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74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docx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讲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观

一、中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图景

(一)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透视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在美欧等国家率先发展起来。

1.人才培养系统规范

•师资队伍增大:

115——34000(美);

•课程设置系统:

解决问题模式(英)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

•专家-实践者模式(美)

•专业训练严格:

实习期10-12个月(美)

•教师资格+2年专业培训(英法)

2.内容体系丰富完善

•内容丰富全面:

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

•生涯指导、磋商性服务等。

•服务领域广泛:

学校、非学校;学生、教师、

•家长;幼儿园直到大学

•工作系统完善:

心理诊断、咨询会诊、

•干预(美)

•定向、干预、整合(法)

3.途径方法丰富有效

•途径多样:

教育课程、健康中心、青4.政府投入不断增长

•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第五条第一、二款规定:

1500万/年给地方学校;

•700万/年给各大学。

•1959-1969:

联邦政府提供给各州及地方

•18700万。

•在美国研究资金最雄厚的就是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1999年其财政预算是8.59亿。

•年服务中心、社会服务、

•健康资料中心等(美)

•方法有效:

开设课程、个别咨询、团体咨

•询;有特色的是“朋辈心理互

•助”(包括朋辈心理咨询、调

•解、伴读等)(美)

5.监督管理日趋严格

•评估作用突出:

定量与定性

•伦理规范严格:

具体内容:

能力、正直、

•专业及学科的责任、尊重人的

•权利和尊严、关注他人利益以

•及社会责任。

•基本原则:

避免伤害、表明

•专业能力、避免非法利用、表

•示尊重、保守秘密、知情同

•意、社会公平和公正等。

(二)我国港澳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扫描

1.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于20世2007年又明确了青少年辅导计划的目标:

结合整体辅导资源,落实辅导工作,以促进学生自由、适性的发展,陶冶现代社会适应能力。

(2)社会接纳,成效显著

•目前,台湾至少有110个社会性质的心理辅导机构,其中1969年成立的“张老师”辅导中心最为著名。

•从1991年开始就实施辅导工作六年计划,强调“教训辅”三合一的整合互动模式,重视家长的辅导,成效显著。

•纪50年代初,兴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成于80年代。

给人印象深的是:

(1)认识到位,目标明确

•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和省内资源,建立全面辅导体制,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以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

2.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70年代末80年代,完善于90年代以来。

总体印象是:

(1)服务人员专业化

•香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有4种专业职位:

临床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辅导老师。

前两个职位必须硕士毕业,后两个需要接受专业培训。

•2.倡导学校本位辅导

•所谓本位辅导方式,就是指利用全体教师集体辅导全体学生的方式,即全校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全校性的辅导活动改善学生整体行为,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为辅导内容,开展多样化辅导活动,逐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网络。

•这与香港的“全人发展”目标有关。

3.澳门地区

•澳门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专业人员少,工作方式是“谈话”。

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心理健康教育在较大范围展开,步入正规化阶段。

主要有以下印象:

(1)政府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996年,澳门教青局派社会工作者进驻私立学校。

全澳推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达70%以上。

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2000年以来,澳门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机构。

•2002年澳门大学年开始设立心理兼职辅导员,2003年配备全职辅导员。

•2003年澳门理工学院配备全职辅导员。

•2004年澳门科技大学设立兼职心理辅导员,从南京大学聘请兼职教授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授课与讲座。

(三)我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陆的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1999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

•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12中共中央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2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8中共中央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4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1教育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教育部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4教育部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6国务院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2.4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3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4.7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11中共中央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2008.1卫生部等17个部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中指出其工作体系建设目标第一条的内容是:

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

2009年开始,国家已全面启动《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与教育将是关注的主要问题。

可见,我国内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与国家的发展这是分不开的。

起步虽晚,但成果丰硕。

总的特点如下:

1.政策指导不断加大;

2.机构组织逐步完善;

3.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4.师资队伍日益壮大;

5.理论研究富有创新。

二、我国内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的功能来划分,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划分为发展性取向和适应性取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这两个方面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体系。

适应与发展密不可分,发展总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指向更成熟、更丰富、更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

我们认为,在我国内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功能错位现象。

就学校而言,发展性取向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功能。

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其次是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的危机。

而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也是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正如有些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诸如形式化、个别化、医学化、课程化、德育化、学科化、片面化、孤立化等消极倾向。

这种有意无意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功能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贬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

片面

(二)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认识:

模糊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安排:

无序

(四)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随意

(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粗糙

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错位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重视技术应用,忽视理念渗透

(二)重视口号宣传,忽视技术改造

(三)重视静态标准,忽视动态内涵

(四)重视矫治功能,忽视发展功能

(五)重视形式培训,忽视自我成长

四、构建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树立生态化的理念

(二)坚守生命化的主题

(三)采取生活化的策略

(四)回归生成化的过程

(五)构建生态化的模式

要想真正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全面、客观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握他们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但是,广大教师乃至学校领导由于缺乏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愿望和技能,对学生的埋怨和体罚远远多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宽容。

他们斥责学生和体罚学生的理由简单而有响亮:

为学生好。

教师以自己为中心的这种思维方式,不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一言一行,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但是,不少人认为,之所以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学校里有心理变态的学生。

言外之意,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心理障碍者的。

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也认为,现在之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挫折耐受性差。

还有人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明确要求的,是无奈之举。

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必然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产生巨大的危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直接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主要不在于掌握心理学知识,尽管有时也必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小学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

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内容、方式和组织系统等。

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面也存在着评价者的价值取向问题。

比如,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侧重生存标准,还是侧重发展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注重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记忆,还是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等等。

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动态发展性和立体层次性。

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个体与社会系统达成协调一致,从心理层面而非仅仅从行为层面促使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并在社会环境中得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因此,为了理解学生行为,学校心理学家和辅导老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内部寻找行为的机制,更要从外部去发现决定学生行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

要想在预防和治疗中取得成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直接与学生所处的各级生态系统发生联系。

树立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生态观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能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应该在于其生命化的主题,因为它具有唤醒人的意识、触动人的灵魂和促进人的成长的功能。

所谓生成过程,就是指动态、互动、渐进的过程,没有预设结果的过程。

在生态化的模式中,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父母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介入、学校生活的快乐、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社区环境的优良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校心理学家和辅导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就需要他们具有问题解决和协调能力。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心理辅导概述

一、心理辅导的涵义

1、概念:

心理辅导是一项涉及人性、人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专业性强、内涵丰富。

2、几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1)卡尔.罗杰斯和帕特森:

心理辅导是一个发展辅导关系的过程。

强调在辅导过程中发展的咨访关系,这是具有治疗作用的人际关系

2)布洛切:

心理辅导是一种弄清行为目标和价值的过程。

强调辅导的目的和确定某种行为方式的个人意义。

3)哈根和米藤和香港学者林孟平:

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

强调辅导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3、尽管心理辅导存在许多流派(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但在辅导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并没有严重的分歧和对立,都认为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具体表现在:

1)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帮助。

(1)关注的是来访者心理和行为上的难题或困扰;

(2)处理的是来访者内在的心理内容。

2)辅导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1)人在生存与发展中出现内在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

(2)心理辅导中咨询的是“无病假设”。

3)心理辅导是一个辅导关系发展的过程。

(1)辅导关系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

(2)辅导关系具有治疗功效。

4)心理辅导是独特的专业领域

(1)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始于1896年,代表人物是韦特默。

(2)这种专业的独特性在于其理论基础、培训方式和专业成长过程都较为复杂。

二、心理辅导专业性的解释

4、对心理辅导专业性的解释:

要弄清楚心理辅导的专业性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就必须知晓它不是什么,这也是对心理辅导的真正理解。

a)心理辅导是深入性的谈话,而不是表浅性的应付。

谈话应该是个人化、深入化和过程化的;谈话要接触内在的冲突而不是回避这些冲突;辅导需要内心体验,而非仅仅是理性分析。

b)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达到“助人自助”,而不只是解决来访者存在的具体问题。

c)心理辅导是信任和尊重来访者,而不是忽视来访者的觉悟和能力。

d)心理辅导要发展来访者自身成长的领悟力,而不是仅仅交给他们具体答案。

e)心理辅导需要“共情”,但不仅仅是同情。

共情严格意义上说不同于同情。

共情含有设身处地的意味,同情更多的怜悯等。

f)心理辅导要遵守辅导伦理,但本身不是道德说教。

(师德与医德的问题)

a)问题:

一学生要求老师为其解决职业选择的难题,你怎么看?

b)问题:

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后,问学生,现在想通了?

学生摇头。

教师生气的说:

“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c)问题:

一学生有焦虑症状,尤其是考试。

后来得知,该学生追求完美。

请问你能给他具体方法吗?

d)问题:

某人遭受不幸,你会有同情之心。

你会有哪些表现?

如果是“共情”呢,有哪些表现?

e)问题:

一学生调皮捣蛋,被同学和老师厌恶。

为了改变该生行为,老师投入很大爱心,呵护他、关心他。

但总是改变不了调皮捣蛋的行为。

老师很气愤。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5、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

(1)工作性质的一致性:

都是一种心理帮助,都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

(2)工作目的的一致性:

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都注重来访者成长;

(3)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采用的理论方法是一致的。

(4)工作关系和职业准则上的一致性:

都注重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注重尊重、保密等。

6、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1)服务对象的不同:

前者的对象是有问题的正常或准正常人;后者的对象是有精神障碍的人。

(2)助人者要求不同:

前者工作者称为咨询心理学家,后者工作者称为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

(3)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前者涉及的心理深度浅,问题的程度轻,主要采取协助解决,时间短;后者涉及的心理深度深,问题的程度重,主要采取矫治,时间长。

(?

(4)理论渊源的不同: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特点

1.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

(1)小学生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独立价值。

(2)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基本上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

启示:

要处理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解决由这些问题带来的与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的冲突。

2.辅导关系与辅导过程有别于成人

(1)辅导目的的模糊性,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辅导动机的非自愿性;

(2)言语表达与理解的表浅性,自省能力的初级化,非言语交流的丰富性;

(3)对环境的依赖性,与环境的关系具有被动性;

(4)心理防御机制弱,自我概念差,易受暗示性,心理和行为很不稳定。

启示:

一定要了解儿童的独立价值和内在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辅导动机;采用言语与非言语结合的辅导方式,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环境压力,又要致力于环境的改变;辅导者要有觉察之心、忍耐之心和灵活应对之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两大任务:

1.发展和预防(这是主要的,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积极的措施。

)2.矫治和治疗(这是次要的,面向少数学生,采取更为专业的技巧。

2、注意的问题:

1学生心理辅导的特殊性、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2学生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同样是面向全体学生,是积极和发展性的。

第三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伦理

一、心理辅导中的伦理

1.受助者的利益

为受助者负责,这是心理辅导中的首要原则。

(1)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2)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责任要求不同

2.专业关系

(1)保持辅导关系的纯洁性。

问题:

如何看待上心理辅导课的学生要求任课教师课下为其做心理辅导或咨询?

(2)发展和其他辅导者的职业关系。

问题:

如何看待一个咨询师把自己的来访者介绍给同事?

3.保密

保密的要求包括:

(1)不在辅导关系外透露受助者的个人讯息

(2)在专业领域发表研究成果和做学术研究时不能直接引用受助者的完整资料,以及透露他们的姓名(3)对受助者资料妥善保管等

4.保密又是有限制的,以下情况可解密:

(1)纯专业内,接受督导或与同事商讨个案辅导中的问题

(2)受助者确实需要其他社会系统协助时才能改善自己

(3)当受助者有可能自伤或对他人造成伤害时

5.解密时需要非常慎重。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1.学生和监护人的权利(最好的办法把父母纳入辅导关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要把孩子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对父母充分尊重。

2.自愿与主动干预(自愿是就总体而言;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主动干预。

主动干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避免给其他学生造成受助学生“有问题”的印象,避免对干预对象造成伤害。

3.角色冲突(解决角色冲突的办法是,学校能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系统,从体制上保证辅导员专业范围内充分的自由度。

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角色第一,辅导效果较好;兼职辅导难以保证辅导关系的纯洁性。

即使是专职辅导老师,也属于学校教师系统,要受制于学校体制的规定。

4.保密和解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隐私;同时监护人有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责任。

)在对父母或监护人的保密和解密方面要充分注意。

在向学校或学生主管部门报告受助学生情况时,也要注意。

5.专业能力(小学生心理辅导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以获得进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和经验,同时,要注重接受继续教育和督导,保持专业上的发展和成长。

第三章心理辅导教师

第一节心理辅导教师概述

一、心理辅导教师素质的涵义

本章所提的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不是指他们从事辅导工作的技巧和经验,而是指心理辅导教师本身在自我认识、自我成长、个人特质、情感健康、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也就是他们个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真正的自己。

解读:

1.成长的涵义是什么?

2.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意思?

二、心理辅导老师具体的素质(真诚、尊重、共情)

(一)真诚

1、概念:

真诚是指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

2、真诚在辅导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他知道可以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需顾忌,使求助者切实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

2.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的榜样,求助者可以因此受到鼓励,真实地与辅导老师进行交流,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

⏹案例分析:

一个失恋者对咨询师的不信任,是咨询师的真诚打开了求助者紧闭的心灵大门,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注意的问题:

真诚的表露要做到恰如其分。

因为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如:

你这个人真是蛮不讲理。

你的这种行为令人厌恶。

你是这种性格、道德品质,难怪大家都不喜欢你。

可改为:

我觉得你刚才那番话的道理不是很充分,有点按自己意愿在评判,是不是这样?

你的这种行为人们或许会接受不了,从而有可能引起不良评价。

你的有些言行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引起矛盾。

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如,一位失恋的咨询师,在咨询中,求助者的叙述勾起了她的伤心往事,于是她花了半个小时,滔滔不绝、非常激动地向求助者叙述了她的失恋经过及痛苦。

3.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炫耀知识渊博或掩饰某些缺陷或维护完美而过分表现自己甚至装腔作势,等等,都失去了很多的真诚。

4.真诚应该适度。

就像对人热情要适度一样。

在早期的咨询关系中,真诚的表达只要求“不要虚伪”。

在这期间,咨询师可以保持静默或避免表达出自己主观的评价。

随着咨询关系的发展,咨询师也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不足、缺点的反馈,但以不损害咨询关系为原则。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

真诚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

(二)尊重

1、概念:

尊重是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尊重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尊重求助者,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2、恰当地表达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也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己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求助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咨询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充分地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开放的观念对咨询师来说非常重要。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无论求助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咨询师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

对待不同学习成绩、爱好表现、个性特长的学生也应该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对求助者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抑,不惩罚。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缺乏信任就很难有尊重。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对求助者的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