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766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岳麓版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

3.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

(1)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2)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2.鸦片战争后

(1)变化: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影响: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易混易错]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并不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消失。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兴起: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概况

(1)军用工业

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②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2)民用工业

①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②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3.评价:

由于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思维点拨]

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打开了缺口。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出现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3)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后至20世纪初。

(2)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

③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高潮。

3.特点

(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棉纺织业。

(2)步履维艰,发展艰难

①原因:

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特权进行压制。

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

②结果:

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府才能发展。

[易混易错]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

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主题一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材料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史料解读]

材料中“1840年”“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提示 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 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

年代

蚕丝(担)

大豆(担)

棉花(担)

1871~1873

37529

57506

8486

1891~1893

59946

760522

290417

[史料解读]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表格中蚕丝、大豆、棉花出口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增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 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

[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地点。

[问题思考]

依据上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

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

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史论总结]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主题二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①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①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②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

[问题思考]

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目的。

提示 原因:

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目的: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运动的影响

材料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解读]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

“旧轨”意指封建制度,“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封建制度受到冲击,并产生了近代化因素。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

提示 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①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

“②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③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史料解读]

注意材料主旨分为两层:

划线部分①说明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划线部分②③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发生。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自身经济管理腐败。

[史论总结]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1)经济上

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使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政治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因为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棉纺织工业。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

4.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也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对它们既反抗又依赖,呈现出典型的两面性。

二、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的区别

类型

企业性质

企业特点

外商企业

资本主

义性质

有特权保护,规模大,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

洋务

军用

企业

封建官

办性质

由政府控制,产品供军队使用,有特权保护

民用

企业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有特权保护,产品投入市场

民族企业

义性质

资本主

义性质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答案 C

解析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

2.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

该表能反映(  )

时间

进口总值

(单位:

银两)

其中(单位:

银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棉纺织品

毛织品

1867年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130万

2730万

450万

21%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答案 C

解析 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逆差不断扩大,而且材料也没有将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进行比较;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李鸿章认为: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以下近代企业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

C.天津机器制造局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用工业,故A项错误;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是民用工业,故B项正确;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是军用工业,故C项错误;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军用工业,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10月选考)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

“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

”上述现象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答案 D

解析 “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故D项正确。

5.“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工业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清政府设置工厂

答案 B

解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沅(源)”,二是时间“1872年”。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B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

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

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

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答案 

(1)新现象:

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作用:

促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

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一“其物充积于厦口……十室而九”分析回答。

(2)问,根据材料二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基础达标]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开始解体,选择A项符合题意。

2.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体现,D项正确。

3.(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近日洋布火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生,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棉纺织技术的下降B.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C.洋货的涌入D.人民生活的贫困化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物美价廉,对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造成冲击,故C项正确。

4.(2016·浙江10月选考)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

“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答案 B

解析 “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表明洋布的流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

5.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A项错误;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轻工业,B、C两项错误;无论是洋务企业还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

6.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答案 D

解析 安庆内军械所目的在“自强”,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目的在“自强”,故B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目的在“自强”,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7.(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  )

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

C.没有雇佣劳动力D.自给自足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主,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属于近代工业,所以采用机器生产,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特点,故D项错误。

8.(2017·湖州期末)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

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

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答案 B

解析 这些近代民族企业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正确。

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答案 A

解析 “近代”的实质就是机器大生产,故选A项。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的改变

答案 D

解析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能力提升]

11.《法华乡志》记载:

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这说明(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

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2.(2017·厦门期末)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督丁汝昌),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

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

由此可见(  )

A.北洋官兵自觉维护主权

B.英国侵略势力受到一定遏制

C.北洋水师已经实现西化

D.社会环境制约近代海军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官兵处处与这位严苛的教官作对,琅威理被迫辞职回国。

此后,北洋水师‘晚间住岸者,一船其半’”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不利于海军发展,故D项正确。

13.(2017·益阳期末)《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这表明(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和“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可知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

14.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19世纪80年代以后棉布进口减少,而棉纱进口增多的情况分析可知,由于民族工业的创办,民族纺织业兴起,需要进口棉纱,而生产的棉布对外洋棉布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5.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解析 近代民族企业注重使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以注重民生,致力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

16.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

下列三幅图代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1865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图二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图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种性质的近代企业?

(2)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什么在此时云集上海?

(3)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上海;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上海对外联系便捷,便于海外贸易。

(3)①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但它们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又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解析 第

(1)问可根据图片中的文字说明判断;第

(2)问可结合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等因素概括;第(3)问可分别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归纳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