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3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9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docx

女性生殖系统笔记马老师7讲全

第16章:

女性生殖系统(58分)

马老师5月12日第47讲:

第1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

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称为外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

1.阴阜位于外阴最前面,上面有阴毛,呈倒三角形生长

2.大阴唇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

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只要说外阴受伤疼痛肿胀,那就是大阴唇血肿)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又称巴多林腺,腺管细长(1~2mm),向内侧开口予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如果发炎等原因引起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或前庭大腺脓肿。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输卵管和卵巢可以并称为子宫附件。

一、阴道

1.它的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

2.阴道的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3.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形成阴道穹隆,分前、后、左、右4部分,阴道后壁短(7~9cm),

后壁长(10~12cm),所以后穹隆最深,卧位时是人体最低点,常用来穿刺。

二、子宫

1.子宫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形,重50克;长7-8mm;宽4-5mm;容量5毫升;上部较宽为宫体,顶部为宫底,宫底两边为子宫角,下部为宫颈。

2.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它连接宫体与宫颈,它既不属于宫体也不属于宫颈,没怀孕时长约1cm,怀孕时长约7-9cm。

3.子宫峡部有上下两个口,上口窄,为解剖学内口。

下口宽,为组织学内口(子宫内膜与宫颈黏膜的交界处)。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女童为1:

2,成年妇女为2:

1,老年妇女为1:

1。

1.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属于柱状上皮分为两部份

(1)上2/3为功能层,每月定期脱落,形成月经

(2)下1/3为基低层,作用就是形成功能层。

2.子宫韧带

(1)圆韧带起源于两侧子宫角,往前下终止于大阴唇的前端,它维持子宫倾位置。

(2)阔韧带里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为疏松组织,终止于两侧的骨盆壁,它维持子宫左右固定位置。

它底部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所以子宫手术切开阔韧带时,要防止误伤

(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它的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如果损伤后会引起子宫脱垂)

(4)宫骶韧带向后向上牵引宫颈,也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三、输卵管

全长8~14cm,分为四个部份:

1.间质部:

最窄的;

2.峡部

3.壶腹部好发异位妊娠。

4.伞部有“拾卵”作用

壶腹部与峡部连接的地主是卵子等待受精的地方。

四、卵巢

1.有两个功能:

1.排卵2.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2.解剖:

(1)卵巢外面由生发上皮覆盖,里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感染炎症不易穿过)。

(2)卵巢外侧有骨盆漏斗韧带(又名悬韧带)连接于骨盆壁。

内侧有卵巢固有韧带连接于子宫(切除子宫双附件时不用切除它)

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及其分支

1.卵巢动脉起自于腹主动脉。

左侧的卵巢动脉还可以起自于左肾动脉,左侧的卵巢静脉加流至左肾静脉。

2.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它们都是起自于髂内动脉

二、淋巴分布与生殖器官淋巴的流向

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道上段淋巴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三、内外生殖器官神经支配

1.外生殖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

2.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

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及髂耻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三、骨盆的类型

1.女型最常见。

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比前后径稍长。

2.扁平型入口呈扁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

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

4.男型入口略呈三角形,骨盆腔呈漏斗形。

邻近器官: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4~5cm)

第2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

发育最关键的是青春期。

青春期:

1.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

2.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

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有两个功能:

1.排卵2.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二、卵巢周期性变化

1.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两边卵巢轮流的每月排一个卵。

2.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径1~2cm,外观色黄。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

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的寿命是14天)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被结缔组织取代形成白体。

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就来啦。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雌二醇及雌酮)、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1.雌激素

(1)雌二醇活性最强

(2)雌酮

(3)雌三醇活性最弱,

2.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听老师讲故事:

(1)雌激素有两个高峰(两个分泌来源),排卵前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卵巢内膜细胞。

,排卵后的高峰(第二次高峰)是黄体生成的。

第一个高峰比第二个强大。

(2)孕激素只有一个高峰,时间与雌激素第二个高峰重合,分泌来源于黄体。

3.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内膜增厚。

(2)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

(3)使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和角化,黏膜变厚。

(4)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5)促进水钠潴留。

(6)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4.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2)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4)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5)促进水钠排泄

(6)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5.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阴毛、腋毛生长。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一、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1.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2.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

(1)增殖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5~7日

(2)增殖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8~10日

(3)增殖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11~14日

3.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黄体期)

(1)分泌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15~19日,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

(2)分泌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20~23日

(3)分泌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24~28日

二、月经

正常经量30~50ml,超过80ml称月经过多。

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

随雌激素浓度增多,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多,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10cm。

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受孕激素影响,宫颈液分泌量逐渐减少,变黏稠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有椭圆体。

马老师5月13日第48讲:

第3节:

妊娠生理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一、受精卵的形成

卵子从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内,等待受精的部位是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

2、着床

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蜕膜分为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胎盘早剥出问题的地方)、包蜕膜和真蜕膜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1、胎儿发育分期

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胚胎,第9周以后称为胎儿。

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妊娠全过程约280日,共40周,以4周(28日)为一个妊娠月,共10个妊娠月。

2、不同孕龄胎儿发育特征

孕周

身长

体重

发育特征

8周末

胚胎初具人形,心脏已形成,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

9cm

14g

生殖器已发育

16周末

16cm

110g

可确认胎儿性别。

开始出现呼吸运动。

皮肤菲薄。

20周末

25cm

320g

开始出现吞咽、排尿功能。

能听到胎心

24周末

30cm

630g

各脏器均已发育,出现眉毛

28周末

35cm

1000g

眼睛半张开,出现眼睫毛。

有呼吸运动。

32周末

40cm

1700g

出现脚趾甲,睾丸下降,生活力尚可。

36周末

45cm

2500g

乳房突出。

指(趾)甲已达指(趾)端

40周末

50cm

3400g

发育成熟,双顶径>9.Ocm。

皮肤粉红,头发长度)2cm。

外观体形丰满。

男性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大小阴唇发育良好。

妊娠前5个月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平方

妊娠后5个月的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5

体重:

子宫的高度×腹围+200=胎儿体重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的形成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胎盘形成

(1)羊膜紧贴胎儿的部分

(2)底蜕膜靠近母体的部分

(3)叶状绒毛膜羊膜和底蜕膜之间的部分

2.胎盘功能

胎盘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分泌激素、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

胎盘的合成功能:

妊娠两个月后黄体萎缩,由胎盘的合成功能来合成孕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高峰,产后2周内消失。

胎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2、胎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的形成及其功能

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侧有两条脐动脉。

(一静两动)

4、羊水的来源及其功能

1.羊水的来源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中期以后主要来源于胎儿尿液。

妊娠38周为羊水最大量,约1000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

妊娠40周约800ml。

2.羊水的功能:

保护胎儿和保护母体

妊娠期母体变化

1、生殖系统的变化

妊娠后期增长最快的是宫体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Hicks收缩,需与胎动鉴别,胎动需20周后出现。

子宫峡部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所以选择这里行剖宫产切口处。

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完全取代。

2、乳房的变化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

腺泡增生导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

乳头增大变黑,更易勃起。

乳晕色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称蒙氏结节。

3、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脏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跳和心浊音界也跟着移动,可以听到I-II级柔和的吹风样杂音(正常现象),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供应两个人的血液循环)

2.心排出量心排出量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孕妇心衰的高发期)。

临产后在第二产程心排出量显着增加。

4、血液系统的变化

1.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予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增加145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凝血因子: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5、皮肤的变化

随妊娠子宫逐渐增大,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呈多量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陷的条纹称妊娠纹,见于初产妇。

旧妊娠纹呈银色光亮,见于经产妇。

第4节:

妊娠诊断

分期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

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41周末称为晚期妊娠。

早期妊娠的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停经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达到最低点就形成月经,由于怀孕后,胎盘可以分泌雌孕激素,所以怀孕的妇女不会来月经。

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

2.早孕反应嗜睡、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

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增大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子宫增大超出盆腔,尿频自然消失。

4.乳房变化乳晕周围皮脂腺增生出现深褐色结节称蒙氏结节

5.妇科检查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二、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测血β-hCG,用早孕试纸法,地球人都知道。

2.超声检查B超是最有意义的检查,停经5周妊娠囊内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宫内妊娠活胎,所有的产科都可以用B超检查,但是宫外孕首选穿刺。

要注意,怀孕的妇女不能用X线、CT、MRI等有放谢物质的检查方法,容易引起小儿畸形。

3.宫颈黏液检查宫颈黏液量少、黏稠,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孕激素),雌激素是形成羊齿状结晶。

5.黄体酮试验对不明确的早孕,给于黄体酮,连用3天,如果停药后有出血,那就没有怀孕,这里注意一下,没有怀孕为黄体酮阳性。

如果没有出血,那就是怀孕了。

6.基础体温测定孕激素可以使体温升高0.3-0.5度,基础体温升高持续18天为怀孕。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体征与检查

1.子宫增大子宫测量,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妊娠周数

手测宫底高度

尺寸耻上子宫长度(cm)

12周末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16周末

脐耻之间

  

20周末

脐下1横指

18(15.3-21.4)

24周末

脐上1横指

24(22.0-25.1)

28周末

脐上3横指

26(22.4-29.0)

32周末

脐与剑突之间

29(25.3-32.0)

36周末

剑突下2横指

32(29.8-34.5)

40周末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33(30.0-35.3)

记不住?

我也记不住,不过有老师呢,见老师口决!

三月联合上二三、脐耻脐下脐上一、脐三脐突剑下二

从孕期3月末开始,每月测一次(1216202428323640周)从耻骨联合上2-3横指开始,每次增加两横指。

三月联合上二三(12周耻骨联合上2-3横指)脐耻(16)脐下(20)脐上一(24)脐三(28)脐突(32)剑下二(36)

2.胎动20周出现(和胎心出现时间一样)。

3.胎体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

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状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则活动。

4.胎儿心音妊娠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5.还可以听到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这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数一致(为母亲的)。

脐带杂音为与胎心率一致(为胎儿的)。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一、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纵轴平行称纵产式(胎儿的头要么朝上要么朝下,比较多见);两纵轴垂直称横产式(胎儿横着的);两纵轴交叉称斜产式,属暂时性

2、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

(打坐的)(跳水的)(金鸡独立)(被罚站的)

三、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这个老师没讲,但是我看有些题干里涉及到这个。

1、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3、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

以“A”、“P”、“T”分别表示母体骨盆的前方、后方、侧方  

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左骶前的写法(LSA)、左颏横(LMT)、右肩前(RScA)

第5节: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

围生医学概念

围生期:

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O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孕妇监护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于妊娠20~36周为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进行产前检查9次。

二、首次产前检查

1.推算预产期:

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注意大小月的计算)

有几种情况:

Ø如2008.3.16日3+9=1216+7=23那就是2008.12.23

Ø如2008.5.16日5-3=216+7=23那就是2009.2.23

Ø如2009.6.28日6-3=328+7=353月为31天35-31=4那就是2010.4.4

Ø如2009.7.28日7-3=428=7=354月为30天35-30=5那就是2010.5.5

Ø如2007.5.28日5-3=228+7=35年份被4整除的为润年2月为29天(非润年为28天)35-29=6那就是2008.3.6

2.骨盆测量

(1)三个平面:

1 入口前后径为骨盆入口最有意义,有两个骨头,一个是耻骨联合上缘,一个是骶髂上缘。

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髂上缘的距离就是入口前后径。

2 两个坐骨棘之间的距离为中骨盆横径

3 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出口横径,如果它小了,还要测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如果它比较大也可以。

(2)5条线:

1 骶耻外径就是上面说的入口前后径,正常值18~20cm(大于18就行了)

2 对角径:

正常值12.5~13cm(大于12.5),减去1.5~2cm就是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3 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就是上面说的中骨盆横径),正常值1Ocm。

4 坐骨结节间径:

就是上面说的出口横径,正常值8.5~9.5cm。

如果小了不要紧,还可以测出口后矢状径

5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说明胎儿也能出来。

<13cm那就真不出来了。

胎儿监护

1、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

1.胎动计数正常胎动计数>30次/12小时为。

<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缺氧。

每小时4-6次。

2.监测胎心率:

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160次/分或<120次/分,历时10分钟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1)加速:

是指宫缩时暂时性胎心率增快>15次/分,持续时间>15秒,是胎儿良好的表现,短暂的胎心率加速是无害的

(2)减速:

是指随宫缩出现的暂时性胎心率减慢,分3种:

1)早期减速宫缩时减速,宫缩后马上恢复正常,下降幅度<50次/分,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宫缩后迅速恢复正常。

是由于宫缩时胎头受压了。

2)变异减速特点是胎心率减速与宫缩无固定关系,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70次/分,恢复迅速。

是宫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

3)晚期减速特点是胎心率减速多在宫缩高峰后开始出现,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3)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1)无应激试验不刺激胎儿的情况下,连续监护20分钟胎心率,20分钟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次/分,持续时间>15秒为正常称反应型

2)缩宫素激惹试验反应的是晚期减速,阳性说明胎儿缺氧。

二、胎儿成熟度检查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反应的是胎儿的肺成熟度

2.羊水肌酐值反应的是胎儿的肾成熟度

3.羊水胆红素类物质反应的胎儿肝成熟度

4.羊水淀粉酶值反应的胎儿唾液腺成熟度

5.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反应的胎儿皮肤成熟度

6.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8.5cm,提示胎儿成熟

三、胎盘功能检查

1.检测尿或血中的雌三醇,意义很大

四、胎儿宫内诊断:

检测羊水中甲胎蛋白值,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异常

马老师5月16日第49讲:

第6节:

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分钟,持续约30秒。

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分钟,持续时间60秒.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4)缩复作用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2、产道

1.骨产道上面讲的三面五线

这里记住一下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

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2.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扩展成宫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经产妇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还取决于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造成分娩困难的胎儿畸形。

1.胎儿大小

(1)双顶径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时9.3cm。

(2)枕额径胎头衔接的部位,妊娠足月时11.3cml。

中骨盆是10cm,这里枕额径过不了,所以胎儿要俯屈,用枕下前囟径通过。

(3)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足月时9.5cm。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衔接。

以枕额径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存在头盆不称,这个时候我们要测对角径。

二、下降

胎儿在下降时要完成一系列的作用,如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3、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变胎头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称俯屈。

4、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

胎头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胎儿的枕骨与母亲的耻骨贴合在一起,进行内旋转,

5、仰伸

这时胎儿的脸就出来了。

6、复位及外旋转

这个时候头出来了,但是肩还出不来,所以就要把胎儿的头和肩同时旋转45°。

一提一拉,胎儿就出来了!

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