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479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

财政收入;粮食产量。

(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

(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

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并把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网

(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哪里?

请说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

(3)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答案】

(1)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2)瓦子,勾栏。

背景: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这种做法不好。

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

(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

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瓦子,勾栏;第二小问:

该场所产生的背景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的做法不好;因为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

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

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

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前期:

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

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后果:

社会危机严重;认识:

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

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

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等内容可知,唐玄宗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社会危机严重,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据此得到的认识是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材料二: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叙述?

(2)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答案】

(1)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

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

(2)目的:

中央军事控制。

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行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可知,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

从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可知,行省区划的目的是中央进行军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

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点睛】

材料一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行省的特点。

准确掌握“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点。

5.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

写出它们的名称。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

它是用来种植哪种农作物的?

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3)概括上述工具发挥的共同作用。

【答案】

(1)唐朝;图一:

曲辕犁、图二:

筒车。

(2)水稻;背景: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唐朝;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是用来种植水稻的秧马;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上述工具都是古代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

它出现在何地?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交子四川

(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两宋)

(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市舶司

(4)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等信息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两宋)时期完成。

(3)根据“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可知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答案】

(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

(2)根据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

写出它们的名称。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

它是用来种植哪种农作物的?

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3)概括上述工具发挥的共同作用。

【答案】

(1)唐朝;图一:

曲辕犁、图二:

筒车。

(2)水稻;背景: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唐朝;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是用来种植水稻的秧马;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上述工具都是古代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9.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答案】

(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

(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0.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什么?

什么时期,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火药用于军事,从此揭开了古代兵器发展史的新篇章。

请写出图二、图三所示火器的名称。

(3)我国火药是何时传人阿拉伯和欧洲的?

它们的外传向世人昭示了什么?

【答案】

(1)图一是水罗盘。

北宋末年。

(2)图二,火统;图三,突火枪。

(3)13—14世纪。

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图一信息可知图一是水罗盘。

第二小问,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火药用于军事,从此揭开了古代兵器发展史的新篇章。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所示火器的名称是火统。

元朝发明了火铳。

图三所示火器的名称是突火枪。

(3)第一小问,我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第二小问,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的外传向世人昭示了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2)郑和是在哪位皇帝的主持下远航的?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

【答案】

(1)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时间长、次数多、海船大、规模大。

(2)明成祖。

(3)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时间长、次数多、海船大、规模大。

(2)依据所学可知,明初,国家安定,国力雄厚。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3)依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依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

材料二:

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

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编写了材料一的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2)编写了材料二的“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学家及臣著是什么?

(3)编写了材料的我国古代农学创新研究成见的科学家及巨著是什么?

【答案】

(1)李时珍、《本草纲目》

(2)宋应星、《天工开物》

(3)徐光启、《农政全书》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科学家是李时珍,他的巨著是《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2)依据材料二“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三“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耍的地位”、“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结合四部著作的先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3.

就现在所知,除中国以外,有关罗盘的记载,最早并非见于波斯和阿拉伯文献,而是英、法文献。

1195年,英国的亚历山大•内卡姆在《论物质的本性》这部著作中,在欧洲首次论述了浮针导航技术。

他提到的航海指南针最初也是用在阴沉的白天或黑暗的夜间,分辨航向。

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

指南针的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

﹣﹣搞编自何芳川、万明: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罗盘针的发明时间。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证条理请楚)

【答案】

(1)北宋。

(2)观点: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论述:

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罗盘针的发明时间是北宋。

(2)依据材料信息“就现在所知,除中国以外,有关罗盘的记载,最早并非见于波斯和阿拉伯文献,而是英、法文献。

1195年,英国的亚历山大•内卡姆在《论物质的本性》这部著作中,在欧洲首次论述了浮针导航技术。

他提到的航海指南针最初也是用在阴沉的白天或黑暗的夜间,分辨航向。

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

指南针的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