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7039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docx

精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惩恶扬善

弘扬传统文化,旨在振兴中华

继承先贤品德,构建和谐社会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内容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了五千年治国的方法、经验和智慧。

单从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算起,也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子,传承下来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的均是做人、做事、治国和理政的大道理,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开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好的人学。

它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族群、超越国界。

中国人应该学,外国人也应该学。

大家都应该好好学习,而且学了就要用,见之于行动。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三家。

从时间的先后来看,道家在先,儒家在中,释家在后。

即道、儒、释三家。

道家老子的《道德经》,专为执政者而作,教育领导者应该执政为民;儒家孔孟之学是仁爱之学,教育包括执政者在内的一切人都应该以人为本,关爱一切人;释学就是佛学,主张普渡众生,教育人要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这三家的学说,集中到一点,就是教育人,克服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为公。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一个礼仪之邦。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生生不息,团结奋进,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诸如:

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大大小小的盛世时代,成为世界历史上一颗金光灿烂的东方明珠!

但是,从公元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来,罪恶的慈禧太后,卖国求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西方列强国家从军事、政治、经济大量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从此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便遭到了极大的摧残和破坏。

公元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西方文化“竞争—斗争—战争”的观念,大量入年轻

人的脑海和心灵,不少的人错误地认为:

中国人其所以在近几十年

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仁义道德”所致。

因此,就提出“打倒孔家店”,一味往孔子脸上抹黑,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蒙受了种种不白之冤,被摧残到了极端严重的地步。

从此以后,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不讲了,私心膨胀,人心变坏,危机四起,人民遭殃。

公元一九六六年搞了一次文化大革命,所谓破四旧(即旧文化、旧礼教、旧道德、旧习惯),把一切古老的东西,全部废弃了。

一场全民批孔运动,使一切所谓的旧文化、旧礼教、旧道德,受到了全面的抨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进一步地遭到了摧残和破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从此以后,自由主义、自私自利抬头,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老子天下第一。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

生产力发展了,物质增多了,人民生活绝大多数富裕了。

但是,人的自私自利之心恶性膨胀,旧社会的各种恶习又死灰复燃,一切腐败的现象随之而来:

人心冷漠,不讲礼貌,不讲道德,不孝敬父母,不尊师爱友、、、、、、黄、赌、毒冲击整整个社会,泛滥成灾,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将沦为最野蛮、最不讲礼仪的民族,少数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已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实在可悲啊!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哪些内容呢?

其主要内容是: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其核心是“爱”和“公”。

孝:

主要是讲儿女对父母而言。

扩大一点讲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就是说,儿女要对父母尽孝道;晚辈要尊敬长辈,孝敬长辈。

悌:

主要是对兄弟而言。

兄友弟恭。

弟弟要尊敬兄长,兄长要

友爱弟弟。

忠:

主要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而言。

就是说,下级应尊重上级,忠于上级。

信:

就是信用。

主要是对朋友、同志而言,相互之间应该诚实而讲信用。

礼:

就是礼貌,礼节。

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礼貌,礼节。

尤其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更应该讲究礼貌,注重礼节。

义:

就是义气。

朋友、同志之间,都应该讲义气,重感情,知恩图报。

当然,以不违背原则为前提。

亷:

就是亷正、亷明、正义。

不徇私王法,不拿原则作交易。

耻:

就是耻辱。

讲求人格和国格。

人应有耻辱、羞耻之心,永不作坏事,不让人指背心。

仁:

就是友爱、同情、仁德、互助,舍己为人。

爱:

就是深挚或深厚的感情。

讲的是心,用心去爱众生。

和:

就是相安、谐调、融洽、和气,友好。

平:

就是不倾斜,无凸凹状态,像静止的水面或平板玻璃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还规定了其本质(道统):

公、诚、仁、中、行。

还规定了五常、五伦和十德。

五常是:

仁、义、礼、智,信;

五伦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十德是: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序。

中国传统文化以孝为根,以悌忠信为本,以礼义廉耻为枝杆。

人的心要善良,要有爱心,要有感恩之心。

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友弟恭,友爱朋友。

要爱家庭、爱乡亲、爱社会,要善待周围所有的人。

二、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它是孔孟思想之根。

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儿童教育读本,是童蒙养正宝典。

此书前身是宋朝朱熹撰写的,名曰《小学》。

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吸取其精华,参考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成训蒙文,后经清朝乾隆秀才贾存仁改编,更名为《弟子规》。

全篇三百六十句、每句三个字,共计壹仟零捌拾个字。

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它却疑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弟子规》讲的全是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大智慧,做合格中国人的大道理,人人都应该学习。

凡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学习过《弟子规》的人,无论多大年纪,都要抓紧学习,好好地补上人生这一课。

《弟子规》能治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

真是:

真学真干真受益、早学早干早受益,谁学谁干谁受益,一

点都不假,千真万确!

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习,陋知,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认真学习圣人的教诲,彻底洗心革面,改恶从善;所谓真干、就是要认真实行,认真去做。

勇于改正自己的一切过错,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只有这样,才能真受益,有效果。

学习不结合实际,不彻底改正自己的一切过错,这样学,是不会有半点效果的。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人之父母,应该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对子女应该是领教,而不是管教。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

而身教往往重于言教。

自己孝亲尊师,孩子就会跟着学。

只有给孩子从小就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的接班人。

中国的圣贤告诉我们:

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就是善;一心为私,一心为自己,就是恶。

公和私则是一切善事和恶事的分界线。

学习《弟子规》,就是从小给人扎善根,这个善根扎得越深,将来的成就就越大。

只有学好了《弟子规》,中华民族才会后继有人,社会和谐,国家兴旺。

三、传统文化是拯救人类社会三大危机的法宝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其核心价值观是:

仁爱——友爱——互助——大同。

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争为贵。

其核心价值观是:

竞争——斗争——战争——毁灭。

现在全人类正在遭受社会、生态和心灵三大危机的折磨与威胁。

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人类危害,相互残杀。

世界上战争连绵不断,因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伤亡和消耗。

经融危机不断发生,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于是便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又是由市场经济引发而来。

因此,市场经济便是产生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社会弊病丛生。

以美国为例,它的财富占全球第一,物质享受居全世界首位,然而暴力事件不断,吸毒、自杀到处可见。

它欺压和掠夺弱小国家的人民和财富,到处树敌。

尽管用高科技、高投入进行反恐怖,但是越反恐怖越恐怖,人民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的恐怖气氛之中。

还有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等,也属于社会危机的范畴之内。

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

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水土不能保持,沙漠不断扩大,风雪冰灾及洪水灾害连绵不断,海啸、地震时有发生。

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心灵危机主要表现在:

伦理道德沦丧,不讲爱心孝心,不讲礼义亷耻。

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人心越来越坏。

不管原来是什么阶级

出身,只要一朝有权在手,就以权谋私,贪桩枉法,为所欲为。

或者,只要有机会,就想各种法子赚昧心钱,损人利己。

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在食品中添加各种有毒有害的各种化学药剂,为了自己谋取暴利而去害人。

现在出现了一个怪现象:

卖蔬菜的不吃自己种的蔬菜,卖粮的不吃自己种植出来的粮食。

因为他们知道,打了农药,有毒,吃不得,吃了会伤害身体。

而他们自己吃的那一部分则不会打农药,没有毒,不会伤害自己。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现在的人为什么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去伤害他人呢?

人心变坏,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通病,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不过其害人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罢了。

所有这些危机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各个人都深受其害。

为了拯救社会和人类,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寻求克服这三大危机的良策,有的竟把希望寄托在西方文化上,认为西方文化可以拯救这三大危机。

殊不知,正是西方文化的基因及核心价格观,才导致了世界上三大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著明历史哲学家汤恩比与日本池田大作的谈话中指出:

“真正能够解决人类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孔孟儒学与大乘佛法。

”一九八八年,世界上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会议结束时在宣言中指出: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当今世界上面临的三大危机,即社会、生态和心灵危机,核心还是心灵危机。

心灵危机总根源来自人的自私自利性。

这种自私自利性,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伦理道德教育,才能慢慢地克服。

靠竞争,靠斗争,靠战争是根本解决不了人的自私自利性。

如果坚持走西方文化之路,最后只有导致把人类引向毁灭。

纵观历史,横看现状,只有孔孟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拯救中国,才能拯救世界。

舍此,别无其他办法!

民主与科学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给全世界人民带来过福祉。

历史证明,仅仅靠民主与科学是解决不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更不能解决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发展问题。

实践证明,执政者如果没有仁爱慈悲之心和执政为民的品德,没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民主就会变成欺骗的手段,科学就会变成杀人的利器。

有的人无权的时候,民主的高调比谁都唱得高,一朝权力到手,比历史上任何暴君还要暴虐。

毫无疑问,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按照中华民族的道统进行修身养性,那他一定是一位道德高尚、智能超强、情趣高雅的人,人类就会完全摆脱动物性的束缚而进入大同世界,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四、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社会

现在的中国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

它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吸取西方先进文化思想而构成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特点是实行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

这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无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长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生存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生产力高度发展,因而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它的短处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了人的自私自利地心,导致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

人们苦乐不匀,少数人拥有大量财富,因而会引发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

而自私自利性又是一切社会问题,一切腐败现象产生的总根源。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照搬西方模式,就是用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理念指导市场经济,其结果是,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败坏商业道德、毒化社会风气、危害公共利益的种种腐败现象,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中国改革最大的缺点和失误,就是忽视了用中国文化指导市场经济,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了用中国文化教育中国人民。

(《大家都来学弟子规》89页)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先进、不仅要看它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更重要的还要看它的人的进化程度,这就是伦理道德的发扬光大。

物质生活的富有对人类的进化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

实践证明,过于追求财富积累和物质享受,只能导致人性异化和人类的退化。

(《大家都来学弟子规》90页)必须指出:

人的生存发展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对衣食住行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好了还想好,方便了还想更方便。

如果只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提高,忽视了人的进化,即伦理道德的提高,势必继续拉大精神与物质方面贫富不均的差距,势必重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覆辙,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大家都来学弟子规》91页)

人类的最高理想,在东方,特别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叫做世界大同,或大同世界;在世方,如马克思所设想的,叫做共产主义社会。

到了那个时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达到完完全全的和谐。

人人都将是至美至美,人们的生活将是极端快乐,人的寿命将会越来越长,这绝对不是梦想。

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必须要净化人性,沿着求食、求偶、求仁的方向前进,否则,便是一句空话。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看,以物为本的西方文化,重利轻义,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为了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断地进行争斗。

竞争——斗争——战争,斗来斗去,只能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矛盾、冲突和仇恨,永远都达不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和和谐。

历史证明,中国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只有运用中国文化去教育中国人,教育世界所有的人,才能够净化人性,达到和谐的目的,实现世界大同。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叫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为早期的共产党人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继承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各种优秀美德。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党的十七大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号召,并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的主导地位。

面对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好我们的党员,教育好我们的干部、教育好全中国人民,则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

从学习《弟子规》开始,边学边做,抑恶扬善,把以前所有的一切陋知、陋习全部放下,从新开始,相信我们中华民族又将成为一个有理想、重道德、讲礼貌的伟大民族,又将成为全世界的礼仪之邦!

中国宋朝时期有一个大文学家范仲淹,早年家境非常贫寒,无钱上学堂去读书,只好去一所寺院里就读,过着非常清贫艰苦的生活。

由于他非常刻苦努力,学习用功,终于学有所成。

参加科举考试后做了官,直至做到了宰相。

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他一辈子都未过骄奢淫逸的生活。

他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了全村三百多口人,使大家衣食无忧。

然而他自己及家人却过着咸莱及盐豆腐的清寒生活。

他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钱来办义学、义田、热心于公益事业。

然而到老了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未给子孙留下分文财产。

他的子孙继承和发扬了他的优良品德和家风,一个个都勤奋好学,终于,四个儿子分别做了朝廷的宰相、公卿和侍郎官,而且个个品德高尚,舍财救济穷人。

他的儿子布衣宰相范纯仁,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非常乐于帮助贫穷之人。

范仲淹为官之时叫他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回家,路遇一奔丧熟人石曼卿无力运灵柩回家,竟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送他,而空手回归。

当他做宰相之后,把做官得来的俸禄,大多数用来扩大父亲当时创设的救济贫苦之人的义庄。

而自己一直坚持廉洁俭朴和“忠”、“恕”待人。

范仲淹的孙辈及后裔,一个个都很有作为。

到了清朝后期,范家的后嗣一共出了七十多位部长级以上的政府官员,而且一个个都非常亷政。

真是:

人才辈辈出,家风代代传。

范家受到了世人的崇敬和爱戴!

中国历史上能有这样的好官,为什么现时代就没有呢?

世人应该效仿!

我们应以范仲淹父子为榜样,一生立身行道,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名扬四海,流芳百世的人!

五、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认真学习《弟子规》,对照《弟子规》一点一滴地身体力行,从“孝”字做起,从爱心做起。

要放下自己原已形成的陋习、陋知,逐步地去掉自私自利之心,少考虑自己,多关心别人;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和领导;友好兄弟姐妹和周围的人。

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坚决不做任何有损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之事。

热心支持公益事业,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人群,多做好事善事,时时都应有慈悲之心和感恩之心。

只有自己做到了,做好了,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再就是要切实教育好当代人。

当代人基本上有三辈人,即父辈、子辈和孙辈。

父辈人一般都在六十岁以上,最高的可达八、九十岁。

这一辈人有的读过古圣贤人的书,懂得一些古圣贤人教诲的伦理道德和礼教;有些人虽然未直接领教过古圣贤人的教诲,但间接性也知道一些,他们对“孝悌忠信,礼义亷耻,仁爱和平”也会略知一二。

这些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过程中,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般都分得清什么是好,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好丑、善恶、真假,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是有一个尺度,有一个界限,一般地说来,他们说话、做事都不会太出轨,昧着良心去干缺德事的很少。

子辈者一般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这一辈人根本未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由于受了西方文化价值观:

竞争——斗争——战争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东西乘机而入,严重地腐蚀和毒害了这一代人。

物欲横流,利欲熏心,不讲道德,不要良心。

一切向钱看。

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为了金钱物资,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们可以丧失人格,不讲耻辱。

什么“忠孝礼义亷耻”,他们认为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东西,可以统统抛弃不要,将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由此而来,争钱、争利、争名、争位,为了钱财物资,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争斗得你死我活。

这乃是这辈人中多数人的现状。

孙辈们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或二十岁以下的人,这一辈人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

他们在祖辈及父辈的庇荫下,一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

是在糖水里长大的,在家中的地位是“小皇帝”、“小公主”。

在学校里他们接受的是现代科学、智能化教育,只重视分数和名次。

什么“孝悌忠信,礼义亷耻,仁爱和平”,他们未听说过;什么伦礼道德,礼貌待人,他们根本不懂。

他们只知道要发愤读书,分数高,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长大以后干什么,他们是一点都不知道。

他们认为:

只有知识出人才,知识越多,将来成就就越大。

中国老祖宗孔子的教诲: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他们未学习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不晓得;现时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校仍然未贯彻执行。

因此,这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更差。

中国社会的政权以后落到这一代人的手里,那会更糟糕、更危险、更可怕!

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非把当代人,特别是子辈和孙辈这两代人教育好是关键,而下大力气教育好青少年人,即孙辈们,又是关键的关键。

那未,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当代人呢?

第一点就是要正己化人,领导者和教育者先受教育。

“上所施,下所效”。

上面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去效法。

孔子曰: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是说,领导者,老师,家长的德行像风一样;而一般职工、学生、子弟的德行就象草一样,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因此,领导者,学校校长教师以及家长,大家一起来学《弟子规》;厂矿企业,各行政事业单位,大家都来学习《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改正自己的一切陋习陋知,说正话,做正人,干正事,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或改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了根本的变化。

他们把官位作为谋私的一种手段,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丧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恰恰是这些人,忘记了祖先的教诲:

“欲是深渊”,面对利益和欲望的诱惑,自己站在悬岩峭壁的边缘上,随时随地都有掉下“万丈深渊”的危险。

如果已经踏进了这个悬崖还想后悔,那是很难很难的。

只有以他人为戒,防微杜渐,才是明智的选择。

古人教导我们,在面对各种欲望(包括钱、财、物、色)和利益诱惑的时候,应该是: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和掌握着一定实权的人,一定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时时刻刻对照自己,造福人民,回馈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亷洁奉公,不谋私利,处处受人崇敬和爱戴的人。

第二点要明确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培养教育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首先要培养人的孝悌之心。

当孝悌之心逐渐形成之后,再去教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切技能技巧。

一个对父母、对长辈、对朋友,不谦虚、不恭让、无礼貌的人,就让他去学习很多的科学知识,他会学得愈多愈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

蔡老师在《幸福人生讲座》中讲到一个女孩,很聪明,英语学习得很好,她就有点趾高气扬,自以为很了不起。

当她问姥姥:

“这个‘伞’英语是怎样说的”?

她姥姥未学过英语,自然答不出来。

她竟然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姥姥是个白痴。

真是一个傲慢无礼,不懂事的孩子!

对孩子还未培养起孝悌之心前,就让他(她)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际上是把教育人的次序搞颠倒了。

当孩子尚未有对父母、对长辈、对一般人有感恩之心、恭敬之心、谦虚之心的时候,就让他(她)去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和科学技能,他(她)懂得的东西越多就愈骄傲,看不起人。

而这样的人,他实际上为自己的人生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障碍,会阻碍他(她)的发展前程。

只有当一个树立起恩义、情义和道义的处世原则之后,才能舍弃功利原则,才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

第三点就是要将道德教育融合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及宗教教育当中去。

就是说,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以及宗教教育,都应该把道德教育摆在首位。

做到时时讲道德、处处讲道德、人人讲道德、家家讲道德,全社会的人都来讲道德。

这样整个社会就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进取、讲道德的全新社会;人人都说好话、干好事、做好人的全新公民。

第四点就是要把道德教育与各项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说古时候选用人的标准,用“孝亷”二字。

从汉朝开始,在人才选拔的机制上,地方官则把本区域内有孝亷品德的读书人推荐出来,作为国家官吏的补充。

因为一个人只要有孝心,就会对国家尽忠,忠于朝政;亷洁的人决无贪欲之心。

道德教育是正面教育,有人听,有的人则不会听。

因此,还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人,只有这样,正面的道德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里,我们一方面要效仿古贤,用“孝亷”二字去衡量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一心为公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另一方面更要用制度和法律去约束人,制裁人,不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逍遥法外。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和强国,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成为永远受人爱戴、敬佩和效仿的民族。

我们一定要用《弟子规》去教育和培养每一个中国人,使大家形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责任意识。

按此去为人处事和接人待物,逐步地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社会团体都逐步地走向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和谐思想,实际上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身心和谐。

讲的是人体的自身和谐。

身心和谐,始于仁爱。

有了仁爱之心,人体的自身就和谐了。

二是人际和谐。

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首先要做到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始于孝悌。

有了孝悌之心,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就和谐了。

由家庭和谐向外扩展,就是五伦大道。

这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