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457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教案

课题

9、寓言两则

总第( 28)课时

 

主备人

 

参备人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时间: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

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二、合作探究

  1、我们来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三、展示交流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6、讨论交流:

 四、点拨提升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悔(   )叼(   )屈(   )隆(   )

梅(   )叨(   )窟(   )窿(   )

2、“亡羊补牢”中“亡”是指      ,“牢”是指      ,“亡羊补牢”的意思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板书设计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为

补  结果     再也没丢    迟

牢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也

 

课题

9、寓言两则

总第(29 )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时间: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领会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分钟后检测) 

  

1、我会读:

 

     南辕北辙    固执    奔驰    诚恳 

 

2、我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诚恳:

 

     固执己见:

 

二、合作探究:

 

1、“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

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

谁的想法对?

 

 

3、那个坐车的人能到楚国吗?

为什么?

 

 

4、你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三、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复述课文。

 

 四,点拨提升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五、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并读一读 

pánchán      yìngyào   

(       )  (        ) 

2、我会读:

 

 

 南辕北辙    提醒    把式   盘缠   硬要 

 

 

板书设计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课题

10、惊弓之鸟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领会“惊弓之鸟”的意思,并说说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

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为什么?

   追问:

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

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不做统一的要求。

三、交流展示: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

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

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

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

伤口长好。

   拼命:

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

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展示交流: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五、巩固练习: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课题

10、惊弓之鸟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领会“惊弓之鸟”的意思,并说说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惊弓之鸟》,首先我们来默写词语。

 魏国  射箭  打猎  拉弦  悲惨  愈合  裂开  大雁 指名默写,小老师批改,全班对改。

 

 2、还记得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吗?

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   )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  )就使(  )。

二、自主学习:

1、读2至6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更羸和大王说话时的语气,小组合作有感情朗读对话。

2、读第九段思考:

哪些是更羸看到的?

用横线画出来。

哪些是更羸听到的?

用曲线画出来。

哪些是更羸分析的?

用双横线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更羸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箭,直拉弓就使大雁落下来?

课文的第几段告诉了我们?

(第九段)

2、说一说:

 大雁因为------,所以飞得慢。

 它因为------,所以叫得悲惨。

 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拼命往高处飞。

 因为------,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所以就掉了下来。

 

3、小组讨论: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

四、点拨提升:

师:

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

是射箭能手更羸吗?

(不是)是先前射伤大雁的猎人吗?

(不是)是这只大雁自己吗?

(是) 指名说惊弓之鸟的比喻义。

(惊弓之鸟就比喻遇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的人。

) 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读懂了这则故事,同学们,我们以后遇事一定要善于思考、分析、判断,不要当惊弓之鸟。

五、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应用什么样的语气?

 

 A 怀疑         b  惊奇     c 肯定      d 谦虚    

  1、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    ) 

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      ) 

3、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    )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飞得慢  叫得惨     观察 

受过伤  孤单失群        

      害怕    高飞      分析      

  掉下来            判断

 

课题

11、画杨桃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自主学习: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 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1、学习第1 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 自然段。

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 .“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 —5 自然段) 。

 

 

(1) .默读第2 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 .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 .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 .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5)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三、点拨提升:

1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 .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四、巩固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板书设计:

 

 

 

课题

11、画杨桃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不同的方法,分出的苹果各式各样,那么画画呢?

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画一样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岑桑回到他那节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去看看他是如何——画杨桃的。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6-17段,想一想:

师:

我这样认真地画、老实地画、自信地画,满以为自己画的很准确,可是当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他们的反应如何呢?

老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文中找出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二人小组分角色练读。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分角色对比读两段对话。

你有什么发现?

2、从两次对话中你发现同学的态度刚开始是   ,后来变得 。

3、老师的态度刚开始,是因为。

 后来老师的态度   是因为 。

4、(点拨:

标点符号不同,感情不同。

三、合作探究:

朗读老师的话,思考:

(四人小组交流)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

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

1、出示老师的话,四人小组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父亲和老师的话,发现相似之处。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

3、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实事求是 

四、点拨提升:

 “实事求是”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实事求是,

在语文课上,我发现老师黑板上的一个字写错了,我要实事求是,   。

五、巩固练习:

(1)、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2)、我想对文中的老师说:

 

(3)、我想对文中的作者说:

 

 

板书设计:

               爸爸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11、画杨桃      我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课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理解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4、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2、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

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并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召(    )集    骆(  )驼(  )    连绵(    )起伏(    )  

若(    )隐若现    恰(    )好

2、结合课文理解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召集:

连绵不断:

恰好:

恍然大悟:

3、从课文中找到三个AABB式的叠词写出来:

                           。

三、合作探究:

1、画师给徒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2、大徒弟是怎样画的?

请用“     ”在课文中画出来。

3、二徒弟是怎样画的?

请用“波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

4、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

请用“双直线”在课文中画出来。

从哪能看到他的作品呢?

5、画师觉得谁画得最棒?

为什么?

 

四、点拨提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如果你师傅的小徒弟你怎么画呢?

 

 2.师傅又出一题:

谁能画一座山,表现山很高?

 (二选一)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课题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抓住自己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

2、要求学生在说自己时要说真话,听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听,看看哪些需要补充。

3、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教学难点

4、要求学生在说自己时要说真话,听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听,看看哪些需要补充。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

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

我心细着呢?

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

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板书设计:

说说我自己

 

 

课题

语文园地三(习作)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根据口语交际中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写自己。

教学重点

根据口语交际中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写自己。

教学难点

根据口语交际中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写自己。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

一个词--奇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

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

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板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三(讲评)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讲评写作,修改写作。

教学重点

讲评写作,修改写作。

教学难点

讲评写作,修改写作。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

"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

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板书设计:

习作讲评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总第()课时

 

主备人

刘河光

 

参备人

 曾河森、汪饶智、郑小燕颜园明、刘燕、董春燕、王翠、王初龄

 

共(  )课时

第(  )课时

审核人

 

使用人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能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

2、积累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表现思维方法的谚语,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能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