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1347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docx

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答案doc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

《企业运营与发展》作业1-4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1-4作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一部讲仁义为本的武打片《截拳道》(附图)

“中国菊”和“非洲菊”

(原创)美国社会面面观(之141)美元贬不停.食品涨不停,厂商图成本.民众叫不迭!

查建英:

国家的仆人

用十二五来挽救我们的牛市

价格管制不能总是伤及底层 

首页推荐

玉树灾区的不明物体

朱莉与皮特大秀恩爱 

中国互联网未老先衰

实拍杭州大雪(图)

质疑杰克逊新专辑

中国人的伪幸福生活

更多>>

 

《企业运营与发展》作业1-4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作业2010-06-1318:

01:

26阅读535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因此(AB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A、C、E )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E   )。

A:

进口的粮食数量  B:

洗衣机台数     C:

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

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四、简答题

1、  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

1)定义不同:

单位标志简称为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就是调查所得的结果;

3)单位式标志的承担者,标志一表现则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  如何认识统计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答:

统计总体是统计研究的具体对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膜中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样本是从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的,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全及总体;从一个全及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之隶属于一个总体。

 3、什么是普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2)普查和统计报表同属于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统计报表不可能象普查那样充满热情如此详尽的全面资料,与定期报表相比较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以及指标内容要广泛详细、规模宏大。

解决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

4、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

(1)调查对象是应搜集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

调查对象由调查目的所决定。

         

(2)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

         (3)填报单位又叫报告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4)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资料的单位,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

(1)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租用单项式分组。

        

(2)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型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6、请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总结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答:

基本步骤为:

(1)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2)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

                    (3)确定组数和组距

                     (4)确定组限

                    (5)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

五、计算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

     555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422  547

      567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de频数和频率数列

答:

(1)等距分配数列

 企业工人数

 企业数(频数)

 频率(%)

 200-300

 3 

 10

 300-400

 5

 16.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3

 600-700

 3

 10

 700-800

 3

 10

 合计

 30

 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 

 企业要人数

 企业数(频数)

 频率(%)

 300人以下

 3

 10

 300-400

 5

 16.67

 400-600

 16

 53.33

 600人以上

 6

 20

 合计:

 30

 100

 

     

(2)

 企业

 企业数

 频率

 向上

累计

 向下

累计 

 工人数

 (频数)

 (%)

 频数

 频率

 频数

 频率

 200-300

 3

 10

 3

 10

 30

 100

 300-400

 5

 16.67

 8

 26.67

 27

 90

 400-500

 9

 30

 17

 56.67

 22

 73.33

 500-600

 7

 23.33

 24

 80

 13

 43.33

 600-700

 3

 10

 27

 90

 6

 20

 700-800

 3

 10

 30

 100

 3

 10

 合计:

 30

 100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5789498486877573  72  68  75  82  97  81

    6781547987957671  60  90  65  76  72  70

    86858989645783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

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答:

(1)

 成绩

 学生数(频数)

 频率(%)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100

 3

 7.5

 合计:

 40

 100

    

(2)此题分组标志是“成绩”,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学生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大部分学生成绩集中70-90之间,说明该班的统计学成绩总体良好。

 

《统计学原理》作业

(二)

一、          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A、75%B、40%C、13%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数计数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期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

4、位置平均数是指(DE)。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ED)。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中位数是(ADE)。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四、简答题

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

答:

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什么是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

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Vσ=σ/x(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平均数)

3、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答: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总量÷总体总量,例如:

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全年完成投资1218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62.7%。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例:

我国的钢产量1990年为6635万吨,1991年为7100万吨,则钢产量的动态相对数=7100÷6635×100%。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现象的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如某市零售商业网点数/该市人口数,即为人均拥有商业网点数。

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

简单算术平均数=∑x/n,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加权算术平均数=∑xf/∑f,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加权调和平均数=∑m÷(∑m÷x),适用于缺乏总体单位数的分组统计资料。

五、计算题:

(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

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

(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频数)(人)f

比重(频率)(%)

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              计

40

100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方法1、(x取组中值)

 

 

                                                               (件)

方法2                                                            (件)

 

答:

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已知:

 

 

                                                        (元)

 

答:

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

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根据公式:

                                                                           

                                                                           (件/人)

 

答:

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

 

4、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品种

价格(元/公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完公斤)

1.2

1.4

1.5

2

2.8

1.5

2

1

1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解:

甲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0-20

20-30

30-40

40-50

18

39

31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已知:

甲班:

乙班:

    

 

 

 

 

 

答:

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