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139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docx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

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探析

潘强

   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石油和天然气,自从被人类发现并应用以来,便关系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后,为了确保能源安全,许多国家纷纷制定能源战略,强化国际能源领域的外交活动,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博弈的关键领域。

政治军事大国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值得研究的。

因为俄罗斯不仅是世界能源超级大国也是能源与政治连接最紧密的国家之一。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能源形势,加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不仅为其换来大量的外汇,而且驱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政治上,俄罗斯更是频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武器,全力铸造并推行能源外交,以弥补苏联解体在政治和地缘上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其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2010年2月,具有亲俄倾向的乌克兰地区党领导人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当选新一任乌克兰总统,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次应对西方势力挤压的重要胜利,其中不乏能源外交的影响。

  当今,俄罗斯正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展示着其能源外交的魅力,然而以其现有的实力和在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下,地区空间仍然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要舞台,特别是在后苏联空间、欧盟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利益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后苏联空间不仅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且也是俄罗斯利益中心线所在。

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稳定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命运。

  欧盟作为俄罗斯传统的能源销售市场,其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是俄罗斯实现能源勘探和能源工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的持久性。

俄罗斯潜在的最大的能源生产销售伙伴东北亚地区也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地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由于战略地位上的差异以及经济、地缘和外交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在不同区域的能源外交呈现着不同的特征。

只有对这些不同特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才有可能深入地探究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在规律。

一俄罗斯的能源战略

  从俄罗斯“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能源外交总体路线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不同地区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占有不同地位,这些地区包括能源生产国、能源过境运输国和能源消费国。

它们对于俄罗斯的作用和影响各不相同,自然也就导致俄罗斯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采取不同能源政策和能源外交方式。

但是,其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就是利用自身的能源优势,通过对世界各个重要地区和国家的能源外交活动来保证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石油美元”;通过能源外交活动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服务,使其成为俄罗斯手中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工具。

  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外交的一种重要筹码。

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政治状况使俄罗斯不得不把能源提高到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优先地位。

然而,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外交还是从2000年普京接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开始的。

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升高,给俄罗斯发展经济和恢复实力提供了有利机会。

普京奉行实用主义外交,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来制定对外能源战略,强调能源外交要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服务。

在普京的推动下,俄罗斯政府于2003年制定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为新世纪俄罗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保证国家安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思想基础。

  能源行业已经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依靠能源出口的巨额收入,俄罗斯政府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补发了拖欠的工资,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改革措施,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

此外,由于卢布币值稳中有升并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俄罗斯在提前偿还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债务的同时,还计划免除许多国家拖欠的大量债务。

在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俄罗斯十分重视能源因素在外交上的作用。

俄罗斯利用中东动荡局势及各主要能源消费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之机,努力抢占欧洲和亚太等地区的能源市场,积极与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等展开对话,利用能源合作向世界主要地区渗透势力,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

二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问[1]。

的确如此。

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因素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两者有较强的互动性,而能源外交就是政治与经济在结构上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政治手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在转型初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

而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依靠能源出口的带动,俄罗斯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俄罗斯已成为公认的“金砖四国’’之一,其能源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30%.上缴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5%~40%,上缴外汇占国家外汇收入的30%~40%[2]。

因此,经济因素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经济因素出发,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要任务包括努力维护国际能源价格的稳定并使之处于对俄罗斯能源出口有利的位置、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和获得能源开发的资金及技术设备三个方面。

在维护国际能源价格稳定方面,俄罗斯除了要与欧佩克等国际能源组织进行沟通合作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对世界能源和能源运输路线的控制权。

由于实力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目前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活动主要集中于欧亚大陆范围内。

中东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欧美国家很早就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渗透与控制。

除了与被美国列为“无赖国家”的伊朗有密切的能源合作外,俄罗斯与中东地区能源生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主要是一种竞争关系。

因此,加强对后苏联空间的控制成为俄罗斯掌控国际能源定价权和获取国际能源市场主导权的关键:

后苏联空间内不仅有白俄罗斯、乌克兰这样关乎俄罗斯能源贸易正常运行的过境运输国,还有资源储量丰富、被称为“21世纪小海湾”的中亚里海地区。

强化对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俄罗斯的能源安全,还可以提高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曾同在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彼此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能源的供应体系相互连接,为俄罗斯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苏联时期的分工体制使独联体内的大部分国家在经济上都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特别是其资金、机器设备、日常消费品和能源都需要俄罗斯供给;俄罗斯每年还吸收大量的来自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打工者,这些打工者汇回国内的资金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汇来源,对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能源供应上,友好国家会享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油气资源,否则就会获得与欧盟同等的待遇。

更有甚者,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内违背其意愿或者威胁到其权威的国家会采取强硬的制裁措施。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就是很好的例证。

以上种种经济上的优势使得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内奉行“胡萝卜”和“大棒”并用的能源外交方式。

  而欧盟和东北亚地区与后苏联空间的经济情况有所不同。

欧盟,特别是其中的中、西欧国家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十分发达,还掌握着先进的能源开发及其炼制技术和设备。

虽然欧盟在能源供应上也依赖于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在资金和技术上却有求于欧盟。

所以,双方能源外交上的博弈是公平的,不存在谁控制谁的问题,应该说是谁在外交中掌握更多牵制对方的筹码的问题。

俄罗斯针对欧盟的能源外交首先在于获取经济利益,掌握对欧盟能源出口的主动权,进而才是利用能源来牵制欧盟的政治行为,为俄罗斯的大战略服务。

  东北亚地区的情况与欧盟相似。

虽然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远不如欧盟对俄罗斯重要,但是东北亚地区因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能源消费潜力而成为俄罗斯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地区。

在某些时候,东北亚地区还能抵消欧盟在西部对俄罗斯的不利影响。

此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也有赖于中国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参与和投资。

因此,俄罗斯对欧盟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外交以平衡和牵制为手段,以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和能源合作为基础。

三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的地缘政治学分析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J.帕克认为,地缘政治学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3]。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成为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政治强大和发挥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地缘政治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控制世界地理要道和生存空间的理论,控制能源产地和运输线路也成为地缘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住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住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4]后苏联空间对于俄罗斯的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俄罗斯西北、西部和西南的边界都与后苏联空间内的国家相连。

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倒向西方,加入北约和欧盟。

目前的后苏联空间已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势力最后的缓冲地带。

特别是在当前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时候,该地区的政治倾向更加关系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而且俄罗斯油气资源外运的管道也都要经过这一地区。

如果俄罗斯失去对这一地区运输管线的控制,就会彻底丧失能源优势,成为一个单纯的原料基地,经济将蒙受巨大损失,政治上也有沦为三流国家的危险。

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会不惜代价保持对后苏联空间的控制权。

为了强化对该地区的控制,俄罗斯在保证原有油气管道正常运输的情况下,还修建了多条途经中亚里海和高加索等地区的油气管道:

一方面,可以加强俄罗斯与这一地区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运输管道的控制间接地控制能源生产国的能源,进而掌握其经济命脉,使其不敢轻易背离俄罗斯的战略轨道。

而对于那些具有离心倾向的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就验证了这一点,这次冲突表面上看是俄格两国因南奥塞梯问题而引发的,实际上是俄罗斯与美国围绕外高加索地区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

外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能源运往南欧和黑海地区的重要过境地区,而且还关系到俄罗斯西南边界的安全。

俄罗斯坚决的军事行动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看到了俄罗斯捍卫国家利益和地缘安全的决心。

  欧盟经济上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前面已经做过论述。

从地缘上看,欧盟对于俄罗斯的作用也同样很重要。

虽然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大国并不接壤,但是双方的地缘联系却很密切。

苏联时期,东欧国家(包括某些西欧国家)是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苏联战略核导弹所覆盖的区域,成为美苏两国争霸的“人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欧盟的这种“人质”关系仍然没有结束,只不过牵制欧盟的武器从战略核导弹变成了能源。

俄罗斯极力保持对欧盟出口的主导权,除了获取经济利益以外,就是利用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获得外交上的政治筹码,使得欧盟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保持中立倾向,而不是美国的“死党”。

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天然气争端,欧盟许多成员国饱受“断气”之苦。

当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的时候,欧盟虽然也进行了口头上的批评,但更多的还是充当了美俄之间调停者的身份。

  由此可见,俄罗斯针对欧盟的能源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围堵欧盟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强化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进而获得牵制欧盟的外交资本。

  东北亚地区也是在近些年才进入俄罗斯地缘战略的重点关注地区。

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地挤压了俄罗斯在西部的战略空间。

为了获得更大的周旋余地,俄罗斯开始奉行其传统的“双头鹰”外交模式,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主要是寻找中国作为战略协作伙伴来共同抵制美国的扩张。

另一方面,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还较为落后,这种反差使俄罗斯感到了地缘上的危机:

日本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的争端问题,而中国在俄远东地区的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

为了防止俄罗斯中央政府在远东事务上被边缘化,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中国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既可以利用东北亚地区的大量资金开发远东地区,还可以利用中日两国在能源争夺上的矛盾大搞平衡战略。

  因此,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外交任务是:

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平衡东方大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

四俄罗斯区域能源外交特征的外交传统分析

  外交传统是一个国家在外交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相对稳定性的外交特征,是一个国家独特的外交思想、外交文化的综合体现。

每个国家的外交和外交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属于自己的特征。

如果要想更好更深刻地认识一个国家外交的本质,从历史中寻找它的外交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经说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而能源外交是外交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新形式,本质上仍属于外交理论框架之内。

因此,俄罗斯的外交传统也蕴涵于其能源外交的内核之中。

首先,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具有强烈的外向性特征,这种外向性特征使俄罗斯的外交既有全球视野又极具扩张性。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广阔领土使俄罗斯具有了更大的外交空间。

美国学者汉斯·J.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写道:

“领土广阔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

”广阔的领土为俄罗斯提供了进行全球外交的地缘条件和实力基础,这也使得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具有全球性特征。

2003年,俄罗斯政府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提出“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能源外交总体路线。

为此,俄罗斯展开了全面而积极的能源外交活动,强化对中亚里海地区能源的控制,垄断独联体能源外运的油气管线,加强俄罗斯在欧盟和亚太地区的能源地位,努力争夺国际能源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大国意识和地缘上的不安全感使得俄罗斯的外交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大国意识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大国沙文主义。

俄罗斯人普遍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天生的统治者。

俄罗斯学者波·赫罗斯指出:

“‘俄罗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思想、帝国思想。

”[5]这成为俄罗斯进行领土扩张的重要思想基础。

遭受过蒙古人统治的历史使俄罗斯的安全感十分脆弱。

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领土扩张成了俄罗斯人的防御手段。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侵邻和控邻的活动远远多于其睦邻的活动。

因此,对邻国的掠夺和防御邻国夺回失去的东西成为俄罗斯外交传统中的首要任务。

自沙俄时代起,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只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该国实力的削弱,这种领土扩张才逐渐演变为间接控制他国。

  这种扩张性在当今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中也有充分表现,特别是针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外交活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国家实力极大削弱,虽然大国意识始终支撑着俄罗斯人的帝国梦想,但已经无力与欧美强国进行全面争夺,更无法实现传统的领土扩张。

因此,强化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控制,实行隐形扩张,建立俄罗斯的安全屏障,成为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而能源成为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加强控制的最有效手段,那里有俄罗斯经过无数次战争获得的出海口,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基地,有俄罗斯外运能源的油气管道。

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地缘基础,是保障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如果俄罗斯人失去了民族优越感和安全感将无法生存。

所以,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的能源外交将突出控制目的,展现强硬态度,显示捍卫决心。

  俄罗斯努力发展同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也有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主要是害怕经济发达的日本和正在崛起的中国会夺回它们历史上失去的战略空间。

这同样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扩张,是俄罗斯外交传统中的重要任务。

  融人西方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外交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外交传统。

这个传统也是决定俄罗斯十分重视发展同欧洲的能源合作的原因之一。

以欧洲为重点的外交传统最初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的使命意识。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接受东正教的俄罗斯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号称“第三罗马”。

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拯救欧洲,所以,插手欧洲事务始终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

俄罗斯积极介人欧洲事务也是为了分化欧洲,在欧洲强国之间大搞均势战略,以防止欧洲对俄罗斯西部边界构成威胁。

  毕竟俄罗斯的大部分人口、政治经济中心和工业密集区都集中在欧洲部分,因此,西部的安全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进展,并成立了欧盟,但是分化欧盟防止西部出现强大的政治实体仍然是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

扩大对欧盟能源出口,使欧盟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高度依赖,就是俄罗斯现在牵制欧洲的重要手段。

  最初从彼得大帝时期开始,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俄罗斯便对西方世界充满向往之情。

在防范西方威胁的同时,全面融人欧洲也是俄罗斯的重要战略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在融人西方过程中屡屡受挫的经历,俄罗斯开始将亚太地区纳入整体的对外战略中来,以便在东方寻找对欧盟外交的平衡点。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帕诺夫曾经表示:

“不在东方执行积极而全面的政策,就不可能保障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利益,我们在东方的地位越稳固,我们就越有信心越有分量地在西方采取行动。

”[6]因此,通过能源合作积极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成为当今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任务。

  中国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对于失去东欧盟国的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俄罗斯看来,中国还是俄罗斯在国际上牵制欧盟国家的重要因素。

普京曾表示:

“对俄罗斯利益至关重要的是与自己最大的邻国中国的关系。

”[7]此外,发展同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关系对俄罗斯也十分重要。

日本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来源,朝鲜半岛是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支点,对于俄罗斯稳固战略大后方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俄罗斯也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

但是,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帕诺夫的讲话中仍可以看出,除了后苏联空间外,欧盟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地区,东北亚地区则处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第三个层次。

只有当俄罗斯在西方受挫时,才会将亚洲伙伴提到首要地位,在能源合作上也是如此。

俄罗斯的能源主要是保证欧盟的供应,大部分油气管道也都是通向欧盟地区的,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在俄罗斯总体能源战略中处于重要的补充位置。

  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欧盟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外交有不同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有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通过比较研究会发现,其总体上都是为俄罗斯的大战略服务的,以达到俄罗斯在首先保证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牵制欧盟、制约美国和平衡中国的战略目标,进而恢复俄罗斯在全球的影响,实现超级大国的梦想。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俄罗斯在三个主要地区的能源外交异同点一目了然。

这对于中国能源战略的制定和能源外交活动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为,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俄罗斯的邻国,自然也不能忽视对俄罗斯的能源外交。

特别是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以来,维护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也开始成为中国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中国大部分进口石油来自中东。

但是,从该地区进口石油需要长途海洋运输。

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中东政局不稳,对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十分不利。

因此,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成为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及维护能源安全的重点战略。

同时,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然而,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前景虽好,但并不是一帆风顺,“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和“中石油”退出竞拍斯拉夫石油公司事件都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在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只有认识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了解俄罗斯对外油气合作决策机制,把握俄罗斯民族心理和外交传统,平衡好双方利益,才能使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达到双赢的目标。

  (责任编辑:

高晓慧)

  (作者系山东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1]倪世雄等: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郎一环、王礼茂:

《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资源科学》2007年第5期。

  [3]国玉奇、[俄)В.П丘德诺夫:

《地缘政治学与世界秩序》,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德]威廉·恩道尔:

《石油战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5]黄登学:

《俄格冲突的影响探析》,《国际论坛》2009年第1期。

  [6]杜正艾:

《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版社2007年版。

  [7][俄]伊·伊万诺夫:

《俄罗斯新外十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