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3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docx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课教学设计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建筑艺术的美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2、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

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

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

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

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

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

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

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

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

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

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

(造型、材质、感受)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

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建筑艺术的美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2、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

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

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

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

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

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

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完成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间互提意见。

四、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

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

《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板书课题:

图形的魔术组合

5、出示图形

6、小组合作讨论:

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7、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8、总结:

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9、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

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

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

你还想怎样组合?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

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缩小、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教师:

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添画人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情感目标: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地添画另一半。

2、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

根据作品简单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引发兴趣,简单了解作业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人物头像。

(1)分析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五官有什么特征?

根据教学课件中提供的人物头像,分析头像的表现方法,分析人物五官特征。

初步了解画人物头像的基本方法。

2.播放教学课件。

人物头像切割图——展示添加过程。

提出问题:

(1)你对片中哪些地方最感兴趣?

(2)添加部分运用了哪些方法?

(3)添加部分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想象和夸张?

3.布置作业要求:

利用正面人物头像图片,剪成一半贴在作业纸上,可以采用与图片相同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添画人像的另一半。

组织学生交流:

你准备利用什么方法?

怎样表现?

4.了解作业方法。

交流:

如何利用图片的一半,添画人像另一半,交流准备采用的表现方法。

明确作业要求,准备按要求完成作业。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进行构思。

5.教师演示。

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1)利用线描的方法添画人物头像的一半。

(2)展示并分析相同的一幅画,分别利用油画棒、水粉、黑白画等方法进行表现的艺术效果。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现。

观察和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了解、掌握表现方法。

三、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书中的学生优秀作品。

1.看书第8页和第9页。

问题:

(1)人物头像有什么特征?

(2)利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添加的?

(3)添加部分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哪些地方是应注意改进的?

2.看书并分析:

作品在方法上、形象上是怎样体现创新表现的。

四、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技能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2、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过程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3、揭题:

线描画板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

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

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板书:

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板书:

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不同呢?

(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

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5、小结:

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

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

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粗细疏密

黑白对比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亲亲密密一家子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吹塑纸粉印版画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习主题情感(本课为亲情)可以用画面语言表现的艺术方式。

技能——学会运用粉印版画表现的技能,善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情意——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关注,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粉印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

2、亲密情节的表现,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粉印版画。

1、各小组分发一幅吹塑纸粉印版画作品,研究制作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什么叫粉印版画以及三个制作步骤。

(板书)

今天我们将使用粉印版画的这三个步骤,学习表现亲亲密密一家子。

(板书课题)

二、版画步骤:

构思。

1、对比分析,理解“亲密”。

欣赏回忆,升华亲情。

“亲密照相馆”——

①欣赏书中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用距离、动作及眼神(表情)三个方面(加入对色彩的讲解)去进行欣赏,感受主题情感用画面语言表现的艺术方式。

②回忆生活中的“亲密”时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基本形演示构图,讲解构图技巧及动态的捕捉。

③欣赏图片若干:

家人之间,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地震发生后……

教师总结:

世界是个大家庭,可以没有血缘关系,可以是动物之家,只要有爱,我们都是亲亲密密一家子。

三、版画步骤:

制版。

探究:

制版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并示范:

凹痕要够深,达到凹凸不平的效果等。

学生自行制版,创作一家子的

亲密情节,教师巡视辅导,表扬优秀作品。

四、版画步骤:

对印。

“亲密创作室”第三步:

对印——

请同学们在制好的版上先尝试一个块面。

教师选择几幅问题较典型的作品,分析:

水分过多;填色时盖住凹线等,然后示范对印,讲解水分的掌握及填色的技巧。

学生完成对印,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拓展。

1、评价。

请同学们选择:

掌握水分最好的作品?

体现“亲密”情节最出色的作品?

……并邀请作者谈谈自己的作品如何体现亲密,在版画制作中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

优秀作品创作者奖励一句亲情告白。

2、拓展。

今天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亲密大行动”,回家后给家人一个热烈的拥抱,将自己的作品背面写上亲情告白,制成亲情卡送给他们,并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粉印版画的步骤:

范画一、构思

二、制版

三、对印(颜色先浅后深)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认识什么是临近色,学习运用临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学会使用临近色画一幅画。

能力:

提高美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意:

感受运用临近色作画个人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2、运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复习色彩知识:

(1)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课题: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1)出示色相环,提问:

什么是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邻近色的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

(2)组织小组活动:

利用组内的色相环找出几组不同的邻近色。

2.播放教学课件或出示几幅作品。

邻近色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问题:

(1)图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邻近色?

(2)不同的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组织小组交流。

欣赏、分析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分析不同的邻近色在作品中的运用。

(1)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临近色?

不同的临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书中优秀作品是怎样使用临近色的?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说一说理由。

4.教师演示。

展示几组邻近色,选用一组演示,提醒

学生注意画面中每一种颜色间的关系。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辅导学生着色方法,强调注意颜色之间的关系和整体效果。

五、评价

展示、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2、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今天美术课老师怎么研究起纸箱板来了?

因为我有一个新发现,这就是普普通通的纸箱板也可以制作出有特殊效果的艺术作品。

撕开表面的牛皮纸,学生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板书课题:

箱板上的新发现

二、交流探讨,学习新知

1.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

2.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

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尝试。

撕一撕:

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

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

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3.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

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4.将作品装饰在墙上,使它成为一面很有新意的装饰墙,引导学生评议。

三、探讨研究,创作箱板画

1.第一种方法:

结合示范讲解并分析,在纸箱板上直接做出镂空效果。

难点演示:

教师演示如何在箱板确定的位置上用刻刀或手撕的方法制作镂空效果。

分析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刀子刻的效果比较整齐,手撕的效果比较随意自然。

用刻刀、手撕镂空效果的要点:

可以先撕下一层,面积不要过大,再制作第二层效果。

学生欣赏在箱板上做过镂空处理的画,比较分析:

怎样使箱板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出现夹层和纹路,画面表面出现丰富的肌理。

在箱板上起稿并简单雕刻主要形象。

根据需要镂刻,使之出现夹层和纹路,画面表面出现丰富的肌理。

在箱板上刷色或滚油墨,使其成为完整的作品。

2.第二种方法:

用不同纹理的瓦楞纸和彩色卡纸拼贴的效果。

先在版面上根据需要滚刷油墨或色彩,用细密的瓦楞纸刻剪好形象附在另外一张纹理较粗的瓦楞纸上,进行组合拼贴,并辅以绘画和粘贴来丰富画面,直至满意。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参观券的设计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参观券的参观券的组成、表现形式类型及设计方法,独立设计一张参观券。

2、过程与方法:

以多角度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利用所学的各种美术技法设计一张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2、文字、色彩、图案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咋们西安的世园会吗?

怎样才能进去?

对,是门票,我们也把它称作参观券。

没有它,我们哪个景点都进不去。

二、那我现在请同学来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见过怎样的参观券?

(看来同学们真是见识可真广,都见过这么多风格迥异的参观券。

三、参观券除了作为入门凭证外,还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纪念品和艺术品。

把自己用过的参观券收藏起来,当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翻看的时候,这些参观券便成为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而且有些参观票还可以作为明信片寄给亲戚、朋友。

四、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观券的设计》。

课题:

参观券的设计

1、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老师从网上收集的各种参观券。

2、参观票都有哪些种类呢?

建筑、景点、艺术展出、演出。

五、观看书本(进行讨论)

1、参观券一般分为哪几个基本部分?

主券副券存根主题图案票价等

2、参观券中的主体图案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摄影、绘画、电脑合成作品等。

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他同龄人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来设计的。

(插入学生作品)

七、布置作业:

看完他们的作品我们是不是也想设计参观券呢?

那我们今天也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地方设计一张参观券吧!

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喜爱的主题,设计一张构思新颖、实用、美观的参观券。

(提示:

参观券的主题可以是博物馆、公园、演唱会、展览会等。

如:

家乡特色上坝河森林公园参观卷、十八丈参观卷、城隍庙参观卷等等...)

作业步骤:

1、选材构图:

将纸裁剪成合适的方形,预留副券的位置,构图、文初稿。

2、勾画主题:

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表现主题,勾勒主题文字。

3、调整润色:

将参观券的票面内容补充完整,适当修饰完成。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进行单独指导)

八、学生作品展示并小结(学生互评,教师补充)

教学班级

(1)六

(2)

科任教师

李军

教学课题

神秘的礼盒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体验巧妙利用废旧物的乐趣,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情趣,启发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2、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人吗?

你该怎样把它们包装得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揭示课题:

(板书)神秘的礼盒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

2.分小组观察礼盒:

(1)根据外观设计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在?

(2)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礼盒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

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应该怎样修改?

3.播放课件:

观察欣赏生活中礼品盒的种类、用途,发现和了解设计与实用是怎样的关系。

4.组织小组讨论:

(1)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你想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包装?

(2)收集来的包装盒哪些外观可以利用?

哪些需要装饰美化?

(3)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设计意图:

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综合利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礼品盒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

4.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优秀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

三、完成制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