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151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附解析.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

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

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

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

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

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

在位四十三年。

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

死后庙号玄宗。

(1)材料中唐玄宗开创了什么治世?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统治者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

【答案】

(1)开元盛世

(2)观点:

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论述:

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2)依据材料的“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

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

”可以提炼的观点是:

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论述:

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

例如,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出现“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开元盛世”。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观点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主要强调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并把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

——中国网

(1)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请至少列举其中三个。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哪里?

请说出该场所产生的背景。

(3)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答案】

(1)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2)瓦子,勾栏。

背景: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这种做法不好。

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

(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

在传统节日可以选择的娱乐场所、观看演出的场所是瓦子,勾栏;第二小问:

该场所产生的背景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我认为现在很多孩子不重视传统节日却热衷于过西方人的洋节的做法不好;因为一味过洋节会淡忘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所以我们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

3.请你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朝的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

B.余杭指今______。

(3)想一想:

假如你是隋朝时期的商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不能填字母)

(4)此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怎么看?

【答案】

(1)隋 大运河

(2)北京 杭州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好事。

它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依据图示可知,从余杭到洛阳,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点睛】

利用地图从南到北的顺序记忆大运河的起止点,中心、四段,加深理解掌握。

4.

(l)请写出上图中A、B两点的地名

(2)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

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

【答案】

(1)A.洛阳;B.涿郡。

(2)隋炀帝。

意义: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A.洛阳;B.涿郡。

(2)第一小问: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隋炀帝。

第二小问: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是: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5.编报学史

某校初一学生为编辑主题为“宋元科技成就”的历史小报,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编辑任务。

陶活字版《金刚经》(部分)罗盘针(模型)

火炮司南(模型)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上述图片符合小报主题,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小报讲究图文并茂,请参照范例,任选一幅符合主题的图片,为其配上说明文字。

范例:

赵州桥便利交通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在小报结尾部分,同学们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的一段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结合所学,你认为陈先生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

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陶活字版(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传播

火炮(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罗盘针(指南针)为远航创造条件(注:

对不符合主题的图片进行说明,不得分。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第一步:

整理图片资料,小报的主题是宋元科技成就,故《金刚经》、司南(模型)和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不能选,因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是清朝制造的。

故可以作为素材编入小报的有陶活字版、罗盘针、火炮。

第二步:

说明图片内容

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

图片:

陶活字版;说明文字:

促进文化传播。

图片:

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

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

图片:

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

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

评说宋元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杜佑《通典》卷七载: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曾“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

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

——摘编自《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唐朝谁在位时的政治局面?

(2)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给你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安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可知是唐太宗在位时期。

结合课本所学,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由材料二“武周时期”可知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武周时期;由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

”可知反映的贞观之治。

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可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

据所学,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依据三则材料“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由此可知,生活在唐朝时期,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安定。

7.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中反映的疆域范围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朝代的疆域?

(2)材料二的图中反映的是该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该朝代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该政权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元

(2)行省制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4)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这是元代疆域。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元代的行省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元代对台湾和西藏采取的管理措施分别是设立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

(4)根据所学可知,元代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9.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

(2)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

(1)A.造船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图A“南宋海船”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造船业发达的重要表现。

据材料图B“宋代《货郎图》”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商业繁荣。

据材料图C“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可知,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世界最早纸币的出现。

(2)由此可知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去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

材料二: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当时的在位皇帝是谁?

并说明其起止时间。

(2)据材料一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根本原因、目的。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这次航海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

(1)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在位皇帝:

明成祖;起止时间:

1405年—1433年

(2)根本原因:

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目的: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启示:

各个国家、地区应该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

当时的在位皇帝是明成祖;起止时间是1405年—1433年。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可知:

郑和下西洋根本原因是,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它的目的是,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

郑和下西洋意义巨大,它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各个国家、地区应该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睛】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和欧洲新航路开辟截然不同。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来。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1)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明成祖朱棣

(2)[答案示例]

观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论述:

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综述:

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因此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2)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取观点: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人民智慧的体现。

论述:

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综述:

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

解答第二问要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注意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把握。

 

12.唐玄宗是唐代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带着满身的传奇色彩被镌刻在历史当中,他开创了一个盛世,让大唐闪耀夺目:

也开启了一个乱世,让唐朝走向暗淡,这位传奇帝王在历史的长河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限最长的唐玄宗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争权篡位、权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唐玄宗使它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生活在他退位以后苦难动荡的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已失去光辉的黄金时代,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

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唐玄宗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

﹣﹣《剑桥中国隋唐史》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唐朝在“开元全盛日”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局面?

(至少两方面)

(2)请列举两个例子证明材料二中描述的“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这一观点(至少两例)

(3)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你心目中的唐玄宗,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断,自圆其说不少于200字。

【答案】

(1)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2)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国力开始衰落;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安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3)唐玄宗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重视科举考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促进了科举考试的发展,特别对唐诗的繁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可以看出,开元盛世时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2)根据材料二“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限最长的唐玄宗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争权篡位、权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唐玄宗使它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生活在他退位以后苦难动荡的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已失去光辉的黄金时代,一个政绩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

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唐玄宗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国力开始衰落;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重视科举考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促进了科举考试的发展,特别对唐诗的繁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材料二: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义资本家指挥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材料三:

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手工作坊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请简述理由。

(2)材料二中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请简述理由。

(3)结合材料三回答:

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新变化?

【答案】

(1)不是;没有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资本主义性质的;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农村:

租地农场、富裕农民;城市:

手工工场、市民阶层。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