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9724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docx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

我国微博问政论略

徐学庆

2013-05-1614:

55:

07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6期

  

  【内容提要】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微博网民的视野狭窄、微博问政的热情不高、微博问政盲目性较大、微博问政客观性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微博问政宣传力度、加大微博问政引导力度、加大微博问政监督力度、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微博问政,充分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民主政治

  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是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优化我国微博问政、充分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微博的特点

  所谓微博,就是微博客,是博客的简化版本,是基于web2.0技术及人际关系间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门槛低。

技术要求简单、价格便宜,同时对用户文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只要认识字一般都能发布信息。

二是速度快。

微博用户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帖子,帖子将自动转发到其他所有用户。

三是交互性强。

微博交互手段多种多样,用户可以使用多种数字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实现交流。

既可用电脑交流,又可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交流。

四是集成度高。

微博可以直接连接用户的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等,博客、网站、邮箱、交往社区、IM即时通讯工具等也可以一键进入微博,同时在它们页面上发布的信息可以直接自动同时发布到微博中。

五是应用方式多种多样。

微博可在电脑上使用,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传统浏览器界面方式,二是微博电脑客户端界面方式。

同时,微博还能在移动终端上使用,如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既可以发微博,又可以看微博。

  二、微博问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方式,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带来了政府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进程。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重视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在推进公民参政议政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作用。

  

(一)微博问政为政府开辟了征集民意、问计于民的新通道,有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近年来的“两会”期间,微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征集民意的主要工具。

微博为他们开辟了一个全天候的民意通道,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替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

微博问政给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

此外,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最早也是通过微博等网络渠道披露才引起传统媒体关注,得到公开报道,引起政府重视的。

由于中国网民多、微博用户多的现状,微博问政无疑成为当下中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汇集民间智慧的重要途径。

  

(二)微博问政为政府提供了发布信息和宣传政策法规的新平台。

  微博为政府提供了一条处理公共事件、紧急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公开渠道。

政府通过微博可以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务信息,宣传介绍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法规。

同时,当重大公共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政府可以通过微博辟谣并公布事实真相和事件进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

  (三)微博问政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积极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微博问政作为公众参与的新形式,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人民主权的具体要求。

公民利用微博进行问政,对人大代表、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监督、批评、检举,是公民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监督权的具体表现。

微博问政推动了体制外民意表达机制与体制内民意表达机制的高度融合,使那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迅速转为公共议题,从而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建立长效公共政策体系具有重大作用。

  三、当前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

现在很多党政机关微博在不断摸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微博问政毕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方式,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因而,我国的微博问政在初步发挥再大作用的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微博网民的视野狭窄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民基础决定言论权重,网民阶层决定言论走向”[1]。

互联网属于新兴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得到普及,网民基础不广泛多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无收入群体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7%”[2]。

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段间呈现很大的不均衡性,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民不熟悉网络,更不熟悉微博,对微博问政更是陌生。

即使是在汇聚知识分子的各个大城市中,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大小的不同,对微博问政的热情程度也不同。

比如,有些单位的职工,由于平时工作离不开电脑,或者工作之余有较多空闲时间,就会对网络和微博问政表现出较多的积极性;而那些工作在一线、业务比较繁忙的工作人员,由于无暇或者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关注微博,因而对微博问政的态度稍显冷漠。

此外,还有一个影响微博问题的重要因素就是,微博受关注的程度、微博消息的传播广度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微博内容,而与用户粉丝数密切相关。

名人的微博往往获得较高的关注,而一般民众的微博,除非更新频率高或者有比较好的创意,一般很难引起重视。

这种被关注程度的不平衡,某种程度上是把微博问政的视野仅仅局限于精英阶层,不利于微博问政作用的发挥。

  

(二)微博问政的热情不够

  由于网民对能否通过微博从精英手中抢夺话语权表示怀疑,因而对微博问政的热情也受到影响。

一方面,微博参政信息得不到及时回应,打击了网民微博参政的积极性。

微博“背对面”的特点,本身并不苛求信息接收者立即做出回应,因为写微博信息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

但现实中也存在以下这种情况,行政人员作为被问方,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没能及时登录博客,对提问方——网民——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甚至于有些行政人员的博客出现久不登录的现象,被网民戏称为“僵尸”。

这种情况下,由于微博参政信息得不到及时回复,久而久之,网民就会认为微博问政不过是政府官员的作秀工程,并因而逐渐失去对微博问政的信任和热情。

此外,微博问政往往具有季节性,比如“两会”期间,代表和媒体通过微博设置议题、多方征集民意,代表和委员们对网民的博客回复也比较及时,就会形成微博问政的高峰期。

而平时,微博问政则得不到及时的回复。

这种情况就会使网民产生“微博问政是两会期间的特殊途径”的错觉。

在平时,即使是某个民意问题得到了众多网民的关注,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反馈交流,众多“围观”的网民也会逐渐失去对微博问政的兴趣。

由于微博问政便利于采集民意,有利于官员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所以很多官员热衷于微博问政。

应该说,很多政府工作人员确实是通过微博问政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了对民意的了解,在执政为民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肯定成绩不能否认缺点,针对有些行政部门的官方微博“仅供浏览不能评论”的现象,人们提出质疑:

“如果没有网民的互动和对网络民意的回复、督办等,官方微博的形式意义将大于实质功能。

”[3]现实中,某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对于“微博问政”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仅仅把微博当做一种聚敛人气和制造政绩的工具,将“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时髦”,仿佛官员上微博了,账号中有不少“粉丝”,再用微博发一点儿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什么的,这就是“微博问政”了。

个别官员把微博问政当做政绩工程来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服务于人民,而是行政官员个人的得失。

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微博问政信息的虚假性,其结果是言路表面上被广开了,民意也采集了,只是这些民意民言没有对政府工作发挥有益作用。

这样,政府主动性的缺乏、政府官员对微博问政认识的偏差,加上政府微博语言的官方性,造成网民微博问政热情的减退是必然现象。

此外,由于个别网友不负责任地散布恶意诋毁政府官员形象的虚假言论,这种言论再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网友的疯狂转载就会肆意蔓延,从而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威胁,同样影响着人民群众通过微博参政议政的热情。

  (三)微博问政盲目性较大

  微博操作简单、便捷和准入门槛低的特点,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参政的欲望,但也带来了微博问政的无序性问题。

问政微博的信息呈现“碎片化”状态,有用信息和灌水信息杂陈,这就给行政人员对问政信息进行反馈和答复增加了难度。

同时,由于信息杂陈和缺乏引导,网民往往会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帖,造成微博问政信息真假难辨、轻重缓急不分的盲目局面。

这种盲目性与微博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

微博以短小精练著称,但也正是这个特点使某些有用消息淹没在众多的无用信息中,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而那些受关注较多的则是排序靠前的微博,但这个排序是根据微博更新率来的,而不是根据内容的质量。

这就使网民面对众多的微博信息无从着手,不知道该重点关注哪些,显示出了很大的盲目性,结果是除了关注一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外,较少能够持续关注反映民生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两会代表和委员中,文体明星的博客受关注程度比较高,但大家关注更多的是这些明星们的个人感悟和生活片段,对明星的崇拜掩盖了参政议政的主体。

  (四)微博问政客观性不足

  微博参政往往表现为网民通过对某个政治议题的不断讨论而放大民意,进而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结果的过程。

然而,对大部分网民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把微博作为一个满足个人表达欲望的平台,写条微博发发牢骚、抒发一下自我感悟,偶尔招来众网友的“围观”也可以带来一些乐趣。

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往往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碰到了问题,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或者对某种现象看不惯,继而通过网络寻求共鸣、宣泄负面情绪。

这些带有个人情绪的微博信息很难说客观,常有某种程度的夸张成分。

再者,由于网民们不一定对他人微博所反映的事情完全了解,跟帖的过程本身就包含很大的主观性。

“网民也存在着集群行为,当一种错误的声音通过网络迅速放大成舆论时,往往会把真相掩盖,甚至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出现”[4]。

同时,由于微博自身的便捷性和不易于监督的特点,也给一些怀有不良动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民易于激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弱点,煽动民众情绪,形成虚假的民意。

2012年“两会”刚结束,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就在网上发微博,制造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谣言,给一些人的思想造成了混乱,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谣言毕竟是谣言,造谣者最终被绳之以法。

总之,由于微博具有便捷性和不易监督性,这便使得通过微博问政所反映出的民意并不一定就是民众的真实呼声。

此外,由于微博问政以虚拟环境为背景,使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又缺乏与微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便于微博参政者摆脱道德的约束,并规避承担责任的风险,便于有些别有用心者弄虚作假、造谣中伤,使微博问政的信息偏离客观民意。

一旦被别有用心者蓄意操纵信息流向,信息的虚假性将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恶劣影响,同时使微博问政的可靠性受到严重质疑。

  四、完善我国微博问政的对策

  

(一)加大微博问政宣传力度

  网络的普及和手机网民的迅速增长为微博问政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2]。

但微博用户的增加,并不必然代表微博参政人数的增长。

为优化微博问政现状,必须首先加大对微博问政宣传的力度,使人民群众首先了解什么是微博问政、微博问政对他们有什么益处,才能使更多的网民有可能倾向通过微博进行问政。

  首先,加大对微博问政本身的宣传,使人们懂得微博问政是进行参政议政和实现民主的便利途径,激起民众对微博问政的兴趣。

如今,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提高,对于他们,不足没有问题要反映,不是对政治漠不关心,而是苦于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将心声送到政府和行政人员那里。

微博的便利性已经为众多网民知晓,但依然需要普及微博问政的知识,争取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有微博这个参政的便利途径可用。

这样,他们有什么问题要反映时,自然会主动想到微博,而不再是仅仅抱着“围观”的态度而不发表意见。

其次,加大对微博问政技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图文、视频等各种形式普及微博参政知识,通过各种媒体让更多的民众知道,微博参政不仅仅可以通过电脑实现,手机和其他的通信工具也可以实现微博参政。

此外,还要让民众了解微博参政的重要信息。

比如,政府机关回应网民参政信息的微博地址,应该像标语那样为民众所熟悉,这样民众才能够在泛滥的微博信息中找到反映民意的正确途径,通过对政府官员微博的关注,熟悉微博参政,不断实现微博问政中提问方——民众与被问方——政府官员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加大微博问政引导力度

  信息时代,广大公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他们总想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政府决策中。

而微博不仅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便捷途径,也为政府了解民意、处理民意提供了平台。

但由于微博信息的碎片性、非理性等缺点,微博网民的参政行为亟待引导。

  首先,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实现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新的政策法规和政务信息。

政务公开不但有利于民众监督政府,而且有利于为政府政策法规的落实奠定群众基础,引导微博问政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其次,政府官员通过对时事的关心,提炼出当前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作为微博问政的议题,引导大家讨论,从讨论中发现民意。

目前微博问政的最大缺点就足缺少政府官员与微博网民的双向互动,一边是政府官员不了解真正民意而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另一边是诸多包含有益信息的问政微博,被淹没在信息海洋里,不能为政府官员所关注,这样,微博问政就具有了相当大的盲目性。

而政府通过了解时事,主动设定微博参政议题供网友讨论,能够节省信息收集时间,提高微博问政效率。

  再次,政府官员要适应微博问政环境。

政府官员要放下架子,学会使用微博用语、熟悉各种网络符号,不断融入微博环境,真正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与网民进行交流,才能使自己的微博受到网友关注,得到网民的尊敬和认可。

只有这样,微博问政才能深入群众,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政出于民。

当然,还要把政府官员的私人微博和问政微博区分开来,使问政微博真正发挥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作用。

以民众对官员微博问政的评价作为考核标准,以此尽最规避政府官员拿微博作秀,不把民意当回事的形式主义作风。

  最后,把政府官员的微博和名人的微博区分开来。

微博问政不是“粉丝”会,作为微博问政的反馈主体,应该主要限于政府官员,只有政府官员才有能力解决民众所关心的问题。

而作为“两会”代表的影星、体星,应该作为民众向政府反映民意的桥梁,他们的微博应该主要关注民声,目光朝下收集民意,目光向上传达民意,真正发挥出一个人民代表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无法规避众多明星粉丝追“星”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把政府官员的问政博客与名人明星的博客区分开来也许是明智之举。

不如此,微博问政将继续遭受粉丝追星的影响,把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尤其是“两会”期间,如果把政府官员的问政微博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将大大有利于政府官员和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突出微博问政的中心内容,有利于把微博问政引导到问政上来。

  (三)加大微博问政监督力度

  微博问政作为一个新兴参政途径,在显示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把其自身的缺点暴露无遗。

就日前来说,主要是微博问政缺乏监督和微博问政的形式化问题。

前者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的,我国的网络立法进程远远落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就给那些利用网络进行投机的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同时由于缺乏量刑的法律标准,无法对网络行为行使有效的法律监管,规避责任的可操作性纵容了言论的过度自由,最终造成了微博问政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微博问政的有效性。

因此,必须加大微博问政的监督力度。

  首先,要加快网络立法,健全网络问政的法律监管体系。

要在遵循网络立法适时性、针对性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结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法律。

这部法律,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为公民实现网络参政提供法制化的渠道,实现网络问政的有序化。

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有益经验,制定规范微博问政的管理条例,把网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其次,要把微博问政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

动力源于压力。

要真正调动大多数网民参政的积极性,就需要官员对网民的参政信息及时反馈,而推动政府官员处理问政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处理网民信息的情况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

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官员在与民众互动的过程中接受参政网民的监督。

  (四)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

  诚然,优化我国微博问政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但是,仅有硬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督和硬约束仍然相当困难,更何况目前我国尚无网络立法,网络监督技术水平又不高。

这种情况下,加大网络道德建设力度,提高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公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微博用户的道德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其次要提高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由于微博用户处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感受不到直接的道德舆论约束,因而容易放纵自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所以,优化微博问政必须提高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切实做到“慎独”,达到“慎独”境界。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利用微博来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推理和选择能力;所谓责任意识,是指在享受微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本着审慎的态度,严把信息关,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谓规范意识,是指在使用微博时要注意网络礼仪,要尽量保证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性。

为了强化这三种意识,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这三种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们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进而约束个人的网络行为,构建良好的微博参政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昭如.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热与冷[J].上海信息化,2010,(6):

16-1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1-07-19)[2012-06-19].

  [3]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领导科学,2010,(23):

25-26.

  [4]蒋东旭,严功军.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0,(4):

40-42.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图书馆馆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