb.gov.tw/V7/media/

【觀察(發現問題)】

1.颱風警報發布時,電視上的地面天氣圖和衛星雲圖有什麼特徵?

2.地面天氣圖上颱風中心是用什麼符號表示?

【實作】

1.指導學童上網查詢颱風的衛星雲圖和地面天氣圖,透過資料整理,認識颱風。

颱風資料庫:

http:

//rdc28.cwb.gov.tw/

2.將學童上網查詢的颱風的資料,分組討論並報告之。

【討論】

1.颱風名稱?

2.颱風形成的緯度大約在哪裡?

3.常發生在什麼季節?

4.颱風中心具有什麼特徵?

5.它的強度如何?

6.它的行徑?

7.它的雨量是多少?

8.造成的災害有哪些?

【歸納】

1.颱風強度之劃分:

是依據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而定,可分為以下四類。

(1)熱帶性低氣壓

(2)輕度颱風(3)中度颱風(4)強烈颱風

2.颱風的中心是個強烈的低氣壓中心,通常稱為颱風眼。

3.颱風由海洋經過陸地時,威力會漸漸減弱。

4.在衛星雲圖中,一般颱風的中心沒有雲,所以該地可能不會下雨。

5.由地面天氣圖中可以得知每個颱風的雲量分布。

【完成習作練習】

3

南一版教科書

自製投影片

學生蒐集的資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第二週

活動2天氣圖與天氣變化

2-1認識衛星雲圖

指導學童,認識衛星及氣象衛星雲圖

【觀察(發現問題)】

1.什麼是衛星,衛星有哪些功能?

2.衛星雲圖是如何拍攝的?

3.透過衛星雲圖,可以了解哪些天氣狀況?

【實作】

1.介紹衛星:

上網了解衛星的功能與種類

資料來源:

國家太空中心/太空科普教育/中小學生/太空系統介紹http:

//www.nspo.narl.org.tw/2011/tw/info/student.shtml

2.介紹氣象衛星:

中央氣象局兒童網/衛星

http:

//www.cwb.gov.tw/kids/swf/3/index-3_0.htm

3.介紹氣象衛星雲圖

上網查上課當日中央氣象局公布的衛星雲圖,了解圖上的各種圖案各表示什麼意思?

說說看。

資料來源: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衛星雲圖

http:

//www.cwb.gov.tw/V7/observe/satellite/Sat_EA.htm

【歸納】

1.以功能來分,衛星可以區為:

遙測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

科學衛星、資料中繼衛星、早期預警衛星、

電子情報衛星、太空望遠鏡、太空站。

2.衛星雲圖上,綠色代表陸地、藍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雲層。

3.衛星雲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某地的天氣形態變化。

【完成習作練習】

 

第三週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作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4-2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

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

2-3-4-3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海洋教育】

4-3-5簡單分析氣象圖並解讀其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4-3-6說明海洋與雨量、風向、溫度等的相關性。

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性別平等教育】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2-3-4參與適合兩性共同成長的終身學習活動。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活動2天氣圖與天氣變化

2-2認識地面天氣圖

【觀察與發現】

氣象預報時,經常會以地面天氣圖當作重要的依據,地面天氣圖上有哪些符號?

它們各自代表什麼意義?

【實作】請學童於課前蒐集有關地面天氣圖的資料。

資料來源: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預報/地面天氣圖

http:

//www.cwb.gov.tw/V7/forecast/fcst/I05.htm

【討論】.不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如「H」、「L」、等壓線、冷鋒、暖鋒、滯留鋒)。

【說明】.氣團與鋒面概念(如冷暖氣團與鋒面)

1..說明氣團的定義和分類。

2..說明鋒面的定義及分類。

3.討論冷鋒、暖鋒與滯留鋒的天氣形態。

4.欣賞中央氣象局氣象氣象宣導短片--鋒面、氣團、梅雨等。

http:

//www.cwb.gov.tw/V7/media/

【歸納】

1.等壓線:

氣壓值相等的地方連成一條封閉的曲線,同一條曲線上的每一點氣壓值都相等。

2.低氣壓「L」:

一團空氣比四周的空氣來得輕,那一團空氣的壓力就比四周小,低壓空氣比較輕,就容易上升,若空氣溼度夠的話,不斷上升的空氣就容易凝結成雲而下雨。

3.高氣壓「H」:

為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形成雲,故天氣較為晴朗。

4.鋒面:

此處空氣不穩定,容易促成雲的形成與發展,也容易下雨,所以鋒面地區常是陰天下雨。

5.冷鋒:

影響臺灣天氣最多的鋒面,是冷氣團勢力較強推動暖氣團前進,氣溫通常會下降變冷。

6.暖鋒:

冷氣團減弱後退,空出位置被暖氣團所占。

氣溫升高。

7.滯留鋒:

冷氣團和暖氣團之兩股勢力相當,互不相讓,以致兩氣團間的鋒面南北徘徊或幾乎停滯不動。

當滯留鋒出現,常造成陰雨綿綿。

3

南一版教科書

自製投影片

中央氣象局網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第四週

 

1-3-1-1能依規劃的實步驟來執行操作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4-3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環境教育】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活動3大氣中的水

3-1雲和霧

雲和霧

【操作】水蒸氣的凝結實驗

用熱水製水蒸氣→以線香煙供水蒸氣凝結→用冰塊使量筒的空氣和水蒸氣降溫→可看到水蒸氣凝結的小水滴飄浮在量筒中,很像雲和霧→完成水蒸氣凝結實驗。

【討論】

1.水蒸氣凝結實驗中.量筒為何要加入熱水?

產生煙粒的作用是什麼?

2.加冰塊有什麼作用?

3.移去冰袋後,看到水蒸氣凝結了嗎?

3-2雨、露、霜、雪

1.由觀察、閱讀資料、實作等方式說明露、霜之形成。

2.看過霜嗎?

在什麼情形下看到的?

→天氣很冷時,葉子上可以看到結成像碎冰一樣的東西。

3.空氣中有水蒸氣,怎樣降溫形成類似露和霜的物質呢?

【操作】露的凝結實驗

一杯冰水;一杯冰塊加水→置室溫下→杯壁外側都結成類似露的東西(冰加水形成的露較多)。

【操作】霜的凝固實驗

燒杯中加入碎冰和水→觀察杯壁外緣的變化→加鹽並用筷子攪拌(降溫至0℃以下)→杯壁外側結成霜狀。

【討論】

1.加鹽和不加鹽,冰水的溫度有何不同?

2.加鹽前後,杯壁外側附著物的形態有何不同?

什麼情形會形成「露」?

什麼情形會形成「霜」?

【補充】霧的定義和分類。

資料來源: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影音氣象/宣導短片/認識霧短片http:

//www.cwb.gov.tw/V7/media/education.htm

【完成習作練習】

3

南一版教科書

 

燒杯

 

燒杯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第五週

 

1-3-1-1能依規劃的實步驟來執行操作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4-3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間的交互作用。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環境教育】

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活動3大氣中的水

3-2露、霜、雪

水和冰

【討論】:

1.水降溫之後的變化。

2.如何快速降溫製冰。

【操作】水的結冰實驗

燒杯裡加入冰、鹽,並插入溫度計→將裝水的試管,放入燒杯裡約10分鐘→取出試管觀察。

【討論】1.這個實驗為何也需要加鹽?

2.試管中的水在何種情形下才能凝固成冰?

此時杯內的溫度是比0℃高或低?

3-3水的循環

水的三態變化

1.(複習)水蒸氣冷卻凝結成小水滴(雲、霧)。

2.討論:

水有哪些形態變化?

3.討論生活中,曾經見過霜、露、霧、雲、雨、雪的經驗。

4.以課本中的情境圖,說明霜、露、霧、雲、雨、雪的形態與成因。

(液態—雨、露、雲、霧;固態-冰、霜、雪;氣態-水蒸氣)

水的循環

1.指導學生歸納出大自然中水的循環模式:

地表上的水→(受熱蒸發)→水蒸氣→(遇冷凝結)→雲→(降落、聚集變大)→雨或雪→地表上的水

2.水是地球上造成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它在空中和地表不斷循環,使地球上產生各種不同型態的天氣。

【完成習作練習】

【評量與補救教學】

3

南一版教科書

 

燒杯

溫度計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第六週

 

1-3-4-1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3-3探討物質的溶解性質、水溶液的導電性、酸鹼性、蒸發、擴散、脹縮、軟硬等。

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第二單元熱和我們的生活

活動1物質受熱的變化

1-1物質受熱後形態的變化

1.由生活經驗和巧克力遇熱的探討,分析物體受熱形態的變化情形。

【發表】學生舉例說明食物受熱前後各有什麼不同?

【設計驗證】巧克力受熱與冷卻後的形態變化

【注意】巧克力遇熱實驗,必須採隔水加熱的方式才不易燒焦。

1-2物體受熱後體積的變化

1.液體受熱的變化

【提問】酒精溫度計放入冷水或熱水中會有何變化?

酒精柱的升降,是因為酒精的體積改變嗎?

水受熱或降溫,體積也會改變嗎?

【設計驗證】液體的體積會隨著溫度而改變

瓶內裝染過顏色的水,以附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分別浸入熱水及冷水中。

引導學生觀察水位的變化,思考水位變化的原因,得知水的體積會改變,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2氣體受熱的變化

【提問】氣體受熱後,體積也會改變嗎?

【設計驗證】探討氣體受熱後體積也會改變。

用氣球(氣球要先吹過,拉鬆皮膜效果較好)封住錐形瓶瓶口,分別入熱水和冰水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氣球的變化,思考變化的原因,得知空氣也有體積的變化和熱脹冷縮的現象。

【思考】瓶口若不套氣球,實驗的變化看得出來嗎?

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氣球嗎?

【發表】還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可以驗證空氣也會熱脹冷縮?

【設計驗證】針對學生發表的方法,進行設計驗證。

【完成習作練習】

3

南一版教科書

1.生鮮食品和熟食之圖片。

2.巧克力

3.金屬容器

 

溫度計

錐形瓶

橡皮塞

熱水

冷水

公升杯

氣球

玻璃管

 

錐形瓶

熱水

冰水

公升杯

氣球

 

依學生發表的內容準備

口頭評量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態度評量

合作態度

第七週

 

1-3-4-1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3-3探討物質的溶解性質、水溶液的導電性、酸鹼性、蒸發、擴散、脹縮、軟硬等。

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第二單元熱和我們的生活

活動1物質受熱的變化

1-2物體受熱後體積的變化

3.固體受熱的變化

【提問】固體受熱後,體積也會改變嗎?

【設計驗證】依給予的實驗方法實作之後,探討固體受熱後體積也會改變。

觀察未加熱時,銅球可以通過金屬環嗎?

加熱5分鐘後,銅球可以通過金屬環嗎?

【思考】加熱前、後的銅球有何不同?

為何有此不同?

無法通過金屬環的銅球,什麼方法可以使它再通過?

引導學生思考從銅球的體積變化,得知固體的體積會改變,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4.生活中熱脹冷縮的例子

【提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設計的?

【發表】學生自由發表

【歸納】物體會受溫度的影響,遇熱膨脹、遇冷縮小,稱為「熱脹冷縮」。

【設計驗證】熱脹冷縮是一種可復原的變化。

將乒乓球壓扁後(注意不可壓破),浸泡於熱水中,觀察它的回復情形。

跳舞瓶蓋實驗。

【補充】說明水在4℃以下的體積變化,是特例現象。

 

【完成習作練習】

3

南一版教科書

 

冷水

銅球

金屬環

酒精燈

 

熱水

乒乓球

寶特瓶+蓋

口頭評量

實驗操作

習作評量

態度評量

合作態度

第八週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傳達。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3-3探討物質的溶解性質、水溶液的導電性、酸鹼性、蒸發、擴散、脹縮、軟硬等。

2-3-5-1知道熱由高溫往低溫傳播,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輻射。

傳播時會因材料、空間形狀而不同。

此一知識可應用於保溫或散熱上。

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5-3-1-1能依自己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性別平等教育】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第二單元熱和我們的生活

活動2熱的傳播方式

2-1熱的傳導

【提問】不同物質受熱後,傳播的方法相同嗎?

金屬湯匙放入水中一段時間,湯匙的握把變熱,握把未和熱水直接接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