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290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docx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

【篇一: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_有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要领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这是一首什么诗歌?

(体裁)

2、写了什么内容?

3、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通过哪些意象?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答题基本模式:

①通过……意象(形象)②营造了/描绘了……氛围/画面③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一步如果要答得详细些,就需要将相关语句简单翻译一下,注意描绘性词语的运用。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可以有意积累一些概括意境的四字词语,比如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雄伟壮阔、虚幻缥缈、凄

凉萧瑟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4、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5、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

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

三)。

6、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1)抒情方式:

(.从观察的层次来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运用修辞手法直接与间接的角度)

(2)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3)描写景物的方法:

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述可采用三段式:

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

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7、新城道中其一》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

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

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首联:

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

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为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

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一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

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

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

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

添了这种喜情。

一、读题目,讲内容

做诗词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

题目是诗词内容的精髓所在,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通过题目,可以对全诗做基本的了解。

《1、芣苢》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

全诗只讲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这样一件事,语言极其简单。

整首诗只有四十八个字,其中四十二个字是不变的,只变换了六个字,即采集车前子的六个动作:

采、有、掇、捋、袺、襭,就将妇女们呼朋结伴,在旷野中边唱边采,一颗颗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来兜,满载成果而归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

《2、读山海经陶渊明》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

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

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

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

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17、新城道中其一》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

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25、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此诗揭露明朝赋税繁重的社会现实。

以“雨怕抽税,不敢进城”用以讽刺。

诗题为“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既是诗的题目,也是诗的主题。

诗中借用五代时吴人申渐的话,来痛斥明朝统治阶级腐化堕落,乱摊税赋,增加人民负担的罪行。

二、读作者

古诗鉴赏中名家名篇是主打。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及其风格。

所谓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

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其意趣、主张、观点和看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的豁达和豪迈.

对诗歌形象的把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

《4、拟行路难鲍照》

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

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

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

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

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

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

钟嵘《诗品》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完全有根据的。

三、读题材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了解题材,可了解诗歌主旨。

1.借景抒情类:

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

鉴赏时,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些景物的目的,景和情的结合方方式等。

《13东溪梅尧臣》

东溪,即宛溪,在梅尧臣的故乡安徽宣西。

这是一首写景诗,其中“老树着花无丑枝”可视为咏老的哲理隽句。

2.咏史怀古类: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6、与诸子登岘山》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20、《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3、咏物类:

(托物言志类):

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松、竹、梅,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如陆游《咏梅》

26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

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4.山水田园类: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5.边塞征战类:

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立功的壮志,有抒写征士的乡愁思家的思念,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也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讽刺和规劝。

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34、塞下曲王昌龄》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

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

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6.:

羁旅思乡类: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32、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

33、怀远张九龄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7、赠友送别类: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往往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15、送友人出塞》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

2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8、闺怨闺愁类:

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8、踏莎行欧阳修》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

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35、沉醉东风关汉卿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

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

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

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9、谈禅说理诗:

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四、读意境(意境=意象+情感)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诗词鉴赏中,要做到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进而分析、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意象烘托意境,使得诗词充满画面感。

《9、南郊杜甫》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

“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

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

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

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五、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诗词传诵历经年月洗礼而韵味依然,就在于诗词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有流连忘返的感觉。

诗词鉴赏中,感受语言的特色,基本确定诗词的基调。

基调是诗词抒发感情的氛围。

诗词语言或是委婉含蓄、朴实无华,或是华美绚丽、雄浑豪放。

把握语言特色,相当抓住了其尾巴,顺藤摸瓜,诗词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

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

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

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

调换词序‘春风又绿江南岸’

语言特色

①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8《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

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

此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②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⑤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抒情二句: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

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

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