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496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一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博大情怀。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方式:

多媒体教学

方法:

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毛泽东,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毛泽东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

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

1、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2.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

词称为"诗余"。

词牌:

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

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

注意节奏的把握

2.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

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

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四)文本研习

1.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

①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②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③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学生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

①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②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

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③四个方面:

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

远眺、近观、仰视、俯察(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2.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诗词都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划线字词的好处。

(1)独立寒秋

(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鸟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3.品读,想象联想

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

A、勾勒形态:

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B、染上颜色:

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C、使画面动起来: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D、让画面更细致、逼真:

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

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请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或者他们所知道的描写秋天的古代诗词。

此类古诗词范例:

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破世事的王维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老师明确: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设计依据:

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明确: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4、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是怎样回答的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

旧地重游,能够回忆起的往昔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峥嵘岁月"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5、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恰:

"正值"意。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指代什么?

国家大事。

"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这几句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

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

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6、最后三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多么大的气魄!

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下阙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昂"。

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见落花而流泪,见流水而长叹),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明确:

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五)随堂练习

1.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

A.上阙 激扬 典押 飞驾

B.廖廓 荆棘 漂泊 炫耀

C.火钵 凄苦 淩侮 忸怩

D.苍茫 挥斥 石壁 截断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

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D(A、阕,架,B、寥飘,C、凌)

3、D.(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4.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

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六)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